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巡洋艦還是戰列艦?戰列巡洋艦發展簡史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隨著各大殖民帝國體系的確立,殖民地和本土的聯繫及貿易也日益增強。列強為護衛本國的海外貿易和殖民地利益,裝甲巡洋艦日益興起。
所謂裝甲巡洋艦,就是採用水平裝甲甲板(armoured deck)和水線上的垂直主裝甲帶(belt)所組成的防護系統的巡洋艦。為捍衛海外利益,這種軍艦採用了較高航速(較前無畏戰列艦快3-4節)和續航力高(7000海里14節)的設計,以及速射火炮。之後,隨著殖民利益的不斷擴大和殖民衝突的加劇,許多裝甲巡洋艦開始在火力和速度上全面超過了各國在殖民地布置的二等及三等戰列艦。
▲法國裝甲巡洋艦 埃德加基內(Edgar Quinet)號
英國皇家海軍更是建造了大批昂貴的裝甲巡洋艦,且皇家海軍的裝甲巡洋艦吸收了新銳前無畏艦的設計理念和精華。例如從皇家海軍末代裝甲巡洋艦米諾陶號(HMS Minotaur)的設計上,就能找到末代前無畏戰列艦納爾遜勛爵號(HMS Lord Nelson)的影子。1906年,全新理念戰列艦無畏號的服役,又對英國巡洋艦的建造提出了新的要求。當時的英國海軍上將約翰·費舍爾(Sir John Fisher)要求,速度方面要到達25節的高速,即對無畏號的4-5節航速優勢。
1905年的日俄戰爭,促進了在一定情況下能和戰列艦相抗衡,而又不至於遭受致命打擊的新巡洋艦的誕生。但對馬海戰中,俄波羅的海艦隊的明顯戰術失誤卻被忽視了。費舍爾本人也是「航速在防禦炮彈方面要勝於裝甲」這一理論的堅定擁護者。英國海軍設計局在1905年完成無畏級的設計之後,就馬不停蹄的開始了新型巡洋艦的設計。
▲無敵級(HMS Invincible)設計案列表
在費舍爾的理念中,這種新型的大巡洋艦,應在保證英國的無上海權的前提下,護衛海外殖民地利益,即能以巨大的火力優勢,獵殺甚至掃蕩敵巡洋艦隊,又能在和火力更強、裝甲更厚的敵戰列艦交戰時擁有航速優勢。
這就是建成時威震世界的無敵級戰列巡洋艦:擁有為容納多個鍋爐和較大輪機而加長的船體;和無畏艦相似甚至相同的炮廓副炮、但是擁有較少的炮塔和平均的火力分布;能超過幾乎所有大中型水面作戰艦艇的25節航速;因較高航速而不得不犧牲的裝甲防護。
此後,英國將戰列巡洋艦用於對殖民地及貿易權益的保護從而截殺德國破交艦隊:例如1914年12月7日讓德國聲名遠揚的東亞分艦隊全軍覆沒的福克蘭群島海戰(Battle of the Falklands Islands)。以及在北海上對北海海域進行「清掃」活動。這種清掃行動多次使英國戰列巡洋艦被捲入和德國艦隊直接相對的小規模戰鬥之中,而這種小規模戰鬥的頂峰就是一戰最大規模的海戰:日德蘭海戰(Battle of Jutland)。
在日德蘭海戰中,雙方共損失了四條戰列巡洋艦(皇家海軍:瑪麗女王、無敵、不倦。 公海艦隊:呂佐夫)
首先,戰列巡洋艦的較薄裝甲防護。無敵級的6寸主裝甲帶在德國戰列艦的30.5厘米火炮面前形同虛設,起不到較大的防護作用,而在戰鬥的第二階段中,防護較好的德國戰列巡洋艦在英國戰列艦的15英寸重炮面前也毫無還手之力。
其次,英國戰列巡洋艦沉沒的主要原因:彈藥操作不當。在炮塔內隨意堆放發射葯,且對於發射葯保護不足,導致了在炮塔被擊穿之後的彈藥爆炸事故,從而引發整條戰艦的沉沒。而從設計層面上來看,一戰戰列巡洋艦所應用的防禦理念不適應於長達一萬九千米的遠距離交戰。對遠距離交戰所必須的水平防護的缺失,也導致了英國戰列巡洋艦的損失慘重。
▲福克蘭群島海戰,此役德軍兩條裝甲巡洋艦被皇家海軍戰列巡洋艦碾壓
日德蘭海戰過後,戰列巡洋艦的地位收到了嚴峻的挑戰。各國海軍中開始出現反對戰列巡洋艦發展的思想。
不過,一戰也給予戰列巡洋艦帶來了一個新的發展契機:航速的戰略價值。在日德蘭海戰中,貝蒂上將的戰列巡洋艦分隊完美完成了偵查前衛任務,使得傑里科上將(Jellicoe)的戰列艦隊在面對德國公海艦隊時,能從容的以T字優勢佔據有利地位,迫使舍爾(Scheer)和希佩爾(Hipper)不得不及時脫出戰場。美日兩國在吸收了航速的戰略價值思想之後就做出了列剋星敦級戰列巡洋艦(USS Lexington)和天城級戰列巡洋艦(Amagi)擔任本國海軍的戰略偵查任務。
之後,隨著胡德號(HMS Hood)的完工,戰列艦與戰列巡洋艦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推薦閱讀:
※萬噸巡洋艦也能免費贈送?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
※裝甲巡洋艦裝甲防護演變之簡要報告
※《戰艦》勇氣隨波逝去:德國海軍「呂佐夫」號戰列巡洋艦的末路
※【網上談兵】中國萬噸級導彈巡洋艦052D試航
※振奮:中國萬噸級導彈巡洋艦052D開始試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