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層拱棚越冬茬辣椒的高產栽培技術
07-18
摘要:由越冬茬辣椒7月中下旬育苗,8月中下旬定植,生長期5個月,一直到春節期間供應市場的栽培技術。 關鍵詞:雙層拱棚;辣椒;越冬;栽培技術 雙層拱棚越冬茬辣椒是指7月中下旬育苗,8月中下旬定植,春節上市的栽培形式。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春節期間人們對新鮮蔬菜的需求越來越多了,越冬茬辣椒的栽培彌補了春節期間辣椒市場的供應,銷售價格明顯提高,經濟效益十分顯著。近年來,筆者在我市范集鎮塑料大棚基地開展了雙層拱棚越冬茬辣椒的栽培,畝收入達1萬多元,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一、辣椒的生物學特性 辣椒原產於南美洲熱帶草原區,十七世紀傳入我國,在我國栽培甚為普遍。 1.溫度:辣椒屬於喜溫作物,發芽適溫25~30°C,開花結果期溫度白天適溫21~28°C,夜間適溫15~20℃。低於15℃或高於35℃開花受精均不正常,易落花落果。 2.溫度:辣椒根系不發達,主要根群分布的廣度為45厘米,深度不足30厘米,不耐旱,也不耐澇。土壤乾旱時葉片較小,不發棵,果實小。過於潮濕,則易發生各種病害,因此澆水時應看天、看地、看辣椒而定,要適時適量,切不可大水漫灌。 3.光照:辣椒對光照要求不嚴格,光飽和點為3萬勒克斯,補償點為1500勒克斯。但在光照充足,日照較長的條件下,其開花坐果良好,在弱光下開花坐果延遲,品質較差。在強光直射下,則果實易受日灼。 4.土壤及營養:辣椒適於中性和微酸性的土壤。要求土壤肥沃,有機質豐富,結構良好。在施肥上應重施磷鉀肥。 二、雙層拱棚的規格及結構 1.地址選擇:雙層拱棚地址應選擇交通便利、管理方便、光照充足、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排灌方便並且前茬沒種過茄果類作物的田塊。大棚採用外棚套內棚,內棚上夜間加蓋草苫,草苫上覆蓋農膜的覆蓋模式,大大提高了拱棚的防寒保溫性能,是越冬茬辣椒栽培成功的基本條件。 2.大棚(外棚)長度一般50~100米,(過短保溫性能太差,過長則操作不方便)。一般跨度5.6~5.7米,高1.7~1.8米,拱桿用下端直徑4~5厘米的2根竹竿對摺而成,拱架間距0.5米,3~5道拉杆與拱桿連接,竹竿最好用布條纏住,以防刺破棚布。為防止大雪壓塌大棚,可在大棚內中心線每隔2~3米加一根直徑5厘米左右,長度為2米左右的立柱。用厚8絲寬8米的長壽無滴膜覆蓋,上用壓膜線壓緊防風。 3.小棚(內棚)大棚內建小棚兩個,小棚建在大棚中心線兩側。小棚用3米長的竹片或2米長的小竹竿2根對摺建成跨度為1.9米,高0.8米的小拱,小拱架每隔0.3米一根,用3道順桿連接加固。2個小棚間留0.4米作為人行道。兩個小拱棚外側溫度較低,各留出0.8米用於存放草苫和農膜。 三、選用優質高產的品種 越冬茬栽培辣椒生長前期溫度高易感染病毒病,生長後期溫度低易受凍害。為了保溫,尤其是大雪天,小棚上往往覆蓋草苫,這就要求所選辣椒的品種必須高產優質、果肉厚、能耐高溫、能耐低溫和弱光、高抗病毒的優良品種。如汴椒1號、蘇椒5號、湘研11號等品種。 四、培育壯苗 1.適期播種:越冬茬辣椒因為要在春節上市,播期應適當向後推遲,一般應在7月中下旬播種,最遲到立秋結束。播種過早果實易形成大量紅果,後期生長過程中易裂果和爛果,同時植株耐寒性降低;播種過晚,則生長期縮短,影響產量。 2.營養土的配置:營養土採用前茬沒種過瓜果蔬菜的土,一般每1000個缽用充分腐熟的雞糞20千克,磷酸二銨1千克,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70克,充分拌勻裝缽(營養缽採用市場上出售的塑料缽,不能採用加壓土缽,塑料缽培育的椒苗根系發達生長健壯)。 3.種子處理 每畝雙層拱棚辣椒的用種量約60-80克。首先選擇晴天晒種4個小時(不要在水泥地上晒種),以提高芽率。播種前用清水漂去秕籽,搓洗凈種子表面的黏液,然後用55-60℃熱水浸種(用水量是種子量的5倍),並不斷攪拌,待水溫降至30℃時再浸泡6小時,讓種子充分吸水。為了降低種子帶毒的幾率,減輕病毒病的發生,撈出後再用10%的磷酸三鈉溶液浸泡30分鐘,撈出後沖洗乾淨即可催芽。催芽時用濕毛巾包好放於25~30℃的恆溫箱中,每天淘洗一次,4~5天即可發芽。 4.播種:選擇晴天上午先把裝好土的營養缽擺放在苗床上澆透水,每缽放1粒種子,撒1厘米厚的細土蓋住種子,然後用敵百蟲拌成毒麩撒在缽上及苗床周圍。辣椒種子發芽的最適溫度為25~30℃,而7月中下旬正是高溫時期,因此播種後必須遮蔭,一般遮蔭50%即可(就是通常我們說的花涼蔭,即在苗床上覆蓋1層塑料布,塑料布上撒些草、塑料布兩斗放風)。用40目的防蟲網覆蓋通風口,防止蚜蟲入棚。 5.苗期管理:主要採取通風、降溫、排澇、防治病蟲草等管理措施,促進無病壯苗的形成。 具體做法:播種至出苗白天溫度應控制在30~32℃,夜間控制在18~20℃;出苗後白天溫度應控制在25~30℃,夜晚控制在15~17℃;播種後5天注意苗床墒情,如要墒情不好,可用噴霧器噴水補墒。當出苗達到80~90%時,應逐漸去掉遮蔭物,並加大通風。此時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葉面噴施防止猝倒病的發生。營養缽內保持表土乾燥,下部土見干見濕,出現旱象時可用噴霧器噴水。降雨前落下農膜,防止苗床淋雨,還要防止雨水灌進苗床。壯苗標準:苗齡30天左右,株高8~10厘米,莖粗0.2~0.3厘米,葉片5~6片,葉色嫩綠,出現分枝或現蕾即可定植。 五、適期定植 1.搭棚 整地 施肥:定植前10天應搭好外棚骨架,並覆好外棚農膜。然後用硫磺粉1.5克/平方米、敵敵畏0.1克/平方米與鋸末混合後點燃,密閉24小時後,通風換氣。定植前深翻整地,每畝施優質腐熟有機肥4000~5000千克、磷酸二銨50千克、硫酸鉀20千克,摟細摟平即可定植。 2.適時定植 合理密植 越冬茬辣椒最適宜定植時間是8月中下旬(白露前)。一般在椒苗達到5片真葉即可。定植常採用寬窄行小高壟定植。壟高10厘米,寬行40厘米,窄行25厘米,邊行外各10厘米,株距25厘米,畦外放置草苫處可定植單行雙株或2行,定植深度以營養缽在地平面以下1/2-1/3為佳,封土後澆小水,全棚共栽16行,每畝7500株左右。 六、定植後的管理 1.溫度管理:緩苗期棚內溫度應控制在26~28℃,不能超過30℃。晚上大棚兩頭應閉風,第二天早上7點左右通風。初花期即將進入寒露節氣,此時氣溫下降,晝夜溫差加大,是辣椒管理的關鍵時期。此時白天溫度28~30℃,夜晚溫度15~17℃,也是辣椒生長的最適溫度。當棚溫升到20℃時,要及時打開兩頭通風排濕;下午當棚溫下降到20℃時閉風,防止涼風侵入。即使陰天溫度達不到20℃,也應該在上11點到下午2點通風3個小時,其餘時間閉風保溫,以促使幼苗快速生長。霜降過後,大棚內要採取三級調溫管理,即在大棚兩頭各修一個80厘米高的風障固定;80厘米以上至1.5米處再橫一橫杆,採用簾式二級通風;1.5米以上形成20~30厘米的半月形風口。 當陰天棚內溫度在5℃左右時,中午時分也要留一個半月形風口排濕2~3小時,開風口時要注意觀察風向,於背風端放風,這樣大棚內溫度不會下降。當棚溫超過20℃時,只留80厘米風障不開,80厘米以上兩個風口全部打開。當室外夜溫降至10℃左右,棚內氣溫在12℃左右時,為了促進大棚兩邊四行辣椒的快速生成,可於下午4點左右在大棚周圍立一圈草苫,第二天日出後再放倒,這樣能使棚內溫度提升2~3℃。當小雪節氣到來時,天氣進入嚴寒季節,此時不利於辣椒生長,因此要密切注意天氣預報,嚴防寒流襲擊。此時可在大棚北端用玉米秸圍成風障以阻擋北風。小棚上要覆蓋上草苫,注意小棚膜要壓嚴不留空隙,草苫要重疊20厘米落地壓嚴實,必要時由一層變為二層,以保證小棚內溫度不低於8℃。如果溫度下降到0℃以下時,草苫上面可再加一層塑料膜保溫。 2.通風透光:定植後棚內要保持濕潤的環境,大棚上最好遮成花涼蔭,棚兩頭敞開通風,隨著天氣的逐漸變冷,不論陰晴,每天中午10點至下午3點都要通風3~5小時。當80~90%椒苗成活開始掛花後,這時可逐漸去掉遮蔭物以增加光照。增加光照是辣椒生產中一項重要的管理措施。如果為了保溫而不讓見光只會造成辣椒棵腐爛生病。尤其是寒冷的冬季,要擦凈外膜面,消除膜內霧滴以提高透光率,同時在大棚內溫度達到10℃以上時,要掀開小棚草苫和小棚膜,讓辣椒見光。總之在保證溫度的前提下,應早揭簾晚蓋簾,盡量延長光照時間。 3.植株調整 對定植晚的高腳苗、弱苗可摘掉門椒(第一個結構的椒)以加快植株生長。待豐產架勢搭好後,對椒四門斗椒可同時座椒。不論壯苗還是弱苗,凡是門椒以下萌發的小芽應全部抹除,以防止爭水爭肥,影響通風透光,影響果實膨大。對植株內部的弱枝、徒長枝及一些老葉、黃葉、病葉要及時摘除。盛果期要根據天氣情況和植株長勢,估測幼果的生長速度,對保留果以上留二級杈打頂,促進保留果長成商品椒。立冬後小拱就要蓋上內膜了,此時可將畦外兩側的四行辣椒帶土假植在小拱棚大行間內,澆點水,仍可生長到春節。 4.肥水管理:為了防止辣椒植株徒長,造成落花落果,在施足基肥的情況下,門椒坐果前一般不追肥。當門椒果長到3厘米左右時,此時可用0.5~1%的磷酸二銨水溶液澆根,也可結合澆水每畝沖施10千克尿素。當株植進入盛果期膈後可接合澆水每隔20天左右追肥一次,每次每畝追磷酸二銨10千克。結合噴葯,可用0.2%磷酸二氫鉀溶液進行葉面追肥。水分管理上要掌握見干見濕,小水勤澆,嚴禁大水漫灌,更不能有積水現象。否則易造成辣椒漚根和灰霉病的蔓延。澆水後要及時中耕。中耕可以起到除草保墒、提高地溫的作用,以促進辣椒根系的快速成生長。 七、病蟲害防治 辣椒病害主要有:疫病、炭疽病、灰霉病、病毒病、青枯病、枯萎病、根腐病等;蟲害主要是蚜蟲、薊馬和田鼠。 病蟲害的防治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以農業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的防治方法。具體做法: 1.前茬作物收穫後及時清園,並採取輪作以防止病菌再浸染; 2.選擇優良抗病品種,搞好種子消毒; 3.設置防蟲網防蟲; 4.減少傷根,防止傷口浸染; 5.藥劑防治,藥劑應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防治的時間應掌握在發病初期用藥,發病盛期應每隔5~7天噴一次,連噴2~3次。 (1)疫病的防治可用72.2%的普力克水劑6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防治。 (2)炭疽可用80%炭疽福美1000倍液噴霧防治,也可用45%百菌清煙劑每畝用量250~300克熏蒸防治。 (3)灰霉病可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50%撲海因1500倍液噴霧防治。 (4)病毒病可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 (5)青枯病可用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還可兼治多種真菌病害。 (6)枯萎病和根腐病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 (7)蚜蟲、薊馬可用10%吡蟲啉可濕粉劑4000倍液噴霧防治。 (8)田鼠可用捕鼠夾捕鼠。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長拳的動作、基本技術與要點
※硬頭鱒親魚培育技術
※CRISPR/Cas9技術詳解,簡單易懂
※全光照噴霧嫩枝扦插育苗技術
※拍馬屁技術哪家強?紀曉嵐和彭元瑞的巔峰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