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平:「真情大義」是中華民族的價值觀

日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2017年春節團拜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華民族歷來重真情、尚大義。如果我們把「大義」理解為公平正義的法治理念,那麼「真情」無疑就是至善至美的道德標準。習總書記進一步指出,「真情,是不虛、不私、不妄之情。我們要讓真情大義像春風一樣吹遍神州大地,吹進千家萬戶,給每一個中華兒女帶來溫暖。」這句話體現的正是中華民族「德法相依、德治禮序」的治國理念。從這一點上看,習總書記強調的「真情大義」就是中華民族的價值觀。

真情不虛是謂「禮」。中華民族歷來都是「禮儀之邦」,「禮」的本質就是「誠」。習總書記講,「真情不虛就是要忠誠老實、誠懇待人。」這既體現在對國家、對民族要忠誠,更體現在對組織的絕對忠誠、對大局的絕對維護、對規矩的絕對遵守,同時也包含著對同志的以誠相待。反過來講,一個人如果不是「實情實意」,必然是「虛情假意」;一個社會如果不能「忠誠守信」,必然會面臨「禮崩德喪」。

真情不私是謂「廉」。「清正廉潔」既是中國歷代治國理政的不懈追求,更是黎民百姓的美好景願。習總書記講,「真情不私就是要砥礪品德、剛正無私。」很顯然,「不私」要靠紀律約束和主觀努力;而「無私」則為良性機制和思想境界。只有「不私」,方能廉潔;只有「無私」,方能剛正。如若不然,情自「私」發、利為「私」謀,看重「門生故舊」、倚重「山頭派系」,則必然會綁成利益鏈條、抱成利益集團,離心離德,為禍不遠。

真情不妄是謂「恥」。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又曰:「恥之於人大矣!」由此可見,「恥」既是人類文明的標誌,更是社會道德的基石。古人認為,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其原皆生於無恥也。用今天的話講,那就是「人至賤則無敵」。習總書記強調,「真情不妄就是要光明磊落、坦坦蕩蕩。」這裡的「不妄」,就是指不亂倫理道德、不違公序良俗。發乎情,止乎禮,知恥而止,知恥而戒。唯有如此,親情、友情、愛情、同志之情才能高尚恆久,才能利人利己,才能升華為人間大愛。

管仲曾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禮義廉恥由此成為中國傳統社會的價值所在。孫中山先生在國服「中山裝」前身設計了四個口袋,也是表示「禮義廉恥」的寓意。到今天,習總書記再一次號召全國人民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真情,要用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來滋養真情,足見由「禮義廉恥」再發展、再提煉而成的「真情大義」作為中華民族的價值觀,有著至關重要、不可替代的現實作用,值得我們不斷與時俱進,不斷發揚光大。(秦平)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人民日報定義核心價值觀12詞
如何弘揚「德本財末」價值觀
倫理道德:現在社會的價值觀顛倒了!
踐行核心價值觀應抓好「知、情、意、行」
價值有普世性,但價值觀沒有

TAG:民族 | 價值觀 | 價值 | 中華 | 中華民族 | 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