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演講教案

演講訓練教案

武 菲

基礎教學部

中文教研室

第一章 緒 論

一、教學目標

1、熟悉演講的相關知識;

2、掌握如何培養當眾演講的勇氣和信心;

3、學會如何有效的組織演講;

4、宏觀把握本課程系統化的訓練。

二、教學重、難點

1、演講與口才相關知識點;

2、培養當眾演講的勇氣和信心;

3、學會如何有效的組織演講。

三、教學手段

講授

四、所需設備、儀器

多媒體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章 緒 論

導語:

南北朝時期的著名學者劉勰說過:「一言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從這句話里,我們可以看出語言的重要性。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樑,語言(口語)的表達能力,我們稱之為「口才」。這學期,我們主要接觸的是演講口才。

一、演講概說

1、概念

在特定的場合,面對聽眾就某個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的一種獨白體說話形式,也叫演說或演講。一般以口語為主,以姿勢語為輔。

2、內容

演講是一種社會活動,其內容千姿百態,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作為演講的內容。

3、特點

表現形式:

a.傳聲性。演講者選用一定的語音、語速、語量、語調來表述。

b.傳情性。演講者選用一定的態勢語,如面部表情、手勢動作和

身體姿態等,渲染情感氣氛,以增強演講效果。

c.現場性。演講者直接面對聽眾講演,雙方的情感、情緒互相影

響,互相制約。實質內容:針對性、真實性、論辯性、鼓動性。

4、種類

內容標準:政治演講、學術演講、法律演講、生活演講等;

方式標準:專題演講、論辯演講、即興演講等。

5、作用

a.宣傳手段 b.傳播知識 c.開發智力 d.訓練口才的手段

6、基本要求

a.內容正確,觀點鮮明;

b.材料詳實,論據確鑿,論證嚴密,邏輯性強;

c.語言通俗易懂,生動流暢,聲音要清晰明亮;

d.感情真摯樸實,親切感人,態勢自然得體;

e.著裝整潔大方。

二、如何培養當眾演講的勇氣和信心

1、先存一種堅定的希望

如果你的希望是淺薄的,你將來所能成就的自然也很淺薄。如果你對這門功課像獵狗追野貓般努力去學習,成功一定是你的。

全西德普說過:「世間只有一種令人喜悅的說話能力,可以使人很快的完成一種偉業並獲得世人的認識。」

賺錢百萬的費利普阿穆說:「我寧願成為一個大演說家而不願成為一個大資本家。」

2、徹底了解你要講的話

3、放開膽子去做

4、再三練習

羅冰生教授:「恐懼的發生,是由於無識和猶豫不決。」

三、如何有效的組織演講

1、最適當的準備方法——資料積累+不同看法

2、不會失敗的演說——真實的經驗+深思

3、預備演說——聚集意見、信念和努力

四、如何預備你的演說

1、選題

2、實情

五、課程訓練方式

六、意義

第二章 演講與口才基礎訓練

第一節 發聲原理及訓練

一、教學目標

1、了解發聲能力的要求,掌握髮聲方法;

2、掌握呼吸訓練對氣息的控制;

3、掌握共鳴訓練「哼鳴」音的音色變化。

二、教學重、難點

1、正確的發聲方法;

2、胸腹式呼吸原理;

3、「哼鳴」音訓練。

三、教學手段

講練

四、所需教學儀器、設備

多媒體、錄音機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一、發聲目標要求

發聲能力包括三層意思:一是能否針對錶述內容,根據自己的嗓音條件,合理安排高音區和低音區的關係。二是口才交際中能否流暢自如地運用普通話。三是交際者能否掌握較為正確的發聲方法。

二、發聲訓練方法

(一)呼吸訓練(胸腹式呼吸)

1、訓練模式

(1)胸腹式呼吸,是利用深呼吸迫使橫隔膜下壓的方法,擴展胸腔,增加氣容量,把橫隔膜作為氣柱的支撐點,從而使整個發聲有了根基,使聲音有了立體感。

(2)與此同時,儘力收縮小腹,利用小腹收縮的力量,控制氣息,使其保持在肚臍眼上下各約3cm的寬度、環腰部一周的呼吸帶中,使氣息慢慢從這裡向外放出,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氣沉丹田。

(3)呼吸訓練可採取以下三個步驟:

a.吸氣至滿後,作短促的「噗、噗、噗……」的無聲吐氣訓練。注意聲帶不要出聲,體會有欲吹去桌面上浮塵的感覺,保持腹部飽滿,小腹收緊。

b. 吸氣至滿後,作「啊、咿、喔、嗚」的單聲訓練,保持感覺同上。

c. 吸氣至滿後,作單句朗讀訓練,保持腹部感覺同上。

2、訓練說明

(1)呼吸訓練的目的在於擴大胸腔容量和有效控制氣息。人的肺依附在胸腔之內,靠胸腔的張縮而張縮。由於肋骨的制約,肺在胸腔內的擴張程度有限,同時,胸腔的過度張合會導致上部的喉頭緊張,結果聲音反而不佳。因此,要擴大胸腔容量。一般都採用胸腹式呼吸。

(2)呼吸含有吸與呼兩種動作。從發聲的角度來說,吸是為了獲取發聲動力,呼是發聲的基礎。吸要快餓額柔和,用鼻子而不要用嘴,用嘴吸氣會有聲音而給人以氣喘吁吁的感覺;呼要均勻、平緩,儘可能地延長使用每一口氣。

(3)我們可以借鑒一些感覺來尋找和自己的吸、呼感覺。

a.吸氣感覺。猶如面對一朵怒放的鮮花,鼻子湊上去深深吸氣般聞其「香味」(逐步使呼吸帶漲滿,同時小腹收緊)。

b.呼氣感覺。猶如兩手搬動重物時,腹部的緊張感,保持這樣的感覺,把氣對外呼。

(4)作呼吸訓練時,要防止以下毛病:雙肩上聳。脖頸硬挺,雙目圓瞪,胸部過分外挺。

(二)共鳴訓練

1、訓練目標

追求聲音的集中、圓潤、明亮,且具有一定的穿透力。

2、訓練模式

(1)共鳴訓練可細分為發聲訓練和吐字訓練兩部分內容。

(2)發聲訓練可在前面呼吸訓練的基礎上進行「哼鳴」音的訓練。具體做法為,先閉口發出「嗯——」音,注意閉口發音時,讓氣息通過軟齶後部,進入頭腔。這時氣息如果流向正確,可發出較為明亮的「嗯——」音,然後慢慢張開口。這時,如果能做到「嗯——」音不隨嘴巴的開合而出現音色明暗的變化,則位置正確。

(3)吐字訓練要求吐字準確、乾淨、堅實,歸音到位,也即通常所說的字正腔圓,要防止把字念「白」了。

3、訓練說明

(1)人人都有聲帶,人人都有共鳴器官,會運用共鳴發聲,可以使音色明亮、圓潤,富有感染力,且能持久不啞;不會運用共鳴發聲,不僅音量小、音質差,而且難以持久。人們日常說話時,是在無意識地運用共鳴器官,但是,倘能達到自覺運用,則會使發聲能力有大的提高。

(2)共鳴腔一般分為三處:頭腔、口腔、胸腔。頭腔指硬、軟齶以上的部分(包括鼻腔),這部分屬於高頻泛音區,它使聲音高亢、響亮;口腔指喉部硬齶以下,胸腔以上的各共鳴腔體(含咽腔),這部分屬於中頻泛音區,它使聲音豐滿、圓潤、莊重;胸腔指喉部以下部分,這部分屬於低頻泛音區,它使聲音渾厚、低沉。

(3)「哼鳴」音的訓練,意在將聲音集中在口腔、頭腔的共鳴區里。在這一訓練中,軟齶的位置是極為重要的。軟齶過分上挺,氣息多從口腔湧出,則聲音欠明亮;軟齶過於下塌,氣息大量涌如鼻腔,聲音會帶有濃濁的鼻音,亦同樣欠佳。

(4)吐字訓練在追求字正腔圓及共鳴圓潤的同時,還要注意頸項姿勢的放鬆,下巴不能過於前伸或者內收。這些不正確的姿勢都會使口腔失去彈力,以致聲音緊澀。

(5)發聲訓練是一個尋求自我感覺的漸進過程。它的日常訓練,不受時間場所的限制,有很大的靈活性。只是,要注意以自身條件為基礎,側重於自然聲區,中小音量均可以同樣尋找感覺,以逐日訓練,能持久不啞為適中。

第二節 念讀要領及訓練

一、教學目的

1、了解念讀訓練的要求;

2、掌握念讀訓練的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1、視覺掃描準確度訓練;

2、單字音節飽滿發聲訓練;

3、慢速正音念讀訓練;

4、急速念讀訓練;

5、即興播讀訓練。

三、教學手段

講練

四、所需設備、儀器

多媒體、錄音機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導語:

一個人念讀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他自身的工作和綜合素質,大自宣讀文件,小至讀書看報,沒有哪一項能離得了念讀,即使其口才表述已經能夠出口成章,無須再依賴文字底稿,其能力的培養最初也無不起於念讀。無論是誰,其口才能力也不可能與念讀「絕緣」,實際上念讀能力的強弱是鑒定口才能力強弱的標準之一。

一、念讀訓練要領

1、視覺掃描的準確度訓練

a.重於訓練準確性,不能似是而非,丟三落四;

b.要求快速敏捷,過目不忘。

2、發聲流利的快捷性訓練

a.發聲器官運動利索和準確,注重於信息判斷和協調統一;

b.在語言準確的基礎上能達到急語表述流暢的程度。

3、信息傳導的靈敏度訓練

a.將所獲文字信息傳至中樞神經,再由中樞神經傳達指令至發聲器官的全過程要迅捷;

b.視覺掃描與發聲流利接近同步性,要求「眼到即口到」,並且字音準確、語法句式、語意邏輯準確無誤。

二、念讀訓練方法

(一)視覺掃描準確度訓練

1、訓練目標

視覺掃描的準確無誤。

2、訓練模式

(1)指導教師於課前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要求組長準備2~3份文摘類報紙(不得先給組內其他同學翻閱)。

(2)課始,教師要求學生在教室內按學習小組分別坐在一起,由組長向某一同學出示一個版面,請他默讀2~3分鐘。

(3)收回報紙,由組長和其他同學作「評委」,要求閱報人複述該版面報紙內容,可按閱讀時間逐步提高要求。一般要求:該版共刊登了哪些消息(複述標題)、消息刊登的版面位置(可用筆大致畫圖)。高要求:每一條消息的基本內容。

(4)組長更換報紙版面,要求下一位同學同樣完成上述要求。

(5)評定。限定時間內能基本複述者為合格,能準確還原者為良好,能準確背誦出文內重要句子者為優秀。

3、訓練說明

(1)所用報紙以文摘類為佳,因其文章篇幅短小,版面信息容量大,有助於保證訓練質量。

(2)小組測完後,由組員以本組報紙交換別組報紙對組長進行測試。

(3)根據教學時間安排情況,還可推選小組中最優者1~2名,按同樣的方式,在班上進行示範競賽。

(二)單字音節飽滿發聲訓練

1、訓練目標

糾正口腔共鳴位置,訓練字正腔圓、聲音洪亮。

2、訓練模式

a.按照漢字的音節構成與普通話四聲聲調,排列組合出全部音節,每音節選一字。

b.以招呼位於50米外的朋友似的感覺和音高、音量,逐步朗聲讀出。

c.發聲要求:中氣要頂足,共鳴腔打開,發聲要求聲母、韻母交待清晰,發聲時一字一頓,不連續。

3、訓練說明

a.此項訓練初始可在室內進行,最好由輔導教師在旁邊檢查。檢查(或學生自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發聲時氣息是否下沉「丹田」,是否有挺胸、聳肩、面部表情緊張等不良現象,是否字正腔圓等。基本正確後可由學生外出自練。

b.學生可請同學或老師旁聽篩選,以發聲共鳴較為吃力而且與普通話聲韻偏離較大的字作為重點訓練內容。

c.單字音節飽滿發聲,訓練強度較大,聲帶容易疲勞,學生可自我斟酌安排每次的訓練量。

d.此項訓練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音色、音量、音質的改變,需有耐心,急於求成反而可能「欲速不達」。

(三)慢速正音念讀訓練

1、訓練目標

保持氣沉丹田,氣息通暢,訓練字正腔圓、吐字清晰。

2、訓練模式

a.任選一份《人民日報》之類的大報,以第一版上的政論性文章為念讀材料。

b.念讀要求:莊重、舒緩、洪亮,吐字可仿照電台播音員「讀悼詞」的速度和節奏,但共鳴區應以胸腔、頭腔為主,以保持音色的明朗洪亮。

c.念讀時仍要求一字一字發聲清晰飽滿,但每字之間不宜斷開,保持似連非連,停頓時應保持丹田部位的緊張感。

3、訓練說明

a.此訓練可在單字飽滿發聲訓練的基礎上同時進行。

b.此訓練可在教室內由教師組織學生輪流朗讀。

(四)急速念讀訓練

1、訓練目標

視覺掃描準確度、發聲快捷度、信息傳導靈敏度的綜合訓練。

2、訓練模式

a.教師事先準備好念讀材料,要求學生每人讀一個小自然段。

b.自然段可選3行以上容量,要求學生一後氣急速念出,不受語調、語氣、語法及標點符號限制,在吐字基本清晰的基礎上要求儘可能快捷。

c.評定標準:一口氣閱讀的字數總量及誤讀率,以字數越多而誤讀率越低為佳。

3、訓練說明

此訓練閱讀材料不限,報紙社論及教材可任選。

(五)即興播讀訓練

1、訓練目標

視覺掃描的準確度,思維中樞的判斷能力,傳導準確與發聲器官運動準確靈敏的綜合訓練。

2、訓練模式

a.教師事先準備好播讀材料(報紙或政論文集,每件兩份)。

b.教師指定學生以播音的方式和速度、節奏,即興朗讀5行~8行;不準試讀,接過材料即正式播讀。

c.教師以手中的同一份材料鑒定。鑒定標準:念讀清晰無誤,發音聲韻準確,句式判斷正確,語意表述明確。無錯誤、漏讀、卡住重讀等現象者為優。

第三節 聽話指導及訓練

一、教學目的

1、了解聽話理解初、高級訓練要求;

2、把握迎合訓練的分寸,能作出針對性反應;

3、了解抗迴避訓練的要求,訓練談判交涉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聽話理解的要求(初、高級)

2、迎合訓練的分寸把握

3、迎合與抗迴避訓練

三、教學手段、方法

講練

四、所需設備、儀器

錄音機、多媒體

五、課時安排

4課時

第1、2課時

導語:

口才,不論是哪一種應用形式,也不論是屬於哪一個行業種類,其根本目的都不外乎是為了交流思想、溝通信息、解決問題。因此,口才的最基本特徵之一,就是雙向交流性。這就要求一個人不僅要會說話,而且要會聽話,否則,不了解對方所要表達的意思,不了解對方的思想現狀,就很難作出有針對性的反應。口才就難以取得真正的成功。

一、聽話理解訓練要求(初級)

聽話能力,是人的文化素質在口才交際過程中的一種無形的顯現。它以聽話人的知識積累和理解能力為基礎,藉助於判斷和推理能力,作用於口才交際的全過程。

在口才交際過程中,「聽」與「說」可以說是其兩大主幹環節。也就是「發布」與「接收」這對相互依存並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關係。在某種意義上說,「聽」是為了更好的「說」,聽得准才能說得好,「聽」服務於「說」,表現為對對方表述內容的準確理解,並為聽話人的言行反應提供依據。

聽話能力的訓練圍繞兩項內容:一、「聽」與「說」的交叉運用與自我理性控制。要求為「該說的時候就認真說,該聽的時候就耐心聽」。二、對於所聽到的話語的準確分析、準確理解、準確判斷、準確處理。

由此可見,一個人想要成為口才方面的佼佼者,就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聽話能力。

聽話能力的訓練,在初始的起步階段,主要可以分解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聽「點」:提取要點訓練

在聽話過程中,應當時時注意對對方的話語進行觀點整理,進而努力把握其要點。

注意「量」的把握,遵循「節省」的原則。

例如:侯寶林先生的相聲片段:「誰?俺。咋?尿!」

(二)聽「線」:脈絡把握訓練

在聽話過程中,應當時時注意對對方話語的主幹或主線完成環節銜接的把握,同時虛化可能妨礙理解的旁支細節。

對於敘事成分的把握: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等具體環節。

對於抒情成分的把握:把握髮展、起伏、跌宕等波動曲線。

對於議論成分的把握:總論點與分論點之間的內在的有機聯繫。

「虛化」,是在對說話人所說的話語全部聽取的同時,對於其中某些旁支細節暫時不予過多關注的意思。也就是聽話人按照自己的邏輯思維的判斷能力,對於所聽取的話語進行主次輕重緩急的處理的一種能力。

(三)聽面:中心提煉訓練

在聽話過程中,應當時時注意對對方話語的意圖進行總結提煉,同時明確其內在的綱目層次關係。

中心提煉能力,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看成是前兩項訓練的有機綜合。即「連點成線」,進而「串線成面」,從聽話人的角度,構建起既忠實於說話人的原則,又融入了聽話人的獨特理解的綱目層次。

二、聽話理解訓練要求(高級)

(一)聽話訓練要求學會「內外辨析」

「內」,指話語的表面意義,或者稱之為「題內話」。

「外」,即話語表面意思之外的,是客觀存在的另外一層意思,稱之為「題外話」。大致分為兩類:

1、說話人話中有話,聽話人也聽出了話中有話。

2、說話人其實原本「話外無話」,但是聽話人卻聽出了「話外有話」。

(二)聽話訓練要求學會「表裡透視」

就是在聽話時對於對方的話語同時進行字面意義和深層意義的分析和把握,這種分析和把握可大致分為四種類型。

1、正話反說與反話正說。

2、真心話與違心話。

3、友好話與牢騷話。

4、正確話與錯誤話。

(三)聽話訓練要求學會「聽說有度」

也就是該說話的時候才說話,不該說話的時候就應當少說話,甚至不說話。

三、迎合訓練的分寸把握

迎合,在口才交際中,應用雖廣,難度卻大。

首先,顯現在說話人的出發點和角度與自己本意不一定相同上。

其次,顯現在對迎合者思維反應能力要求較高。

再次,顯現在迎合表述既忌諱對原話語重複,又忌諱對原話題作新拓展。

由此可見,「迎合」及其訓練之難,主要是在對「迎合者」的思維素質要求上。

要求一:如何對對方的表述內容進行快速辨析、有機分解。

要求二:在對對方的表述內容進行快速辨析的同時,迅捷組織話語。

「迎合」與「拍馬屁」本質的差異:

1、迎合是有條件的,不是無條件的,迎合應當是在堅守本方原則立場不變

的前提下進行的。

2、迎合在口才交際中,表現為一種從屬性,往往是對方已經表露出某種需

求,並且希望獲得響應,迎合此時應需求而發生。

3、迎合在口才交際中,表現為一種手段,其最終追求的是,爭取對方對自

己一方觀點、立場、情感、態度的認同和支持。

四、迎合訓練的具體要求

迎合的類型:

1、尊卑迎合。 2、情感迎合。 3、禮節迎合。 4、功利迎合。

迎合的形式:

1、表情態勢迎合

指在口才交際過程中,聽話人藉助自己的面部表情和態勢形體動作,對對方的話語表示理解、認同、附和、讚賞。

2、行為舉止迎合

指在口才交際過程中,聽話人藉助自己的行為處事,以及通過行為處事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傾向,向對方表示理解、認同、附和、讚賞。

3、話語內容迎合

指在口才交際過程中,聽話人在對對方話語的理解分析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話語應對,向對方表示理解、認同、附和、讚賞。

第3、4課時

一、迎合與抗迴避的訓練方法

(一)模擬迎合訓練

1、訓練目標

訓練與初次相識者攀談的能力和公關交際能力。

2、訓練模式

a.由指導教師在訓練開始前一周公布訓練項目,規定每兩個同學為一個組

合,每人各自任意準備一個話題,要能圍繞此話題作不少於5次的獨立表述,直至登台表述前均不得互相告知。

b.上述之獨立表述,每次以3~5句話為宜,不能過於簡略,也不能過於冗

長。

c.一方按自己事先的準備逐次獨立表述,話音一落,另一方就必須發表迎

合性意見。

d.迎合意見只能以原說話人的立場為自己的立場,既不能不同意原說話人

的觀點,也不能先行說出原說話人還沒有說出的新的觀點,也不能簡單重複對方所說的觀點,而只能竭力用與原表述方不同的語言表述與其基本相同的意見。

e.此項訓練主要檢測迎合者。每一組表述總時間不得超過5分鐘,到時即

中止。

f.此類訓練宜雙向進行,第一輪結束後,雙方互換身份繼續進行。

(二)模擬抗迴避訓練

1、訓練目標

訓練向有關方面堅持合理請求的能力,訓練談判交涉能力。

2、訓練模式

a.由指導教師在訓練開始前一周公布訓練項目。要求每兩個學生為一個組

合,兩人共同商定一個話題,並明確身份。

b.話題內容限定為一方向另一方提出請求並要求其受理,而另一方則設法

推卻。訓練過程中,提出請求方應想方設法使對方不得不受理請求,而推卸責任方則想方設法推卸責任,以迴避對方的請求。訓練展開前,雙方按各自規定立場準備理由,互不通氣。

c.雙方立場不得發生轉變,但理由與某些程序可以虛構,虛構的理由與程

序一經說出,則全部視為真實的,雙方均不得指責對方虛假。

二、聽話理解訓練

(一)全文複述式聽話訓練

1、訓練目標

訓練機械記憶與即興複述能力,克服瞬間記憶的「遺忘曲線」干擾,克服

表述中的心理障礙。

2、訓練模式

a.教師任選一部政論文選或文集,按學生序號逐一要求同學聽讀。

b.教師慢速朗讀3~5行文字,連讀3遍後,請被試同學起立,背誦複述全

部文字內容。

3、訓練說明

a.政論性材料比記敘文、散文、說明文等其他文體的記憶難度更大,較適

合大學生。

b.學生在聽讀時不得筆錄。

c.該項訓練要求被試學生瞬間思想高度集中,這種高度集中一般無法長時

間堅持。

d.從教學實踐看,該項訓練的機械記憶難度不是很大,常常在教師讀完第

二遍後,就已經有一部分學生可以背誦複述了。但問題在於,一旦點名讓某學生起立背誦複述,能較好地完成者少,所以在訓練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一方面集中注意力,一方面放鬆情緒,以消除心理障礙的干擾。

(二)篩除冗餘信息的聽話訓練

1、訓練目標

學習掌握「提取對方的話語要點,篩除冗餘信息」的原則和方法。

所謂「篩除」,即聽話人運用邏輯判斷的思辯分析手段,對於聽取的話語進

行篩選與過濾,在篩選冗餘信息的同時,提取與語言交際的目標密切相關的諸要點。

2、訓練方法

a.聽取某人的話語錄音,進行「壓縮」式複述訓練。

b.定期地為一位不識字的鄰居老人代寫家信。

(三)要點複述式編碼訓練

1、訓練目標

訓練機械記憶基礎上的理解記憶要點複述能力,克服表述中的心理障礙。

2、訓練模式

a.教師實現選好文選或文集為訓練材料,按學生序號逐一要求學生聽讀。

b.教師慢速朗讀6行~10行文字。連讀3遍後,請被試同學起立,複述該

部分文字的幾個要點。

(四)虛話旁支細節的聽話訓練

1、訓練目標

學習「把握對方話語主幹的環節銜接,虛化旁支細節」的原則和方法。所

謂「虛化」訓練,就是由聽話人按照自己的邏輯思維的判斷能力,對於所聽取的話語進行主次輕重緩急的處理的一種能力。

2、訓練方法

a.全班同學集體聽取某一段含有多種頭緒的錄音講話,並做記錄,聽完後,

教師不做任何提示和限制,由聽話人按照自己的理解,運用虛化原則,將其重新整理成單一線索發展的講話梗概。

b.每周聽一次電視中的評書節目,聽完後嘗試用筆回憶整理出故事梗概,

第二天電視重播時核對,看看自己有沒有漏掉重要的情節。

c.利用聽報告的機會,有意識地對於報告人的內容進行記錄,訓練自己進

行「散點連線、串線成面」的能力。

(五)聽話過程中的正誤辨析訓練

1、訓練目標

訓練在記憶、理解基礎上的即時判斷能力、辨析能力、反應能力,克服表述中的心理障礙。

2、訓練模式

a.教師可於課前準備一些廣告詞、尋人啟示、失物招領、會議通知之類的簡短文字材料,每一份中製造兩三個語法、邏輯等方面的錯誤。按學生序號逐一要求學生聽讀。

b.教師將一份材料連讀3遍後,請被試學生起立,指明錯誤所在。

3、訓練說明

a.正誤辨析是學生在對全文理解基礎上進行的一種邏輯分析活動,需要經過思考之後才能得出結論。所以此類材料在同一篇中錯誤不宜太多,以免干擾對全文的理解。

b.同一份材料,在一個班的教學中,最好只用一次,不得超過兩次。如使用兩次,也須拉開時間距離。

c.被試學生一律不得用筆記錄訓練內容,全憑心記口述完成。

第四節 姿態風度設計及訓練

一、教學目的

1、強化口才交際過程中態勢風度意義的認識。

2、掌握單向表述口才應用中態勢風度的基本能力。

3、掌握雙向表述口才交際中態勢風度的基本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單向表述口才應用中的態勢風度。

2、雙向表述口才交際中的態勢風度。

三、教學手段、方法

講練

四、所需設備、儀器

多媒體、錄音機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導語:

在我們的口才交際過程中,除了「說」與「聽」,還有一項是我們特別要注意的,那就是我們的姿態風度,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們的自身修養,是我們禮儀和素質的外在體現。

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姿態風度。

態勢風度是口才交際過程中,對有聲語言的交際效果能產生一定的非語言因素之一。它通常是指口才應用者在其交際過程中,以身體姿態、眼神表情等在或有意無意之中顯現的意圖、傾向。

一、單向表述口才應用中的態勢風度訓練

單向表述口才應用中的態勢風度訓練,可以分為身姿風度和表情風度兩大部分:

(一)身姿風度

身姿即形體外表,良好的形體外表是一個人精神面貌的具體體現。因此在演講前應盡量避免去想不愉快的事情,以增強成功的自信心,並且,登台前一定要做到精神集中、情緒飽滿,保持心情愉快。

單向表述口才應用中的身姿由上下台步伐、站立姿勢、手勢動作和服裝儀錶等構成。

1、上下台步伐

演講者的上下台步伐,要能顯現沉著,充滿自信,穩健有力,大方自然,上身要挺拔向上,雙臂自然地前後擺動,幅度不要過大,也不要過小,頭不要昂的過高,也不要過低,目光平視正前方。

2、站立姿勢

站立一般宜取丁字步,兩腿不要緊貼在一起,前後交叉距離要適中。要注意把全身重量始終放在一隻腳上,另一隻腳虛設,能保持身體平衡即可。兩手不做動作時自然下垂,微微彎曲。

3、手勢動作

常見的手勢動作有上舉(抬)、下壓和平移、斜劈(揮)等幾類,每類中又可分為單手和雙手兩種,每種均可有拳頭式、掌式。

在設計手勢動作時要掌握以下原則:

(1)辨清褒貶含義的區別。

含褒義的,即表達積極意義,如希望、肯定等意,手往往向上、向前、向內;

含貶義的,即表達消極意義,如批判、否定等意,手往往向下、向後、向外。

另外,手勢動作範圍大致劃分為上、中、下三個區,分別表示褒、中、貶三種感情。如號召性的動作,多在胸部以上的區域;一般強調性的動作,多安排在胸前區域;而鄙視、貶斥性的動作,多在胸部以下的左右側,且以右手在左側做動作最佳。

(2)把握動作的情感分量。

一般來說,單手的分量比雙手的輕,當配合演講內容情緒設計動作時,大都不將雙手同時進行的大幅度動作安排在演講前半部,隨著一個一個的小高潮,動作幅度逐漸加大。

另外,拳式動作和掌式動作的內涵是有差別的。拳式動作往往強調動機、決心,而掌式動作往往是動機和效果同時兼顧。如:「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3)動作要成套。

演講時哪裡要有動作,有什麼樣的動作,動作幅度多大,都需要密切結合內容通盤考慮,不要隨心所欲。一般在7分鐘的演講時間裡,有5—7個動作(由小到大)就夠了。

4、服裝禮儀

演講者的服裝要有別於家常便服,但又有異於文藝演出,亮相比較,應更接近於生活,以樸素莊重為宜。

(二)表情風度

表情風度由面部和表情兩部分合成,而其中,以眼睛為主。演講者要用眼睛和聽眾交流感情,並進而通過和聽眾眼神的交流控制和感染聽眾。

1、眼睛

演講者在講述中,要使喜、怒、哀、樂之情在眼睛中明顯地流露出來,與語言的情感曲線同步發展,才能收到最佳的演講效果

2、面部表情

為了使面部表情更好地表達演講者的內心情感,要注意敏捷和鮮明這兩點。

敏捷,即要能迅速地反映出內心的情感,表情應該和語言所表達的情感同時產生,並同時結束。

鮮明,即是指面部表情要準確、明朗,每一點微小的變化,都要能讓聽眾感覺到。

面部表情要講分寸,即要有真實感,又要有藝術感,表情與情感表達的幅度相吻合。

二、雙向交流口才交際中的態勢風度訓練

雙向交流口才交際中的態勢風度訓練,由空間距離、身姿手勢、眼神表情、服飾風度等要素構成。

(一)空間距離

空間距離,即口才交際時雙方之間的距離。

交談時的適中距離要視交談者之間的關係和交談內容的性質而定。如家人、密友交談時可以靠得很近,以至於沒有距離,而教師與學生、領導與下級、管教人員與管教對象等之間的交談,雙方一般都有一定的距離。

(二)身姿手勢

在口才交際中,身資手勢也是雙方交流的不可或缺的有機成分,正襟危坐顯得鄭重嚴肅,俯身向前顯得平易隨和,而過久的仰身向後則會給人以一種倨傲感。

在兩個人之間進行的口才交際中,雙方都不宜有過頻過多的姿勢變換和手腳動作,那會給對方一種你已不耐煩的感覺。

在有很多人參加的口語交際中,當雙方之間有明顯界限,居於領導地位的一方不宜過久地仰靠在椅背上說話,那會增大雙方的距離感,而最好雙臂置於講台上,上身前傾,以弱化間隔感。

由於手勢動作含義的豐富性,在交談時還要注意一些手勢動作方面的忌諱。

(三)眼神表情

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在交談中,說話人要學會讓眼睛主動配合自己的話語表情達意,與對方進行積極的交流,要求說話時要使眼神具有與所述內容同步發展的喜怒哀樂的變化。

同時,面部表情也是很重要的。要使它也能與交談內容同步發展。但是,面部表情內涵的豐富性又使得交談者務必注意麵部表情的含蓄性。

微笑,應當是交談雙方面部表情的基本形式。因為向對方微笑,通常意味著理解、讚賞和歡迎,因而,有助於推動雙方更進一步地敞開心扉。

(四)服飾風度

在一般場合下,一個人的服飾與其言行之間並沒有必然的、有機的聯繫。民間有一句俗話:「不以衣貌取人」,但是在交際往來中,衣裝服飾卻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

在交際往來過程中,人們往往都要求自己和對方要有風度,交談也不例外。風度,是一個人的言談、舉止、態勢的總稱。而交談風度,則是以交談為主體表現形式的,是一個人的涵養、素質、氣質的外化,它直接顯示了人們控制、掌握、表述語言的能力。

第五節 心理素質要求及其訓練

一、教學目的

1、提高學生對自身心理素質的認識。

2、使學生具備克服心理障礙的能力,提高自信心。

3、加強學生單、雙向表述口才中的心理自控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單、雙向表述口才應用中心理障礙克服的基本方法。

2、單、雙向表述口才應用中的心理自控能力訓練。

三、教學手段

講練

四、所需設備、儀器

多媒體、錄音機

五、課時安排

4課時

第1、2課時

一、心理素質訓練目標要求

口才訓練對人的心理素質要求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體現的:單向表述口才應用中的心理障礙克服及其訓練;心理自控及其訓練;雙向交流口才交際中的心理溝通及其訓練;心理轉換及其訓練。

(一)單向表述口才應用中的心理障礙克服

心理障礙是由多方面因素構成的。它起源於表述者自身的心理活動,是對錶述成功自信心不強的必然產物,是人們自己給自己的表述成功設下的一道障礙,換言之,就是自己打垮了自己。

(二)單向表述口才應用中的心理自控

單向表述口才應用中的心理自控訓練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如何在口才應用過程中「揚長避短」,以使自己達到現時最佳水平;二是如何通過對自己的心理素質系統的認知和「揚長避短」的訓練,擴大自己的口才適應面。

心理自控的前提是對自身心理素質的冷靜而理智的辨證認識。這種認識完全不同於按照理論書籍去「對號入座」,而是藉助理論對自己已有的交際實踐進行反思、總結,並結合社會評價進行全面認識。

二、心理素質訓練方法——自我心理分析訓練

1、訓練目標

心理分析訓練。心理障礙克服訓練。

2、訓練模式

(1) 要求學生以自己為對象,寫一篇心理分析報告。

(2) 分析要求:學生選擇自己的某一個性特點為側重點,或作

深入剖析式,或作上溯尋源式的心理分析,並寫成文字表述稿。

(3)要求學生逐一上台,將此心理分析話題轉換成口語表述訓練,針對自己的個性特點當眾進行心理分析。

3、訓練說明

a.每一個同學表述時間不得少於5分鐘,不得多於7分鐘,超時由教師中止,並酌情降分。

b.心理分析是口才訓練中的一個基本環節,它是對自己與他人進行心理透視與鑒別、交流雙方心態剖析與鑒別,以及心理轉換的基礎。

c.心理分析要求對理論進行有針對性的靈活運用,要求能解決口才中的實際問題,反對教條式的、貼標籤式的對號入座、生搬硬套。

d.心理分析要求能由現象至本質,再由現實向歷史溯源求因,再由歷史溯源求因回歸現實,以及以歷史、現實為依據作未來預測等所角度、多層次的分析。

e.心理個案分析要求有主有次、有詳有略,力求能在某一點或某一方面作深入的分析,而不必面面俱到,眉毛鬍子一把抓。

第3、4課時

一、心理素質訓練目標要求

(一)雙向交流口才交際中的心理溝通

雙向交流口才交際過程中有兩種情況:心理相容與心理不相容。

心理溝通話語具有探測性、多樣性與多次合成性。

1、探測性。

是指對對方心理尚未可知時,為探測對方心理,運用話語所作的由遠及近,由與對方無關而逐漸向與對方有關的話題的延伸。

2、多樣性。

是指在心理溝通過程中,語言在表述形式方面的多樣性。

3、多次合成性。

是指由於各種原因而導致的,僅憑一次語言交流難以實現心理溝通,因而有時要通過兩次,乃至多次交談才能實現心理溝通的多次合成特點。

(二)雙向交流口才交際中的心理轉換

心理態勢的的總體發展趨勢:

(開始時)心理相容或不相容—(藉助)心理溝通—(實現)心理轉換

二、心理素質訓練方法——心理溝通與轉換訓練

1、訓練目標

心理溝通與心理轉換訓練。心理分析訓練。

2、訓練模式

a.教師於課前先擬好幾十道題目,每題一紙,摺疊後混合,由學生上來抽

題。

b.每兩個同學為一組(一為「主動方」,一為「被動方」),自由組合後,推

選一人上來取題。

c.取題後由教師記下題目,再由該學生取回,依照題目內容作「心理模式擬定」。

d.由取題者將寫有自己擬定的心理態勢的紙條交給指導教師。

e.指導教師向與取題者「同組」的另一位同學宣讀題目內容。

f.溝通訓練開始,主動方同學應當根據題目內容分析出被動方的心理態勢,允許判斷三次,正確與否以被動方交給教師的寫有擬定的心理態勢的作業為證,至多判斷三次後,由教師當中公布被動方的心理態勢。

3、訓練說明

a.抽題同學的「心理模式擬定作業」由同學課後完成。

b.根據題目內容,要求取題者擬定一種心理模式。

c.被動方同學所取的題目與擬定的心理模式,均須對主動方同學保密,由教師在第二次上課時向其公布題目,並由其在不知被動方「心理模式」的情況下對其「心理狀態」開始判斷。

第六節 口才思維優化模式訓練

一、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逆向思考問題的能力,對傳統觀念批判、繼承的能力;

2、培養學生對問題作深入思考的能力,培養「通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3、培養學生對問題多作思考的能力,培養能主動靈活地轉換問題的思考角度的能力。

4、培養對問題多作思考的能力,培養能主動靈活地轉換問題的思考角度的能力;

5、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優化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提高逆向思維能力;

2、提高縱深思維能力;

3、提高發散思維能力;

4、提高聯想思維能力;

5、提高綜合思維能力。

三、教學手段

講練

四、所需設備、儀器

多媒體、錄音機

五、課時安排

4課時

第1、2課時

導語:

人的思維活動是與語言緊密相連的,語言既是人們交際的工具,也是人們進行思考的工具。語言與思維表現為一種相互依賴且相輔相成的關係。口才顯現與思維活動之間,原則上應呈現為一種同步發展的關係。

由此,我們可以確立口才思維優化的訓練原則:口才與思維的循環訓練。口才思維優化訓練由逆向思維訓練、縱深思維訓練、發散思維訓練、聯想思維訓練、綜合思維訓練等多個具體的訓練環節組成。

一、逆向思維優化訓練

(一)訓練目標

培養逆向思考問題的能力,對傳統觀念的批判、繼承能力。

(二)訓練模式

(1)本訓練可以採用當中發表「反彈琵琶」式演講的訓練方式。

(2)學生可以一部成語詞典為主要對象,從其中篩選出一個,針對其觀念已顯得陳舊,或傳統理解原本就欠準確之處,反其原意而立論。

(3)逆向論證由傳統釋義、情節複述、逆向辨析、新意立論等四個部分合成。

(三)訓練說明

高水平的口才應用要求表述者能從一般人認為是正確的觀點、現象中發現謬誤、不足之處,或能從傳統認為是錯誤的觀點、現象中發現真理的成分。其形成特點表現為對傳統思維模式作逆向思考。

(四)訓練指導

訓練中須防止三種常見的不佳表現:

(1)「曲解」型。

(2)「抬杠」型。

(3)「消極」型。

二、縱深思維優化訓練

(一)訓練目標

培養對問題作深入思考的能力,培養「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二)訓練模式

(1)本訓練採取教師規定命題的模式,由學生自由命題登台演講的方式。

(2)命題模式為「從xxx現象中所想起的」或「關於xxx現象的思考」,要求學生能捕捉生活中某一常見的,但往往是熟視無睹的現象,作深入分析並發表演講。

(3)縱深思考由現象簡述、現象分析、現象縱深分析三個部分組成。

(三)訓練說明

高水平的口才應用,其思維過程還往往表現出向縱深發展的特點,能從一般人認為不值得一談的小事,或無須再作進一步探討的定論中,發現更深一層的被現象掩蓋著的事物本質,其思維形式的特點為,從現象入手,從一般定論入手作縱深發展式的剖析。

(四)訓練指導

訓練中須防止兩個不佳表現:

(1)「就事論事」型。

(2)「不著邊際」型。

第3、4課時

一、發散性思維優化訓練

(一)訓練目標

培養對問題作多向思考的能力,培養能主動靈活地轉換問題的思考角度的能力。

(二)訓練模式

(1)本訓練可以採取由教師命題模式,由學生自由命題登台演講的方式。

(2)發散思維訓練模式,其特點是從同一個信息源引出不同的結果。按照這一思維模式,作業規定,每個學生自己從生活中任選一個思維中心點,以「XX(即思維中心點A)的隨想(或遐想)」為題,給予一定的準備時間後,由其登台進行演講,並規定,每一篇中的「遐想點B」一般不得少於三個(也即須由「A」引出B1、B2、B3)。

(3)發散思維優化訓練,以思維中心點(A)和圍繞中心點展開表述的、不少於三個獨立分話題方向的遐想點(B)兩個部分合成。

(三)訓練說明

高水平的口才應用,其思維過程的又一特點為思維軌跡的多向發展,即能主動靈活地轉換問題思考的方式,從多個角度對話題展開立體分析,在思考問題時,能擺脫傳統思維定勢的約束,這樣,在論證命題的過程中,當別人以單一角度立論時,自己能以多種角度立論,並能在諸多立論角度中,選擇最佳角度立論。

二、聯想思維優化訓練

(一)訓練目標

培養對問題作多向思考的能力,培養能主動靈活地轉換問題的思考角度的能力。

(二)訓練模式

a.本項訓練可以採取由學生一對一地互相出題,或者訓練小組內每個人各自出題,將所出題目混合後編號,再由小組成員分別抓鬮來獲得自己的訓練話題。

b.聯想思維優化訓練,其思維軌跡表現為由A-B-C…它主要是利用聯想物之間的時間與空間上的接近關係、特點方面的相似與對立關係,在原先表面看去並無有機聯繫的聯想物之間建立有機聯繫。

c.聯想思維優化訓練的話題合成,以三個表面看去互不相關的事物並列,之間以點號相連,此即為話題材料,受訓者接到話題材料後,首先要思考選定在此三個事物之間建立內在聯繫的方式和角度,然後以副標題的形式確立下來,此副標題即為演講的中心話題。

(三)訓練說明

高水平的口才應用,其思維過程的又一特點為思維軌跡的能動串接運動,即能透過事物「互不相關」的表象,發現其「內在聯繫」。該項訓練要求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思維能力,把命題中規定的零散材料連接成有機統一的整體,並且由此顯現出一定的思想意義。

三、綜合思維優化訓練

高水平的口才能力,其思維過程還有一個突出的表現,即強有力的論證性。它突出地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能從看似針鋒相對的觀點中看出彼此之間深層次的互補關係,二是能從多個不同角度對同一命題展開論證,並分別得出一致的結論,因而,具有很強的辯服能力。應用到現實生活中,綜合思維是辯論、交談、討論、商榷、談判過程中雄辯式立論的主體方式。

第三章 演講與口才技能訓練

第一節 朗讀朗誦訓練

一、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朗讀朗誦的能力;

2、掌握朗讀訓練的基本要領;

二、教學重、難點

1、朗讀與朗誦的異同;

2、朗讀的特點、基本語調;

4、朗讀的語調設計。

三、教學手段

講練

四、所需設備、儀器

多媒體、錄音機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一、朗讀與朗誦的異同辨析

(一) 朗讀、朗誦的概念

朗讀是把書面語言轉化為發音規範的有聲語言的再創造活動。

朗誦是一門獨特的藝術。」朗」就是響亮的聲音;」誦」就是用抑揚頓挫的聲音把文章背誦出來。具體地講,朗誦就是由朗誦者把文學作品在觀眾、聽眾面前用準確、流利的語言和豐富的情感,藝術的表演性地有聲語言再創活動。

(二) 共同點

1、兩者都是以書面語言為依據,以書面語言為表達內容。往往是以他人寫成的文稿為本,當然這裡也不排除朗誦、朗誦者讀自己的作品。這就要求必須深入理解作品。

2、二者都是以口頭語言為表達手段。

3、二者都要求字音正確,語句流暢。語調語氣和諧,做到表情達意。

(三) 不同點

1、二者的本質區別:

朗讀和朗誦相比,朗讀本質上還是一種念讀,是一種應用型的朗聲閱讀。它更注重於突出講解功能,換句話說,它是附屬於講解的一種口語形式。因此朗讀更注重於通過語言的規範、語句的完整和語意的精確。它呼喚的是聽者的理智思考,追求的是使聽者全面、準確的理解朗讀者所表達的意思。

朗誦,本質上是一種語言表述的藝術表演形式。朗誦要求朗誦者在朗讀要求的基礎上更加註重對文稿的表達形式進行藝術的加工和處理。朗誦者藉助於語速、語頓、音區、輕重音等方面的富於變化的個性表達手段,將朗誦材料轉化為一種藝術表演。它呼喚的是聽眾的情感共鳴,追求的是使聽眾聽之入耳、聽之入心、聽之動情的藝術感染力。

2、表達文體的不同

朗讀的選材十分廣泛,詩歌、散文、議論文、說明文以及各種文章、書信等都可以朗讀;朗誦在選材上只限於文學作品,而且只有辭美、意美、膾炙人口的文學精品,才適合朗誦。

3、應用範圍不同

朗讀是一種教學宣傳形式,主要用於課堂學習和電台視台播音。朗誦是一種藝術表演形式,多在舞台上、在文娛活動中使用。

4、表現形式不同

朗讀對聲音的再現要求接近自然化、本色化、生活化,口語形式平實、自然。注重於音量均勻,吐位元組奏、停頓以及聲音高低對比,可以根據表達需要而有所變化,但不宜有太多的變化;朗誦的口語形式是生動、優美。對聲音再現的要求則應是風格化、個性化甚至可以戲劇化。它要求朗誦者將自己對作品的體會,通過音量的大小,音區的高低、節奏的的快慢等多方面的變化,凝結成一種獨特的藝術感染力,深入並撼動聽眾的心靈。

5、語言選用上的區別

朗讀以聽者全面準確理解表達內容為目的,在要求語音規範的基礎上,運用普通話,但又不僅限於普通話,特殊情況下允許使用方言。

朗誦注重以語言藝術魅力感染聽眾,所以,一般情況下要求必需使用普通話。因為,用方言朗誦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讓聽眾難以接受的。方言的阻礙,我想朋友們都知道這裡不在講述。

6、在姿態語方面的區別

一般對朗讀者的形體、態勢、表情、眼神等均無明確的要求,如老師可以來回走動之讀課文,播音員通常坐著播音等。

朗誦,就要求朗誦者,在朗誦過程中形體、態勢、表情、眼神的和諧統一,協調配合,以強化朗誦語言的藝術感染力。

綜上所述,朗讀和朗誦,既有區別又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朗讀者所處的位置是本色化的,而朗誦者所處的位置是藝術化的。朗讀是朗誦進行藝術加工的基礎,朗誦是朗讀藝術加工後的提高。從對口語的學習上來看,朗讀是基礎,朗誦是朗讀的進一步深入和藝術化的過程。不管是朗讀或是朗誦,語言絕對不能脫離生活語言的基礎。要防止」朗誦腔」、」播音腔」、」舞台腔」,否則朗讀也好,朗誦也好,只會讓人聽了不自然、不親切,非但不能引起共鳴反而使人感到刺耳。

二、朗讀基調的把握和角色體味

要朗讀好一篇作品,務必先完成對作品的」基調把握」和」角色體味」。

1、作品的基調

就是作品的總的感情色彩和份量。感情色彩和份量,對朗讀、和朗誦的意義以及作用,我們從上面語氣的講解中,已經可以明確地看出來了。這裡所講的基調問題是針對整個作品的感情色彩和份量而言的。

把握整個作品的基調,要從作品的創作背景、作品的主題上下手。如,高爾基的<海燕>,創作於1901年4月,當時正值俄國1905年革命前夕,它一誕生就被廣大工人和革命群眾所傳誦,被看作是傳播革命信息、堅定革命理想的戰歌。作品以象徵的手法,通過革命風暴來臨之前、暴風雨逼近和即將來臨三個畫面的描述,塑造了一隻不怕電閃雷鳴、敢於搏波擊浪、勇於呼喚暴風雨的海燕---這一」勝利的預言家」的形象。這篇文章的主題就是:海燕滿懷激情的呼喚著革命高潮的到來。那麼這篇作品的基調就是海燕對革命高潮的嚮往和企盼。

2、角色體味

把握了作品的創作基調後,進而進入作品的」角色體味」。作品的體味過程可以分為」進入角色、進入情境」兩個環節。

首先要進入角色。以葉挺的<囚歌>為例,」進入角色」就是朗讀時要把自己想像成」我就是葉挺,葉挺在我身上」復活」了。這樣經過體味和揣摩,朗讀時才能夠做到感情真切,抒發自然。

但是,僅僅是進入角色還不夠,還必須」進入情境」,也就是要進入作者創作時情境。這裡我們還以<囚>歌為例來加以說明。葉挺是在1941年」皖南事變」時被捕的,先後被囚禁在上饒、恩施、桂林、重慶集中營。囚禁中,除了遭受種種酷刑的折磨外,還曾經受到」高官」、」第六戰區司令長官」等頭銜的誘降,葉挺均以拒絕。因此深入體味,我們就不難把握,<囚歌>的主體風格是」內心獨白」式的,抒發的是」自己嚮往自由,但又深知如果自己不投降,就不可能再獲得自由的痛苦情感。其基調應該是」深沉的,鬱悶的,客觀地說還有一種」久居囚禁」的煩燥情緒,然而最終又必須回歸到信仰的堅定上來。這樣朗讀這篇文章時,我們心中就更加有數。

把握了上面兩點,我們在反覆試讀時,再進行細部的安排和處理。注意」情感起伏設計」和」褒貶色彩的揣摩。首先選定作品的大高潮的部位,其次是以這個高潮部位為中心,逆向安排漸次升降的小高潮。這樣就能客觀的把握作品,避免出現」抒情過分」和」抒情不足」等情況。

我們以大高潮定位,逆向安排小高潮,其目的在於通過情感的起伏發展,以及語言色彩的變化、節奏的張弛,使得朗誦更富有語言的魅力,以引導聽眾與朗誦者一起進入作品的情感境界,在處理這些時,仍然要圍繞作品的基調來進行,同時還要考慮朗誦者的朗誦風格、嗓音條件等,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把作品都給安排上同一模式高潮形式。不同作品的情感起伏設計是不同的,同一作品由不同的人來朗誦,其情感起伏設計也應該是有不同的。

褒貶色彩的情感揣摩,主要側重於」度」的把握。其依據則應是處處不離作品的主題和基調。以<海燕>為例,在主題表現上,海燕呼喚的、迎接的都是暴風雨,暴風雨是革命高潮的象徵,朗誦者在朗誦作品中關於暴風雨場面的描寫時,不宜帶有貶義色彩。而」海鷗、海鴨、企鵝」三種海鳥,在作品中是指俄國立憲黨人等,朗誦時情感色彩上應帶有貶義色彩。海燕與暴風雨處在主要位置上,三種海鳥只是塑造海燕的襯托,朗誦時貶義的語言份量不能過重,以使其處於」海燕不屑一顧的地位為宜。

三、氣和節奏

1、語氣;

語氣是說話人的口氣和態度。「語」是指通過聲音表現出來的語句;」氣」是指朗讀、朗誦時支撐有聲語言的氣息狀態。語氣,既包含有內在的感情色彩又有外在的高低、強弱、快慢、虛實的聲音形式。

作品的感情色彩表現在詞章文采上,朗讀朗誦者的思想感情則表現在聲音氣息上。在朗讀、朗誦中,具體的感情色彩體現在語氣中。語氣的色彩不能隨意塗抹,它是語句內在的具體思想感情的顯露,這種顯露表現在氣息的變化上。一般地講,愛的感情氣徐聲柔;憎的感情氣足聲硬;喜的感情氣滿聲高;悲的感情氣沉聲緩;懼的感情氣提聲疑;怒的感情氣粗聲重;急的感情氣短聲促;冷的感情氣少聲平。所以說:正是感情的千變萬化,才有氣息的千姿百態。

2、節奏

(1) 節奏的概念

節奏是指朗讀、朗誦者思想感情的波瀾起伏在語音形式上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迴環往複。節奏和語氣不能混淆,語氣是以語句為單位,節奏是以全篇為單位。

(2)節奏的類型有六種:

①輕快型②凝重型,如<囚歌>③低沉型④高亢型,如<海燕>⑤舒緩型,如<荔枝蜜>⑥緊張型,如<最後一次演講>

第二節 演講表述訓練

一、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演講能力;

2、掌握演講訓練的基本要領;

二、教學重、難點

1、演講與朗誦的異同;

2、演講的特點、基本語調;

3、演講語調設計。

三、教學方式

講練

四、所需儀器、設備

多媒體、錄音機

五、課時安排

6課時

第1、2課時

一、演講與朗誦的異同辨析

(一)相同點:

1、都有明確的內容;

2、都需要比較規範的口語和一定的表演能力;

3、都要求在表述主題時充滿激情。

(二)不同點:

1、角色身份不同:

朗誦作為一門表演藝術,朗誦者還是在朗誦別人的作品,是在扮演成另一個「我」來抒情表意。

演講稿中的「我」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就是演講者自己。演講在很大程度上 ,應該是演講者在抒發自己的心聲。

2、內容的不同:

朗誦側重於展現個人抒情表意的能力,朗誦者在表演時,已全身心進入角色「我」(忘掉本「我」,忘掉聽眾),以傾注於感情的抒發。演講者自始至終都不能忘掉自己所承擔的「宣傳道理」的責任,自始至終不能忘掉身邊的聽眾。

3、文稿的不同:

一般來說,朗誦多以詩歌、散文為藍本。朗誦偏重於抒情,其情感處理可以是戲劇化的,可以有大升大降的起伏;演講注重於說理與抒情的融合,要使聽眾接受你講的道理,語調及情感處理不宜有過多過大的起伏,更應注意日常交談式的親切感,而且要以適應口語表達特點的特定文體為藍本。

4、場地性質的不同:

朗誦者的表演場地是獨立於「聽眾席」之外的,無論這塊「場地」的範圍多小,也與「聽眾席」相分離而完全是另一個「世界」。演講者的表演場地與聽眾之間沒有界限,二者本質上是一體的,演講者所處的位置只是為了強化演講效果。

二、演講的「三性合一」特點

1、說理性。向對方講述一個道理。

2、動情性。說理以充滿感情的語言進行。

3、鼓動性。演講的說理和動情,其意都在於鼓動對方。

三、演講中的基本語調—親切感

1、演講者要有認真的態度。具體體現在構思、撰稿、誦講三個環節上。

2、演講者要有誠懇的態度。一忌盛氣凌人,咄咄逼人;二忌畏畏縮縮、欲吐又吞;三忌旁若無人、高談闊論;四忌無動於衷、獃獃板板。

3、演講者要保持與聽眾的平等關係。

4、演講者要善於使用語言技巧。

四、演講的語調設計訓練

(一)語調設計的三方面:

1、情感色彩設計(褒義、中性、貶義色彩的變化)。

2、節奏設計(快速、中速、慢速的變化)。

3、音區設計(高音、中音、低音的變化)。

(二)設計步驟:

1、整體語調設計。

可將全篇分為前後兩部分。或始、中、末三部分進行。

2、段落語調設計。

在每一部分內部按照自然段的劃分確定各自的基本語調。

3、句式語調設計。

不僅句與句之間可有語調色彩變化,而且要精確到句子內部,

精確到一個詞、一個字,及其互相之間都可有語調的變化。

第3、4課時

一、自然說話訓練

1、訓練目標

樹立表述信心,克服心理障礙,提高形象敘事與渲染描繪的能力。

2、訓練模式

(1)該訓練由學生輪流登台進行個體表述。

(2)由五個子話題構成:

a.講述一件自己做過的最得意的事;

b.講述一件自己覺得最開心的事;

c.講述一件自己覺得最難堪的事;

d.講述一件自己覺得最窩囊的事;

e.當眾拿自己開一個玩笑。

(3)五個子話題的表述時間共約5—6分鐘。

3、訓練要求:

(1)此項訓練的目的主要在於讓學生敢於當眾說話。

(2)五個子話題均以介紹自己為內容,意在減輕提前準備的負擔。

(3)五個子話題雖然都把介紹自己定作表述內容,但訓練特點與要求又各有不同。

二、指定主題演講訓練

1、訓練目標

訓練就指定話題演講的能力。

2、訓練模式

(1)由指導教師確立演講主題。如「理想與現實」主題演講等,再由學生根據主題另立具體的演講題目。

(2)以教師選定和學生自薦雙向確定的原則組織演講人。

(3)一次主題演講的總發言時間一般不宜超過兩個小時,因為時間一久,聽眾的情緒容易渙散。

(4)每位演講人的發言時間為5~7分鐘,過短難以使「主題」達到一定深度,過長則必然影響演講者人數,從而又影響了主題表現的廣度。

3、訓練說明

(1)主題演講在組織時要注意內容的多面性。以高校為例,學生多來自省內、國內各地,一次成功的「我愛家鄉美」主題演講,就可以使全體同學受到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

(2)組織演講時還要注意到演講者構成的多層次性。其中包括年齡層次、生活經歷層次、表述能力強弱層次和男女同學比例,等等。一次主題演講中,演講者構成層次越豐富,其演講內容就往往越豐富,也就越容易成功。而注意到口語表述能力強弱的層次性,意在推動同學們投入表述訓練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就有助於使主題演講既可以成為一次生動的思想教育活動,同時又給同學們提供了口語表述訓練的實踐機會。

第5、6課時

(一)自由命題演講訓練

1、訓練目標

訓練自選話題演講表述能力。

2、訓練模式

(1)學生或按學習小組,或按點名冊輪流登台,按限定的5~7分鐘完成自選話題的演講。

(2)這種演講不作命題限定,完全由學生自己確立論點和表述角度,自由暢談。

3、訓練說明

(1)這類演講中,學生演講的命題的多樣性和表述的多角度性,導致了訓練總體上的主題散漫性和思想水平的參差性。

(2)自由命題演講訓練,要求教師能從知識的廣度和理論的深度等多方面達到「學高為師」的水準。

(3)學生在演講中提出了錯誤的觀點和認識,一般而言,只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教師可以點到即止,不作正面否定,應當相信大學生群體的是非鑒別能力。

(4)在這類演講訓練中,指導教師和表述者還應注意兩個方面的常見毛病,一是初學者過於追求思想觀點的深刻性,把演講變成了辯論;二是初學者過於注重情感的抒發,把演講變成了朗誦。

(二)自我介紹式演講訓練

1、訓練目標

強化自我介紹的表述能力,學習運用心理學等原理進行性格分析的能力。

2、訓練模式

(1)該訓練以自我介紹為話題,由學生輪流進行,時限3—5分鐘。

(2)自我介紹式演講又可細分為兩類話題,一為交友式自我介紹演講,一為

求職式自我介紹演講,兩類話題可由學生自選其一,同時進行。

3、訓練說明

(1)交友式自我介紹,應側重於素質分析,以能準確的介紹個性,且真誠、

可信、可親近為成功標準,但也不能不談缺點,要求掌握「巧談缺點」的辨證分析方法。

(2)求職式自我介紹,應側重於能力分析,以能恰當地顯現自己

的優勢而又不讓人覺得咄咄逼人為成功標準,重在實事求是而不失卻理想的追求之心。

(3)自我介紹很難提出一個樣板模式,一般而言,只能是在同一

訓練集體內部相比高下。

第三節 論辯交鋒訓練

一、教學目的

1、了解辯論與交鋒的訓練模式;

2、掌握辯論訓練的訓練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1、分類扣題法;

2、追加前提法。

3、立論不可疲軟

4、「起、承、轉、合」法

三、教學手段

講練

四、所需儀器、設備

多媒體、錄音機

五、課時安排

4課時

第1、2課時

辯論與交鋒的模式訓練,主要採取辯論對抗(比賽)的形式。

辯論比賽中,由於雙方論點各有其合理及不足的一面,就不能不強調一個「辯」字。下面對辯論訓練提供兩種訓練方法。

一、分類扣題法

訓練實踐告訴我們,不同形式的辯題對辯手的要求實際上也是不同的,故而有經驗的辯手,往往很注重於對辯題的分類。

(一)常見的辯題大致分為兩類:

1、辯事性論題。

論題明確限定了範圍,只要求談「你怎麼看待這件事」(評析性質)。辯手需要把握的是這一事件的全過程,對其起因、衝突、發展、結局等諸多環節進行具體分析,同時對不夠明晰的部分,適當地追加前提,使本方立論條件更趨充分,即可投入辯論。

「辯事」性論題對辯手的「身份」要求是能自覺地把握「就事論事」的特點。

2、辯理性論題。

無疑理論色彩比較強,要求辯手具備相當的專業知識和相當充分的準備,對論題進行「求證理論」。辯理性論題的難點之一,在於既要以充足的事例作為論據,又要防止被事例所牽擾,捲入「辯事」,以至失去了本方理論的論證力度。

(二)不同點

「辯事」性論題具有較明顯的「評論」性特點,以「事」為主而以「理」為輔,「理」常常是作為「辯事」的指導思想,但是,最後卻必須落實在對「事」的結論中。

「辯理」性論題帶有較強的求證色彩,「理」為主而「事」為輔,「事」作為「辯理」的依據,無論舉出多少實例,都只能是為強化「理」的論證力量服務。

(三)意義

對論題進行分類的目的,正在於明確辨證過程中「事」與「理」的比例關係、主輔關係,有助於防止把「辯事」性論題錯當做「辯理」性論題,反之亦然。這對於雙方緊扣論題,進而使辯論達到一個較高的水平。

二、追加前提法

辯論比賽的論題,一般說來,文字較簡潔,即使有時在公布論題之際,先播放一段錄像,或先提供一段情節,但是就論題而言,也還是並不非常詳細的。這就導致了一種情況:因為論題外延過大,內涵不夠明確,辯論雙方對同一問題都難以做出簡單的肯定或否定。對於此類論題,「追加前提」,往往是縮小外延、豐富內涵,從而鞏固本方論點並進而取勝的一個有效手段。

如何追加前提?

1、根據命題的特點追加;

辯論比賽忌諱從理論到理論地空發議論,根據命題特點「追加前提」是引導論題向「現實」推進,避免空談的好方法。

2、擴大外延包容原內涵。

當原論題內涵雖明確,但卻立論依據不足時,可通過擴大外延來包容原內涵,使立論力度得以加強。新觀點既發展了本方的原論點,又強化了原論點的論述力度。

第3、4課時

一、立論不可疲軟

辯論比賽,注重的是辯才的發揮而不是注重於理論的探索,在這一點上,辯論訓練的目標與辯論比賽的目標達到了本質的一致性。當然辯才無法脫離理論而單獨顯現,它必須依附於某一具體的理論觀點,也就是說,論題其實只是雙方藉以顯現辯才的依據。所以,辯手精心於借題發揮,力求本方的辯才在比賽中發揮出應用的最高水平,這是比賽的訣竅之一。

所謂立論疲軟,即是在比賽和訓練中,某一方的實際論點和命題規定的立場相比,氣勢上明顯較弱,態度上也不夠強硬。有時,僅從雙方所持的論點看,氣勢都比較強硬,但是仔細分析其分論點,某一方就會由於諸分論點的氣勢較弱,以致未能證明本方論點,這也屬於立論疲軟。

在立論疲軟的諸種類型中,最忌諱的是辯手公開承認對方「有理」,並且不為本方之「有弊」部分作任何補救。

二、「起、承、轉、合」法

辯論比賽具有集體協同立論的特點,無論是兩人、三人 還是四人組隊,都要求本方內部的密切配合、有機統一。但是,初次參賽的隊伍常常覺得棘手的是,如何恰當地安排好本方各位辯手的發言內容,使其既各有自己的論證側重點,又能融匯成本方的紮實有力的理論結構呢?比賽的實踐證明,「起、承、轉、合」法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協同立論方法。

從整體結構而言,一辯發言呈「起」勢。作為辯論之始,為求語驚四座,以「嘹亮的序曲」引起觀眾「妙語還在後頭」的興趣。

第二辯手,擔負的是「承」,承接第一辯手的發言,要求承得紮實有力,使觀點得以深入展開。

第三辯手,承擔的是「轉」,所謂「轉」,也就是「轉換論證角度」之意。具體而言,就是說,第二辯手主要是在「承」本方立場的有理部分展開論證,第三辯手則轉而從對方立場的有弊部分進行否定性論證。

在上述之輪流發言階段,常可發現後一位辯手在發言之初,往往先對對方前一位辯手的發言進行辯駁後,然後才轉入本方立論的現象。


推薦閱讀:

花幾分鐘讀一下《TED 演講的秘密》
六個步驟讓你的演講行雲流水有理有據
#人生效率手冊#33歲深耕心裡一畝田#果果媽Lisa
莫迪亞諾10日晚領取諾獎 已發表45分鐘獲獎演講
學好演講的技巧,在演講中俘獲聽眾的心

TAG:演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