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請收下藥師佛給你的一封信,打開好運一年!

我願意皈依你,而且菩薩不會有嫉妒。菩薩不會說:你拜我觀世音菩薩,怎麼還拜地藏王菩薩?凡夫才會這樣,你皈依我了,怎麼還皈依別的師父,那是凡夫心,佛菩薩不會那樣,你皈依多一點,讓更多人照顧你更好。每一位法師都有特點,我們可以從他身上學,但是雖然各位皈依法師、上師可以很多個,但你要開始真正修行的時候,要把這些師父合成一個,就是要找到一個真正的精神上師。這個所謂真正的精神上師,是他能幫助你看到自己的佛性。第二,這一位法師,你的上師,他真的能引發你對眾生的菩提心,那如果這樣子,那你就要用生命去皈依他,但是其它的這一些,你過去親近過的每一位法師都是你的上師群,我們叫五具上師,這些都是你感恩的對象。你不能說,我有師父以後,幫我皈依受戒的這些師父都不要了。他們每一個都是你感恩的對象,只是他們的功德彙集到你最具信心的這一位精神上師身上。他必須還活在這個世間,因為活在這個世間,使你能看清楚他就是佛陀的代表,一個真實的代表我的師父如虛長老以及我的師公真華長老,這一點最慈悲了。真華長老幫我剃度,算是我的剃度和尚,但是他們都跟我講,剃度以後,雖然老和尚能給你們一些行為模範,但是你們還是要多多的參訪,多多的學習,不分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教派。很多人都知道我拜了很多師父,他們都好耶,因為你要不斷的進步。師父曾經叫我去拜一個娶了兩個老婆的和尚,是一個韓國和尚,他讓我整個的觀念改變。不要看人家結婚了,瞧不起人家,他的慈悲心不但超過世間人,而且超過出家人好多倍。我師父那一段時間生病,他故意的,他說我不能去喔,海濤你要代替我去參加他的法會,去隨喜,去住在他家。我回來以後,師父一直跟我要相片,他看那相片就很歡喜,因為他內心尊敬他。從那次以後我的觀念也改變了,不能用凡夫的尺度去測度對方,我們是個凡夫,很多人以自我要求的標準去要求別人,我吃素,你也該要吃素。我看過有很多外國的法師、仁波切結過婚的,而且修得很好,我更讚歎他。雖然他們過去結婚生小孩,但是那種利益眾生的心態非常堅定。我想「觀德不觀失」很重要,我們取對方的優點放到自己身上來,當面對困境的時候思考如何提升自己,面對問題。再者,自己一定要有很強烈的信仰,要對觀世音菩薩很虔誠的信仰,對他有信心,那你覺得苦的時候,念著他的名字的時候,心裡會很安定的。就像很多老菩薩再怎麼痛苦,他只念阿彌陀佛,很多人會念著他的師父。我在台北認識一位年輕的喇嘛,他得了癌症,一直申請到台灣來,最後是在台灣死的。他在死之前,我去看他,他就一心一意的禪修,心不顛倒,他一直說,死沒關係,我的師父可以幫助我。他在死之前都念著師父的名字,他的師父對他而言是佛的代表,那一種死,非常的安祥。這對我來講是一個很大的鼓勵,哪一天輪到我即將死亡,我會這樣念嗎?可能到處亂抓都不一定。再來,有了信仰之後,當然要有智能的觀照,找出問題的根源。佛教不是叫你逃避問題,是先讓你清凈,叫你念佛、念上師的名字,讓你的心平靜以後,回過頭來面對問題,知道問題的根源在哪裡,這叫什麼?煩惱即菩提,或許問題是因為自我自私所以才變成這樣,當你智能開了以後,以後自然連想都不想,直覺反應,本來如此,一點懷疑都沒有。

阿彌陀佛 師兄吉祥

把它事先了解清楚,因此不會生起不必要的煩惱,這個男生好帥,這個女生好美,一看到他以後被迷住了,一直念念不忘,這樣不行。你要看他真實的存在,看他沒有眼睛,沒有皮會變成什麼樣子?然後想,他愛我嗎?他不是愛我的,只是因為我長得年輕帥帥的,我會帶她跳舞,喝咖啡。我如果是個老芋頭,她會理我嗎?我如果那麼窮,她理我嗎?所以如果一個人太愛漂亮,我建議她理光頭,理完再來留頭髮,為什麼?沒頭髮的時候可以過得很自在,長了頭髮你就自然了,不會一輩子為了那幾根毛髮在那邊作怪。如果沒辦法接受自己沒頭髮的樣子,就沒辦法接受生病的樣子。又譬如各位現在打坐,腳酸得要命,快斷掉了一樣,我就要思考,既然這麼痛都可以接受,別人毀謗我一點都不痛,又算得了什麼?你以這個來比那個,一切都無所謂了。我想你問我這些想不通的事情如何,那你要把前因後果分析清楚,還沒有分析好之前,先不要有情緒,先把自己的心調到平靜的狀態。首先,要有一個道德的行為,不要因為自己受傷害想要報復,這叫戒律;第二個,要有一個道德的起碼條件,讓自己的心安定,安定的方法就是不要去想它,調整到一個不會起心動念的境界,看佛像,想著花,看看天空,出國玩一玩,先離開那個環境,讓心裡安定下來,安定下來以後再來看清楚,你在苦什麼?煩惱什麼?這是智能的運用。人總是不斷的累積很多習性,該如何做到不抱怨?該如何做到冤親平等呢?這點各位就要修觀,首先是要有慚愧心,我怎麼會起不平等心呢?怎麼會抱怨?要有慚愧心叫戒律,覺察到凡是有不好的想法都是不對的,若是沒有慚愧心,甚至用嘴巴講別人的壞話而毫無同情心,乃至無中生有,甚至毀謗。因此若一旦沒有慚愧心,沒有道德的行為,那就不用談了。第二個,心中要有愛,我不能有不平等心,所以要開始作觀。方法很簡單,各位要練習的,不要每天聽我講而不做,看到你最愛的人,最尊敬的人,要想如何對他,如何關懷他,希望他離苦得樂等等。再來,要開始對你不認識的人起這種心,因為你對自己所愛的人一定會付出,然後要把這個付出用在你不認識的人身上。修行最怕的是漠不關心,不管別人死活。如果你能如此,久了以後,內心自然不嫉妒了,冤親平等了,只怕做不到。所以說:「他非即我非,同體名大悲」。有時候自己要問一問,我有沒有悲心?各位,我們都深愛著自己的爸爸,爸爸現在做壞事,你敢到處亂講嗎?一定不希望家醜外揚,盡量掩蓋,不讓別人知道他的不好

回首一生

我們都在追求所謂名利、財富、地位

但卻忽略了最重要的東西

人生最大的財富是希望

人生最大的資本是健康

我們佛弟子不求大富大貴

只求自己、子女、父母健健康康

藥師佛是專門治療疑難雜症的菩薩

新的一年,特別榮幸

藥師佛顯靈,將賜福給2018有緣的幸運兒

曾經有人做過實驗,被不好的心理暗示牽著走,自然就有壞的結果。所以,我們總是勸人要發好心、說好話、做好事。播什麼種就收穫什麼果,向什麼方向引導,就會走上前往那個方向的路。覺得累,覺得苦,這是一種常態。假使沒有這種明顯的感知,我們也不會情願尋找信仰的支撐來當心靈的「避風港」。但問題是,覺得苦,覺得累,我們還不長記性。反反覆復地創造可以苦,必須累的場景和人生。然後還不斷叫苦,扮委屈……這樣,就不能不說是勇氣可嘉了。但這絕對不是完全的褒獎,在這層勇氣中,還有愚鈍的意味。輪迴眾生相即是如此。都是苦中人,然後還在彼此為難苦中人。我們在輪迴中,那屬於完全的摸爬滾打;菩薩駐於輪迴,那絕對是慈悲和智慧使然。因為,說菩薩行,是為了普渡眾生的話;另一個層面,在於他們完全了知,我們即是苦中人,還在為難苦中人的悲哀。所以,菩薩行廣傳的是平等無我。而輪迴中的我們只是各個在發酵貪、嗔、痴、慢、疑等等,然後彼此較量這種發酵的成果。所以說,苦中人為難苦中人。其實真的沒必要,輪迴中的把戲,全是換湯不換藥的內容。苦,就是因為我們不識苦,還要與我以外的任何人、物、事去糾結,以此來刷我們的存在感。這樣一定會更苦,更累的。談到刷存在感呢,這就有點意思了。輪迴之所以會存在,很大的原因就在於我們盲目地穩固自我的存在。如何能讓自我的感覺穩如泰山呢?只有試圖去穩固以我為分別的任何來確定外境的存在,我們才能通過這種感知來確定自我的存在。對於情緒的發展也是如此。我們以為,只有對我以外的任何人、物、事、境等通過憤怒、咆哮、暴躁、愉悅、狂笑、興奮、悲傷、淚如泉湧、躊躇滿志……之類的一系列情緒演化,才能穩定以及確定我們對於這種我以外二元分別的確定性。這完全屬於空中樓閣的遊戲。但是如果我們沒有一定的認知,根本就是夢中人很多人以為發菩提心,是要為別人而犧牲,而自己一無所得,所以一講到發心,就覺得自己很委屈。要知道,希望得到回報的付出,不會收穫真正的快樂,所以我們一直都在強調要無私地付出,不要貪圖任何回報。其實,能夠真誠地發心為了一切眾生修行善法的當下,便已經擁有一切眾生的力量。有些人不理解,以為修財神就是祈請財神給自己金錢和福報,只要修財神法就一定能修得來。財神不可能給你創造財富啊,所有的財富都是從自己的播種、善的福報當中帶來的。你只有前世播種、施捨才可能有今生的收穫。倘若人生中出現意外的驚喜或收穫,並不是喜從天降,而是我們自己耕種的福報資糧成熟了而已。人沒有無緣無故的富有,也沒有無緣無故的貧窮。如果我們的福報可以承載意外之財,那是好事一樁。倘若福報無法與身外之物的獲得相匹配,那麼悲就真要大於喜了。不要總是貪圖天上能掉餡餅,有那個期盼的功夫,不如踏踏實實地播種好我們自己的福報種子。

我們之所以苦,就是無法處在一定的高度看待我們的境遇。因為這種善於穩固自我的特性,只會把我們大家穩定在一個水平面上。這就是剛提到的,苦中人為難苦中人的意思。我們無法跳脫這個平面,就會定性地把所有境遇和問題誇大;對於這種本身就是無常的事實,太過於嚴肅地排斥。這當然沒有辦法認知苦和解決苦。一般人總以為口臭是腸胃有病,才會引起口臭,沒有想到真正的業因不怪腸胃,是自己造的口業,口業的果報頭一條,頭一條是什麼?最普遍的,最普通的。我們自己有沒有?有,但是自己習慣了,不知道,跟別人在一起,我們喘氣、談話,別人都聞到。聞到也不好意思說,但是可以能看得出來,他距離你遠遠的,沒有真正的必要,他不跟你親近。我在年輕的時候,十幾歲的時候沒有,二十幾歲有,我學佛講經是三十三歲開始,那個時候有。有個老居士很難得他告訴我,因為他是我講經每天都來聽,好像講到第三年,第三年我差不多應該是三十五、六歲的樣子,他就告訴我,他說:法師,你現在講經有功德了。我說:何以見得?他說「你最初講經的時候口臭,很難聞,現在三年過去,你的口臭沒有了,從這個地方證明你講經有了一點功德。」我們自己不知道,不是這個老人告訴我,我根本就沒有發現過,就自己成了習慣,跟在我周邊的人也沒有人說,還是這位老居士,老居士大概有七十多歲,當然決定沒有妄語,告訴我。所以真正契入經藏,改過自新,不再有這些妄語,言語要謹慎,不可以欺騙人。菩薩的言語,一定叫眾生得善利;世尊不開口則已,開口就是講經,字字句句記錄下來就是經典。這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不能不檢點的,口臭就說明你口業很重。這是第一種罪。佛法修行,我們給予的肯定已經很多了,且不談它的高深與救世的偉大。單單一點,就是因為通過對於佛法的認知,能扭轉我們本身看待問題所固有化的偏見。通過修行,可以讓我們跳脫水平面,從一個高度去看待無常的本質。就像從高空俯瞰一個城市的全貌一般——站在低點,你只能看見複雜;站在高點,我們會一覽全景的欣賞。此時會淡化很多的高低、黑白、乾淨或髒亂、多或少等等。修行可以讓我們把複雜問題簡單化,讓我們覺得面對曾經如此看重的問題、麻煩、糾結……能會心一笑,而且還能幽默地諷刺一下自己——自是苦中人,又在為難苦中人,這是何必呢?有了稍許的幽默感,漸漸的帶著扭轉過來的偏見,假以時日,我們也會慢慢培養起一種平等的無我。所以說,修行使然,適當的幽默感,是有必要的

推薦閱讀:

純音梵唱 |《藥師佛心咒》西藏治療咒語
持誦藥師佛號功德
藥師佛大威神見聞記
藥師佛十二大願
藥師佛實修法門教授二

TAG:藥師 | 藥師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