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不知道,孩子容易毀在這三種教育方式上面

一、用語言暴力、冷戰等方式教育孩子

我們經常說是人都會犯錯,更何況是一名孩子。因為是孩子,所以都會犯錯。

不過,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總是無法忍受自己小孩子犯錯,哪怕是一丁點錯誤都無法容忍。如每當孩子犯錯誤時,一些家長首先不是去告訴孩子錯在哪?為什麼不能犯此類錯誤?沒有問孩子犯錯的原因等等。反而先是用一些傷害性、「暴力性」的言語來打擊孩子,如「你怎麼這麼蠢」、「不要你了」、「你個傻子」、「你再犯錯就滾出去」等言語教訓孩子,或者是採用冷戰的姿態,不聞不問不管應對孩子的犯錯。

如果採取這樣的教育方式,期望通過恐嚇、冷落方式讓孩子自己認識錯誤、改正錯誤,這樣的教育方式往往得不償失,適得其反。長期以往容易造成孩子性格扭曲,造成心理陰影,如孩子易產生緊張、焦慮、抑鬱、敏感、恐懼等不良心理狀態。

如果父母在孩子幼小時期就開始採取言語上的暴力去傷害孩子,情況嚴重容易造成孩子發育不良、智力低下、神經衰弱、性格孤僻等不良癥狀。

孩子來到這個世上,就像一張白紙,我們給TA塗上什麼顏色,TA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像對與錯,如果家長不首先告訴他們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那他們永遠都不能學會分辨是非。

二、只注重結果,卻忽視孩子的努力和成長

孩子都是家長的希望、心頭肉、掌上明珠,都期望自家孩子各方面都非常優秀,比別人都好上一點點。這樣的期望是非常好的,但如果處理方式不當,如僅僅只是以結果來評價孩子的努力,或是因為孩子沒達到家長的「理想」標準,就忽略孩子的努力和付出,這樣容易造成孩子對自身的能力產生懷疑,間接造成自卑的心理。

就像對於100分的數學考試,很多家長只會看分數,考到90分或是95分以上就是優秀,若是考到80分以下就覺得天塌下來,很少有家長會從孩子的努力、試卷難易程度、考試範圍、班級成績排名等客觀角度去評價考試成績。

當家長無法從一個客觀、準確、公平的角度去評價自家孩子的成長和成績,對孩子期望過高,或是經常把自家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一次成績沒考好,就忽視孩子的努力、付出、成長等,時間一久就會產生不良影響,使孩子不能準確客觀地評價自己,逐漸變得自卑、壓抑,甚至產生厭學的情緒。

我們經常說努力的過程比結果更加重要,相比結果,更應該讓我們的孩子學會刻苦努力、堅持不懈、努力上進等優秀品質。

因此,家長如果把自己的標準當成孩子的標準,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就會去刻意在乎外界的看法,把外界的評價轉為自身的評價,學不會從自身去做出一個準確公平的評價,逐漸失去自信心。

三、很少就事論事,只會用誇張的言辭去教育孩子

「讀書不好,將來只能去打工」

「讀書不努力,將來要去當乞丐了」

「父母希望全在你身上,你要努力啊」

「爸爸媽媽每天那麼辛苦工作,就是希望你讀書努力一點」

「連這種錯誤都會犯,你以後還能幹嗎」

等等這些言語是一些家長經常拿來教育自家的孩子,本意是想鼓勵自家孩子努力讀書,或是告誡孩子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只不過很多時候,家長或許都沒有意識到自己言辭中誇張的成分,容易把簡單事情複雜化,甚至一些家長還會把小事情誇張、誇大、扭曲化。

家長如果想通過某件事來教育孩子,首先要學會就事論事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刻意去誇大後果刺激孩子。其實大部分孩子犯錯,家長只要就事論事,幫助孩子分析錯誤原因,都會改正過來。

如果孩子一犯錯,家長一上來就是一頓言語上的「恐嚇」,容易造成孩子的自信心下降,做什麼事都畏手畏腳,缺少探索創新精神。甚至造成一部分學生為了不讓父母挨罵,犯了錯誤不敢對家長說實話,承認錯誤,時間一久就學會欺騙、矇混過關,這就為以後諸多不良行為埋下禍根,如愛撒謊、愛狡辯、愛吵架、逃避責任、學會欺騙等不良行為。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要努力成為孩子的好榜樣。多聽聽孩子的想法,跟孩子多多交流,多問問犯錯的原因,少一些「語言暴力」。

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要認識到「語言暴力」的危害,它不僅不能很好解決問題,更容易對孩子心靈造成的創傷。


推薦閱讀:

你知道《獵場》裡面有三對夫婦嗎?這幾個角色現實中是夫妻
知道感恩的星座女,生活不會差!
陳氏的郡望、堂號與圖。陳姓的你知道嗎
爆炸鉤用好,你知道會有什麼效果嗎?
傳統茶文化第三百五十三回 | 你知道武夷肉桂的原產地嗎?

TAG:教育 | 孩子 | 方式 | 教育方式 | 知道 | 在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