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國哲學各家起源及法家發展

淺析中國哲學各家起源及法家發展    發布時間:2017/5/2610:17:20來源:論文聯盟    一、中國哲學的背景與各家起源    中國是一個疆域遼闊的大陸國家,原始時期人與人之間組成部落共同生活,食物是當時人們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並且圍繞生存展開他們的思想。後來勞作耕種為其提供了食物的來源,逐漸的中國成為了一個典型的農業國家,人們的思想也受到了這一因素影響,對於農業極其重視,因而土地成為了爭奪的對象。家族制度也逐步產生,以血緣為紐帶,有了老幼尊卑。這種以血緣為基礎的等級制度從而衍生到了很多方面,同時也促使了儒家學說的產生。中國思想的兩個主要趨勢道家和儒家,在某種程度上,都表現出了人民對於農的渴望和靈感。可見農業對於人們的影響之大。    先秦時期是中國古代思想極為活躍的階段,隨著周王朝統治的失效,原本官師不分的局面就此打破,官吏喪失了職位,流散各地,以私人身份開始教學,從而產生了各個學派。後來先後有兩位歷史學家司馬談和劉歆對各家進行了分類,司馬談將各家分為六個學派,劉歆則將其分為十家,其中主要的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陰陽家等。兩位對於各家門人的出身也做出了論斷,但又各有各的欠缺之處。按照馮友蘭先生的理論,司馬談所說的「六家」思想,是從六種不同的人之中產生的。套用劉歆的話:儒家的人多處於文士。墨家的人多為武士。道家的人多為隱者。名家的人多為辯者。陰陽家的人多為方士。法家的人多為法術之士,這些人所建立的學派,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各自的階級。首先,儒家可以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最為深遠的思想,先秦時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首推孔子與孟子,之後便是荀子。前面已經說過了各家的起源,周王朝統治失效,官、師分離,私學興起。孔子(孔丘)便是私學中的一位教師,同時也是儒家的創始人,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論語》一書之中,實為他與弟子們的對話,由其學生記錄搜集成書。孔子之後的下一位較為重要的哲學家便是墨子。按照書中的分類,墨家主要源出於俠士,他們是周天子時期,在軍事方面為諸侯國出謀劃策的能人。其思想主要記錄在《墨子》一書當中。與此同時,墨子也是孔子的第一個反對者,他想將傳統的制度與孔子學說一起否決掉。據《論語》所記載,在孔子周遊列國傳授其學說時期,曾遇到一些「避世」的隱者,他們多為個人主義者,並且認為孔子的學說沒有太大用處,道家便是由這些人所創立的,這些隱者要為自己的隱居賦予內在的含義,因此建立了自己的學說,以此來支撐他們隱世的原因。法家則是由一群法術之士所創建的,他們在先秦時期主要是為統治者提供治理大國的法術的,其所講的是組織和領導的理論和方法。韓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代表著法家的頂峰。以上便是各家的起源和代表人物。就這樣先秦時期產生的各家思想,在一代一代人的傳承與爭論中不斷發展,有的學說就此沒落,而有些學說則吸收融合了其他思想得以保留。    二、法家的衰退與思想的延續    法家是先秦時期諸子百家中的一個,他們在先秦時期主要是為統治者提供治理大國的法術的,其所講的是組織和領導的理論和方法。韓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代表著法家的頂峰。在他之前,法家已經有了三個派別,一派以慎為首,他以「勢」作為政治和治術的最重要的因素。另一派以申不害為首,他則強調「術」。還有一派以商鞅為首,最重視「法」。韓非則認為三者缺一不可。在治國之道方面,法家提出見解,君主可以勢立法,以此來統治百姓,再用術來驅使他人,讓別人替其做事,自己保持無為而無不為。    法家在西周時期就已經為統治者所採納,到了秦王朝更是步入了巔峰,秦王為了保住剛剛打下來的江山、統一的中國,採取強硬的統治措施,重視法律,對於違反法規的人更是嚴懲不貸,近乎到了殘忍的地步。甚至焚書坑儒,試圖以法家思想為首位,統一中國思想,走向了一個法治的極端。在那個短暫的時期內,法家可謂是獨尊。但是人們在這樣殘酷的政治壓迫中,難以生存,從而引發了起義,秦王朝的統治頃刻覆滅,改朝換代。法家也受到牽連,為人民以及後來的漢代統治者所冷落。與此同時,儒家以其溫和的思想再次興起。漢代開始,法家思想已不再適用,所以漢武帝採納了董仲舒的建議,應時代的需要推崇儒家,甚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從此走上頂峰。而此時的儒家已經發生了變化,受到了其他學說的影響,尤其是陰陽家,董仲舒要為當時的政治、社會新秩序提供理論根據,因而把陰陽家的天人學說以及形上學的根據與儒家的政治、社會哲學結合在一起,以此維護漢帝王的統治。所謂盛極而衰,漢朝也在歷史的長河中退出了舞台,中國陷入了魏晉南北朝的頻繁戰爭之中,人們的生命都受到威脅,更不用說研讀儒學經典,儒家日漸失效,在這一時期轉而代替它的則是道家思想,佛教(禪宗對後來儒家影響深遠)也逐漸傳入。直到隋唐又統一各國,儒家才再次興起。    這一時期再次興起的儒家,已不再是以往時期的摸樣了,孟子、荀子、董仲舒等人的著作中的活力早已喪失。原先的典籍依舊留存,但已經難以滿足這個時代的精神需求了。隨著之前道家興起和佛教的傳入,人們的興趣點也發生了轉變,更加傾向於形而上學、超道德價值亦或性命之學等問題。因而儒家經典如《論語》、《中庸》、《易經》等都需要新的解釋和發揮,以此解決新時代的需求與問題,從而我們稱之為「新儒家」。    三、結語    中國有著漫長的發展歷史,途中閃爍過各種不同的王朝。先秦時期,諸子百家各有其哲學思想,而在這百家當中,僅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陰陽家等少數幾家越過了幾千年的漫長歲月,留存在我們的映像之中。要說這是偶然,我不相信。在我的想法里,這幾家的學說思想,或多或少順應了歷史長河中不同時代的需要。因此王朝的統治者、政治家們才會去宣揚它,人們作為這些思想的發聲者和承受者才會將它傳遞下去。    在我的理解當中,這些學說之所以產生,並且得以發展亦或漸漸沒落,都是因為它們滿足各個時代人們的思想、政治乃至社會環境的需要,它們或多或少的能夠滿足人們心靈的慰藉,鞏固政權的統治,維護社會的安定。反之,未能滿足時代需要的學說,則逐漸衰弱。例如,在秦王朝時期,法家思想對於維護政權有著立竿見影的作用,一時興盛至極。然而,秦王運用法家思想治理國家,過於殘暴,導致人民起義,秦王朝很快覆滅,法家思想也因此做了替罪羔羊,走向了下坡路。漢代的初期,較為溫和的儒家思想則由於法家的沒落獲得機會再次興起,因為這樣的儒家思想為當時的百姓、政治集團所需要,有利於統治,所以他們才會去推行乃至宣揚。中國歷史上的各家學說也就是在這樣複雜的王朝更替、時代變遷、思想變換中艱難前行的。    儒道兩家的思想在這場時間的考驗中獲得了勝利,成為了我們這個國家主要的兩大哲學體系。儒學中對於「仁」的推崇,以及以血緣為紐帶的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等,構成了一套完整的倫理體系。道家則破出了這套倫理體系,給了人們另一種思想模式的選擇,並和佛教一起,與儒家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亦或是一種交融合流。儒道兩家在這段時而動蕩,時而穩定的歷史當中,對於人民和統治者來說都具有著非凡的意義,它們既是人們思想的集成體現,也是統治者手中牽引的繩索,這也便成了它們留存的原因。與此同時,法、墨、陰陽等各家也在歷史中起到了各自的作用,法家思想蘊含在法律制度當中,伴隨我們左右;墨家雖然偏向功利,但也正是人性的多面體現,難以避免;陰陽家的五行八卦、鬼怪軼事,或是寓意深刻,或是蠱惑人心,總有個中道理。這些學說在歷史中碰撞、消解、磨合、交融,最終形成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樣子。作者:徐揚
推薦閱讀:

命運賦予的豐盛一定會到來!未來6個月,事業領域顯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因此,要緊緊把握住你最看重的東西,並全心全意專註於此。 (周運)克里斯汀每周星座運勢8.23-8.30
弗洛伊德人格發展理論
蒙古人為何能打敗歐洲騎兵,中國精美刀具發展史!
(5)惡是歷史發展的動力

TAG:中國 | 哲學 | 發展 | 中國哲學 | 起源 | 法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