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當中德軍敗於蘇聯的原因
近來鐵血網上很多人神化俄國人在二戰中取得的勝利,但人覺得蘇聯在二戰當中取勝的原因很多:首先是雙方人力資源的對比方面,蘇聯在二戰前的總人口是1.7億,而德國不到8千萬人口。其次蘇聯的幾個五年計劃及蘇聯利用193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使得蘇聯成為世界第二工業強國,最後是蘇聯的盟友很多:畢竟法西斯主要就是德意日三國,而英、美、中等國是與蘇聯在同一個陣營裡面的。
很多人認為蘇聯在二戰當中是完全站在正義的一方,但我個人不認同,蘇聯事實上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的幫凶。原因如下:
第一,斯大林在二戰前期就已出兵進攻和平國家芬蘭並佔領芬蘭的領土;
第二,蘇聯在二戰前渾水摸魚強行佔領波羅的海三國;
第三,在二戰初期蘇軍出兵佔領羅馬尼亞東北部地區,這導致後來的羅馬尼亞安東尼斯庫政權加入到軸心國當中進攻蘇聯。
第四,蘇聯在二戰前分別與德國日本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和《蘇日互不侵犯條約》,唆使德國進攻法國和唆使日本進攻中國;
第五,在二戰初期德國進攻波蘭的時候,蘇聯出兵與德國同時瓜分波蘭。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前夕俄國人已經用武力在中歐和東歐侵略擴張了近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這點和德國人在1941前年對歐洲的軍事擴張有異曲同工之妙;1941年蘇德爆發戰爭在一定的程度上屬於蘇德雙方分臟不均的狗咬狗的戰爭。
英美法中之所以在二戰當中聯合蘇聯對付德意日法西斯也是迫於無奈:兩權相害取其輕,為了打敗共同的敵人。丘吉爾說過:「為了打敗德國,我們不得不與魔鬼合作。」
事實上世界近現代史上三個帶有濃厚軍國主義的國家就是德國、日本、俄國,這三個國家侵略成性並喜歡擴張,給歐亞大陸的國家帶來過沉重的災難。而這三個軍國主義國家中的德日已倒下,唯存俄國這枚碩果。
而二戰當中德軍折戟於蘇聯的原因如下:
第一,德國的戰略有問題:要不然德國聯合英法,在英法的支持之下進攻蘇聯,要不然就是在西線佔領法國以後休養生息幾十年,消化了那些被佔領區才對蘇聯宣戰。德國由於地處中歐,其稱霸歐洲必然會受困於地緣政治因素。雖然德國和日本一樣都比較好戰、團結、工於精細,但缺乏大戰略。
就是因為地緣政治和戰略問題導致德國無論是在一戰當中還是二戰當中都是東西兩線作戰,結果使自己雙拳難敵四手。
第二,德國的人力與物力比不上蘇聯:蘇聯在二戰前擁有1.7億人口、世界第二的工業力量。德國才8千萬人口。工業力量也比不上蘇聯。
第三,運氣不好:1941年在進攻莫斯科關鍵的時候,俄國的冬季提前來到。嚴寒的天氣幫了俄國一把。
第四,輕敵:希特勒低估了蘇聯的力量,也低估了俄國遼闊的國土和粗放型的人口與經濟分布的特點會給佔領軍所帶來難以控制被佔領區的特點。
第五,美英空軍的轟炸摧毀了德國所有的工業城市。德國東線(與蘇聯)、西線(法國前線與英美聯軍)南線(在非洲和義大利與英聯邦軍隊)三線作戰分散了德國的兵力,而蘇聯只需要在東線戰場對德國全力以付。
第六,戰術有問題:在希特勒的極力主持而博克元帥的反對之下抽調德國中央集權軍用於進攻莫斯科方向的第二裝甲集群南下進攻烏克蘭。雖然德國在1941年贏得了基埔會戰的勝利,但失去了佔領莫斯科的最佳時間;並且德國人每佔領俄國一個地區就大肆燒殺搶掠的做法不得人心,如果德國當時採取對被佔領地區懷柔政策或者是扮演被俄羅斯民族所壓迫之民族的解放者角色的話,那麼那些被俄羅斯民族奴役的民族肯定會站到德國一邊的--在德國進攻烏克蘭的初期很多烏克蘭人視德軍為民族解放的救星,但他們很快失望了。
事實上拿破崙和希特勒失敗於俄國有兩個共同的特點:第一,是俄國遼闊的國土及粗放型的人口與經濟特點使得佔領方很難控制被佔領區;第二,是嚴寒的氣候。
俄國如果不是依靠遼闊的國土和嚴寒的氣候做掩護的話,那麼俄羅斯民族也許早就被亡國滅種了。
總而言力:戰爭是一個民族精神力與物質力的綜合考驗。但戰爭的勝負成敗的決定首先是實力因素,其次就是包括大環境與運氣之類的因素也包括在內。也就是最直接的講法:成功=能力+機遇。
推薦閱讀:
※5個你之所以練不起來的原因
※談談娼妓存在的原因
※潘曉婷爆出與丁俊暉無緣的原因:他滿足不了我的?
※小孩尿床是什麼原因
※剛產的小豬站不起來的原因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