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養老床位,應該怎麼補
【閱讀提示】在「未富先老」、「未備先老」的前提下,我們怎樣才能為已經到來的銀髮浪潮做好準備?政府、社會、家庭究竟還能為老人們提供什麼幫助?居家、社區、機構怎樣才能共同發力,給老人們支撐起一個健康、快樂的晚年呢?補上養老床位的短缺,需要政府加大投入,需要民營機構加力趕上,也需要老百姓轉變觀念,在養老形式的選擇上,別光盯著少數條件好的公立養老院。居家養老,服務怎樣更深入北京市丰台區的宋女士家,是一個典型的「老齡化家庭」縮影。一家四代8口人中,有5位60歲以上的老人。其中,宋女士的媽媽和公公婆婆三位都已經年屆80。而宋女士和先生也已經年逾60。提起養老問題,宋女士就很發愁:「家裡的老人們要是有一天身體不好,不能吃不能動了,那可怎麼辦?兩口子無論是收入還是精力,都難以照顧這麼多老人。」雖然老人多,可是送老人去養老院養老,宋女士卻坦言「想都沒想過」。宋女士說,去養老院養老,一方面家裡的老人不是北京戶籍,進不了條件好的公立養老院;而回老家養老院養老,醫療條件不好不說,還會被熟人笑話「有兒有女還進養老院」,自己和孩子們都「丟不起那個人」。像宋女士家這樣的情況在當下並不罕見。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副所長姜向群說,有調查顯示,即使生活和醫療條件都很好、養老機構收費標準也合理,北京有意願進入養老院的老人也只有20%。如果環境普通,實際上,願意進養老機構的老人,只有總數的1%左右。因此,我國現在居家養老數量占養老總數95%以上的情況,暫時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在這些特點下,居家養老跳出傳統「各人自掃門前雪」的模式,需要更多的社會和政府幫助。《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提到,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對居家養老的失能老年人給予專項補貼。但是,由於受到財政水平的限制,只有部分城市對高齡老人進行了補貼,對失能老人的專項補助和幫扶政策幾乎沒有。對流動老人的關懷和照顧就更少了。姜向群認為,對於高齡、失能老人的照料,政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逐步加大補貼的力度,擴大補貼的範圍,將城市中非戶籍的老人也涵蓋在內。此外,對貧困、失能的老人,應該加強監測,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對不同程度的貧困失能老人提供不同數量的幫扶和補貼,免費或微利提供各項養老服務,幫助他們逐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社區養老,形式怎樣更豐富在居家養老力所不及的情況下,有的城市開始探索不同形式的社區養老。江蘇省南京82歲的高蘇寶老人生活在南京市武學園2號13樓,雖然一個人居住,但家裡收拾得整潔乾淨。高蘇寶對記者說:「我年紀大,又無子女,做起家務經常力不從心。政府給我每月購買了30小時的家政服務,解決了很多生活上的困難。」據他介紹,家政服務員一周上門兩次,可以幫忙打掃衛生、買菜等。不僅是南京,北京、天津、杭州、上海等城市都已經開展對社區養老不同程度的探索。其中,江西南昌在社區開辦老年食堂;北京對高齡殘疾老人發放每人每月100元的高齡養老助殘服務券;在農村,有的地方將獨居老人組織起來,在村委會的幫助下,利用集體閑置房屋,成立互助養老中心,老人們相互結對,互相照顧。可是由於還處於探索階段,社區養老往往面臨政策扶持不夠、資金投入不足、老年保健醫療人才匱乏等方面的問題,形式和內容相對有限。姜向群認為,在城市,不妨從政策上不斷完善現有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尤其是提高老人的醫療保障水平,為社區養老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針對人才短缺,適當給予從事社區工作者優先入學、就職等方面的照顧,給社區養老服務工作者以免費的上崗培訓和職業資質培訓,引導人才向社區養老服務方面流動,提高人才專業化水平。從稅收和信貸上,給有資質開展社區養老服務的機構以適當優惠,允許和鼓勵微利和半營利機構進入社區養老服務。從而增加社區養老服務網點,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機構養老,是否只能靠補助機構養老床位數太少,引起了各級政府的重視。進入2012年,各地紛紛提高了對機構養老的補助標準。廣州市對自有產權的社會福利機構每張新增床位的資助標準從每年1000元提高到3000元。南京市執行新的養老機構補貼標準:床位資助普遍提高了1000元。城市地區機構養老,可以通過政府補貼,緩解運營壓力,降低經營風險。可是在農村地區,沒有固定且逐漸增加的財政投入依然是造成養老院床位緊張的主要原因。對此,有專家認為,緩解養老床位焦慮,不能僅靠政府投入,百姓也應轉變觀念。應該認識到,即使在發達國家,機構養老也不可能解決大部分人的養老問題。在當前的情況下,我國的機構養老保障也僅是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的補充形式,應該以照顧中低收入的高齡老人和失能老人為主。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認為,建設養老床位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在市場層面,政府將創新機制,吸引民間資本投入養老床位建設。近幾年來,補磚頭和補人頭是十分有效的政策措施。補磚頭就是對社會力量投入建設養老床位給予補助,補人頭就是對入住民辦老齡服務機構的老人給予補助。長期看,後者的效果更好,可以解決現有床位利用不足的矛盾,避免重床位建設、輕床位利用的傾向。在運行方式上,鼓勵社會力量大膽探索。總的發展方向是政府引導,推動老齡服務走社會化、市場化和產業化道路。例如,針對新增的低收入失能老年人的服務需求,政府將採取向民辦老齡服務機構購買服務的辦法;針對中高收入的失能老年人入住民辦老齡服務機構採取優惠措施。鼓勵老齡服務機構、保險機構、銀行、房地產機構採取資本運作的手段,聯合開發老齡服務產業,發展老齡服務集團。
推薦閱讀:
※人民直播是個怎麼樣的平台?
※人民日報評《嘉年華》:這不只是故事,在一系列的虐童傳聞和新聞後,大家覺得該怎麼面對兒童性侵的事情?
※人民日報:人一生患癌幾率超三成,這15個身體信號一定要儘早知道
※人民日報評斯諾登事件:中國不願摻和別家爛事
※《人民日報》小編集體亮相《天天向上》,他們都聊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