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二個世界級CBD,也許比想像來得更早一些
當人們談論灣區的時候,往往對灣區經濟所代表的開放經濟結構、高效資源配置能力、強大集聚外溢功能、發達國際交往網路等突出的優點津津樂道。
然而,就像愛車之人往往會格外關注汽車的發動機,智能產品發燒友往往格外重視相關產品的處理器一樣,觀察灣區經濟,其核心的關注點無疑就在灣區中的諸多CBD,特別是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大型CBD上。
CBD最初定義為「商業匯聚之所」。自20世紀20年代在美國提出以來,在至今接近百年的時間裡,經歷過無數次技術上的革命以及觀念上的革新,CBD的內涵不斷發展豐富,成為從城市,到區域,乃至國家的經濟發展中樞。以此來看,探尋灣區本質,沒有比CBD更為合適的突破口了。
1
紐倫港
兩個老牌世界級CBD和
新興CBD的排排站
說到CBD,我們就很難繞過一個詞——Nylonkong,即紐倫港。紐倫港不是一個具體的地名,而是擁有創造全球化時代的世界級CBD並以其為核心構建起主導世界經濟金融網的三座大城紐約、倫敦、香港的合稱。這一名詞源於《時代》周刊編輯邁克爾·艾略特的封面專題文章《三城記》。
與紐倫港相對應的三大世界級CBD分別是紐約曼哈頓、倫敦金融城、香港中環。仔細品味,我們不難發現,前兩者雖然分布東西半球,但同屬強勢歐美文化主導,都有著數百乃至上千年的都市發展歷史,這也是自CBD概念提出並不斷發育的近百年時間裡,有關CBD評比中,前兩名的排位一直是前兩者之間的交替遊戲。
然而,作為紐倫港的一環,地處亞洲遠東地區、建城史不過百餘年、始終保持鮮明的中華文化特色的香港中環,是如何在近數十年間異軍突起,與前兩者並列三強?同時在穩踩第三強位置的基礎上,以強勁沖勢成為對前兩者「內部交替遊戲」具有最大威脅的變數?這就成了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有趣的問題。
必須承認,香港中環的建城史始於英國的殖民統治,然而其全球地位的突飛猛進卻是始於回歸之際,並從其後一直保持強勢衝勁的。這可以從以下案例得到佐證:
美國傳統基金會1995年起、以及加拿大費沙爾學會1996年起發表的自由經濟體系報告,一直將香港評定為全球第一位。2010年3月發表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第七次評分,香港位居第三名,僅次於倫敦與紐約。2011年,在世界經濟論壇的《金融穩定指數發展報告》中,香港排名高踞首位,並且連續第18年獲得評級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經濟自由度指數排名第一。
2
窺視紐倫港
背後的秘密——同與不同
有關紐倫港的觀察,若以共同點來看則有以下結論:
第一、 紐倫港都有著強大的灣區底蘊作為後盾。
紐約所在的紐約灣區是世界三大最強灣區之一。倫敦所在的倫敦港雖然稍弱,同樣有著世界級的知名度。
香港所處的粵港澳大灣區,雖然正式的提法時間並不長,然而卻是事實上一直存在的。在港澳回歸後,灣區的聯繫日趨緊密,以整體體量來看,可謂是繼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之後的世界第四大灣區。
第二、紐倫港都是傑出的國際文化交匯融合之處。
作為一座世界級城市,紐約左右著全球的媒體、政治、教育、娛樂與時尚界,聯合國總部也位於該市。位於曼哈頓下城的華爾街,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主導了全球的國際金融。
倫敦是英國政治中心,也是國際組織總部所在地。它是多元化的大都市,居民來自世界各地,多元化種族、宗教和文化,城市使用的語言超過300種。
香港是一座全球聞名的國際化大都市,是僅次於倫敦和紐約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它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也是國際和亞太地區重要的航運樞紐和最具競爭力的城市之一。
然而,純以共同點來看,世界上的著名灣區有紐約灣區、東京灣區、舊金山灣區、倫敦港、悉尼灣區,以及新興的粵港澳大灣區,排名或許有先後之分,但在底蘊的雄厚積累上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同樣,在全球化一體化的大勢下,很難找到還能置身事外,不受國際文化交匯融合的大城市。那麼,香港中環又存在什麼特異之處,讓它得以脫穎而出呢?
答案也許是中環所特有的山海勝景資源。
縱觀世界上其他主流CBD,在地貌上往往與曼哈頓、金融城趨近,地勢平坦,位於城區的包圍之中,與海洋有著較遠的距離,或者乾脆便是深居內陸。
平坦的地勢對於初期的城區建設來說有著先天的優勢,然而隨著區域的繁榮,在城區的擴張上往往會受到周邊已建成老區的阻礙,而內陸的區位在交通上也有著不小的劣勢。
此外,CBD共有的高密度建築區域如果沒有特殊地貌帶來的空氣疏散,將面臨不小的空氣污染難題,給在其中工作的人們帶來極其惡劣的居住體驗。
中環CBD背靠著香港島的最高峰太平山,由山脈帶來的形勝也許正是中環最早被城市管理者選擇開發的原因之一。隨著社會安定以及經濟的發展,太平山在自然環境上的優越以及在居住體驗上的美好逐漸吸引了當時殖民政府的大量外籍上層人士前來居住。
日後,隨著華人地位的提升,這一地帶也逐漸成為了富有人士所偏好的住處,且逐漸擴展到了山腰地區,衍生出華人文化中關於豪宅的經典定義:半山。半山豪宅文化的經典定義在於:坐半山山景、俯中環城景、瞰維港海景。
一座太平山的勝景,匯聚了掌握大量資金資源的富裕階層,正如為中環的發展蓄積了大量的「彈藥」,構成了在此持續經營的中堅團體,以及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
中環CBD所面對的維多利亞港,所起的作用也不唯獨於為太平山諸多權貴人士提供壯美海景。維多利亞港以罕見的優越港口條件與舊金山灣、里約熱內盧港並稱全球三大天然良港,這為它帶來了發達的海上貿易經濟。
此外,作為中環的母親港,維多利亞港也為中環提供了充裕的發展空間。相比向既有城區征地,填海造地無疑大大地降低了CBD擴張建設的成本。自19世紀後期起,中環的填海工程便開始啟動並隨著城市發展不斷進行。今日的香港會所,皇后像廣場、立法會大樓等,也是在填海工程的基礎上建成的。
在20世紀70至80年代,中環進入全盛時期,不斷興建多層式摩天大廈,其中就包括世界多個主流銀行的總部,加上金融市場興旺發展,不少香港主要的商業活動均在中環進行,中環的CBD地位便從那時開始奠定形成。
時至今日,中環的填海造地工程仍在持續,為中環CBD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持續的想像空間。
3
中國第二個世界級CBD
也許比想像還要來得更早
近年,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中國商務區聯盟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商務中心區藍皮書》披露,目前國內只有香港中環CBD屬於世界級CBD,它的經濟職能對整個中國、東南亞乃至全球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力,穩居世界級CBD之列。
中國的第二個世界級CBD將在哪裡誕生?從香港中環CBD與其他世界級CBD的共同點與特異點出發進行大膽觀察,也許我們可以將眼光投向位於深圳前海蛇口自貿區。
與世界主流CBD相同,與香港中環同處世界第四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的前海蛇口自貿區同樣有著強大的灣區底蘊作為後盾。由於所在的深圳市正處於城市的飛速成長階段,以及區域政企資源的密切配合,在這一點上的優勢尤其突出。
此外,儘管前海蛇口自貿區正式掛牌時間為2015年4月,然而其開發歷史可以溯源至1979年招商局有關蛇口工業區的開發。
三十多年的沉澱,從最初合作辦廠的外資高層,到今天跨國企業入駐蛇口的企業高管,一批批外國友人來到蛇口,與蛇口人一同見證一個嶄新CBD的生長,同時也一起營造出了區域中自然融合的國際文化交融氛圍。
前海蛇口自貿區與中環CBD之間隔著九龍半島,卻有著幾乎一樣的山海資源。蛇口工業區開發的第一步是開山填海平整土地,這與香港中環開埠之初的建設場景何其相似。經過數十年、數代人的奮鬥,今天的前海蛇口自貿區已初步呈現出一片醇熟城區的景象。
圍繞著區域內的大南山、小南山、赤灣山等主要山脈,以及深圳灣海岸沿線,政企各方投入大量資源打造了大量怡人的市政休閑景觀,為片區住戶及上班族營造了一處絕佳的居住環境。
此外,在這些山海勝景沿線,更錯落有致地分布著大量的高檔小區、國際公寓、高尚商務配套,吸引著大量的世界級優秀人才在此定居,助力片區CBD發展。
目前,前海蛇口自貿區擁有著高端金融業、創意藝術業、創新互聯網行業等多種高新業態複合的形態,區域內高檔寫字樓、商務地標林立,多個世界500強企業進駐乃至在此修建總部基地。招商蛇口太子灣商務廣場,是自貿區內罕有的「公園式」理念的寫字樓產品,6棟寫字樓,全部為的商務配置。總佔地面積2.78萬方,建築面積13.63萬方,容積率僅2.85,其中寫字樓面積7萬方,商業面積1萬方。項目建築由ROCCO香港許李嚴建築事務所規劃設計,SWA景觀設計公司深化景觀設計,打造出具備國際風格的設計和建築天際線。作為170萬㎡濱海綜合體首發產品,太子灣商務廣場還優先享受多元配套與後續每一期產品不斷開發所帶來的持續。
或許,中國第二個世界級CBD的到來,比任何人想像的還要更早一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