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愛如山:感恩有你
父愛如山??
……寫在2016年父親節的感恩
吳維海/文
父親是一個樂觀勤苦的人。經歷了生活的艱辛與各種磨難,但是從不悲觀,對待我和姊妹也是寬鬆容,愛護,每天我們記憶中的父親都是開心的。
小時候,家境貧苦,姊妹幾個,還沒有到上學的年齡,就必須參加田裡的鋤和拔草等勞動,或者開荒種地,和小夥伴們、哥哥姐姐去田間地頭拔野菜,拾雞鴨糞,用於養豬、養兔子、養雞和家中自留地的肥料。
那時候,我們小夥伴們玩耍、打架,我們姊妹攜手勞動、做家務,親情濃濃。我們相約到河邊捉螃蟹,到水庫撈魚,到山坡拾柴。快樂的、無憂無慮的踩著潺潺的流水,傾聽太陽落山之後的蛙鳴,在入夜之後的風聲中入睡。
一般每到吃飯的時候,才能和勞作了一天父母坐在一起吃飯,飯桌上多是煮地瓜、窩窩頭,或者是煮地瓜乾和當時感覺很是奢侈的玉米摻地瓜面的山東煎餅,脆脆的,甜甜的。當時,處於大集體農業生產時代,所在生產大隊統一組織耕種、集體分配工作和掙工分,村裡多是旱地,小麥等種植面積少,大隊每年交了公糧,所剩無幾,因此,一年到頭,分到每個家庭就可憐的幾十斤、百餘斤小麥,需要磨成面,還要計劃著過年做餃子面,招待正月來串門的親戚做饅頭,用自家蒸的饅頭作為正月串門的禮物,因此,麵食在當時我的家鄉極為珍貴和短缺。父母通常日子不捨得做白面饅頭和餃子,孩子們平日也沒有多餘的白面來品味和享受。只有在過年過節的日子,才可能吃上白面饅頭或水餃。煮地瓜、窩窩頭和煎餅,是兒時和中學時期的伙食「標配」。
等到了上小學的年齡,父親和母親為了我們都能上學,東拼西湊,借學費和課本費,讓我們都有書讀。這在當時的農村非常不易。記得為了買上學用的筆、紙,為了繳納學雜費,父親母親艱難的東借西湊,湊夠買本子和紙筆的錢,一分分的,角票攢在一起,一張張清點,那種心情,不亞於我們今天的百元大鈔的感覺。
為了給姊妹幾個買到學慣用的本子,父親到村裡唯一的聯社(集體性質的小賣部)買來草紙(用麥秸製造的粗紙張,黑黑的)之後,用剪刀割成b5的大小,一張張疊起來,然後用粗糙、磨出老繭的雙手,使用線繩在紙張的頂端穿成孔,訂成一個本子,再買一隻鉛筆,這就是我們寶貝的不得了的學慣用筆記本。記得我們總是先用鉛筆正反面使用,再用鋼筆二次做演算使用,重複利用。那時候,由於各個家庭和當地經濟比較困難和窘迫,各個家庭沒有自有經濟,大家都很窮。我們上學都沒有多餘的錢購買石板、蠟筆,於是,就找個廢棄的瓦片磨平作為石板(可以重複擦掉字跡,重複使用)。
小學的路途遙遠,坑坑窪窪,條件很是艱苦,還要承擔公辦老師的一日三餐(學校沒有食堂,公辦老師在學生家裡排飯吃,每個學生輪流給公辦老師帶飯),上學的記憶很不容易,家庭的負擔很重。記得小學在2里之外的東山頂,就是幾間房,一個年級一間房子,窗子沒有玻璃(集體經濟不好,沒有錢安裝玻璃窗子)。我們每天上學約了小夥伴,走溝爬坡,曲曲折折,有時候還要走過幽幽的墳地,小時候心裡對於鬼怪傳說的恐慌難以言表,惶惶的跑過墳地,唯恐被鬼怪它們抓住,留下一個個恐慌的腳印。
在小學上夜自習,更是艱辛。我們帶著自製的煤油燈,走出很遠,才到學校,點上煤油燈,背對著到處透風的窗戶,在昏暗的燈光下開始了夜自習的學習生活。冬季的日子更是難熬,由於窗戶沒有玻璃,屋內沒有火爐子,很多同學都凍得雙手長瘡,為此,母親給我們縫製了自製的手套,但是,不太管用,寒冷包裹著我們......
每到下大雨的時候,村邊的小溪河水暴漲,非常危險。這是父母揪心的日子,如果村裡不開工(出工),父親就早早的等著送我們去學校,他總是彎起褲腿,披上油紙(塑料布,家裡窮,沒有雨傘),帶著我們,走過村東頭的洶湧流水的小河,到河對岸,送我們過河上學,然後冒雨回家。
高中的日子,忙著學習、周末幫助父母做農活,與父親的溝通時間減少了。記得父子整天忙著做農活,做事情,維持和改善家庭生活,為子女的學習和工作忙碌.....
大學期間和工作之後,每逢假期回家看父親,幫助做農活,漸漸地回家的時間少了,工作壓力大了,溝通交流的也少了。更多是父親母親偶爾問問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情況.....
對於我們來說,這麼多年,父親做事勤懇,踏實忠誠,不善言辭。但是,回想起來,日常的點滴,父愛如山。小時候的一日三餐,父親總是把好吃的留給我們姊妹,每次吃飯,父親總是默默的夾起桌上最難吃的飯菜(比如:吃鹹魚父親愛吃魚頭,把魚身子留給我們。長大之後才體會到:那時父親把最好的留給子女吃,他自己不捨得吃),同時,父親也是我們姊妹剩飯的清潔工和兜底的。記得那時候人民公社,大隊經常安排每家每戶義務出工,到外地修路、建水庫。那時候出工的工地上統一安排吃飯,當時的勞動量很大、生活很辛苦,沒有菜,吃飯就是煎餅、窩頭或者火燒配著比例吃(我們所在地的小麥和白面很少,粗糧為主)。父親為了給孩子們帶點好吃的(當時吃個白面饅頭、火燒就是最大的的口福),父親自己吃工地分的窩窩頭,還吃不飽,餓著肚子。父親把自己悄悄節省的白面火燒攢在一起,等工程結束了,帶回家給我們姊妹吃。看到父親帶回來的發霉了火燒被我們姊妹幾個快樂的分享,父親臉上樂開了花。殊不知,這些火燒的分量和背後父親濃濃的情,心酸,與父親的大愛,時代的無奈(當時我們年少,不懂得父親的艱辛和心情)。
每當孩子們生日的時候,父母總會想著法子給我們煮個雞蛋,包頓餃子祝賀生日,從不會忘記。心細的父母,粗心的子女(我們常常忙得不能回家給他們祝壽,或者有些懶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上大學和工作了之後,每當我們個人有困難的時候,父親總是儘可能幫助我們,惦記我們、嘮嘮叨叨的問個不停。在他們心裡,我們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
家庭的艱辛,時代的烙印,給了父親了很多磨難,年輕時為村集體,為子女付出太多,每日操勞,勤儉持家。為了換點家庭零花錢,父親曾推著獨輪車去100多里的淄川買煤,那時候交通不便,到縣城彌河的時候,沒有大橋,走小道,在冰冷的河邊,父親脫掉鞋子,背著沉重的煤炭過河。滿滿的一車炭,真不知道當時父親是怎麼運過河,到了河對岸的。這車煤,凝聚了父親多少的艱辛、汗水、希望和苦痛。那車煤,彷彿就是孩子們的學費,就是家庭的油鹽醬醋和全家的希望。儘管如此辛苦,但是,父親從不埋怨,只是努力前行。
為了改善家庭狀況,讓孩子們有學上,有飯吃,父母也做了當時條件下的積極嘗試和最大努力。父親在農閑時,晚上起來加班做豆腐,賣豆腐,補貼家用。父親和母親還聯繫鄰縣的親戚,推著小獨輪車到一百里左右的鄰縣海邊鹽灘,投奔親戚的關係,到當地買鹽,回到本地銷售,還要躲避檢查人員(當時不讓私自銷售),萬般的辛苦,只是為了幾分錢一斤的差價。為了生計,父母約好回來的行程和時間,半夜三更的,沒有鐘錶,沒有電話,無法聯繫,那時候,我們姊妹年齡很小,幫不上家長的忙。年輕的母親,只有硬著頭皮,自己趕著家中的小毛驢,在夜色中,盤算著到達的時間,孤獨的、在漆黑的夜晚,迎著凜冽、呼嘯的山風,克服獨自出門的恐懼(沿路天黑溝多,墳地。有時候還大雪覆蓋路面,小路崎嶇難行),估摸約好的時間,大著膽子,牽著毛驢,走到很遠的山下,迎接父親的小推車(用小毛驢拉車上山),共同拉過高高的山嶺,父母克服嚴寒和長途勞頓,回到小山村(沒有電話,估摸時間和接送)。當時,真不知道父母是怎麼度過的艱苦歲月。生活的艱辛,人生的磨難,現在想來,歷歷在目,不堪回想。
隨著自己的成長、成家和久居額外地,工作忙碌等,回家探望父母親的次數越來越少(儘管和多數同鄉比較,回家次數比較多)。每次電話中,父親母親從不埋怨,都是問寒問暖,關切滿懷。每次春節、長假回家,看見日漸年邁的父母,逐漸的駝背身影,大不如從前的健康狀況,愧疚之心油然而生,鼻子里總是酸酸的,很是難過,感嘆歲月無情,欲哭無淚。
有時候靜下來想想:每天自己忙碌,往往疏忽了對父母的問候和探視。總覺得時間很多,恍惚之間,父母年事已高。多年以來,父母對我們子女並無所求,沒有任何埋怨和要求,有的只是問候和關愛,而子女回報他們的太少,這是我們愧疚的。
父親的年代,經濟拮据,家庭生活壓力大,作為家中的長子,學習對他來說是個奢侈品,參加高考更不可能。與我們相比,他們的年代失去很多,相比而言,我們這一代是幸運的。有一次到縣城的高中母校,我查看校友通訊錄,猛然發現,父親和我是同校--本地的知名中學。後來,才知道父親當時學習很好,為了家庭和老人,他放棄了更深的學習和考試,於是,個人的生命被改寫,家境好的城裡同學很多成了官員,生活悠閑舒適,而他成了辛苦勞作的農民,一生操勞。對於生活的恩恩怨怨,父親從來沒有埋怨,他默默地承受了一切,積極做好每件事,坦誠對待每個人,孝敬自己的親人,善待鄉鄰。父親對於爺爺的孝順(具體待續),遠近聞名,他是個大孝子。對於子女,他也是疼愛無限,儘管不善於言語,但是記憶中父親從來沒有打過我們,他總是儘其所有,幫助和呵護子女,維繫著濃濃的親情。
父親是一座山,每個家庭父親的形象各不相同,但是大多數家庭父親是偉大的,他對子女是無私的愛護和人生的導師。父親是兒女心中的神,是兒女人生的榜樣,儘管他們的人生平凡,無官無職,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迹。但是,他們踏實、勤勉,待人熱忱、自尊,這些品質,激勵著我們不懈努力和向前。
近些年,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子女的成長,家境漸好,子女也較孝敬,全家的經濟明顯改善,父母基本衣食無憂。但是,父親仍然保持勤儉的本色,吃穿簡單,從不挑剔,每天到承包的果園中轉一轉,或者剪枝、疏果,幫助別人,不想閑下來。父親喜歡果樹、種花生,不習慣休閑無事的生活,不願別人照顧,不想給子女添麻煩。在他的心底,父親仍然不服老,他總想努力照顧好自己,不給子女帶來壓力和負擔。這就是父親,一個倔強、操勞、勤儉,寬厚的老人。
當我們漸漸長大、歲月流淌的時候,我猛然意識到,多年以來,父親,在點滴之間,對子女付出了滿滿的愛,他的生活中充滿了對子女的寬容和關愛,這是我們成長的力量!!
星轉斗移,歲月匆匆,人生易老。一年年,一天天,我們在成長、在變老。父親也日漸憔悴,父親的身影不再挺拔,年輕時過度勞累和營養不良等誘發的疾病漸顯。時光的流失,在父親身上、臉上烙下了歲月的滄桑......
古語說:父母在,不遠遊。父母在,家就在,親情更濃。對於父母的付出來說,子女給與父母的照顧,太少、太少。
轉眼之間,又到年中。有段時間沒有回故鄉探望老人了。
今天,是父親節。遙望故鄉,百感交集。回首人生道路,感慨頗多。此時此刻,只想對家中老父親,對全天下的父親,道一聲:父親節快樂。感恩有你!祝福您:永遠健康、幸福。
每個遊子,身在外地,行色匆匆,忙忙碌碌,有時候忘記了自己和時間,忽視了對父母的關心。生活中,工作中,我們身處大城市,可能每個人都有太多的壓力和苦悶,有太多的孤獨和困惑。我們要學會堅強、獨立,要笑對困難,挺直腰桿,做大寫的人,要有尊嚴,有骨氣,有目標,有情有義。
從人類的長河來看,人生短暫,短暫到沒有時間回憶和迷茫。因此,無論多忙,無論身處何地,無論自己多麼不易,多麼辛苦,我們要反思,經常關注父母。要花些時間,常回家看看。多給父母打個電話,報個平安,我們要大聲的對父親說:在我的人生中,感恩您的撫養和陪伴。祝您:健康、長壽!
父親,有您在,家就在,情永駐。您,就是我(們)的天!
2016.6.19
父親節有感
北京
訂閱:
吳維海博士的五本規劃與融資專著:
1、《政府融資50種模式及操作案例》
2、《企業融資170種模式及操作案例》
3、《全流程規劃》
4、《政府規劃編製指南》
5、《產業園規劃》
請聯繫:噹噹、京東、亞馬遜等網上書城,全國各地新華書店,以及中國金融出版社、國家發改委中國計划出版社購買。
推薦閱讀:
※?感恩,流年裡無心或有心的牽念
※12月26日,感恩敬愛的毛主席
※感恩需要一種穿透人生的智慧
※致敬我的三位老師
※值得你感恩一生的防癌、防病、防老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