何謂「政治上正確」
07-18
「政治上正確」是近年來美國報刊上頻頻出現的一個詞,甚至暢銷書目上也有一本叫《政治上正確的床頭故事》這麼一本幽默文集。 這一詞倒底是什麼意思? 不但是「在紅旗下長大」的年輕人,就是像我這樣大半輩子在紅旗下生活的人,一生所受到的唯一政治教育是馬克思主義教育。因此,所謂「政治上正確」就是「聽黨的話,跟著黨走,同黨保持一致」,任何離經叛道的想法和事情,在政治上都是不正確的。如今看到在政治上多元化的美國居然也有人提倡「政治上正確」,確實是覺得有些費解的。 其實,美國有人提出「政治上正確」的要求,或者說自律,恰恰正是美國政治和文化的多元化的結果,要求「政治上正確者」就是那些力主文化多元化的自由主義者。這在又一方面證明了自由主義趨於極端後產生的偏執。 多元化,在美國這樣一個開放的自由的移民國家裡,與別的單一的壓制的一元化社會相比,無疑是一種健康的趨勢,也是一種必然的趨勢。當初托克維爾命名的「民族大熔爐」,如今已成為一種「色拉生菜拼盤」或者「馬賽克拼鑲板」,這就是從一元化到多元化的演變過程。美國已不再是以盎格魯-撒克遜白人的政治文化為主體來融化外來各族移民的大熔爐,而已逐步演變為各族移民和他們的後裔保持了原有文化傳統而又融合一致的移民社會,在這個「拼盤」或者「拼鑲板」里,起凝聚或統一作用的色拉醬或粘合劑是:一種語言,一種教育,一種經濟,一種政治制度,和一種生活方式。 到這裡為止,這種多元文化應該可以說是自由主義的理想。 但是,自由的理想如果趨於極端而成為一種主義,它就必然會產生偏執,其結果與保守主義的偏執並無二致。所謂「政治上正確」就是自由主義者在美國文化多元化方面的偏執要求:你要保持「政治上正確」,你必須支持文化上的多元化。而所謂「文化多元化」已不僅僅是在美國主流文化之下保持各族裔的文化特色,而是要與主流文化分庭抗禮,平起平坐。比如在基礎教育方面,他們要求實行雙語教育;在大學課程中,他們要求實行多元化文史教育,把非洲歷史文化同歐洲歷史文化並重;在社會生活方面,他們要求保護少數(除黑人、族裔、婦女以外,還包括同性戀者)的權利,不得在就業等方面予以歧視……任何背離這種主張的想法和行動都會被扣上「政治上不正確」的大帽子。結果是,甚至在斯坦福這樣著名的大學裡,教授們在討論必修課程的設置時,就有「政治上正確」論者力主修改課程設置,廢除西方文化史作為必修課的講授。有一本大學用的美國文學名著選讀,過去被認為是美國主流文學巨匠的著名作家已不佔原來的重要地位,而與拉美裔、亞裔,特別是黑人作家和女作家並列了。如果說這純粹出於作品成就本身來衡量,當然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出於「政治上正確」的考慮,那就未必恰當了。據熟悉內情的人透露,甚至在普利策獎等重要的文藝、圖書獎的評選中,也受到了「政治上正確」意識的壓力,不得不照顧一下「少數」。前幾年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賓州大學黑人學生因為某期校刊刊登了一篇他們不同意的批評性文章,而把該期校刊全部查抄,付諸一炬,該校校長對此竟不置一詞,這是一個很能說明所謂「政治上正確」是什麼樣的一種極端政治意識的例子。 再以雙語教育為例。這最初是拉美裔移民大量進入美國後提出來要求實行的。為了照顧他們子女的學習困難,在他們沒有掌握英語之前,同時實行母語教育,原來並不是一件壞事。但是,英語既然是美國統一的語言,移民子女要融入美國主流社會,把英語當作第一語言來掌握是必要的條件。為了不忘本民族文化,讓移民子女學習本民族語言,作為第二語言,未始不可。但是這個關係如果倒置,不僅會為移民子女長大後升學、就業造成困難,並且會在更大的社會範圍和意義上造成分離主義的傾向。說這會造成美國的分裂,也許是言過其實了。但是如果把人口、種族、政治、經濟、社會不公等等因素考慮進去,也許並不是危言聳聽。就以人口和語言而論,據專家估計,到了公元二○五○年,美國人口之中,白人將只佔百分之五十二,其餘的都是非裔黑人,亞裔黃人,拉美裔混血種。而這百分之五十二的白人中,盎格魯—撒克遜裔將不再占多數,北歐各國、南歐各國、東歐各國的移民後裔和猶太裔在人數上將上升到相當大的比例。又據統計,目前在美國各種族裔集中居住的大城市中,所操的語言已不下於百餘種。如果雙語教育像「政治上正確」論者所主張的那樣作為多元化的一種體現而大規模推行的話,那麼所造成的分離主義傾向的後果是不堪設想的。屆時,不論社會衝突或者種族衝突,範圍就不僅僅限於黑人和白人之間了。前幾年,洛杉磯因為白人警察毆打黑人而觸發的社會騷亂中,成為黑人泄憤的對象而受洗劫之害的竟是韓裔小店主,就是一個端倪。 難怪有位美國著名學者在被問及將來美國會朝什麼方向發展時,他的太太代他答稱:「巴爾幹化」。 譯余廢墨 董樂山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別跟我講政治,我就講技術
※Orz輝送給你的2016書單
※古希臘的雅典城邦是如何從民主政治淪為眾愚政治的?
※吳俊剛:如何把政治擺正?
TAG: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