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商業攝影與藝術品的斷想

關於商業攝影與藝術品的斷想

作者:佚名 來源:不詳發布時間:2006-8-20 22:23:00

關於商業攝影與藝術品的斷想

  商業,本質上是赤裸裸的賺錢行為。 藝術,被人們看作是真善美精神的結晶。商業和藝術,似乎是兩個相距甚遠的世界。然而,在經濟社會中,無論是誰,是什麼事,都離不開錢。正如民諺所說:金錢固然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也是萬萬不能的。

  其實,傑出的藝術品,其價值也並非僅僅由專家來評定,更權威的往往是靠市場的認可度來判定。我國當代傑出的畫家吳冠中、陳逸飛、丁紹光、韓美林等人有蠻聲海內外的成就,他們的作品在市場上的拍賣價,往往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明。西方梵高的光芒四射,也不是因為有誰對他的作品有過一語定乾坤的評價,但他的《向日葵》曾以8700萬美元的天價被人買走。

  看來,商業與藝術,又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水乳交融的世界。

  二十年前的中國攝影界,尚是一個遠離金錢的世界。發燒友搞攝影,純粹是愛好,純粹是投入,從未想到經濟上得到回報。持公家相機的人,則是相機與膠捲以至差旅費一律公家報銷,那時敢用照片換錢的人被視為道德不軌的可恥。

  今天大不相同了。且不說商業攝影,就連以記錄歷史為神聖使命的新聞攝影,也因為薩爾加多拍攝到里根被刺的照片所得到的收入能在巴黎買棟別墅,竟然使一些人燃起了「一片成富翁」之夢。不辭辛苦奔走於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的風光攝影家·也不僅為眼前壯麗的河山所感動,同時也在考慮怎樣拍攝,自己才更有出路。今天所有的攝影師幾乎都在考慮雙贏戰略,藝術上的經濟上的,更何況專門從事商業的廣告攝影師和影樓攝影師。

  近十年在全國大小城鎮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的大小影樓、影室,據統計,有二三十萬之多,其生存能力如何?只有一個標準:市場的認可。為什麼影樓崛起的多,倒閉的也多?就是因為市場在擔任無情的裁判。因此,照搬港台成功的經驗,套用別人賺錢的模式,留意市場流行的樣式,揣摩迎合顧客的心理,就成了影樓攝影師思維的定式。

  有人說,這是媚俗的市民意識。 有人說,這是千篇一律的複製,談不上藝術。我的一個福建學生,藝術感覺很好,在校學習期間,便有許多作品在報刊發表,在全國影展入選、獲獎。畢業後留在北京在一個影樓擔任攝影師,不久便被辭退,原因是,拍的照片被顧客退回。他很苦惱,我對他說,你並非沒有實力,只是不懂市場,只有被淘汰出局。為了生存,為了賺錢,許多影樓攝影師只能無奈地圍著市場轉,只能跟著顧客的臉色轉。

  一味地圍著市場轉也不會永遠興旺。

  一家影樓的婚妙藝術攝影頗為精緻。一個三姐妹之家的大姐去拍結婚照,照片出來後,成了婚慶典禮上的一個熱門話題,眾人讚不絕口。過了幾年,二姐結婚又去拍照,照片取回和大姐的一樣,眾人反映平平。又過了幾年,小妹結婚又去拍照,照片取回來一看,簡直就是大姐、二姐的複製,這位小妹幾乎怒不可遏了。這叫什麼藝術攝影! 藝術不是複製,而是創新!

  藝術是藝術家懷著熱愛生活的審美理想,運用自己把握的精湛技藝,而對創作對象進行的有膽識有激情的獨特創造。 影樓雖然是商業,但影樓人像作品卻不同於一般的商品,而應該是有相當文化含量、藝術含量的商品。

  因為人們走進影樓,不是進行一般化的物質消費,而是享受溫飽不愁之後的精神消費。或者是為了喜結百年姻緣的紀念,或者為了留下年輕的風采,或者為了圓一個凡人的明星夢。他們用金錢購買的是一個全新的、獨特的自我,而不是罐頭式的人像複製。

  其實,攝影師當初走進影樓,也不僅僅是為了生存考慮,幾乎都在內心深處潛藏著一個願望,在自己熱愛的攝影中,用手中的鏡頭為每個顧客拍攝出完美的作品,表達出自己獨特感受的作品。但模式的成功,樣片的走紅,迫使攝影師不得不丟掉自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按市場要求去複製。

  人像攝影師幾乎都走過這樣的路,當年的全國人像攝影十傑潘傑,曾苦惱地說:「我想擺脫影樓的模式,去創造與市場無關的人的影像。在一種矛盾的心態下,我開始對我的影像重新審視」。今天,他已是藝術、經濟雙贏的人像攝影名家。

  我的學生姚遠在這樣的苦惱中掙扎,在這樣的矛盾中徘徊,歷時五年,才走上了成功之路。

  六年前,姚遠從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畢業後,決心留在北京發展。起初,像一般影樓一樣,她拍證件照、婚妙照、個人藝術照。儘管從早忙到晚,結果掙的錢連房租都不夠。原因是,她拍照不同於一般影樓模式,她總要把每個顧客的獨特之美展現出來。本來收的費只能拍兩個135卷,但她興緻一來,七、八卷十幾卷不在話下,接下來是幾天的沖洗、放大、修片、裝裱。她也曾想許多影樓一樣,模式化地一天拍幾個業務,但是她覺得不論是經人介紹,還是慕名而來,都是看好她的作品張張有新意,自己不能辜負人家。姚遠的真誠贏得了市場,許多不惜高消費的文化名人、體育名人、時裝公司成了她的長期客戶。姚遠對藝術的苦苦追求,使她同時贏得了市場。

  為了一時的生存,不得不無奈地遷就市場;而為了長遠生存,又不得不以藝術的品位去發展市場。既能獲得發揮個性創造的藝術作品,又能獲得豐厚的經濟報酬,這幾乎是所有攝影師所夢寐以求的境界。 多少人追求過、奮爭過,但失敗了。 娟子嶄露頭角,卻踏上了成功之路。

  娟子生於四川,在家鄉學習繪畫,由於熱愛時裝,又到北京服裝學院學習時裝設計,在學習期間,她深感時裝設計、時裝表演都離不開攝影,而時裝界的攝影又十分欠缺。於是,自幼就嚮往攝影的她,決定跨入這個領域。在她分配到出版社工作後,她到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半工半讀進修攝影。雖然她起步晚,起點低,但由於有繪畫與設計的基礎,加上勤奮,她進步最快。在校期間,作品已多次在報刊發表。畢業後,又奪得全國人像攝影展覽金牌,全國十佳時裝攝影師第一名。由於藝術上穩定的水準,使得她佔有了穩定的市場份

額。十幾家著名時裝公司、唱片公司、廣告公司都是她長期的客戶。經濟收入自不待言。

  商業與藝術,這是一個並不陌生的話題。

  在書畫界,十幾年來藝術市場的發展與成熟,使得藝術家、經紀人、藝術公司、拍賣市場成為文化藝術長廊中一道穩定的風景。而在影樓界,商業與藝術尚屬於一個撲朔迷離的話題。自掘墳墓的價格戰,相互殘殺的廣告戰,說明這是一個無序競爭的商業區;相互摹仿的藝術照,空有其表的時尚照,又說明這是一個缺乏藝術的商業區。

  商業與藝術,對於影樓界,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話題。

  在藝術上,影樓攝影師的當務之急是確立自己的文化人身份,具備文化人的素質。長期規劃自己的進修計劃,不僅學習攝影技藝、化妝技藝、裝裱技藝,而且要學習外語、電腦以及歷史學、社會學、哲學、美學;研習音樂、美術、雕塑等各種藝術。厚積而薄發、「功夫在詩外」,應當是我們的座右銘,讓自己的藝術在市場立於不敗之地;讓自己從容而自信地把握市場上的每一個機遇。

  在商業上,影樓經營者應該致力於市場的規範化、行業化。不要僅僅把其它影樓看成自己的競爭對手,而要分析已經穩定的餐飲市場、服裝市場的經驗與得失,爭取更多的消費者把物質消費的投入轉向精神消費的攝影。要研究市場學、心理學、營銷學、管理學、CI形象的設計與實施。讓自己營運的市場成為藝術家生存與發展的天地,成為藝術品流通的天地。

  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的影樓會走出名揚四海的人像攝影大師。如同加拿大的卡希、美國的紐曼、日本的秋山莊太郎,他們都曾是商業人像攝影師,現在是享譽全球的人像藝術家。總有一天,我們的影樓經過優勝劣汰,定位不同的大、中、小影樓會成為全國城鎮中的文化象徵,人們走進影樓,如同走進豪華商場、五星酒店,去享受雅俗共賞的藝術,去品味真善美的人生。

  總有一天,我們的攝影師會有自己的經紀人,有自己的作品展覽會、拍賣會,有自己的藝術公司、自己的作品博物館。 只要有人類,影樓人像就不會被泯滅。這是商業的需要,也是藝術的需要,這是物質的需要,也是精神的需要。商業與藝術,這是一個永遠的話題,這是一個深奧而美妙的話題。

推薦閱讀:

MoodBoard-快速提升作品集質感的好方法[實例教程]
練瑜伽必學的平衡藝術——解析戰士式之戰士三式
時間之間
日本古代雕刻藝術
《百年巨匠-傅抱石》:愛藝術的都會感動!

TAG:攝影 | 商業 | 藝術 | 藝術品 | 商業攝影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