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中國家庭中缺席的父親

去年去麗江時,經常坐在大研鎮街頭喝茶。漸漸的,覺察一個現象。發現來往的除了麗江本身的居民和大旅行團外,另有三類人很多,老外、情侶、母子和母女。

我一開始有點異樣感,不知道什麼地方出了問題,然後坐著靜靜聚焦體會了一下,正好發現一對老外夫婦帶著幾個孩子在眼前走過去。我心中突然有個感覺說話了,沒有看到中國親子中象這樣有「父親」的存在。

於是我開始坐在街頭仔細數眼前經過的親子(即或母子、母女、父子、父女、夫妻與子女六類),數到後來發現果然如預料的,平均每十對親子中有八、九對是母子和母女,父親的影子很少。我立即向旁邊的妻子說了這個現象,她也是心理學家,同時有很系統的家庭治療訓練,對我說的這個現象起初不以為然。說可能是碰巧了。我也覺得可能是碰巧了,但也想驗證一下是否確卻,就鼓勵她和我一起根據眼前經過的親子對數隨機數一下父親的數量。於是又開始數,十對親子數過去了,發現了同樣的現象,居然還是八、九對母子和母女。這下夠我們驚訝的了。

我們換了個地方又如此數了一下,還是這樣,在十對中國親子中居然八、九對母子和母女,而沒有父親。(在麗江,一般觀察到的老外夫婦帶著孩子,多是夫妻同時在的情況多)

這個現象讓我想起心理學中母子關係和父子關係。

先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是純動物性的角度。一般雌性動物更多擔負養育後代的責任,雄性生物的責任通常是繁殖和提供養育後代用的領地和食物等等。但在人類社會開始發展後,這種角色開始變化,父親在給孩子以社會角色時起到榜樣的作用。

在現代親子研究中,父親對子女成長後的社會化方面的能力通常要比母親起到更加顯著的作用。母親在更加早期的互動中的作用更加顯著。

父親在養育孩子中的缺位,往往會從三個角度影響孩子的成長,

(1)妻子承擔太多養育責任,丈夫在家庭位置中退出或者減弱——只作為一個經濟提供者,這種情況往往導致夫妻關係淡化,而妻子可能將本來分布在丈夫和孩子上的興趣點集中起來,過度投射到孩子身上,這樣形成孩子被過度關注而失去自主性的問題,也可能是因為希望獲得自主性而過度反抗的問題;

(2)丈夫和妻子關係的疏離,導致孩子習得性的模仿這種夫妻關係,成為將來自己婚姻的慣用模式;同時這種夫妻關係的疏離也會造成孩子在心理發育中的困擾,例如無法體驗到家庭中的親情;

(3)孩子缺乏父親的社會化榜樣,父親更多扮演一個經濟性的角色,對孩子(兒子)在男性情感上的發展會造成不良影響,對女兒在於男性交往中的初始化學習也有一定塑形作用。

我注意到父親有時候在這裡更多擔負社會性經濟角色,這是目前中國社會發展中的一個現象。父親的角色被過度簡單化之後,父親的內涵開始被弱化;這時候父親可能表現的是男性追求事業的特點,而在家庭的角色被這一男性應該追求社會成就的合法賦予說遮蓋。

在這個過程中,整個家庭都會因此發生一個結構性的變化,不單單是父親,而且有母親和孩子,以及各自的關係。這個過程有其社會角色的特點,但也有當今社會發展中人沒有找到自己角色真正位置的問題在。我接到不少青少年個案中,儘管不是全部,但不少真的和父親在家庭中缺位有關。例如父親去外地打工,然後母子在家裡好多年;又或者父親一直晚歸應酬,而母子很少看到家庭中男主人。常年累月,往往最後孩子除了問題或者夫妻關係出了問題。

其實這裡的問題已經不是單單丈夫的問題,而是整個家庭動力的問題,在當代家庭中,作為丈夫的男性究竟應該定位自己什麼角色,是一個值得夫妻認真討論的問題。所謂有得有失。家庭發展的事,平衡才是王道。

當然,作為男性應該多參與一些家庭親密關係的活動,也是當代男性一個需要學習和成長的內容。因為社會已經變遷了。(徐鈞)

推薦閱讀:

那些年,深受中國家庭喜愛的手錶品牌
中國式孝順 中國家庭的幸福密碼
中國家庭教會重建再思(下)(王志勇)
北大高材生萬字長信與父母決裂:中國家庭的親子關係,有多少死於「界限感」的喪失?
香港NGO調查:震驚!有多少中國家庭正在被洋奶粉榨乾榨凈!

TAG:教育 | 中國 | 國家 | 家庭 | 親子 | 父親 | 親子教育 | 中國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