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仍然在用「撒哈拉以南非洲」?

臉書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最近首次造訪奈及利亞。但是包括CNN在內的西方媒體並沒有提奈及利亞,卻用的是「撒哈拉以南非洲」。

不僅僅是CNN,隨便谷歌一下你就發現美聯社、路透社、《紐約時報》以及我們自己Quartz(註:稿源網站)都經常用「撒哈拉以南非洲」這一令人困惑的說法。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將非洲54個國家中的46個視為「撒哈拉以南」,除了阿爾及利亞、吉布地、埃及、利比亞、摩洛哥、索馬利亞、蘇丹和突尼西亞。然鵝,這從地理上講不通啊,其中四個國家地處撒哈拉沙漠,完了吉布地的鄰居厄利垂亞卻被視為「撒哈拉以南」。

世界銀行生怕大家不夠混淆,又把蘇丹和索馬利亞加入了「撒哈拉以南」的行列中。

相比之下,非盟就幾乎不用這個說法,他們通常用「東非共同體」或者「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來指代一大片國家。

哥倫比亞大學非洲研究教授Rosalind Morris說:「『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幾乎沒用的口號。奈及利亞的國情跟肯亞截然不同,跟波札那也完全不一樣。」

所以,為何大家都在用這個意思模糊而又地理錯誤的說法呢?它到底從哪裡來的?

根據哥大人類學家Brian Larkin的介紹,這個說法是用來代替上世紀五十年代略帶種族歧視的「熱帶非洲」和「黑非洲」說法。

這一分界線來源自Larkin所說的「種族主義」殖民理論,即認為北非在文化上更加先進。

「它根據白人的種族觀對非洲進行劃分,北非人比較白因此沾了光,但是還不夠白,」維克森林大學國際關係專家Tatenda Chinondidyachii Mashanda說。「相比『黑非洲』和非洲黑人,這是一種聽起來相對不那麼種族主義的說法。」

一家美國組織覺得這個說法太「侮辱人了」,於是在2010年發起請願廢除它,結果收效甚微。

隨著世界銀行和其他組織仍然在使用它來歸類那些缺乏可靠統計數據的國家,新聞記者們已經習慣於用這個說法理解人口和經濟話題,並且用在文章里。

非洲政府和學術機構甚至也不得不就範,因為援助機構也是根據這個概念分配資金,Morris說。「人們經常被迫接受那些不愉快的命名系統,僅僅是為了得到資助。」

並不是說按照殖民歷史給國家集體貼標籤是完全沒用的——畢竟很多國家擁有類似的體系、語言和國際關係。但是「撒哈拉以南」指代的範圍實在是太廣泛了,國情差異太大,而且會強化我們所想像的北非阿拉伯國家和非洲其餘國家之間的差距,Larkin說。

所以,也許我們是該減少這一主題上的爭議了,耶魯大學人類學家Louisa Lombard說「學術界已經習慣人們把非洲視作一個國家了」。

所以我們為什麼不用更加精確的地理劃分呢,比如東非、西非、中非和南非?或者為什麼不直接稱呼奈及利亞本來的名字呢?

推薦閱讀:

自從見過非洲人用鼓交談,我再也不想用舌頭說話了
近期中非衛生合作快訊 (20160812)
為什麼北非比南非要發展的更好一些?
板凳上的非洲
辛巴威的經驗教訓

TAG:非洲 | 南非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