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理智不應成為情緒的奴隸,而應該成為心的僕人」

孔德(August Comte 1798.1.19-1857.9.5)是法國著名的哲學家,社會學、實證主義的創始人,1798年1月孔德出生於蒙彼利埃的一個中級官吏家庭,在其著作中正式提出「社會學」這一名稱並建立起社會學的框架和構想,整個19世紀,值得一提的法國社會學家屈指可數,但作為實證主義的創始人,社會學之父的奧古斯特?孔德卻當之無愧。他創立的實證主義學說是西方哲學由近代轉入現代的重要標誌之一。

在思想史上,孔德是一位不同尋常並且似乎有點精神失常的人物。從他早期的職業生涯來看,他具有相當的學術才華,同時他的生活中又充滿了其他的各色事件,他是學生中的反叛者,患有心理疾病,並且還曾經試圖自殺。在他的一生中,他未曾在任何一所大學獲得過教授的職位,儘管在這件事情上很多朋友為他出過力,其中就有穆勒。雖然如此,這位法國哲學家在死後還是為二十世紀的實證哲學運動和「科學主義」(引用奎因的名言,即科學是『真理最終的審判者』)的發展趨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孔德是社會學的開創者,並且他首次將科學方法應用於有關人和社會的研究。他在其最為重要的著作《實證哲學教程》(Course on Positive Philosophy)中闡述了自己的理論,但在他後來所持的一種更加成熟卻富有浪漫色彩的理念中卻試圖在塵世中為宗教感情尋求一方凈土,顯然這種觀念是與其之前的看法相互矛盾。

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孔德認為神學和形而上學中的推理應當被拋棄,人們知識的領域應該僅由可證實的觀察結果組成,並且要對觀察結果進行排序。「實證科學」的序列由數學開始,根據其複雜程度依次為天文學、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在生物學之後出現的是一門有關社會學的新學科,它研究的是社會的「靜力學和動力學(statics and dynamics --借自工程學的術語)」。靜力學,是研究靜止中力的科學,當把這一概念運用到社會現象中時,可以得出這樣的觀點:構成「社會共識(social consensus)」的任何一部分如果被單獨剝離出來都會對整體產生根本性的影響。於是,孔德堅持認為:文化和社會現狀相互之間的影響取決於兩個學科的知識在對方領域中的狀況。而動力學,是研究變化的科學,社會的發展反映了理智的進步。因此,根據孔德的看法:正如從歷史演進的觀點來看,在到達實證主義之前,知識是從神學和形而上學開始的;那麼社會序列的演進也就是經歷的神權政體(theocracy)、君主政體(monarchy)、無政府狀態(anarchy)並會到達孔德眼中的「一種新的由科學領導的社會序列」。

在對有關社會序列最後一階段看法的詳細解釋中,孔德調和了他之前的觀點。他提出一種新的「人道教(Religion of Humanity)」, 其中他承認宗教和理念上的信條扮演了重要的、具有黏合作用的社會角色。但在陳述這種新的「宗教」時,孔德將他自己想像為一種新的宗教祭奠儀式的大主教。對此並不覺意外,孔德已經從超然、中立的認識論的觀點轉變到荒謬的領域上去了。

為了試圖解釋孔德後期的作品,評論員們引用了與他作品相關的另一位學者德沃(Mme Clotilde de Vaux), 孔德承認德沃教給了他「理智成為心的僕人」的重要性。在他後來的作品中,例如「The Catechism of Positive Religion」,孔德考慮到在科學嘗試中存在著一種道德的可能性,並對此進行思考。由科學揭露的真相是人們保持謙卑,同時也施加了一種自然的法則和正義。作為對休謨思想的回應,孔德宣稱:「理智不應成為情緒的奴隸,而應該成為心的僕人」。 無需多言,孔德的早期作品比他來的作品具有更廣泛的影響力。

推薦閱讀:

永遠那麼理智,就永遠不會懂得愛情了 傷感文字圖片
【時人語錄】偏見與理智
女人 搞外遇 找情人 婚外情 理智嗎
理智的交響
那些總是輕易黑別人的人,侮辱別人的,都是出於什麼心態,言論涉及他人家人的,現實生活中都是什麼樣的人?

TAG:情緒 | 奴隸 | 理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