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集會悼念30萬遇難同胞(新華每日電訊 2007-12-14)
( 2007-12-14 09:57:36 ) 稿件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4版
▲12月13日,一位參觀者從紀念館的「災難之牆」前經過。 新華社記者 殷剛 攝 「燭光祭」
▲12月13日,青少年在參加「燭光祭」活動。 新華社記者 韓瑜慶 攝12月13日是個讓人哀悼的日子。70年前的這一天,南京淪陷,在隨後6個星期中,30萬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慘遭日軍屠殺。「我們不要記住仇恨,但一定不能忘記那段苦難。」70年後的今天,一大早,夏淑琴、佘子清、趙斌等100多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便早早地趕到位於南京城西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自紀念館開館以來,每年的這個日子,他們都要到這裡來,為的是紀念當年被日軍屠殺的親人和同胞。參加中日兩國僧人舉行的和平法會,隨後,又參加了悼念集會……100多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心情沉痛。「一走進紀念館,我就會想起被日本兵殘忍殺害的母親。」74歲的佘子清已經滿眼淚水,「日本法西斯發動的那場戰爭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的苦難。」和佘子清一樣,70歲的趙斌在那場戰爭中失去了父親。「我是1937年12月8日出生的,我剛出生兩天,父親就去參加抗日,結果被日本兵殺害了。父親去世後,母親的身體一直很差,在我12歲那年,就離開了人世。」「歷史已經過去了70年,我們不要記住仇恨,但一定不能忘記那段苦難。」趙斌說。在鄰居的攙扶下,75歲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施秀芹13日第一次到紀念館來。5歲時雙眼就被日軍用槍戳壞的施秀芹哭泣著說:「早就想到紀念館來了,但是眼睛看不見,路上太不方便。今天是70周年紀念日,我想自己一定要到這裡來。」「雖然看不見了,但一進紀念館,我就彷彿看到了當年的慘景。」施秀芹說。「如果他們遭受了那樣的苦難,還被人誣陷,他們會怎麼想?」一家9口人中,有7人被日軍屠殺,而被日軍戳了3刀後僥倖生存下來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雙眼已經哭得通紅:「一想起當年的場景,我就忍不住流淚,更讓我氣憤的是,日本右翼作家還誣陷我『做假證人』,真不知道他們有沒有良心,如果他們遭受了那樣的苦難,還被人誣陷,他們會怎麼想?」夏淑琴告訴記者,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譽,也是為給30萬遇難同胞討回公道,她將誣陷她的兩名日本作家告上了法庭。讓她欣慰的是,南京法庭和日本東京法庭都判她勝訴。「雖然被告又提起了上訴,但我相信自己最終能勝訴。」77歲的夏淑琴非常堅定地說。「要記住歷史,不要記住仇恨。」在剛剛竣工的紀念館新展廳中,醒目地懸掛著已故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李秀英對青少年的囑咐,這是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心聲,這也是中國人民的心聲。「希望中日兩國人民能一直友好下去。」80歲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向遠松說。 (記者徐機玲 蔡玉高 石永紅)新華社南京12月13日電南京集會悼念30萬遇難同胞「和平之舟」,承載和平心聲美國醫生日記為南京大屠殺添新證新華時評:「屠城血證」是全人類的遺產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7-12/14/content_7247592.htm新華時評:「屠城血證」是全人類的遺產
( 2007-12-14 09:53:55 ) 稿件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4版70年前的這一天,日軍攻佔南京後,在長達六周的時間內,大肆屠殺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和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遇難者達30萬人,並發生了2萬多起強姦、輪姦暴行。這場震驚中外的大屠殺,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永遠的傷痛,也把日本侵略者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由於多重歷史因素和長期冷戰,許多西方人士對南京大屠殺知之甚少。近年來,隨著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越來越多的西方人來到中國,實地了解了這一史實,揭露南京大屠殺罪行的書籍在西方引起強烈反響,海外影視機構爭相拍攝反映這一題材的影片。這些現象,體現了人類對侵略戰爭的譴責和反思,也顯示了世界各地的人們對南京大屠殺歷史事件的關注。當今世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但仍有一些地方很不安寧,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由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導致的暴力、恐怖事件時有發生,包括日本右翼在內的一些人仍竭力歪曲歷史,為戰爭罪犯開脫罪責。紀念南京大屠殺中的遇難同胞,不是為了傳播仇恨,而是為了以史為鑒,更好地開創未來。曾遭受侵略戰爭災難的中國人民,將與世界各國人民一起,堅定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努力建設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以此告慰和祭奠南京大屠殺中遇難的30萬名同胞。 (記者徐機玲 蔡玉高)新華社南京12月12日電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7-12/14/content_7247545.htm美國醫生日記為南京大屠殺添新證
( 2007-12-14 09:54:13 ) 稿件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4版「已經沒有地方掩埋屍體了。」「士兵一個個被送進醫院,由醫生包紮傷口,換了一套新衣服後,又很快離開了。」……這些內容出自南京大屠殺時留在南京的美籍醫生鮑恩典女士的日記。在紀念南京大屠殺70周年之際,南京鼓樓醫院日前向世人公布了記載南京大屠殺的又一證據——鮑恩典日記。日記記錄了1937年11月25日至1941年9月15日期間鮑恩典在南京鼓樓醫院的經歷。南京鼓樓醫院是中國最早建立的西醫醫院之一,是由基督教會派遣的加拿大籍傳教士威廉姆·愛德華·麥克林醫學博士1892年創建的一所「基督醫院」。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南京發動了震驚世界的大屠殺。當年,南京鼓樓醫院被劃為國際安全區,救治了許多被侵華日軍燒殺、凌辱的傷兵和百姓。曾在這家醫院工作的外籍醫務人員親身經歷和目睹了那場慘無人道的浩劫,用不同的方式記錄下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感。當時,侵華日軍緊逼南京城,外籍人士紛紛撤離南京,鮑恩典女士和鼓樓醫院的其他3位美國醫生威爾遜、屈穆爾、韓德思卻留了下來,參與國際安全區救治傷員和難民。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鮑恩典與其他外籍同事拯救了一大批遇難平民、傷兵和婦女兒童的生命,得到了當時民國政府的嘉獎,被救的難民代表還贈送了「慈悲為懷」的錦旗。鮑恩典女士親眼目睹了那場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她的日記在傾訴心事的同時,也記錄了當年那場災難。鮑恩典留下的這本珍貴日記一直被她的侄子和侄媳細心保存。2006年3月,鼓樓醫院工作人員把這本日記帶回中國。 (記者石永紅 張宏妹 陳瑤)新華社南京12月13日電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7-12/14/content_7247547.htm南京集會悼念30萬遇難同胞
( 2007-12-14 09:34:47 ) 稿件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1版
▲12月13日,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2200餘名南京青少年聚集在一起,手托點燃的白燭,呼喚和平,悼念南京大屠殺30萬同胞遇難70周年。 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新華社南京12月13日電(記者徐機玲 石永紅 蔡玉高)13日上午10時,凄厲的警報聲再次響徹古城南京上空。江蘇省暨南京市各界代表、海內外友好人士8000人在南京舉行集會,悼念南京大屠殺30萬同胞遇難70周年。新擴建落成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新館同時竣工開放。悼念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集會廣場上舉行。各界群眾首先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之後,在警報聲中,全體人士向南京大屠殺30萬遇難同胞默哀。《安魂曲》中,人們向遇難者敬獻花圈並鞠躬。江蘇省政協主席許仲林在悼念儀式上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是我們銘記那段歷史、紀念遇難同胞的主要場館。我們對紀念館進行擴建,就在於給參觀者以歷史的體驗,南京大屠殺不僅是對中國人,而且是對人類的基本價值的攻擊,是毀滅不同民族和國家和諧共處的基礎;又在於給予當代和後代以警示,不能容許任何否認戰爭責任和美化戰爭的謬言流行。南京藝術學院學生任潔代表各界宣讀了《南京和平宣言》。200多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及遺屬、抗戰老戰士、港澳台同胞,600多位外國友人參加了悼念儀式。這些外國友人主要來自日本、美國、加拿大等7個國家,其中來自日本的友人最多,共有400多位。85歲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施懷庚老人坐著輪椅參加了悼念儀式,他說,我曾經親眼看到日本兵打死了身邊的一位同伴,那情景到現在依然歷歷在目。我們永遠忘不了那段悲慘的歷史。來自日本的退休教師古澤千代勝已80歲高齡,他說,到南京來就是為了紀念南京大屠殺的遇難者。在日本時就經常向學生進行歷史教育,希望他們能記住歷史,能有反省意識。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7-12/14/content_7247360.htm「和平之舟」,承載和平心聲
( 2007-12-14 09:54:35 ) 稿件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4版13日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同胞遇難70周年紀念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投資3億多元、佔地111畝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正式竣工,向公眾開放。經過兩年緊張建設,展現在參觀者眼前的新館猶如一艘巨大的「和平之舟」:東部拔地而起的高大船頭是陳列豐富的展廳,周邊莊嚴肅穆的廣場可容納萬人集會;中部是原館的遺址悼念區;西部大片開闊區域是樹木蔥蘢的和平公園;另外,還有十多座形態逼真、寓意深刻的雕塑點綴其中……紀念館館長朱成山介紹,新展廳主要展示三方面的內容,即「人類的浩劫——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勝利1945展覽」和南京大屠殺遇難者骸骨陳列。主題展覽「人類的浩劫——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共分為南京淪陷前的中國形勢,日軍從上海攻向南京,日軍入侵南京與中國守軍南京保衛戰,日軍在南京的大屠殺,日軍在南京的姦淫與掠奪,日軍在南京的焚燒與破壞,國際安全區不安全,日軍毀屍滅跡與慈善團體掩埋遺體,對製造南京大屠殺的日本戰犯審判,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見證,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等11個部分,主要展示了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南京大屠殺史實。紀念館最震撼人心的展覽是位於新展廳的19具遇難者遺骨,以及墓地廣場的「遇難者遺骨陳列室」和「萬人坑」遺址。走出「萬人坑」遺址展廳後,參觀者將依次步入悼念廳、祭場、冥思廳。提供這樣的場所,就是希望參觀者能在了解歷史真相、悼念遇難者的同時,對歷史進行深入的反思。走出幽暗的冥思廳,映入參觀者眼帘的是紀念館的最後部分「和平公園」。在和平公園的另一端,和平「母親」雕塑表現出的對和平的期盼,代表了人們的心聲。載著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和平心聲,「和平之舟」揚帆起航!(記者徐機玲 蔡玉高 石永紅)新華社南京12月13日電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7-12/14/content_7247552.htm
推薦閱讀:
※三分鐘讀懂南京更名史
※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對世界和平是否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上海周邊城市價值分析----湖州
※關於上海世博會,你有什麼有趣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