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交流:小班幼兒良好常規習慣培養策略
一、背景與目的
但在實際工作中,由於實際操作存在的困難(如:小班幼兒剛入園,哭鬧等等),培養小班幼兒良好常規習慣至今仍是幼兒教育的一個難題。嘗試教學、嘗試學習是幼兒教育的一個新的重要內容,在小班幼兒良好常規習慣的培養中滲透嘗試教學、嘗試學習,是幼教的一個新的研究課題。這一年,我班根據自己的特長,依據素質教育的主要精神,在幼兒常規習慣方面作了嘗試,並對嘗試方法、效果作了詳細記錄,希望能對培養小班幼兒良好常規習慣起到一些積極的作用。
二、培養內容與方法
心理學家的研究也表明,人的一生中一些最重要的習慣、態度、傾嚮往往是在六歲前培養起來的。在六歲前培養上述品質,容易形成動力定型,達到「自然在習慣,少小若天淺」的地步。「三歲定六十」,這句話通俗地說明了這個道理。培養小班幼兒良好常規習慣的嘗試教育實質上就是一項「順乎天性,因勢利導」的教師工作,教師應根據幼兒自身的特點,養成良好的常規習慣。
我任教的小二班,共57名幼兒。我班的三名教師都是剛送走大班幼兒來接小班的工作的。所以,我們深深的體會到,好的常規習慣一定要從小班養成,否則以後抓起來就很費勁。
一年中,我們培養小班幼兒良好常規習慣的教育的主要方法總結如下:
(一)愛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師幼關係。
這是教師培養幼兒良好常規習慣的前提。教師只有做到了愛每一個幼兒,才能真正做到從幼兒的身心健康出發,培養幼兒良好的常規習慣。只有師幼之間形成了民主、平等的關係,教師在一日活動中要求幼兒做到的事情幼兒才能順利的去做。否則幼兒就會產生抵觸情緒,以致影響常規培養的目標。如:由於自己的疏忽,忽視了與沈睿達小朋友的情感交流,在進餐時,他故意東張西望、說說笑笑,影響的旁邊的幼兒吃不好飯。經過我的觀察和與他多次的聊天,他慢慢的從心裡接受了我,我提要求後他非常積極的去努力的表現自己,想得到我的關注和表揚。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能安靜、專心的進餐了。
(二)以教師的良好的行為來陶冶幼兒。
教師在教育中的示範作用是巨大的,幼兒總是以老師做為模仿效法的對象,老師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都會在學生的心靈深處留下烙印,對幼兒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加里寧有這樣一段話:「教師每天彷彿都蹲在一面鏡子前,外面有幾百雙精細的,富於窺伺出教師優點和缺點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斷地盯視著他。」因此,教師必須十分注意自身的修養,嚴格要求自己,把做人與育人統一起來,時時處處做幼兒的良好榜樣,以大方得體的儀錶,穩重端莊的舉止,親切和藹的態度,文明禮貌的語言,嚴謹持重的行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種無聲無形的教育動力,去感召幼兒,啟迪幼兒,最終達到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目的。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言行示範比口頭教育更有效。
如:在培養幼兒良好睡眠習慣的過程中,教師要求幼兒輕聲走進卧室並保持安靜,多數幼兒能做到,並在慢慢的養成和鞏固。此時教師們卻大聲的談話,因此破壞了卧室入睡的安靜氣氛,幼兒會感覺可遵守也可不遵守,就會慢慢忽視起來,以後再培養起來就會收效甚微。所以,教師的良好的行為對小班幼兒來說很重要,這僅僅是一個小小的例子
(三)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
小班幼兒雖小,但他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對他們的培養應從大處著眼,引導幼兒從小養成團結友愛、講衛生、守紀律等好的習慣。一個人學好學壞往往是從細小的事情開始的,壞事再小切勿做,好事雖小也應該做。對幼兒的教育要從一件件具體形象的小事入手,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果我們能及時加以鼓勵、強化,孩子就會積小善成大善,養成良好的常規習慣。某方面的第一件好事就要及時肯定,相反某方面的第一件壞事就一定要加以制止,對孩子決不可搞「下不為例」。有一次,王育斌小朋友在玩積木,他的媽媽來接了,也許太激動,他玩具沒收,就滿屋亂跑,還拿油畫棒畫在了木地板上。我堅持陪著他把積木收好,把地面擦乾淨,而不是見其家長在就放鬆要求,也不是見其調皮而放任自流。
(四)做好監督和檢查的各項工作。
常規培養是需要很長時間的「永無止境」的一項工作,好的常規要在不斷的強化中養成和提高。教師要在提出要求後,及時的輔導和監督,否則要求會變成空口號。教師應加大平時的觀察,爭取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促進好的行為轉化成習慣,減少壞的方面的負影響。
(五)做好家園聯繫工作。
習慣的養成離不開家園的密切合作。教師要與家長建立有效的聯繫,提高家長對良好習慣的重要性的認識,指導家長在家對幼兒的培養。如:通過幾次家長會的召開和平時的交談,我班鄭建魯小朋友的父親受到了些啟發,他在家建立了對鄭建魯小朋友的「七」個一的評價體系。「七」個一分別為:早起床、早刷牙、穿衣服、愛吃飯、晚刷牙、愛學習、講衛生。鄭建魯小朋友在每天做到了哪些,就會得到相應的小印章,每周小印章達到**個以上,就會有**獎勵,每月小印章累計的**以上,又會有**獎勵,比上一個月進步了,也有獎勵。經過一段時間,鄭建魯小朋友許多好的習慣得到了養成。
三、教育效果與分析
一年多的教育嘗試後,我班向全園開放了一周。幼兒的表現得到了領導和老師們的肯定和好評。早上入園時幼兒能夠自己換鞋,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脫衣,自己疊衣服並放好,進行有序的看書、插積木等活動;進餐時,幼兒能做到安靜進餐、不挑食,能自己做到飯後漱口;午睡時能安靜進入卧室,互相幫助著拖下外衣,快快入睡等等。
四、結論與建議
由於小班幼兒本身所具有的可塑性很大,容易接受成人對他們的行為訓練等年齡特徵,加上,對幼兒進行良好常規習慣的教育並不是難事,從我一年來的實驗效果看,幼兒期對幼兒進行良好常規習慣的培養也十分有利。教師一定要重視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為幼兒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然而,對小班幼兒良好常規習慣的培養還不夠,它需要各科教師甚至家長共同參與,一起挖掘多種途徑和方法,充分發揮嘗試教學、遊戲、活動的作用,以使幼兒得到更好的發展。
⊙歡迎分享、轉載,轉發請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聲明。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中幼網編輯整理,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推薦閱讀:
※韓寶惠:晚期非小細胞肺癌EGFR敏感突變的聯合治療策略
※4大策略,讓剖宮產疤痕最小化
※【實務】建設工程招投標法律問題及應對策略
※【EP講堂】李宜富教授:心房顫動導管消融圍手術期抗凝策略
※最全面的醫院運營創新策略——如何全面提高醫院門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