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六一巨獻 | 萬字長文教你如何選繪本

這是上海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副主任趙亮老師的講座實錄,解答了無數家長在選擇繪本時最關心的問題。文章很長,保留了講座的現場感,我社得到授權全文發表,並結合PPT作了排版,文字僅作了個別技術處理。

剛才主持人已經介紹過我了,有些內容不用重複。但我還是想多說一些自白,這樣能使大家更多的了解一下我,從而更準確地了解我講的內容角度。

首先我先做點自我推銷,我的微博(@上圖趙亮)及微信訂閱號(閱讀的未來NoShelf)等。其次我介紹一下我自己,我是上海圖書館管計算機系統的技術人員,工作與繪本及兒童閱讀扯不上邊(稍微扯得上一點的是,我是上海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的副主任)。可是今天怎麼會讓我來做這麼個講座的呢?我講一個真實的故事作為對由頭的解釋吧:

有一天,我們家的茶几上擺放著好多本書。其實這樣的情況由來已久,但我們家的老爺子可能沒注意。可那天不知為什麼他看到了,覺得好奇怪,所以聲色俱厲的對孫子說:你都這麼大孩子了,還看這些書?這時,輪到作為孫子他爹的我一臉瀑布汗地在旁邊囁囁喏喏道:對不起,老爺子,那些書,是我看的。

這些書,就是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繪本」,英文名為:Picture Book,國內正統的說法稱其為「圖畫書」。但我更喜歡繪本這個簡潔親切的稱呼。按照維基百科的說法:「繪本是指有圖畫、主題簡單、情節內容簡短的故事書;主要是針對幼兒、兒童所設定的出版品,多以適合幼兒、兒童閱讀的內容為取向。」

我也不知道從哪年起自己就突然喜歡上了繪本,也許是因為我老了,也許和我小時候的經歷有關。後來我喜歡繪本的故事在同行們之間有所流傳,2013年上海青浦圖書館的閱讀刊物《青閱朴讀》就約我寫了一篇有關繪本的隨筆,名字就取為「穿越在不同的世界中」(這篇隨筆的完整版在我的博客上,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7437b01018kpd.html)。再以後我就經常在各個圖書館做講座,給大家介紹與交流我對繪本的理解與感受。但我平時更多的是和家長以及孩子們交流,今天可以說是第一次面向各位同行專業人士,所以講的內容有不到之處時,也很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我今天主要講兩個部分的內容:一是取材於我前面提到的這篇隨筆。這一部分算是在繪本理念上和大家做一個交流。今天我講的第二部分內容則是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去選擇繪本,有哪些參照的資源與思路。

繪本是什麼? 1. 圖文這對「兄弟」

在繪本的世界中,當然有圖畫也有文字。繪本中的圖畫與一般圖書中的插圖絕然不同,它們不再是文字的點綴,而是自成體系,圖畫與圖畫之間環環相扣,並能與文字一起互為補充、互為關聯的來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

繪本是用來講故事的。文字可以講故事,圖畫也可以講故事。培利·諾德曼在《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中說:「一本繪本至少包含三種故事:文字講的故事、圖畫暗示的故事,以及兩者結合後所產生的故事。」比如《母雞蘿絲去散步》(Rosie』s Walk)所講述的故事中有母雞蘿絲和狐狸兩個角色。這是圖與文結合得非常有意思的一本書。我先將這本書的文字給大家念一下:

「母雞蘿絲出門去散步,她走過院子,繞過池塘,越過乾草堆,經過磨坊,穿過籬笆,鑽過蜜蜂房,按時回到家吃晚飯.」大概也就44個字吧,我記得原文的英文單詞還要少些。

我們來看一下這個繪本到底講的是什麼?在文字講述的故事中,只是說了傻乎乎的母雞出去逛了一圈,然後準時回家吃晚飯,隻字未提畫面中的狐狸。然而在圖畫中,我們看到在渾然不覺散著步的母雞身後,有一個垂涎欲滴又倒霉透頂的狐狸。後者被釘耙敲了腦袋,掉進池塘,被乾草堆、麵粉掩埋,最後被蜜蜂蜇得倉惶而逃。文字講著平淡簡單的故事,只有幾十個字,圖畫卻描繪著趣味十足的場面。而將文字與圖畫對比來看,就會感到相當滑稽,令人對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故事啞然失笑。

類似《母雞蘿絲去散步》的繪本還有Lily takes a walk,文字講述的故事與畫面講述的故事是並行發展。

對於繪本中的圖與文的關係,日本的繪本之父松居直先生說,繪本中的圖與文不僅僅是「圖+文」的關係,而更應該是「圖X文」的關係。也就是說圖與文的結合產生了比一加一等於二更多豐富內涵的效果。

繪本可以說是圖文並茂的書,但它是以圖畫為主。繪本中還有一些是純粹圖畫,沒有文字的。我曾經看到一個統計數據說,這類繪本在所有的繪本中是百分之二十八九的樣子,近百分之三十(有意思的是,國內遠遠沒有達到這個比例)。這些無字繪本同樣講述著精彩的故事,引發閱讀者的想像,帶給大家美好的情感體驗。例如,獲得凱迪克銀獎的那本《紅書》(The Red Book)。書本身是部紅色的書,但講的就是關於一部紅書的故事。故事中北方的女孩撿到了一本紅書,我們看到開場時在街上行走的小女孩撿到紅書的過程用了三個分別是遠景、中景、近景的畫面,這讓我們想到什麼?這不正是標準的電影鏡頭語言嗎?她在書中看到有一個遠在南方的男孩撿到了一本紅書的畫面,而畫中的男孩也在書中看到這個女孩撿到紅書。這也正是標準的電影蒙太奇手法。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平行世界中,他們能在書中不約而同望著書外的對方,最後女孩乘著氣球與男孩在書中相遇。這是一個用極具想像力的幻想畫面講述的在不同的世界中穿越的故事,紅書既是穿越的媒介,也是大家相聚的終點。結尾處合上的紅書又被另一個男孩子撿到,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麼?實際上多閱讀《紅書》這樣的繪本一定能讓你更好的理解視覺語言,更大的拓展想像空間。

一本無字之書

一部精美絕倫、溫暖人心的城市寓言

其中一組插畫榮獲2014年第八屆英國切爾滕納姆插畫獎

繪本不僅是圖與文相疊加的故事,會有有圖與文的故事,有時候繪本中的文字也會具有圖像般的效果,甚至出現有文無圖的極端例子。比如2014年出版的這本書:The Book with No Pictures就是一部著名的繪本。這個我不具體講了,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找來翻翻。不過大家想像一下,如果拿中文來做這樣的繪本,是否會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啊?

2. 聆聽繪本中的聲音

繪本是用來讀的。我的意思是說繪本不僅僅是用眼睛來閱讀的,而是用嘴巴來朗讀的,用耳朵來傾聽的。繪本是用來幫助提高孩子認知能力的,也是依據孩子們的認知程度來創作的。因此,許多繪本往往用簡單的語言,富有節奏的韻律來編寫文字內容。這樣的繪本是只有在大聲朗讀之中才能充分體驗其生動與美感之處。有許多優秀的繪本大師創作了很多這種類型的優秀繪本。如果要在這些人裡面挑選一位最優秀的,那蘇斯博士可以說是無出其右。

出生於上世紀初的蘇斯博士(Theodor Seuss Geisel,1904 – 1991)是上個世紀最為傑出的兒童文學作家與教育學家。在英語世界他是家喻戶曉的人物,獲獎無數。蘇斯博士作品的特點是其擅長線描,人物或擬人化的動物角色造型獨特,文字極富節奏與韻律感,並且往往能夠用很簡潔的文字通過不斷的組合、變化與重複製造奇妙的效果。

例如,他最著名的作品《戴高帽子的貓》僅用了236個單詞,其中三個音節的單詞僅用了一個(another),雙音節單詞也只有14個,其它221個單詞都是單音節的。這是一本專為一年級的6歲兒童編寫的繪本,其單詞也幾乎都來自該年齡段兒童應該掌握的幾百個單詞的列表之中。

蘇斯博士有一次與人打賭,看能否創作出一本僅使用50個單詞的繪本,結果他做到了。那就是他的另一部有名作品《綠雞蛋與火腿》。在這50個單詞中,很多是最最簡單的僅含2、3個字母的名詞、動詞與介詞,其中最長的一個單詞是anywhere。那麼蘇斯博士用如此簡單的辭彙創作的這些繪本是否會特別單調與無聊?[演示Green Eggs and Ham電子書iPad版]這樣的故事與文字是幾乎無法翻譯的,所以一定要去讀原文。因為用來描述語義的文字是可以翻譯的,但帶著自己聲音的文字,你又能怎麼辦呢?

我給大家舉另一個例子,韻律十足的有趣繪本是《我們要去捉狗熊》。它說的是有一戶人家,趁著好天氣要去捉狗熊。他們經過了高大搖曳的野草、又涼又深的河水、又深又黏的淤泥、好大好深的樹林、又急又大的風雪、又窄又暗的山洞,終於在山洞裡發現一隻狗熊。此時,他們卻害怕地急急忙忙往外逃,跑回洞口、跑迴風雪中、跑回樹林里、跑回爛泥地、再跑回野草地,回到屋裡關門,上床,蓋被子,發誓再也不去捉狗熊了。最後只剩得狗熊自己孤獨無趣的回家。雖然故事簡單而滑稽,但它用完全相似的句子內容不斷重複,像一首押韻的詩歌琅琅上口。畫面的表現也是單色的跨頁與彩色的跨頁相互交替,有文字的內容是單色,而表現穿越場景的內容卻是彩色,在彩色頁面中只配有象聲詞。

3. 繪本的多樣化形態

繪本和普通圖書一樣,有各種各樣的形態,比如開本的不同,精裝與平裝的差異等等。但是繪本畢竟是主要面向幼兒的出版物,因此它具有更豐富的多樣化形態。比如繪本中有一個獨特的品種,就是紙板書(Board Book),它是由厚紙板印刷與裝訂而成的圖書,這樣幼兒在閱讀時就不容易撕壞繪本。其次是在繪本中還有大量的立體圖書,以及各種材質形態的形式,例如布書、塑料書(洗澡書)等等,甚至還有本身兼具玩具功能的圖書,供孩童可以啃咬的圖書等等。

《大大小小的書》形狀和書的內容一一匹配,圓圓的東西那本小書就是圓形的,有洞的東西那本書中間打了圓形的洞。可以開啟孩子分類思維,掌握形狀概念。

4. 繪本的分類:認知與感知

除去外在形態,繪本在內容類型上大致可以分為認知與感知兩種(這是我個人的分類定義,可能不太準確,供參考)。認知類的繪本是以給幼兒進行基本的知識教育為目的的出版物,比如對數字、字母、色彩以及其它一些常識知識的教育等等。而感知類的繪本,則是以故事或其它內容形態給孩子們進行理念、情感、價值觀以及其它相關內容教育的出版物,關於這方面的內容,我們在下面的繪本用於生命教育的話題中會進一步展開。

《觸摸數字》通過手指觸摸磨砂材料感受數字形狀理解數字的含義。

5. 面向兒童與成人不同對象的繪本

繪本當然是主要面對幼兒的出版物,包括很多繪本是明確說明面向幾歲或幾年級的兒童對象,因為不同年齡段的兒童會有不同的認知能力,有些繪本不適合過於低齡的幼兒。但反過來說,除了認知類的繪本以外,相當多的繪本並沒有嚴格的對向上年齡段的限定差異,相當多的感知類繪本適合所有年齡段的用戶對象,包括成年人。

例如日本的紀實文學作家柳田邦男說,人一生要讀三次繪本:第一次是孩子的時候,第二次是自己養育孩子的時候,第三次就是自己進入人生後半期的時候。我喜愛繪本可以算作是第三次這種類型吧。

有一些繪本,從形式到內容都是非常典型的繪本,但其卻是面向成人的出版物。例如大家都應該非常熟悉的幾米的繪本,雖然他畫的人物很多是小孩,但這些書大多是成人向的繪本,並不太適合孩子們來閱讀,或者說孩子們不見得能理解其中的情感與寓意。有一些繪本,對於孩子與成人都可以閱讀,但是孩子與成人的感受會很不同,比如這本由繪本界的天才謝爾·希爾弗斯坦畫的這本繪本The Giving Tree(愛心樹)。有些繪本反而是純面向成人的,就不合適孩子們閱讀,比如他畫的這部繪本Different Dances

為什麼要讀繪本?

這裡我先講一個真實的故事。我有一個同事的女兒非常愛畫畫,她畫出的圖畫雖說幼稚,但是蠻精彩,我覺得很有想像力。於是有一次我們就對她說,你畫得這麼好,讓你媽媽送你去正式學畫畫好不好?她回答說:為什麼?難道大人都會忘了如何畫畫的嗎?

是啊,在成長為大人的過程中,我們到底遺忘了什麼?

1. 重視視覺文化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對語言的學習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環。然而在掌握語言的過程中,我們是否退化了對圖像的感知能力?其實對圖像的認知幾乎是人天生的本能,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睜開雙眼,從空間、色彩、線條到各種形狀、物體,映入我們眼帘的這一切是那麼自然與美麗。而在我們成長為大人的過程中,我們掌握了越來越多的文字能力,卻離對圖像的感知、認識越來越遠,也喪失了對圖像的親近感。不信你試試,拿一本繪本分別讓一位兒童與一位成人來讀,不管這個繪本上的文字這位兒童是否認識,兒童一般會先讀圖,而成人則會先讀字。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我們進入了信息化的社會,我們利用信息技術處理圖像甚至是動態圖像的能力越來越強。我們也知道,在很多時候,圖像表達信息能力更強,效率更強。因此,我們又像原始人所處的世界一樣,重新回到了一個圖像交流的時代。只不過原始人只能閱讀自然的場景,而我們更多地以人工的圖像交流互動。簡言之,我們回到了一個讀圖的時代,每個人都需要重新獲得圖像的感知能力,理解圖像語言,這樣才能更好更高效地進行交流。這就像人們說的,過去我們要消除文盲,現在我們要消除圖盲。線條、造型、構圖、視角、色彩、亮度等等這些豐富的圖像語言分別有什麼含義?我們都可以在繪本的閱讀中學習並掌握。

2. 關於美的教育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另一個缺失的大概就是對美的教育,想像力的拓展。對圖像的認知教育不僅僅體現在理解畫面語言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對圖畫美的體驗能力的增強。在孩子小的時候,尤其是通過優秀的繪本給孩子們更多美的教育,藝術感悟能力的培養,這些對美的認知會讓人受用終身。在各類書的形態中,繪本可能是最變化多端,是表現形式最為豐富的,也是最能夠拓展我們想像力的教材。不僅僅是開本的不同、裝幀的多樣,好的繪本除了本身是極好的故事書以外,也是相當優秀的繪畫與設計作品。

我們在這裡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這裡左邊是姬炤華與徐萃的圖畫書《天啊!錯啦!(No! That』s Wrong!)》的一個畫面,它和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的作品《懷鄉》(右圖),兩者表現的都是中國水墨畫的韻味,有很濃郁的中國風格。

我們可以發現,美術史上的各種繪畫風格都可以在圖畫書中看到。圖畫書雖然以兒童為主要讀者群,但和那些供成年人欣賞的優秀藝術作品相比,沒有任何差別,兒童通過閱讀圖畫書,就等於接觸和欣賞了歷史上那些藝術大師的作品。這也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美的教育。

3.生命教育的理念

關於在繪本中的生命教育,劉清彥先生所著的《閱讀里的生命教育》是一本很好的參考書。劉先生在這本書里這麼說生命教育的目的:我們希望小孩從生命教育中學習認識自我,與他人建立關係,瞭解自己與環境的關聯,並且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找到人生目標。

就像這個目的所言,這本書從「與自己對話」、「與他人對話」、「與環境對話」、「與生命對話」等四個方面出發,介紹了48本繪本,並且記錄了一些實際的解讀過程講解,以及討論的問題,所以這本書對各位搞類似繪本講解的圖書館員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小編按——對家長顯然也是有價值的)

有一些繪本,尤其是海外的繪本,用非常通俗及形象的視覺與文字的方式告訴孩子們很多人生的道理。例如你會如何告訴孩子們什麼是勇氣?從小學到的「偉光正」形象表現的是勇氣嗎?繪本《勇氣》(Courage)給出的回答絕然不同。勇氣是你第一次騎車;勇氣是你有兩塊糖,卻能留下一塊到第二天;勇氣是和別人吵架後你先去講和;勇氣是你知道個大秘密,可你誰也不說;勇氣是努力藏起你小氣、嫉妒的一面;勇氣是再來一次;勇氣是知道還有高山,就一定要去征服;勇氣是從頭開始;勇氣是堅持自己的夢想;勇氣是立志做一個消防員,或是警察;勇氣是必要時說聲再見;勇氣也是我們相互的扶持與給予……原來這些才是勇氣。勇氣不再是一個「偉光正」的豪言壯語,勇氣不再是用來欺騙別人的台詞。我們需要的勇氣是直面自己內心的真誠,面對自己的人生,往前進。這些不光是說給孩子們聽的,這些正是我們自己需要鼓起勇氣捫心自問,我們是否已經忘了這些?梅子涵老師在《童年書》中寫道:「我們要對寫出了這本書、畫出了這畫的伯納德·韋伯說:謝謝你寫了這麼好的一本書!謝謝你給我們的分享!」

繪本幫助孩子們成長,告訴孩子們什麼是自尊、自信、獨立、友愛、幫助,讓他們學會善待自然,讓他們體驗生命中的種種,從出生到死亡。有些話題,我們會覺得很難和孩子們溝通與講解,這時候一些繪本就能幫到我們。例如關於死亡的議題,這裡我向大家介紹關於這個議題的一部很優秀的繪本《爺爺有沒有穿西裝》。

如何選擇繪本

我先向大家推薦這本書《騎鯨之旅》,這是一個作家,也是一位新媽媽,她將孩子從出生到2歲的繪本之旅的感受與經驗寫成了一本書。寫得非常好,雖然說這本書算不上是一本好的專業書,但文字自然,溫馨,感人,很多實實在在的經驗可能比一些講繪本的專業書對年輕的媽媽們更有參考價值。所以,我建議新媽媽們可以去買或借這本書來看看。

在這本書的第47頁上她也提到了如何選擇繪本:選擇國際獲獎作品;參考國內親子共讀推廣人的書單以及推廣圖書的內容推介;查閱購買排行榜;通過開放式繪本館或購書網的試讀來得出結論。

我覺得她講得非常好,除了參閱購買排行榜稍稍有些不靠譜。我這裡在她的基礎上再整理一下,列了幾條思路,給大家作個參考。我覺得選擇繪本可以有這些選擇參照途徑:

1. 參考書

作為一個職業圖書館員,我給大家的第一條建議與這位作家粲然女士不同,那就是要看一些參考書。我買了幾乎我能看到的所有有關繪本的書,實際上我看繪本參考書的時間可能要超過看繪本的時間了。而我最早買這些參考書的目的除了學習有關繪本的書之外,其他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照單買書,將這些參考書中提到的書照單全收。

當然我還是建議各位家長應該認真讀一下這些參考書,不用讀那麼多,但有幾本還是非常值得一讀的。

我最推崇的是這本彭懿的《圖畫書》,這本書不光是非常完整的介紹了繪本的相關知識以及評點了許多經典繪本,而且最重要的是這本書做得非常美,本身非常像繪本。其書本的設計與內容的整體結構設計真的是天才之作,非常的漂亮。

其次是松居直的書,如果是作為繪本理念入門的話看他的《幸福的種子》,在我前面的介紹中,已經大量引用他在這本書中講的理念。在這裡我也要向大家特別推薦這本書中轉引的一位日本母親所寫的文章「幸福的種子」(這也是此書名的來源),講述了繪本是如何幫助她的家庭克服困難,成為家庭幸福的一顆種子的故事。其次是他的《我的圖畫書論》,這本書與《幸福的種子》有些重複,但更偏重實際繪本的介紹等等。松居直的《松居直喜歡的50本圖畫書》則更是一本很好的推薦書單。成人也可以讀讀《繪本之力》這本書,他是集日本的繪本之父松居直以及身為臨床心理學家的河合隼雄與紀實文學作家柳田邦男三位的演講與討論而編就的一部書。接下來要介紹的是郝廣才的《好繪本如何好》以及林美琴的《繪本有什麼了不起》,這兩本是講怎麼樣欣賞繪本的很好的入門著作。從理念到分類到技巧到選擇都講得非常清晰簡明易懂,書無論從選材、內容的描寫、版式都做得很好,這兩位都是台灣作家。我認為總體上,這一類的著作(指繪本的推廣)還是台灣的水準要高一些。這些書多看了以後,你就知道如何去挑選好的繪本。梅子涵的《童年書》也是一本很不錯的參考書,他作為一個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在這本書里非常感性地評點了許多優秀的繪本,因此我也將此書作為一個很好的書單參考書。還有許多其他優秀的書,包括原版的書,這裡我就不多做介紹了。

2. 有關獎項

接下來我要給大家介紹一些國際國內的著名繪本獎項。得獎一定可以作為大家選擇繪本的重要參考,因為得獎意味著這個繪本的作者或作品的創作能力與藝術水準得到首肯。但我在這兒要提醒一句,得獎作品並不意味著你一定會喜歡,也不意味著一定會適合你的孩子,因此對大家來說還是一定要注意這一點。比如我剛才介紹的《紅書》,也是獲得了2005年的凱迪克銀獎。但是這本書我想就不見得合適非常年幼的孩子。

首先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國際上的繪本三大獎。第一個就是美國的凱迪克獎(The Caldecott Medal)。美國凱迪克獎是由美國圖書館協會中面向兒童的圖書館服務分會來頒發的。它每年頒發一個金獎(Medal Winner)作品與若干個銀獎(Honor Books)作品。凱迪克獎是為了紀念十九世紀英國最偉大的繪本插畫家倫道夫·凱迪克(Randolph Caldecott 1846-1886)於1938年設立。它可以說是繪本界最早的獎項,也被稱為是繪本界的奧斯卡獎。在得獎圖書的封面上可以貼上印有凱迪克著名插畫「騎馬的約翰」的獎牌,金色代表金牌獎,銀色代表銀牌獎。我本人最喜歡的(沒有之一)繪本《小房子》就是1943年凱迪克金獎作品,強烈建議大家都去翻閱一下這本繪本,去看一看我為什麼會最喜歡她。這本書已經有中文版了。

第二個就是凱特格林那威獎,它是由英國圖書館協會於1955年為兒童圖畫書創立的獎項,主要是為了紀念19世紀偉大的插畫家凱特格林納威女士所創設。所以,凱特格林那威獎與凱迪克獎一樣,都是由圖書館協會來組織評選與頒發的,這也足以證明在英美,兒童繪本閱讀推廣的主陣地是在圖書館,這和今天中國大陸的情況還是有所不同。其次這兩個獎其名稱都是為了紀念十九世紀英國偉大的繪本藝術家,也可以說明現代繪本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十九世紀的英國。凱特格林納威獎設有「凱特格林納威獎」及「提名獎」,雖然是英國兒童圖畫書的最高榮譽,但得獎者卻不僅限於英國國籍的插畫家,除鼓勵英國本土的創作人才之外,亦不忘兼顧國際性。例如,2013年凱迪克大獎作品This is note my hat一書又成為了今年格林納威獎的提名,成為大獎的候選作品。關於格林納威獎的獲獎作品,我舉個例子,那就是這本《和甘伯伯去遊河》(Mr Gumpys Outing),這是1970年的大獎作品。這本書的作者約翰·伯寧罕也是位非常優秀的繪本作家,建議大家去找一下他的其它作品來讀。其實很多繪本的選擇都可以如此來做,由好的作品找到好的作者,再從作者出發去找他或她更多的好的作品。

第三個獎項是國際安徒生大獎。與前兩獎獎給作品不同的是,這個獎是獎給個人的。「國際安徒生大獎」是由國際青少年讀物評審委員會(The International Board on Books for Young People,IBBY)主辦,每兩年由全世界會員國提名,頒給一位對繪本有獨特重大貢獻的畫家,肯定他的終生成就,又有「小諾貝爾獎」之稱。「國際安徒生獎」最初只設有頒給作家的獎項,到了1966年,才增設插畫家的獎項。而其創設的宗旨,在於推動兒童閱讀,提升文學和美學的藝術境界,建立兒童正面的價值觀,促進世界和平。因此「國際安徒生大獎」的得主不只要在藝術方面有獨步當代的成就,他們的創作也必須能對世界兒童,產生健康、積極、博愛的精神鼓舞。簡單來說,這個獎更講究一些政治正確的元素。今年,使我們感到欣慰的是,來自中國的曹文軒獲得了安徒生大獎的作家獎。

接下來我要給大家介紹一下國內的繪本獎。有兩個獎,一是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另一個是信誼圖畫書獎。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是由一個香港的基金會創立的,從09年開始,也是兩年一次評獎。2013年是第三屆,要明年才有第四屆。這個獎由一個首獎作品及若干個佳作獎作品組成。這本《團圓》是第一屆的首獎作品。畫得不錯,細節,畫風,故事都有可圈可點之處。但如果你要是這個作品與我最喜歡的那些國際頂尖作品相比,那還是差一些。差在哪裡呢?這個很有意思。因為國內的作品到今天為止,基本上還是文字作品加圖的概念。我們不是簡單地差在畫的能力或是文字的功力,而是在我們長大的過程中,學畫畫的人可能會將講故事的本領給忘了,你讓他編一個很好的故事,寫一個很好的文字故事是勉為其難了。然而會編故事,會寫文字的人呢又不懂如何用畫面語言來表現。然面國際上的很多好的作品,文與圖是一個人就搞定了的,或是文與圖的作者是很親密默契的伴侶與朋友。當然,這兩年也有個別很不錯的作品,比如這本第三屆豐子愷的佳作獎《看不見》,具有很好的故事與畫面的表現力,整體設計也是蠻不錯的。

信誼圖畫書獎是由來自台灣的信誼基金會於2010年開始評選頒發的圖書畫獎,一年一屆,今年已是第五屆。這個獎相對比較複雜,它將圖畫書的創作獎以及圖畫書的文字創作獎分開。一個是完整的作品,另一個只要求文字故事。另外,所有的獎也分為首獎與佳作獎兩種。但圖畫書的創作獎除了2011年的第2屆有一個首獎外,其它幾屆都是首獎空缺。文字創作獎,也一樣,除了第一屆,其它各屆都闕如。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是,與國際國內絕大多數的獎不同,信誼圖畫書獎獎的是還未發表的原創作品。所以,豐子愷獎也好,信誼也好,這兩個獎的獲獎列單有時候看了你也買不到,要麼是不在大陸出版,要麼是根本還沒有出版。這裡有一本是信誼圖畫書獎的首屆文字創作獎首獎作品《那隻深藍色的鳥是我爸爸》,講的是兒子數學不行,老爸如何用飛翔的辦法來教兒子數學的故事。這樣的故事本身就有很穿越的點。

3. 繪本名家

可能時間不夠了,我會很簡短的介紹幾位名家。這位可能大家不是太熟悉,她是比阿特麗克斯·波特,好萊塢在2007年已經拍過她的傳記電影,她是19世紀後半葉,然後成名已是上個世紀初的人物了。她就是著名的彼得兔的作家,一生畫了23本彼得兔相關的繪本。我買了一套,很榮幸,是在她家鄉買的。她住的地方叫湖區,有一個很大的湖,她將湖邊的很多房子買下,然後立遺囑說這些房子都不能變,後來這個地方就這樣保留了下來,變成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她一生的成就就是彼得兔,但彼得兔的故事你要看原文的話其實並不見得適合中國人看,因為還是維多利亞時代的老舊英文。但是我特意將她列出來是因為在海外的繪本界,很多人認為她的彼德兔是奠定了現代繪本的基礎,有了她的作品,picture book的說法才成立。因為再往前的話,包括凱迪克也好,格林納威也好,很多人認為他們還是插畫畫家。其實包括波特的這個地位,其實也有人質疑,但大多數專業人士還是認同她。所以,簡單地說,就是把她認作是繪本之母。

接下來是蘇斯博士,這個我們前面已經說過了,不再多介紹。蘇斯博士一生創作了48種繪本,全球銷量達到2.5億冊。然後是我最喜歡的圖畫書的作者,弗吉尼亞·李·伯頓,她一生只畫了七本繪本,獲得了兩次凱迪克獎,一次金獎,一次銀獎。她本人就是一位家庭主婦,並不是一位專業人士。當然她學過畫畫,跳過芭蕾舞等等,所以她畫的畫面具有舞蹈般的韻律感。她畫的繪本《小房子》的畫面全部都是舞蹈般的曲線構成。另外,她畫繪本就是為了兩個兒子所畫,而等到兒子長大後,她也就不再畫了。她看起來平平常常但偉大的母愛帶給我們偉大的繪本作品,真的謝謝她。

李歐·李奧尼,在荷蘭長大,義大利受教育,後來流亡到美國工作的猶太人。他的晚年是一半在義大利,一半在美國。最後是在義大利去世的。這是一位天才的畫家,他的主要工作是一位平面設計師,曾經擔任了十年的《財富》周刊的設計總監,也曾經是美國平面造型藝術學會的主席。他開始畫繪本已經是49歲了,後半生畫了40多本繪本,獲得過四次凱迪克銀獎,也被譽為繪本界的伊索。這是他畫的第一本繪本:《小藍與小黃》。關於他為什麼會畫這部作品的故事我就不講了,在這裡給大家留一個懸念,大家也可以自己到網上去搜。《小藍與小黃》其實在繪本界具有開創性的意義,甚至可以稱為後現代繪本的起點。

另外的我就不詳細介紹了,我在這裡羅列幾個名字給大家參考吧:大衛·香農(David Shannon)、安東尼·布朗(Anthony Browne)、約翰·伯寧罕(John Burningham)、大衛·威斯納(David Wiesner)、莫·威廉斯 (Mo Willems)、艾瑞·卡爾(Eric Carle)、昆汀·布萊克 (Quentin Blake)、謝爾·希爾弗斯坦 (Sheldon Silverstein)、宮西達也等等。

在繪本講座上,我和上海市青浦區圖書館有一個年約,就是我每年要給他們館講一次。除去第一講的理念介紹以外,以後每年都介紹一位繪本大師。前年我介紹的就是李歐·李奧尼,去年介紹的是這位年輕的奧利弗·傑夫斯,他是一位非常傑出的年輕大師,他的繪本作品也時常排在銷售榜的前列,尤其是那部著名的《小蠟筆大罷工》。今年我想介紹的到底是哪一位呢?是莫·威廉斯還是昆汀·布萊克?前者要比後者更有話題,而我本人更喜歡後者的創作。各位有何建議呢?

4. 品牌保障與網路媒體

有一些繪本出版的品牌也是好作品的保障,在這裡我也就舉幾個品牌名字吧。比如信誼、啟發、愛心樹、蒲蒲蘭、和英童書等等。

現在網路媒體是很重要的參考源,前面提到的一些品牌的微博包括微信、博客,就是很重要參考源了,甚至包括QQ群等等。一些知名的繪本推廣人的微博、微信與博客也是我們可以關注的重點。尤其是現在有相當多的爸爸媽媽也加入到其中,這些業餘或半專業人士做了一些很好的繪本推廣的自媒體值得大家留意。

但是因為網路媒體的變化也很大,有的一成功就立馬很商業化,我就不給大家介紹具體的資源了,但還是可以給自己做個廣告,推薦一下我的公眾號閱讀的未來(NoShelf)。

5. 差的繪本

說到繪本選擇,我覺得最好說一些反面的例子。這裡我引用台灣繪本畫家姬炤華的一次講座里說的內容,用他舉的幾個例子。

首先他展示了這張圖,這是市面上童書中常見的畫面。圖上的文字是這個意思:許多小動物放了學一起回家。但我們從這張圖上感覺到,這些熊、貓、兔子,它們長得都很相似,就像是一群小孩在一起開化妝舞會一樣。

為什麼會這樣?他解釋了這類兒童讀物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首先,我們需要一個模板。出版社說我需要一個兔子,在這個模板上加上耳朵就是個兔子;出版社說需要一個狗,我就把這個耳朵去掉,換上一個狗耳朵,就是狗;出版社說需要一個貓,我就換上一個貓耳朵,就是貓;說需要一個小女孩,我加上頭髮就成了小女孩,說需要小男孩,我就換上小男孩的頭髮……。總之,不管畫什麼,都是這一個模板變來變去。

那為什麼要這麼做呢?這可以用繪本的生產流程來說明。可以用這麼一幅圖來舉例:

假設我是北京的一個畫家,我先出一個黑白的線稿,然後再把這個線稿交給一個工作室,這個工作室可以不在北京,有可能在上海,也有可能在深圳,工作室接到線稿後就開始上色。工作室的結構通常都是這樣,老闆一般都是畫家,老闆負責和出線稿的畫家以及出版社接洽,具體的上色工作由僱員來完成。僱員是由老闆招募來的,可以不懂美術,經過簡單的電腦軟體培訓就開始上崗。大家請看常見兒童讀物的繪畫步驟圖,首先從一個蘋果開始上色,然後是所有的蘋果,然後是梨,最後是盤子和背景。

我們再來比較一下線條。我們看常見兒童讀物的插圖,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線條的粗細都差不多。為什麼會這樣呢?還是繪畫過程決定的,它要求盡量減少繪畫所承載的信息,以便於大量快速的生產。這類插圖在生產的過程中,還會有一些很奇怪的要求,比如線條必須封口,這樣電腦上色的時候顏色就不會漏出去,省去了修圖的工作,即便是沒有繪畫能力的上色人員也能夠操作自如。

如果讓我們的孩子從小看這樣的作品,從小生長在這樣的環境刺激中,其後果可想而知,一定會產生固化性思維。在姬炤華先生的演講中,還提到了一個老鼠實驗,看看在不同環境刺激中長大的老鼠會有什麼樣不同的表現。這個我就不再贅述了。

關於如何看的建議

第一個建議就是你自己要喜歡,很多家長自己並不喜歡繪本,覺得這是小人書而已,而讓自己的孩子閱讀繪本的目的也非常功利。這裡我給大家放一段視頻(略),告訴大家一個簡單的道理,孩子們能夠真正反映出你的內心感受。你不喜歡,你不是以自己的喜好去引導孩子們的話,就很難有好的效果。我們的目的是要讓孩子自己感受到閱讀的快樂,喜歡上閱讀,這個遠比說教更重要,對孩子們的效果也更好。這樣閱讀也會給他們今後的人生中帶來快樂與滿足。

第二個建議是繪本閱讀更多的不是簡單的閱讀,而是陪伴。很多時候,繪本不是讓孩子孤獨地去閱讀的書,而是需要你去讀給孩子們聽。繪本是很好的媒介,幫助成人與幼兒心靈的溝通。松居直先生在他的著作《幸福的種子》這本書中<p.13>這樣寫道:「如果沒有父母與孩子心靈的相通,繪本不過是普通的東西。是父母的聲音讓繪本發揮了作用,這些聲音交織出的語言,將孩子引進繪本的世界。」他還說:「將孩子抱在懷中,坐在膝上,讀繪本給他聽。這時,大人與孩子有肌膚的接觸,有語言的交流,有心靈的溝通,幼兒全身,甚至全心,都能感覺到牢牢擁抱自己的『那個人』。」而這種感覺就是「幸福」!在幼兒期反覆體驗過這種感覺的人,長大之後才能真正感受幸福的滋味。

最後我要向大家推薦一本繪本。有人說這本書是國內銷量最多的一本繪本,這就是《猜猜,我有多愛你》(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在這本書中,小兔子與大兔子相互比劃著、跳躍著,要用越來越大、越來越高、越來越遠來表達對對方的愛,可還是遠遠不夠。最後小兔子對大兔子說:「我愛你一直到月亮那裡」,啊,這可真夠遠的。後來,大兔子在小兔子睡著後在他耳邊輕輕地說,「我愛你一直到月亮那裡,再從月亮上回到這裡來。」

我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對繪本的熱愛,也許只有在繪本中找尋這樣的語言才行:親愛的繪本,我愛你們到永遠。還要多一天!

推薦閱讀:

一歲以內,如何培養寶寶的閱讀興趣?
老約翰今日繪本推薦
0-2歲推薦繪本(柒柒)
海量繪本如何買買買?聽我說說剁了500多本繪本攢下的經驗(0-3歲繪本清單推薦)
拿去不謝!有趣的感恩節手工、遊戲、繪本和典故一鍵打包啦

TAG:繪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