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論智慧》

《論智慧》來源:朝陽堂|作者:祝帥弟兄|時間:2014-11-28證道經文:林前3:18-233:18人不可自欺。你們中間若有人在這世界自以為有智慧,倒不如變作愚拙,好成為有智慧的。3:19因這世界的智慧,在 神看是愚拙。如經上記著說:「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詭計。」3:20又說:「主知道智慧人的意念是虛妄的。」3:21所以無論誰,都不可拿人誇口,因為萬有全是你們的。3:22或保羅,或亞波羅,或磯法,或世界,或生,或死,或現今的事,或將來的事,全是你們的。3:23並且你們是屬基督的,基督又是屬 神的。21:37:53 《哥林多前書》3章18-23節經文講的是一個關於智慧的主題。弟兄姐妹可能都清楚,在古往今來的許多民族、許多文化中,都把「智慧」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詞,在中國的古典文化里,也有許多經典都談到智慧,比如孔子曾說過:「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老子也曾說過:「智者不惑」;佛教也非常注重智慧,在佛教中常提到的「般若」,就是「大智慧」的意思;在希臘,智慧被稱做「索非亞」,希臘人對智慧的重視程度體現在許多有關索非亞的名詞中;「智慧」在英文里的意思是「哲學」。而這一切都不如舊約時代以色列人對智慧的重視。ysn基督福音網 舊約時代的以色列人不僅喊出「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這樣的至理名言,他們還把智慧書做為宗教經典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文體。我翻譯了一本書,名叫《智慧文學》,講舊約裡面《詩篇》中的一部分。舊約里的《箴言》、《約伯記》、《傳道書》和《雅歌》這幾卷書是希伯來 《聖經》里的經典。今天我們順著新約的思路來思想什麼是智慧;順著保羅智慧的思路,看一看新約中所說的智慧與我們所講的文化相比有什麼不同及關鍵的問題;這世界上的智慧和《聖經》中上帝的智慧有著怎樣本質性的差別?ysn基督福音網一、要從人的智慧轉向神的智慧 《哥林多前書》3章18節,向我們區分出了兩種智慧:即人的智慧和神的智慧。人的智慧和神的智慧指的並不是同一種智慧,也就是說:做為基督徒必須要學會轉向,從我們人類的評判標準轉向神的標準,這也是基督徒需要學習的重要功課。比如有人會問:為什麼在基督教里把我們都說成是有罪的人?這是因為你沒有學會用轉向的思維來思考問題,因為基督教對罪的評判標準,不是人類對罪在法律上的標準。在人類法律中不定為罪的東西,比如惱怒、嫉妒、紛爭、不認識真神等等,這一切在基督里、在神的眼中都是罪。 這裡所說的罪與法律所說的罪是不同的,這種轉向是我們必須要學會的。還有一個問題:為什麼一個全善的上帝會讓苦難發生在人間呢?這也是提問題的人沒有學會轉向,沒有學會用上帝的標準來評判什麼叫苦難。《聖經》告訴我們:神坐在宇宙之上,看著地上的居民好似蝗蟲。《希伯來書》2章6節說:「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你竟眷顧他?」當我們從這個角度看,上帝給我們的恩典真的是夠我們用的,又怎麼會感到像世人所說的苦難呢? 我們今天要成為一個基督徒,首先就要學會轉向,把我們對於事物判斷的標準從自身轉向以神為標準、以上帝為標準,以《聖經》中的智慧為標準,所以保羅區分了人類的智慧和神的智慧,這兩種智慧有著本質的差別。二世界的智慧什麼是世界的智慧呢?我們所說的世界的智慧大約包含四方面的內容,這四方面的內容共同構成了世界的智慧。 1.來自政治的逼迫 基督教最早在羅馬帝國時期,是屬於非法的宗教,基督徒認耶穌基督為主是與羅馬帝國的法律相衝突的,羅馬帝國的法律要求自己的國民只能敬拜凱撒,稱凱撒為主。在羅馬帝國時期,基督教曾受到過大逼迫,那些堅守基督教信仰的人,很多都被扔進斗獸場里,被餓了很久的野獸撕裂吞噬。基督教在誕生伊始就遭受到了政治上的逼迫。但是,這是一個不怕逼迫的宗教,是一個越受逼迫越興旺的宗教,在羅馬帝國逼迫最嚴重的時期,誕生了一批人類歷史上也是教會歷史上最偉大的殉道士和使徒,出現了許多世界上的智慧,而當基督教被定為羅馬帝國國教後,教會中卻出現了腐敗和混亂。政治的逼迫無形中形成巨大的挑戰,基督教即在這世界智慧的發難中,不斷地生長。2、來自哲學的挑戰在基督教誕生之初,正是希臘哲學非常繁盛的年代,我們看到《聖經》中多次提到哲學,《聖經》中把哲學稱做「小學」或「虛空的理學」,其實哲學往往是人類最自以為是的一個產物,這是屬世人的智慧,而不是屬神的智慧。著名哲學家尼采,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哲學論調,叫「上帝死了」,他認為自己就是上帝,他有一本自傳,名字取自於《聖經》上的一句話,就是彼拉多把耶穌基督釘在十字架上時說的:「你們看這個人」。 尼采認為他就是上帝死了之後的耶穌基督,這本書中文譯本的名字是《看吶!這人》,書共分三章,第一章是:我為什麼如此聰明,第二章是:我為什麼如此有智慧,第三章是:我的書為什麼寫得這麼好,而他最後卻發瘋自殺而死。我們知道,這世界上的智慧並不能拯救我們,也不能讓我們乾渴的心靈得到飽足,今天的教會在與這世上的智慧做鬥爭,其中就包括來自哲學的侵犯。 3.來自世界的誘惑今天的世界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這個社會上有許多東西可以誘惑我們,使我們偏離信仰的根基。這也是今天基督徒所面臨的一個社會環境,在這樣一個社會環境中,我們很難做到完全脫離誘惑,反而很容易受到誘惑,把社會關係擺在首位,把這世界上的智慧擺在首位,而忘掉了我們的第一身份:我們是基督徒,就應學向神的智慧。同樣,教會自古以來,也面臨著這世界上智慧的誘惑。 4.教會內部異端學說的攪擾現在瘋傳的2012年12月21日世界末日論,也使許多基督徒失去了信心,或者發生了動搖。這是一個荒謬的學說,《聖經》上已明白地告訴我們,「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獨父知道。」(太24:36)古往今來,有許多關於世界末日的預言,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可今天的我們居然還會重複受著這異端學說的攪擾。可見教會在2000年以來,面臨的挑戰在今天一點沒有減少,教會一直在和這種世界上的智慧做鬥爭,基督徒不但要警惕這種世界的智慧,也唯有轉向認識真神的智慧,才能走出層層迷障。三.神的智慧 1.要學會謙卑、虛己在《哥林多前書》3章19-20節的經文中,告訴了我們一種途徑,一種認識真神智慧的途徑,這也是《箴言》9章10節中所說的:「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聖經》明確地告訴我們,想學習上帝的智慧,要從敬畏耶和華入手,這是神智慧的開端,也是我們親近上帝的第一步。敬畏耶和華要求我們每個人,來到上帝面前時,首先要學會謙卑、虛己在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教會史上,曾經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傳道人——宋尚傑,他其實並不是學習神學的,在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獲得了化學博士學位後,因聖靈感動而信主。回國後,便全職奉獻自己作傳道人,他的講道很有感染力,教會內的學者普遍認為他是二十世紀上半葉傳道人中影響力最大的。宋尚傑博士在許多地方講道,按照當時在場者的描述,他的講道可以說是用生命完成每一篇講章。他有時候連續講道一個月不停歇,一天講道三場以上,實在是在用自己的生命,為上帝的道做出精彩的詮釋。如此的榜樣,是要激勵我們凡事應用心去做,要謙卑、虛己。2.完全順服上帝的引領當我們做到謙卑,虛己後,還需邁出第二步,那就是完全順服上帝的引領。《使徒行傳》里記載了保羅第二次旅行佈道的行程。那時,他是從安提阿起首一路向西去,當他到達弗呂家時,面臨著一個選擇,是要向東北去傳道,還是要向西方去傳道,如果是往東方去,要經過一個地方叫庇推尼,如果往西去,會經過馬其頓一直到羅馬、到雅典,最後保羅決定往東方去。但《聖經》記載說,耶穌的靈卻是不許,因而保羅在當天晚上看到一個異象,有一個馬其頓人求他去馬其頓。於是保羅順服了上帝的指引,放棄了去庇推尼,去到馬其頓傳福音(參徒16:6-10)。一路把福音帶到了希臘、雅典,帶到了羅馬帝國。基督教這個時候因著保羅的緣故,從亞洲傳到了歐洲。上帝為什麼禁止保羅去庇推尼?我想保羅當時也是不知道的,但保羅知道一件事,那就是要順服上帝的引領。當我們往後讀《聖經》,會讀到一卷很短的書信——《彼得前書》,那是使徒彼得寫信給許多在耶路撒冷北方的教會,其中就有庇推尼。所以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要順服上帝的引領,這對於當時的我們來說可能並不知曉是什麼意思,但之後就會明白上帝真是有祂奇妙的安排,上帝讓保羅用他的知識和口才,去向希臘、羅馬人傳福音,去和希臘的那些文士、哲學家辯論,去給那些有知識的人講道,而庇推尼,上帝則恰當地安排了彼得去。親愛的弟兄姐妹,可能我們在禱告時會想上帝為什麼沒有把我們想要的給我們,甚至在我們看來這是一個理所當然的、好的事情,可上帝卻沒有成就。這時,我們要從彼得和保羅的故事中學功課,學習順服地接受神地引導,因為神的引導就是智慧,神的道就是真理。四.神的真理在希臘文《聖經》里,「真理」這個詞叫Αλ?θεια,寓意就是「去除遮蓋」。我們知道上帝是按自己的形象創造了我們,我們每個人都有上帝的形象,但是什麼遮蓋了我們呢?那就是我們不認識上帝而有的罪。我們雖然都有上帝的形象,但因我們的罪,遮蔽了上帝在我們內心中的形象。所以真理是什麼?耶穌基督講的道是什麼?那就是要徹底地清除掉我們的罪,除掉這層遮蔽,讓裡邊上帝的形象清楚地顯明出來。什麼是我們的罪呢?就是我們自以為是的智慧,因了這些所謂的智慧而受捆綁。正如現今的一些迷信,往往是在人的肉身之上,加上更沉重的枷鎖,而真正的信仰是除掉我們的捆綁,讓我們無所畏懼,就如當我們信仰基督教之後,耶穌基督把遮蓋我們的罪拿掉,是為還我們自由,使之不再受蒙蔽,讓我們得到主裡面因祂而來的真正的自由。我們常常說基督徒有喜樂,那麼基督徒的喜樂又是從何而來呢?基督徒的喜樂是從上帝的真理而來,從順服上帝的引領而來,因著那引領而不再有困擾、煩憂,這就是基督徒喜樂的源泉,它來自於上帝的智慧。但上帝的智慧卻往往被世人看為愚拙。基督徒在自身有喜樂的同時,也肩負著對這個世界的一種責任,就是基督徒都有著傳福音的使命。今年是南京大屠殺75周年。記得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一件雕塑作品特別打動我,這件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位叫魏特琳的傳教士,當時她從西方來到中國南京傳教。在南京大屠殺時期,她用傳教士所建立的學校、教堂、醫院保護了許許多多的中國難民。在我們的意識中,常常覺得傳教士在中國做的是一些侵犯中國人的事情,但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並不曉得真正的一部基督教會史是怎樣的,很多時候傳教士在中國都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當中國對日宣戰後,燕京大學的傳教士司徒雷登在燕京大學升起了美國國旗,同樣的保護了許多的中國難民,正像司徒雷登為燕京大學所定校訓:「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務。」在這裡,我們僅需記得他們為神的真理、為人類、為中國人所做的工作。我們今天認識了神的智慧、神的真理,認識了神是如何讓我們的人生獲得了自由,我們不要忘記還要把這種自由奉獻出來,奉獻在社會服務上,奉獻給我們周圍那些還沒有聽到福音的人。我們今天在這裡傳講耶穌基督的智慧時,也要看到有許許多多的基督徒為我們立下了非常好的尋求耶穌基督智慧的榜樣。他們清醒的知道,對於基督徒來說,最大的追求就是神的智慧,我們不是追求哪個有名望的人,不是追求哪個有名望的使徒,更不是追求這世界的智慧,也不是追求見證,更不是追求神跡、方言,我們要追求的是上帝的道,上帝的道豐豐盛盛充充滿滿,這是夠我們一輩子去傳講,用我們一生也傳講不完的。許多的基督徒在這一點上為我們做出了美好的見證,就像保羅所說的,靠著上帝的道,「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決。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4:12-13)因為這是耶穌基督向我們所立定的、美好的、寶貴的旨意。主耶穌說:"你們要饒恕人,就必蒙饒恕。"(路6:37)這樣看來,我們是否蒙饒恕就看我們是否去願意饒恕人了。但其他經文的教導卻是:當我們以信心接受基督後,我們便無條件地白白得蒙赦免。這兩個看似互相矛盾地教導怎樣調和呢?其實我們所說的是兩種不同的饒恕──法理的饒恕和父母的饒恕。法理的饒恕是神以審判者的身分,給予所有相信主耶穌基督的人的;意思是罪的刑罰已由基督代受,信主的罪人不再需要受罰。法理的饒恕是無條件的。父母的饒恕是指當神的兒女犯錯而承認並遠離罪惡的時候,神以父的身分給予兒女的。這種饒恕是恢復神家裡的交通,與罪的刑罰無關。當我們不願彼此饒恕的時候,神作為父親就不能饒恕我們,也不能與這樣的人相交。主耶穌還教導我們說:"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太5:23-25)當我們與人有了隔閡,而又不肯饒恕時,我們與神之間的關係是不暢通的,因為有罪的阻隔。而要恢復與神的交通,就當先饒恕人,除去心裡的罪。因此真正肯饒恕別人的人顯明他已經得著了父神的饒恕。2、要待人以恩給人即施與,也是待人以恩的一種表達。耶穌不但不要我們與人斤斤計較,以眼還眼,以論斷還論斷,還要我們作一個會給予的人,作一個待人以恩的人。這是基督徒待人當有的一種風範。當基督徒遵照主的教導去行時,必會從神那裡得到回報。並且是"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地倒在你們懷裡;"(路6:38)"倒在你們懷裡,"古時猶太人所穿外衣,非常寬大,在腰帶上方留有一折,可成為一個大口袋(兜),用來盛裝相當容量的麥子(參得3:15)。"用十足的升斗"表示神所給我們的,絕不會少於我們所給人的;神絕不虧待我們。"連搖帶按"表示內容紮實,絕沒有空隙;神所給我們的,都是實實在在的。"上尖下流的"表示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參弗3:20)。"……因為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路6:38)"量器"原是指量取食物的器具(如斗等),這裡轉用來指彼此對待的程度。"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指神的回報,是照我們如何對待別人,多給的多得,少給的少得,這是無可更改的原則。當一個人用大的量器量給人時,必得著大量的回報。在這裡,主耶穌是用一幅升斗的圖畫保證我們有十足的回報。如果我們批評人而不肯體諒人,就將同樣地被批評;如果我們以善良、恩慈、憐恤的心待人,就會得到十足分量的回報。三、兩個認識《路加福音》6章39-42節主耶穌要我們從兩個方面正確地認識自已,只有充分認識自已才能正確對待他人。1..認識自己的有限,不要自以為義《路加福音》6章39-40節記載:"耶穌又用比喻對他們說:"瞎子豈能領瞎子,兩個人不是都要掉在坑裡嗎?學生不能高過先生;凡學成了的不過和先生一樣。"前一個"瞎子"指法利賽人和文士;後一個"瞎子"指無知的百姓(參羅2:19)。"兩個人不是都要掉在坑裡么?"意思是什麼樣的老師出什麼樣的學生,跟隨錯誤的老師,必然會走在錯誤的道路上。"學生不能高過先生"中的"先生"是指帶領人的瞎子,"學生"是指被帶領的瞎子。意思與上節相同。那麼,主耶穌為什麼把文士和法利賽人稱為瞎子呢?是因為他們自以為義,而去論斷別人。如耶穌向那些仗著自己是義人,藐視別人的設的一個比喻(參路18:9-14)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法利賽人不但自以為義,還論斷別人。不僅如此,他們還站在自己的角度來評論耶穌,認為自己為律法的執行者。他們看見耶穌觸犯摩西律法,就拿摩西律法作為審判祂的工具,當耶穌在安息日治病時,遭到了他們的論斷與譴責;當耶穌與罪人一同坐席時,也引來他們的不滿。然而,主給的定性是一個痛悔的罪人在上帝面前比論斷罪人的更算為義。可見,當人自以為義時,往往看不到自己的有限,只會看到別人的不好,從而對別人指手劃腳,說三道四。所以,今天的我們當認識自己的有限,而不當自以為義,或是自以為是。2.認識自己的不足,現改正自己主耶穌接著說道:"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不見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路6:41-42)"刺"原指從木頭上剝落的小片,轉用來指小過錯。"梁木"原指房屋建築上所用的梁木,轉用來指較明顯的大過錯。"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表明人往往認識不到自己的不足或過錯,卻總是盯在別人的不足或過錯上。因此,主耶穌直接指出:"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主耶穌的話語是要我們先改正自己,然後再幫助別人改正錯誤。可見,主耶穌是要我們先反省自己的不足,認識自己的瑕疵,悔改歸正,然後再用愛心幫助我們的弟兄姐妹去掉他們生命中的刺。正如《加拉太書》6章1節保羅勸勉我們說:"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當我們身邊有人被過犯所勝時,我們當為他禱告,並用愛心幫助他脫離罪惡的捆綁,迴轉正道。一個陷在罪中的人,需要的不是別人的論斷,而是別人的幫助。上帝會差遣一個去掉自己梁木的人,來去掉別人眼裡的刺。但願我們都能做一個去掉自己眼裡梁木的人,從而成為其他眼中有刺的人的祝福!回顧今天的分享,主耶穌向我們講述了基督徒的處世為人之道---不要論斷人,即不要憑著自己主觀想法和事情的表象去惡意評斷別人的思想動機與言行品格。因為我們不了解全部,也不知道其中的隱情,當我們妄加評斷時,就是給人定罪,同時也是把自己陷入了罪中,因為審判人的乃是神,神必按公義審判人。並且我們也要學會在基督里饒恕人,學會待人以恩,認識自己的有限,不要自以為義,常常反省自己生命和行為中的不足,先改正自己,再幫助別人離開錯誤,迴轉正道。這是基督徒在生活中當有的風範,也是我們行事為人所當遵循的原則。
推薦閱讀:

女性智慧書(2)
智慧涵解
內化數學智慧
最富有智慧的十句佛語
圍棋為孩子開啟智慧之門

TAG: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