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八一八魏延那些事兒(3)魏延到底多牛,能否進五虎上將?

對魏延能力的評價,網上差異很大。有人說魏延就是個很一般的武將,也有人把魏延捧上了天,說連五虎上將都不配給魏延提鞋。最麻煩的是,對魏延的軍事才能評價,往往還或明或暗地摻雜著對諸葛亮的情感。這就更容易引起混亂了。

實際上,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應該主要看兩方面。其一是史料中記載的成績和言行,其二是當時其他人的評價。

對於魏延的才能,《三國志》本傳的記錄是「善養士卒,勇猛過人」,也就是善於練兵,非常勇猛。《銀河英雄傳說》中有一句評價「能讓士兵們鬥志昂揚的就稱為名將」,而在古代要讓士兵們鬥志昂揚,無過於平時訓練有素、恩義相結,再加上主將自己捨生忘死地以身作則了。從這一點上,魏延可以稱為不折不扣的名將。

魏延早期跟隨劉備,立下了不少戰功,尤其在劉備212-214年的取川之戰和217-219年的漢中之戰,想必有不少表現。可惜因為蜀漢沒有設置史官,導致這些戰功湮滅於歷史的風塵中。但劉備正是從這些戰績中看出魏延的才能,才會在入蜀後把魏延從部曲軍官提升為牙門將軍,又在稱漢中王后把他從牙門將軍提升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與《三國演義》中愛哭的膿包不同,歷史上的劉備是很知人善任的。他對魏延的這兩次直升機式的提拔,充分說明魏延的才能。

當然,一切事物不能走極端。我們也反對「因為劉備提拔了魏延,所以魏延所向無敵,比張飛還牛,比關羽還牛」這種邏輯。劉備選魏延而非張飛擔任漢中太守,既是對魏延本身的肯定,也有提拔後生,培養中生代將領的用意,並不能說明劉備不信任張飛的能力。再說,劉備本身的用人也不是無懈可擊,比如著名的任用糜芳導致關羽丟失荊州……

劉備提拔魏延擔任漢中太守,滿堂文武都是大驚失色。劉備為了給魏延一個表現機會,專門在一次群臣集會上問魏延:我讓你擔任這麼重要的職務,你打算怎麼干?

於是有了魏延那一番名言:

「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這番名言的結果是「先主稱善,眾咸壯其言。」一番豪言壯志本身不說明啥,但至少敢發這種豪言,也能多少說明此人心中的自信。而對劉備來說,他原本就是信任魏延的,有魏延這句話,就足以堵住別人的嘴了。

至於現在有的人從這句豪言中挖掘,說什麼這句話同時還是魏延制定的漢中防禦戰略,那又屬於過度解讀了。

從219年開始,魏延擔任漢中都督、太守一共八年。劉備東征,他在守漢中;劉備東徵兵敗,趙雲趕到永安去幫助堵截陸遜,他在守漢中;劉備死了,他還在守漢中;諸葛亮南征,他還在守漢中。遺憾的是,這八年期間魏軍沒有來犯,無從驗證魏延「拒之吞之」的豪言。不過有時候,沒有敵人來犯,也可以部分程度說明守將的威嚴吧。

然而史書上還是記載了魏延防禦漢中的具體戰役部署。那是在《姜維傳》中:

初,先主留魏延鎮漢中,皆實兵諸圍以御外敵,敵若來攻,使不得入。及興勢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

可見,魏延擔任太守時,制定的漢中防禦策略就是在外圍的堡壘部署重兵,使得敵人不能輕易攻入,頓兵山路,最後師老疲憊。244年,曹魏大將軍曹爽進犯蜀漢的戰役中,當時魏延已經死了十年了,而漢中守將王平沿用這種戰術,在斜谷口的黃金、興勢兩處屯兵扼守,使得曹爽的10多萬大軍進退兩難,從而為費禕率領的援軍贏得時間,最終使魏軍敗走。這也可以算作魏延軍事才能的一個憑證吧。

而姜維主政後,改變了漢中防禦策略,把兵力退守到漢城、樂城中,誘敵深入,堅壁清野,想等敵軍缺糧潰敗時再追亡逐北。可是這樣等於先拱手放棄險要,結果在263年的曹魏伐蜀之戰中,被鍾會10多萬大軍湧入漢中,陽平關失陷,使得蜀漢陷入危急。當然,這事兒也並不全怪姜維,回頭咱們可以專門就這個話題再開帖子聊。

公元227年,諸葛亮準備北伐,把大本營搬到漢中。於是魏延這個漢中都督、太守的職務就自然解除了。此後,魏延被諸葛亮任命為督前部、丞相府司馬、遙領涼州刺史,成為北伐軍的二把手。

接下來,就是著名的子午谷之爭了。關於這件事說來話長,這個帖子也扯不清楚,我們回頭也可以專開一貼。這裡光說結論:魏延提出子午谷之策,足見其是個肯動腦筋的將領,但不宜因此把他拔的太高。魏延的子午谷之策,和諸葛亮的長驅大進之策,足以說明兩人軍事風格的差異,卻不宜藉此區分兩人的軍事才能高下。言盡於此。

此後,魏延出於用兵家的癖好,總是希望諸葛亮能單獨給自己一支人馬,獨立行動,然而總是得不到允許。在228年春的第一次北伐中,諸葛亮罕見地放權,可是前往斜谷的一路疑兵是趙雲率領,而派往街亭的守軍,雖然大家都認為應該用魏延或者吳懿,結果諸葛亮卻出人意料用了馬謖。馬謖不但紙上談兵,而且還違背諸葛亮的規劃,最終街亭潰敗,第一次北伐全面失敗。魏延在這次北伐中的表現並未記載,想必也就是和其他將領一起,在大勢已去下無力回天吧。

而從第二次北伐開始,諸葛亮吸取了首次分散兵力的教訓,把主力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果然立竿見影,在228年冬的第二次北伐中殺死魏將王雙,229年春的第三次北伐中更嚇退郭淮的主力,奪取武都、陰平二郡。然而魏延在其中依然沒有記載功績。史書並未說他是否如演義斬殺了王雙,奪取武都陰平的蜀軍將領則是在演義中一塌糊塗的陳式。

然而是金子總會閃光。到230年,曹魏大舉討伐蜀漢,卻因為下雨而無功而返。接下來,諸葛亮派魏延、吳懿率領一路人馬發動第四次北伐。魏延終於得到了機會。

這次的戰果,史書記載很簡單。魏延大破郭淮,吳懿破費曜。按照官職,郭淮是雍州刺史,費曜是後將軍,費曜的權位重於郭淮。但從軍事才能來說,郭淮無疑強過費曜。這也是魏延主導的一次酣暢淋漓的勝利。

這樣一次勝利足以讓魏延驕傲,但總有人要繼續捧殺魏延。

比如有人據此說,魏延水平比關羽、張飛還高,因為史書中用了「大破」,而關羽張飛都沒有「大破」的記錄。我倒想問問,關羽水淹七軍,擒了于禁及三萬多俘虜;張飛擊敗張郃,使得其只剩十餘人逃走。這樣赤裸裸全殲敵人的戰績,還比不上史書中「大破」二字了?這都什麼標準啊。

還有人說「魏延酣暢淋漓地擊敗了曹魏名將郭淮,而諸葛亮多次北伐未得寸土,可見諸葛亮不如魏延。」可是,魏延這次難道得了寸土么?相反諸葛亮三次北伐倒是真真收了武都陰平兩個郡。此外,諸葛亮也並非沒有擊敗郭淮。第五次北伐中,諸葛亮用圍點打援之際,把郭淮、費曜、戴陵都輪了一遍,這威風也是不少於魏延的。

總之,對於魏延的出色戰例,給予誇獎是應該的,但是不要老想順帶踩其他人。過於誇張的貶損,多數時候,是要自取其辱的。

接下來,諸葛亮在231年策動了第五次北伐。這次對陣司馬懿,蜀軍戰場上處處得手,讓曹魏眾將屢屢吃癟。這其中,魏延也參與了酣暢淋漓的一次:

五月辛巳,乃使張郃攻無當監何平於南圍,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之,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

這是諸葛亮教育司馬懿做人的一次,魏延在其中是蜀漢的主要打手之一,非常光榮。當然,有人拿這個作為案例來證明魏延比諸葛亮厲害,我只能笑而不語了。

以上就是魏延的全部軍事表現和軍事戰績。應該說,在整個蜀漢陣營中,魏延堪稱是屈指可數的名將。尤其在諸葛亮時代的北伐中,作為北伐軍二號人物,他取得的戰績僅次於主帥諸葛亮,從對手上說更有擊敗郭淮和司馬懿的人頭收割。第一次北伐中的趙雲雖然表現了智勇雙全,奈何運氣不佳,這方面光環就不如魏延了。

不過另一方面也必須看到,魏延畢竟還距離水淹七軍的關羽、大敗張郃的張飛、斬殺夏侯淵的黃忠有一定距離。甚至趙雲如果按《雲別傳》中記載的漢水之戰,表現也在魏延之上。馬超算是唯一列戰績列不過魏延的,但統率十萬西涼軍的一鎮諸侯,曾經和曹操PK並讓曹哥登船避箭,也非同尋常。

所以,認為魏延能夠和五虎將並列的說法勉強可以接受,即使並列,魏延在五虎將中的位置也是中等偏下,次於關張,大概能與趙雲爭鋒。而要把魏延吹到五虎將之上,就有些勉強了。

至於說文武雙全云云,魏延沒見過多少文采表現。相反,他最後關頭胡作非為,表現出很糟糕的政治素養和處世態度。最終身死人手,令人嘆息。


推薦閱讀:

諸葛亮病逝前,為什麼把大軍交給楊儀?
三國名將魏延是如何作死的
魏延在五丈原故意踢熄孔明燈,馬岱抽刀想殺魏延為什麼諸葛亮阻止?
五虎將為何沒有魏延?
三國中的最大冤假錯案:魏延真的腦後有反骨?

TAG:魏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