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習慣改變當心大腸出事
07-18
結直腸癌在我國的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已經位居惡性腫瘤的第三位。以上海為例,結直腸癌患者30年增加了5倍多。更嚴重的是,患者一旦確診多為晚期,治療效果往往不甚滿意。 要提高結直腸癌的療效,關鍵在於早期發現。那麼日常生活中出現哪些癥狀能給我們敲響警鐘呢? 排便習慣改變容易讓人忽視 結直腸癌(合稱大腸癌)最常見的癥狀是便血和腹痛,這兩種癥狀一般還能引起人們的注意,但另一種癥狀——排便習慣改變卻容易被忽視。所謂排便習慣改變是指排便規律發生了和平日不同的變化,出現腹瀉、便秘、便頻、腹瀉便秘交替。在結直腸癌患者中,排便習慣的改變並非少見。如上海報告患者出現便頻的達28%~50%;廣州數據顯示,腹瀉及便頻者為15%,在直腸癌患者中便秘為突出癥狀的高達60%。 一般來說,我國健康人的排便次數為每日1~2次,或兩日1次,極少數為3日1次,糞便多成形,或為軟便、硬便。偶爾有所變化,但不會長久。結直腸癌患者由於腫瘤刺激腸黏膜,導致體液滲出,液體在腸腔內積存過多,刺激腸道蠕動產生腹瀉。如果腫瘤伴發炎症、壞死,或瘤體過大,都可造成腸道阻塞,延長糞便通過時間,引起便秘。 腹瀉或便秘能看出病變玄機 位於腹部右半側的結腸,包括盲腸、升結腸、部分橫結腸,腸腔較寬大,移動性也大,故這些部位發生癌症多表現為腹瀉,或者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位於腹部左半側的結腸,包括部分橫結腸、降結腸及乙狀結腸,因其腸腔不如右半側結腸寬大,尤其乙狀結腸腸腔狹小,又與直腸成銳角相連接,故一旦出現腫瘤容易阻塞腸道,多出現頑固便秘,或便意頻繁,容易發生慢性進行性腸梗阻。直腸位於左下腹部,略近中線,發生腫瘤(直腸癌)時,腫瘤表面的潰瘍常繼發感染,刺激直腸頻繁蠕動,導致便頻,患者總想排便,多者每日可達十餘次。排出糞便變細,並帶有黏液,甚至全是黏液,量也甚少,患者常為排便不盡而感到苦惱。 排便習慣常受飲食質量及種類、多種常用藥物、致病微生物感染、精神情緒乃至排便環境的影響而發生改變,大都是一過性的。排除了這些因素,對於那些以前並沒有這些癥狀的人,排便習慣的改變就為人們敲響了警鐘,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返回健康報首頁>>
推薦閱讀:
※哪些面相變化預示命局改變
※《七~八年級,改變孩子一生的關鍵》之四
※控制情緒,就能改變人生
※其實不要100本,認真讀完這6本書就足以改變你這生很多
※國平:初心不改變 決心不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