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敘] 大蒙古帝國與她的四個汗國

四大汗國在研究蒙古和元代歷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所有的歷史學家和學者都繞不過對由四大汗國所組成的超級帝國的研究。他們名義上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但實際上又各自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四大汗國是蒙古統治者逐次在西征勝利中擴張領土的結果。四大汗國的出現,是蒙古族歷史上,也是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蒙古西征後,在被征服地區建立了被稱為「四大汗國」的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和伊兒汗國。四大汗國的統治者在血統上均出自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彼此血脈相連,因而同奉入主中原的元朝為宗主,與元朝驛路相通。

  之所以說四大汗國所出蒙系,就是因為這四大汗國當時的建立及真正的統治者都是成吉思汗的子孫。分而論述就會比較清晰直觀的認識它們的本質了。

一,欽察汗國[1219年-1502]

中文名稱: 欽察汗國
英文名稱: Qipchaq ulisi
所屬洲: 亞洲
首都: 拔都薩萊(今俄羅斯阿斯特拉罕)
主要城市: 拔都薩萊、蘇達克、刻赤、卡法
官方語言: 蒙語、突厥語
政治體制: 君主專制政體
國家領袖: 拔都
滅亡時間: 1502年
其他: 蒙古四大汗國之一,接受元朝冊封

 欽察汗國,元朝西北宗藩國,亦稱金帳汗國或朮赤兀魯思。 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封地,主要轄區是東起額爾齊斯河,西至多瑙河,南起高加索山的地區。1236年~1240年,朮赤第二子拔都征服了烏拉爾河以西伏爾加河流域欽察、不里阿耳等部族,並征服了斡羅思,迫使斡羅思各公國稱藩納貢。1243年,拔都結束西征回到伏爾加河上,建立了東起也兒的石河,西到斡羅思,南起巴爾喀什湖、裏海、黑海,北到北極圈附近的遼闊廣大的欽察汗國。對於東歐各公國享有宗主權,包含羅斯公國(羅斯公國是俄羅斯國家的雛形)。   在其他汗國包括元帝國對於自己的領地的統治都出現問題的時候,金帳汗國長期統治都相對穩定。隸屬於金帳汗國的原本羅斯各公國,出現了一位「王」,即伊凡四世,以莫斯科大公國為核心,逐漸發展成一個新的強大的國家--俄羅斯。而與之相反,金帳汗國中央權力卻日漸下降,開始分裂為喀山汗國、克里米亞汗國、西伯利亞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大帳汗國等小汗國,作為大帳汗國附庸國的俄羅斯從大帳汗國中獨立出來,並滅亡了大帳汗國。   四大汗國中的欽察汗國是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次子、成吉思汗的孫子、西征的統帥拔都所建,疆域最為遼闊,東起額爾齊斯河,西至今匈牙利、波蘭一帶,都城薩萊在今俄羅斯阿斯特拉罕以北。由於拔都的大帳使用金頂,因此在歐洲史書中欽察汗國也被稱作「金帳汗國」。欽察汗國是當時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和商業貿易中心。   在汗國內,拔都的13個兄弟及其後裔各有世襲封地,擁有軍隊。拔都的兄長斡兒答及其後裔據有今西伯利亞、哈薩克,形成了白帳汗國。蒙古帝國的貴由汗去世後,拔都支持蒙哥奪取大汗位,打擊窩闊台、察合台兩系勢力,乘機佔有河中地區。汗國內居民成分複雜,社會發展水平不一。由於統治民族蒙古人佔少數,因此他們逐漸突厥化。   拔都之弟別兒哥在位時(1257-1266年),名義上仍對蒙古大汗稱藩,實際上汗國已成為獨立國。別兒哥因同伊兒汗國爭奪高加索地區,無力東顧,於是河中地區被察合台之孫阿魯忽佔領,別兒哥便支持窩闊台之孫海都對阿魯忽作戰,幫助海都崛起。   拔都之孫忙哥帖木兒繼位(1266-1282年),得到忽必烈的正式冊封。1277年,蒙哥之子昔里吉反抗忽必烈系元朝,劫走皇子那木罕,送到與海都聯盟的欽察汗國拘留了數年。直到1282年,脫脫蒙哥繼位時,那木罕才被放回。   1302年,欽察汗國脫脫汗出兵協助元朝攻打察合台後王篤哇、窩闊台後王察八兒,篤哇、察八兒戰敗,投降元朝。1308年,元武宗遣使冊封脫脫為「寧肅王」。月即伯繼位欽察汗(1313-1341年)[1][2][3][4][5][6][7][8][9],1314年元仁宗遣使冊封,予以承認,此後雙方經常遣使往來。   月即伯在位時,汗國達到極盛時期。遷都到別兒哥薩萊城,與伊兒汗國、埃及等國通好,對外貿易興隆。伊斯蘭教在伏爾加河下游廣泛傳播,此後欽察汗都信奉伊斯蘭教,部分蒙古牧民也伊斯蘭化。14世紀後期,蒙古貴族對外不斷進行掠奪戰爭,內部又互相爭鬥,使汗國走向衰落和瓦解。15世紀20年代初,欽察汗國分裂成9個相互獨立的國家。原中央部分被大帳汗國取代。(類似於1991年蘇聯解體,中央部分被俄羅斯聯邦取代。907年唐朝滅亡,中央部分被後梁取代。) 二 察合台汗國[1227年-1514] 察合台汗國,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封地,主要轄區在天山南北。   1314年,原本讓位與自己哥哥也先不花的察合台汗怯伯複位,把國都從阿力麻里遷至撒馬爾罕,在河中地區提倡農業,實行改革,而也先不花汗則堅持游牧傳統,汗國開始分裂為東、西兩部。東部以阿力麻里為中心,包括喀什、吐魯番一帶;西部以撒馬爾罕為中心,統治河中地區。今新疆及周邊大部分地區在東察合台汗國統治之下。也先不花為東部汗,怯伯為西部汗。也先不花、怯伯死後,亞洲中部的蒙古貴族各部各自為政,互相攻殺。1348年,統治天山南路的杜格拉特部權臣布拉吉找到一個18歲的貴族禿黑魯帖木兒,宣布他是也先不花的兒子,並在阿克蘇擁立為汗。歷史上把禿黑魯帖木兒統治的地區稱為東察合台汗國。禿黑魯帖術兒是第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蒙古大汗,他用強制手段迫使天山以北16萬蒙古人改信伊斯蘭教。   1363年,禿黑魯帖木兒死,東察合台汗國發生內亂,布拉吉之弟卡瑪魯丁奪取了政權,並殘殺禿黑魯帖木兒的子女及眷屬18人。 1389年,倖存的禿黑魯帖木兒的幼子黑的兒火者即汗位,建都於別失八里; 1418年,黑的兒火者之孫歪思汗,又把國都遷到亦力把里(今伊寧市],所以東察合台汗國也稱「別失八里國」和「亦力把里國」 。東察合台汗國從1348年建立,歷經8代、15位汗主政,到1514年被葉爾羌汗國所滅,計立國166年。而西察合台汗國在禿黑魯帖木兒死後不久,便被自己的將軍鐵木爾奪取了國家政權。   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初領有西遼舊地,包括天山南北路及今阿姆河、錫爾河之間的地區。初建都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縣水定鎮西北)。察合台系後王篤哇與窩闊台系後王海都聯合,屢與元朝皇帝軍隊爭戰,終世祖一朝未斷。至公元1303年始與海都子罕八兒歸服。   1306年,篤哇敗察八兒,盡收海都生前所佔察合台封地。1310年篤哇子怯伯再破察八兒,兼并窩闊台封地。後分裂為東西兩部,東部復分裂為若干小國,大權旁落。14世紀中葉,禿魯帖木兒即位後,削奪藩鎮權柄,汗權一度有所恢復。1362年合不勒汗即位後,諸藩王日益跋扈,徒有虛名。1370年,為帖木兒帝國所滅。東察合台汗國後王的統治維持到闊台汗國 三 窩闊台汗國[1225-1309] 窩闊台汗國:成吉思汗第三子窩闊台的封地,領有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建都葉密立(今新疆額敏縣)。   1229年窩闊台繼帝位後,將封地賜給其子貴由。1251年蒙哥汗即位後,以窩闊台系諸後王屢與作難,將封地分割,分授諸王,以去其勢。窩闊檯子合丹領別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滅里領額爾齊斯河之地,窩闊台孫脫脫領葉密立,海都領海押立(今伊犁西)。1264年忽必烈稱帝後,海都自以太宗嫡孫不得立,先後聯合阿里不哥、乃顏、篤哇爭奪帝位。1301年(大德五年)兵敗走死,汗國勢衰。1310年(至大三年),海都子察八兒為察合台系後王怯伯所敗,部分歸附欽察汗國,部分被併入元朝。   成吉思汗第三子窩闊台的封地。領有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建都葉密立(今新疆額敏縣)。1229年窩闊台繼帝位後,將封地賜給其子貴由。1251年蒙哥汗即位後,以窩闊台系諸後王屢與作難,將封地分割,分授諸王,以去其勢。窩闊檯子合丹領別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滅里領額爾齊斯河之地,窩闊台孫脫脫佔領葉密立,海都佔領海押立(今伊犁西)。   公元1259年阿里不哥稱大汗後,忽必烈篡逆,雙方戰爭反覆進行了5年,1264年阿里不哥戰敗。忽必烈稱帝。海都先後聯合乃顏、篤哇爭奪帝位。1301年(大德五年)兵敗,汗國勢衰。1310年(至大三年),海都子察八兒為察合台系後王怯伯所敗,封地併入察合台汗國。 四 伊兒汗國[1256–1335]伊兒汗國(Ilkhanate),1256–1335年,又譯伊利汗國或伊爾汗國,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之一,元朝西南宗藩國﹐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所建。旭烈兀及其繼承者自稱伊利汗。伊利﹐突厥語「從屬」之意。 伊兒汗國的位置大約在今日中亞南部至西亞一帶,首都最先在蔑剌哈(今伊朗的馬臘格),後為大不里士和蘇丹尼葉(今伊朗西北部)。奧斯曼土耳就是從伊兒汗國獨立出來的. 伊兒汗國,又稱伊爾汗國或伊利汗國,成吉思汗孫子旭烈兀西征後建立,是東濱阿姆河,西臨地中海,北界裏海、黑海、高加索,南至波斯灣的大國。既為歐、亞兩洲文化薈萃之地,又是重要交通樞紐。居民民族成分複雜,主要講波斯語和阿拉伯語。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部分崇奉基督教。建都於帖必力思。境內農業發達,商業和手工業也很繁榮。與元朝關係一直都很密切。今伊朗、伊拉克、南高加索的亞塞拜然、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中亞的土庫曼都由伊爾汗直接統治;阿富汗斯坦西部的赫拉特王國是伊爾汗的屬國;小亞的羅姆素丹國名義上是屬國,實際上由伊爾汗派官治理。旭烈兀死後,子阿八哈繼襲汗位(1265—1282),政權進一步鞏固,1270年曾率軍擊退了察合台汗八刺對呼羅珊的進攻。   在合贊汗(1295-1304年)在位時,進行了一系列改革,1295年6月19日,他率領將士改宗伊斯蘭教,當年11月3日即汗位,取名穆罕默德,自號素丹。此後,蒙古貴族和伊朗貴族日益合流,伊爾汗國組建成為一個伊斯蘭國家。在合贊汗死後不久,伊爾汗國便陷入混亂,1335-1378年的四十多年間,地方總督先後擁立八個伊爾汗,在爭權奪利的混戰中,建立了各自的封建小王朝:賈拉爾朝(1336-1411年),1340年建立,據有伊拉克、亞塞拜然、摩蘇爾和迪亞巴克兒;克爾特朝(1245-1389年),1342年獨立稱王,據有赫拉特和呼羅珊部分地區;穆札法爾朝(1313-1393年),1353年建立,據有法爾斯、克爾曼和庫爾德斯坦,稱臣於開羅;賽爾別達爾國家(1337-1381年),這是由起義農民於1353年建立的政權,據有呼羅珊北部。1380年以後,內亂迭起,加上欽察汗月即別的進攻,勢力漸趨衰微。1388年為帖木兒帝國所滅。   伊兒汗國的建立者是蒙古第三次西征的統帥旭烈兀,他與元朝統治者同為拖雷後裔,關係也較其他汗國更為密切。其疆域東起今阿姆河,西至地中海,北自高加索,南抵印度洋。是溝通亞歐兩洲經濟文化的重要樞紐之一。元朝曾經與伊兒汗國雙方互派官員、工匠,經濟和文化交流也很頻繁。阿八哈汗時(1265-1282年)相繼敗西利亞(今敘利亞),戰埃及王,政權得到進一步鞏固。   合贊汗時(1295-1304年),進行一系列改革,清除積弊,制定稅率,整治驛站,鼓勵農桑,統一貨幣及度量衡,加強法制,提倡文治,是汗國最盛時期,農牧商業均得到發展,歲入增加。同時合贊汗為爭取當地領主和穆斯林的支持,改奉什葉派伊斯蘭教為國教,廢除"大汗"稱號而改稱蘇丹,加速了當地蒙古人的伊斯蘭化進程。   公元1317年,年僅12歲的不賽因即位後,由於權臣出班專政,二丞相不合,內亂迭起,並遭到欽察汗月即別的進攻,國勢漸衰。公元1334年不賽因死後,諸王爭立,汗國陷於分裂,國勢益衰。公元1388年為帖木兒帝國所滅。
推薦閱讀:

見證大秦帝國史的秦量三寶|標準器|度量衡|始皇
滿清帝國十皇帝彩畫像
為帝國而生,為元首而死
帝國的混亂——7并州之戰
李慎明:當今時代是金融帝國主義時代

TAG:蒙古帝國 | 帝國 | 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