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方:最值得老闆考慮的內部股權眾籌

擁有自己的合伙人團隊是很多老闆夢寐以求的。建立合伙人團隊,通常可以採用的方式有股權激勵和內部股權眾籌,那麼到底該選擇哪一種方式更好呢?

合伙人與合伙人團隊

合伙人的概念很簡單,通俗一點說就是又出錢又出力的人。只出錢不出力的人,叫投資人,只出力不出錢的人,我們稱其為員工,這是一個很大的群體。而合伙人團隊則是一群既在企業里出力又給企業出了錢的人,他們既是員工又是股東。

隨著社會的發展,隨著老闆們對責權利的領悟,對人性的認知,越來越多的老闆意識到建立一個同甘苦共患難的團隊有多麼重要,正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通常情況下,企業里員工雖多,卻只能一起分錢,不能一起承擔責任,企業的興衰與否與他們關係不大,責任心和動力可想而知,不乏有人渾水摸魚、和尚撞鐘。所以越來越多的老闆希望把員工變成合伙人,建立合伙人團隊,激發他們的積極性、責任心、主動性和創造力,作為回報,有錢時大伙兒一塊兒分;作為責任,沒錢、有難處時大伙兒一起來扛,共渡難關,真正做到同甘苦共患難。

利用股權激勵建立合伙人團隊的特點

股權激勵是通過一定規則的設計,讓老闆和管理團隊一起創造增量,分享預期貢獻,而不是分存量、分老闆的股份,本質還是對員工的激勵,通過這種方式讓員工變成合伙人身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通過股權激勵的方式把員工變成合伙人,有以下幾個特點:

1

股權激勵的對象是員工,即使獲授股權激勵,也還是員工身份,需要經過一定的時間,完成一定的績效,達到一定的標準,才可以由員工的身份轉變為股東的身份,這是一個逐步實現的過程,歷時比較長,過程稍微慢一些。

2

股權激勵以後,員工還是員工,和老闆還是一種利益的博弈關係,比如:老闆總想給低工資、拿高利潤,員工總想拿高工資,利潤高低與他無關,他們是矛盾的統一體。直到員工用績效換來股份,身份轉變了,他才有可能和老闆真正成為利益共同體,開始真正共同關注企業的利潤高低和未來發展。

3

股權激勵是一個比較龐大的系統項目,需要有複雜的方案支撐,操作過程中還要面臨等待期、行權期、禁售期、約束期、解鎖期、授予條件、行權條件、績效考核等制約,對企業的規範化要求比較高,操作起來比較複雜。

幾種股權眾籌模式的比較

眾籌最典型的是面向陌生人的眾籌,這段時間被屢爆騙局的P2P就是這種類型的眾籌,還有面向熟人圈子的眾籌和面向員工的內部眾籌等。在所有這些眾籌裡面,最好用、最有效果的就是面向員工的內部股權眾籌。

眾籌表面上看是融資,實質上卻是通過融資去融人、融智、融資源。過去通常是缺什麼找什麼,現在通過眾籌可以變成缺什麼找有什麼的人,讓有能力、有財力、有資源、有智慧的人成為股東,讓身邊的人成為股東,把個人事變成大家事,共創、共享、共擔。

眾籌的本質其實是為了融人,從而實現讓這些人幫助自己開拓業務、開拓市場、發展和建設團隊的目地。很顯然,P2P是實現不了這個目地的,最後就只是一個融資平台和手段,甚至成了騙子們行騙的平台。其實稍微想想就會明白,P2P模式對企業的發展除了資金以外再沒有其他裨益,比如你為開個飯店全國眾籌,其實是沒有意義的。面向熟人的眾籌,因為知根知底,可能會達到自己實現銷售的目地,但是因為他們可能各自還有自己的工作,參與眾籌並不是他們的主業,還是實現不了和老闆同甘苦共患難,他們可能也只是拿了幾萬塊錢,眾籌的公司真的死掉和他們沒有什麼太大的利害關係,最多就是損失幾萬塊錢的事情;而如果是向內部員工眾籌,你讓你的員工拿了幾萬塊錢入股,如果公司死掉,對他來說,風險就太大了,一是工作沒了,二是家裡的錢沒了,所以員工會很珍惜這樣的機會和身份,會和老闆一起去認真參與經營。

通過這樣的分析不難發現,只有面向員工的內部眾籌才能夠實現讓員工和老闆同甘苦共患難,讓老闆徹底擁有自己的合伙人團隊。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作為老闆,與其把錢分給外人,還不如把錢分給和他一起打拚的這些弟兄更有意義,對企業的影響更深遠長久。

內部股權眾籌建立合伙人團隊的特點

內部股權眾籌的最終目地是建立合伙人團隊,和利用股權激勵方式建立合伙人團隊相比,有什麼不同呢?

1

內部股權眾籌是通過內部員工有錢認購就能形成的,員工一旦認購了股份就和老闆一樣變成了股東。所以從眾籌開始的那一刻起他就是股東的身份,一開始就會把自己當作是一個合伙人,而股權激勵則需要經歷一個比較長的時間才能擁有股東的身份,需要一個過程。二者本質的不同帶來的結果不同,帶來的身份感也不同。

2

通過股權眾籌變成合伙人的員工和老闆在利益上是一致的,從認購那一刻起他們就成為了一個利益共同體,他們都關注利潤,關注企業的長遠發展。

3

內部股權眾籌只需要設定一個認購標準就可以了,通常是先給公司估值再確定股數,如果是新成立的公司則更簡單,只需要把註冊資本作為估值就可以,然後根據不同的崗位設定不同的認購標準,比如總經理50萬股,副總經理20萬股,其它人10萬股等,員工根據自己的崗位不同,直接認購就可以了,操作比較簡單,或者結合競爭上崗設定標準,誰組織的團隊認購多,誰當總經理等。這種方式建立合伙人團隊更直接、更有效,而股權激勵就比較複雜,需要一整套的系統方案,二者因為標準不同,所以產生的效果也不同。

通過上述分析,如果老闆想要建立屬於自己的合伙人團隊,那麼最值得考慮的方式就是通過內部股權眾籌。內部股權眾籌能更好的兼顧各方利益並激發人性中積極向上、負責任的一面,這對打造一個陽光、積極的團隊很有意義。

推薦閱讀:

資本圈 | 安邦資產舉牌中國建築 中民投30億港元收購億達53%股權
一個好的股權激勵方案,這三個維度缺一不可!
券商行業「白手套」玩不動了:《證券公司股權管理規定》徵求意見
2017年度股權糾紛大數據報告,這10類問題成焦點!
獨家手記 | IPO前股權激勵—退出時不能說散就散

TAG:股權 | 眾籌 | 老闆 | 股權眾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