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僵」 初二「憂」 初三「熬」!家長陪讀之路,如何走好?
前一段時間,就有一位孩子的媽媽留言,說自己現在很煩惱。這位家長大學畢業,擁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可為了孩子中考,她辭去工作,專門陪著孩子,輔導孩子功課,可以說是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可孩子的成績卻總是提高不上去,心思也總是放不到學習上來。其實,這裡就存在一個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和如何才能更好幫助孩子的問題。
大部分家長的陪讀歷程
初一開始,學生進入了一個不同的階段,一部分的孩子成績會下降,會變得和小學時期有很大不同。初中生家長開始感覺很多情況都不像小學那樣了,家長和孩子的關係很可能會陷入一種「僵的狀態」。
到了初二以後,學生的成績名次基本就保持不變了。有些家長感覺孩子名次不理想的,就會心中憂慮,言語之間會流露出來,引起孩子的反感。
到了初三,一些子女和家長的關係相當緊張。中考的壓力迫在眉睫,家長、孩子心裡都很緊張,有些孩子甚至會把家長的關心當成一種壓力,家長和孩子都想儘快熬過這一年。
那麼,如何破解這樣的困局?家長如何與孩子良好地溝通?家長如何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學習呢?
孩子學習程度不同,處理方式也不同
1. 如果你的孩子學習是中下游水平,或者某科成績不穩定。不要牢騷,不要埋怨,學習部分重點、掌握基礎知識,穩定住成績。把基礎知識和作業題做好,就可以大加鼓勵。
告訴孩子,如果學習成績中等,中考複習中放棄任何一門都是不應該的。要知道,中考畢竟不是選拔性考試,題目基本上都是基礎性的。畢竟「弱項」上升空間很大,而且一旦這門課補上來了,對其它學科同樣有促進作用,最差的一門課都能有進步,其它的也一定行了。如果輕易放棄某一門科目,損失和代價一定會很大。
經驗分享小政:我的英語成績一直提高不了,當時我決定放棄英語複習,把精力都放在還比較在行的語文和數學上,以為能以這兩門成績來拉動「總產量」。後來被班主任注意到了,他告訴我:「放棄其中的一門其實就等於放棄了整場考試,如果你在較弱的那門學科上多多用心的話,也許成績會提高很多。」後來我抓緊了英語複習,把基礎知識補上。結果中考成績一出來,考得還不錯,進入了高中。
2. 如果你的孩子學習是中等水平,和老師關係也比較融洽,那麼你就要重點培養子女的學習作風,培養孩子學習的認真程度,多肯定和鼓勵孩子。一個學習中等,但是學習穩健的學生,往往在最後關頭,能夠衝出去,成為一匹黑馬。
經驗分享小河:我原來在初中時候成績中等,當時我給自己定位的是一般高中,或者是錄取分數比較低的職校。可是老師有一天竟然很肯定地對我說:「我相信你一定能進重點中學的。」
我當時一下子傻了:按照我這個成績,怎麼可能進重點中學呢?但是班主任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和我一起分析了現在的學習狀況,告訴我不足在哪裡,優勢在哪裡,他對我說:「這段時間,你只要努努力,把薄弱環節補上來,上重點中學肯定沒問題。」
從那天起我信心倍增,覺得每天複習起來都充滿了動力,我主動找到各個科目的老師,請教不懂的問題,多做多練,多看多聽,模擬考我就進步了不少,結果中考的時候,我發揮正常,考入了一所很不錯的區重點高中。
3. 如果你的孩子學習名列前茅,那麼你不需要在子女的學習上過多地下功夫或者給到過多的要求。子女已經是坐上了順風船。再用力,結果往往會欲速則不達,你需要做的是培養孩子經受挫折的能力。
很多學習相當優秀的學生,經不起一場考試的失敗。 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學習再怎麼好,也不見得場場必贏。
經驗分享小志:初中時我的成績一直名列年級前5名,考上市重點是沒什麼大問題的。但是我在中考之前特別忙,一方面要準備複習迎考,另一方面我幾乎是「馬不停蹄」地參加了區里、市裡的各種競賽,包括作文、英語、物理競賽,每天的計劃表都排得滿滿的。
為了準備競賽,我得在複習時抽出很多時間,每天都要溫習到深夜,那真叫「連軸轉」。漸漸地我感覺有些力不從心了,壓力很大,身體也很疲倦,模擬考臨近的時候,我已經沒有精力甚至一度出現了「厭考情緒」,考試結果不好,嚴重影響了我的信心!
把握住初中生的3個特點
1. 13歲至16歲的孩子思維敏感,容易受到周圍環境影響,尤其是壞的影響。所以父母要經常關注孩子的各種情況,尤其是他交往的朋友,盡量給孩子創造一個單純的、積極的成長空間。
事實上,我們努力使孩子考入重點中學,將來考入名牌大學,不僅為使孩子接受最優秀老師的指導,也為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競爭環境。
2. 極強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一把雙刃劍,父母如果還像小學那樣,出了問題對孩子一味訓斥,尤其是當著其他人的面,不允許孩子申辯,這非但起不到教育他的作用,反而會引起他的排斥和反感。孩子聽到披頭蓋臉的教育,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很沒面子,今後怎麼在同學面前抬頭,而不是反省自己到底是不是錯了或錯在哪裡。
此外,孩子為了維護自尊心,勢必要好好努力,通過學習成績說話。所以,父母要好好引導,將孩子對自尊心的維護轉化為上進心、自信心。
3. 強烈的獨立意識。到了初中後,很多孩子不再願意事事都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單獨去做。這時,父母要自願充當孩子的參謀,爭當綠葉。雖然孩子年齡還小,缺乏處理問題的經驗,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父母要儘可能給孩子創造自我展現的平台。
很多父母總怕孩子做不好,處處代勞。這樣,一方面會使孩子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對孩子健全的人格成長也極為不利。
如何與初中孩子溝通
41. 對孩子表達你的愛。自孩子小時,就要讓孩子很清楚地了解到你是關心他的,是願意接納他的。
2. 溝通的點要細緻,最好是孩子感興趣的。譬如「今天如何?」「學校好嗎?」也別常用,為什麼?因為孩子會害怕家長指責自己。多聊孩子感興趣的話題。比如,孩子有興趣的電視節目或作業。
3. 目光的接觸、手拍一下孩子的肩膀,將上身略為前傾地聽孩子講話等,這些小動作,皆能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意願。當然,也別心急,別指望一坐下來,孩子就會滔滔不絕地開講,但你可利用一些身體語言,讓孩子知道,你已準備好和他「聊」了。
4. 主動分享自己的感受。當然,做父母的,不需要把心中的擔心向孩子表明,去增加孩子擔憂的心理負擔。但家長不妨主動地與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感受及對事情的看法,孩子當然也就比較容易向你訴說他的心情、感受與看法了。
5. 不要取笑孩子的任何問題。不管孩子跟你說什麼,千萬別笑他。孩子的世界與想法是和大人們不同的,除非孩子自己也在笑,否則別去笑他。尤其當孩子很認真地告訴你什麼時,你輕蔑或不相信的態度,只會傷害孩子,而且以後也不想再跟你談了。
6. 認真去傾聽孩子的話。有時當媽媽做家務時,女兒跟媽媽說些什麼時,媽媽有時是不經心地聽著,有時會打斷她,但從未停下來,專心去「聽」她想說的話。我們不一定要停下手邊正在做的事情,但我們可以給孩子一個「確定」的時間,比如:「好,等我把飯菜擺好。」或是「再給我十分鐘。」
當然,最好是立即去「聽」孩子要說的。因為,你一次、二次、三次地忽略了他們後,他們便會慢慢地失去了「告訴你」的興趣。另外,在「聽」時,最好做目光接觸,要孩子曉得你是真的願意聽。很多時候,孩子說的是一些你覺得不太要緊的事,但對他們而言,卻是重要的。
推薦閱讀:
※專家說:家長「陪讀」得不償失
※俞敏洪:父母陪讀,對孩子長期的傷害
※今天放學後別催孩子寫作業,先花20分鐘做這件事,成績暴增!
※新生陪讀 | 一年級新生學習跟不上,原因竟然是……!
TAG:陪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