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花生樹》:回歸生命本源

《雜花生樹》:回歸生命本源

李娟

《 人民日報 》( 2012年06月12日 20 版)

  何頻著《雜花生樹》是一本講述自然之道的書。

  《雜花生樹》的精神內里,浸透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性情基因。所謂「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傳統文化的最高境界是藝術與生命的覺知一致,是一種主張感悟與性靈的哲學,這在當代已殘存不多。殊不知這種對自然萬物的感恩與敬畏,謙卑與莊重,卻支撐起我們的生命與靈魂。

  後工業時代,所謂「知識分子」的專業性和技術性得到了彰顯,卻導致了名士的缺乏。《雜花生樹》讓我們體悟到了久違的「士」的味道,作者盡情地描繪著外部世界的變遷,其實一直在竭力實現回歸內心、駐守精神家園的訴求。

  怡情草木花樹,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返回純凈狀態、尋覓生命本源的美好途徑,誠如作者所言「這既是中國古人入世的方法之一,又是他們出世的宗教」。書中作者多次提到「辛夷」這種植物。「辛」的本義為「大罪」,而「夷」是視之不見,或者非見所及的存在,「辛夷」也就是能夠將人生的苦惡通過修為轉化為「平坦無阻」,這是一種大智慧。所謂「聖人無死地,智者無困厄」,真正的聖人與智者,似乎根本不會受環境的困擾,反而善於從困難中解脫出來,而智慧的生成往往需要依持個體生命與自然的參禪入定,在萬象合一、物我同化之中,體驗出道的超脫與禪的意趣。

  由此,《雜花生樹》的價值,不再是簡單的植物學知識介紹,也不單是對歷史人物「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感喟,而是通過作者對自然界花木生靈的敬畏、虔誠之心,來嚴正、恭敬地管理自己的內在,以在學識、智慧與道德的修養上達到身心和諧與自在。這是一種非常可貴的生活準則與態度。「毋不敬,儼若思」,對宇宙萬物的恭敬、對外在世界的恭敬,最終實現的是自我人格的寬容博大。而現實的外部世界,物質極大豐富的同時帶給人類的卻是焦慮與乾涸。這個時候,能控制住隨波逐流的慾望,在草木中涵養心性,生髮智慧,是多麼難得。《雜花生樹》中富有生命力的文字與繪圖,就是這樣浸潤了詩化哲學的意境,彌散著大自然的審美意趣。而封面那袋隨書贈送的植物種子,分明是在告誡身心日漸疲憊的趕路人:在鋼筋水泥的生活中,千萬不要忽略與丟失了我們與生俱來的生命本源的「種子」。


推薦閱讀:

陳醋泡花生的做法和功效
水煮花生米怎麼做?
花生糯米糊
油炸花生要怎麼炸才能夠很脆?
請把花生泡成芽、吃後皮膚超嫩滑

TAG:生命 | 花生 | 回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