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宏圓法師《佛說阿彌陀經》第七講

  我們學佛就把心安住在這個清凈上面來,無求無欲,有求皆苦,無欲則剛,然後恢復我們的清凈本性,這個才是我們學佛真正的目的。我們現在學佛都把學佛學偏了,學佛都是帶著所求的心,違反佛義了,違反佛法的宗旨了,所以那怎麼會得到加持呢,其實你要好好用心的學,也可以得到一定的利益的福報的,但是不大,真的不大的,所以唯有展開心量,用無求的心,應無所住而行布施,你用這種心,那你獲得的功德是非常大的,你的清凈莊嚴的性德自然顯現,和佛等無差別的性德自然顯現。你一有求了,心量小了,心量小了,把自己就縮小了,是不是,所以我們一定要用這種智慧的心,用無住的心,無所著的心,我們來學佛。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七講

  諸位法師 諸位居士大德 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繼續學習《佛說阿彌陀經》。大家請打開經本,請看經文: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前面一段經文,是表明有情之鳥能演說妙法,這一段是說明風、樹、羅網這些無情之物也能出微妙音,為眾生說法。微風,非常柔和的風,似有似無,不冷不熱,不像我們世間的風,颱風一來排山倒海,尤其在我們這個地方特別能體現得出來,尤其春天和秋天,那個風一刮起來,簡直要把屋蓋都給掀了,非常的毛骨悚然。

  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七寶所成的樹整整齊齊,眾寶所成的網美輪美奐。微風吹來,金銀琉璃,水晶美玉,這些珍寶互相的碰撞,發出種種微妙的聲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這種音聲非常的殊勝,不可言說。所以這裡用百千種樂同時奏起來做比喻。其實百千種樂也比不上這種音聲的美妙的萬分之一,《無量壽經》中說:世間那個帝王之樂,百千萬種,不如忉利天中的一音之美,那忉利天宮的百千種樂呢,不如夜摩天宮的一音之美,以此往上類推,他化自在天的萬種音樂,卻不如極樂世界。這個風吹羅網寶樹發出的音聲,一音之美,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極樂世界的眾生聽到這種美妙微妙的音聲,很自然的生起了稱念三寶之心,這正說明這種音聲不但很美,而且還能演說妙法,讚揚三寶的功德。

  那有人會問,極樂世界的風、樹、水、鳥,這些晝夜發出的聲音,演說妙法一刻不停,是不是過於喧鬧了呢?那還有一部分喜歡安靜的這些往生的眾生,那他們不想聽怎麼辦呢?極樂世界不同於我們娑婆世界,一切妙境,都是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所成,任何事情都能隨順眾生的心愿,音聲演法也是這樣的,想聽你能聽到,不想聽呢,它自自然然也聽不到。在《無量壽經》中說:「其欲聞者,輒獨聞之,不欲聞者,了無所聞」。這就是隨心所願,能夠隨心所願的。

  極樂世界的眾生聽聞如此微妙的音聲,自然而然的生起念三寶的心,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來了解念三寶給眾生帶來的利益。第一個,在凡聖同居土的凡夫,聽聞到水聲潺潺,鳥聲陣陣,敲金擊玉,清脆悅耳這種聲音心生歡喜,這是得歡喜益。第二個,眾生念三寶之心,對外與住持三寶相感通,對內於自性三寶相交接,這樣必然會在三寶力量的加持下,發起菩提心,這叫生善益。第三,由發菩提心,進一步修行三十七道品,菩薩六度萬行就能伏煩惱,或者斷煩惱。就好像一盆髒水,我們把髒水給靜下來,把裡邊的雜質淤泥,給它去除掉,然後再去攪動這個清水,那它怎麼也不會再渾濁了,我們修行來斷除心中的煩惱,也是這種情形,這就得破惡益。第四,發菩提心,深入修行,能證到我們的自性的這種覺正凈三寶,證悟到一體三寶,就是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這就是得入理益,這是得四種利益。

  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這是第三重讚歎其佛國土。前面說的眾鳥說法,現在講微風吹動寶樹寶網說法,這些微妙的法音,都是阿彌陀佛因地大願成就的。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自然得聞妙法願中說:「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其志願,所欲聞法,自然得聞,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他用了這個善巧方便,兌現了他的這個願,同時他也表達了一種奧妙: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有情無情都能夠講經說法。實際上我們這個世間的春鶯秋燕,都能夠講經說法,包括這個翠竹,這些都能演說真法,翠竹青松也都能在演說深妙的義諦,只是我們的業障重煩惱多,聽不出來罷了,我們被我們的煩惱所障礙了。古人比我們的心要清凈,大家都聽說過,香嚴禪師聽到這個石頭撞擊這個竹子發出的聲音,而悟道的這個故事,還有我們近代的虛雲老和尚,那個茶杯掉到地上發出的聲音,虛雲老和尚他就開悟了這個公案,我們今天也給大家講一個聞香開悟的這麼一個公案。宋朝的著名詩人黃庭堅,大家都很熟悉的,他也叫黃魯直,師父就比較喜歡看他的詩文,他在七八歲,他就能寫詩,因為他比較喜歡山古寺,現在叫三祖寺,師父對這個寺廟師父非常熟悉的,他比較喜歡山古寺的清幽,優雅,他自稱自己為山谷居士,他不但詩寫得好,書法也獨樹一幟,與蘇東坡齊名,號稱蘇黃,他兩人也在一起共同學佛,共同學佛、參禪、盤道,他倆關係非常好。他跟廬江的晦堂禪師學禪,雖然他的學問非常好,但是學了三年也沒有悟道,這一天,他問晦堂禪師:說有沒有什麼方便的方法、法門方法告訴他,讓他早一點開悟,這個晦堂禪師就說了,你讀過《論語》沒有,在他們那個年代,兩三歲的小孩都要學會《論語》的,都能背誦《論語》的,何況這麼一個大的詩人呢,所以這個話對黃庭堅,在他聽來就是一種侮辱,他不高興,但是也不敢在師父面前表露,他就跟晦堂禪師說了,說了我讀過,是不是,禪師就說了《論語》上有兩句話,二三子吾無隱乎,意思是說,你們不要認為我隱瞞了什麼,我並沒有保留什麼秘密。這個師父的話,黃庭堅不懂,老和尚一拂袖就走了,就出門了,黃庭堅悶悶不樂的跟在師父的後面,他們走到山上,秋天桂花木樨花正開,非常的香,禪師突然回頭就問黃庭堅,你聞到木樨香了沒有,你聞到桂花香味了沒有,黃庭堅說聞到了,禪師接著說,二三子吾無隱乎,這麼一喝,他一下子就悟道了。他在《山谷詩集》中寫道:山谷幽香,源遠流芳,錯生濁世,行為荒唐,迷途知返,桂花飄香,觸鼻開悟,不再徜徉。他就不在邊緣再去打轉了,他已經悟到這個真諦了,悟到一切有情無情的真諦了,他悟到法性了,不再徜徉。

  由此看來,不但極樂世界的有情無情都能說法,其實我們這個世間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飛禽走獸,甚至磚石瓦礫都能說法的。就像詩中說的:鬱郁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儘是法身。就看我們的心清不清凈,還用不用分別心,是不是,你沒有分別心,一切都是你法性的顯現,就像鏡子照萬物,那鏡子里的萬物都是鏡身,我們的真心所顯現出來的萬物,那萬物對他都是法性,不在外的。所以說佛印禪師說,他的心中的蘇東坡就是佛,蘇東坡沒有明白,他心中的佛印禪師就是狗屎,是不是,你的心性所顯現的就是你的心,就是法性,你自己染污了,那不能去怪別人。

  《法華經》中說嘛,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就是說世間的一切事物,無一不是依法而建立的,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法身的顯現,沒有離開你的真心的,離開你的真心無一法的,是不是,沒有一法的。現在科學家也在研究這個事,我們眼睛所看到的,他是因為有大腦,其實大腦也是被動的,它是什麼?它是我們真心,我們心的顯現,真心的顯現,真心的顯現,你的真心的顯現,所顯現的就是你的心,是不是,這就是法性。我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幾年前我們有個陳居士,叫陳鳳蘭,一個老菩薩,她畫西方極樂圖的,畫了四十八幅來表示四十八願,她畫佛的時候,心一下清凈了,清凈了之後,她畫完圖看著那個地,就是她家的地,水磨石的地,它突然不是我們這種磚石瓦礫的地了,一下子七寶了,一下變成七寶,晶瑩琉璃了,特別光明,回來以後他問我說:師父,為什麼會是這種現象?我就跟他說了:你所見的是真實的,不是妄境,因為你的心靜了,你的心靜了以後,這種法性的東西它自然就顯現出來了。原來我們用的是什麼?原來用的是分別心,分別心,相和性是分開的,不是性相一如的,說我們這個分別心,我們這個心就有隔礙,她的心突然清凈了,意識當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了,這種清凈莊嚴的相,自然的現出來。這種相,就是說這種法性的東西,自然顯現出來了,就是這樣的。所以我們現在是什麼?就靠這一句阿彌陀佛,就這依據阿彌陀佛,我們念到我們的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我們的阿彌陀佛的這個本性,性德自然的顯現,我們就會明白了,其實極樂世界的一切都是心性的顯現,沒有分別心,不是意識心的,它都是心性的顯現的。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是故號為阿彌陀。前面介紹了依報的殊勝,依報是隨著正報才有的,下面就開始介紹正報。正報莊嚴有主有伴,這裡先介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非常鄭重的在這裡問舍利弗,那尊佛,為什麼稱為阿彌陀?你是怎樣理解的,前面我們在別序中,佛告訴舍利佛,其土有佛,號阿彌陀,那舍利弗早已知道阿彌陀佛的名號,這裡為什麼還要再重提名號呢?只因為舍利弗在前面,只知道阿彌陀佛的名號,並沒有真正了解阿彌陀佛這個甚深的含義,再有本經開示的妙行,重在持名,那這一句阿彌陀,是全經的宗要,是萬德洪名,為了讓人們深知,阿彌陀不可思議的行願功德,讓聽聞到阿彌陀佛名號的人,生起欣求的心,能夠深信奉持,度脫生死,往生極樂,所以特意問舍利弗知不知道,這是一個加重的語氣,說明非常重要的。我們的行持、義理全部在這一句阿彌陀上面的。

  下面佛接著說了,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阿彌陀名號有兩個核心的功德:一個是無量光,一個是無量壽。這裡先講光明,佛的光明有三種,有法身的光明,還有報身的光明,這個法身的光明和報身的光明,是佛佛皆同,應身這是第三種,應身的光明是隨機而感所顯現的。應身的光明又分為常光和放光兩種,釋迦牟尼佛的身上,我們看到圓光一旬,一旬就等於我們現在的八尺,這是他的弟子們日常可以看得到的,這個是常光放光。我們看,釋迦牟尼佛在未說《法華經》之前,從眉間放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億佛土,這個是放光,在講經之前為了感應眾生,這個是放光。平時常隨弟子們這些,我們大家都可以看到的呢,這個叫常光,這裡說彼佛光明無量,是指阿彌陀佛的應身光明。

  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因為缺少十善,德行不夠,智慧愚痴,福報不夠,根機又鈍,感得釋迦牟尼佛在五濁惡世,顯現一丈光明。而極樂世界的眾生都是凈業所感,多善根福德,佛也必然應機所感,顯現無量光,這個是從眾生的角度來說的。那從佛的角度來說,諸佛在願力上各個不同,應身的光明也不一樣,法藏比丘在因地放棄王位,捨棄榮華富貴出家修行,在世自在王佛前發四十八願,其中第十二光明無量願中,他說:「設我作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萬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願力大,他歷劫依照自己發的願修行,在十劫前已經成佛,所以才有如此殊勝的光明,諸佛光明都不能與阿彌陀佛相比的。其他諸佛的應身光明,我們在經中看,有的是一由旬二由旬,有的是百千萬一由旬,有的是能照一佛剎,能照二佛剎,或者百千億佛剎,只有阿彌陀佛的光明,能普照無量無邊的剎土,這是因為他發的願比別人大,他發的願是平等普度一切的法界眾生,所以他的光明遍照法界。

  他的光明大,並不是為了逞強好勝的,而是給眾生真實的利益超過諸佛,無所障礙,這是表示照的徹底。不僅世間的物體擋不住,而且眾生的煩惱也擋不住,乃至於造作五逆十惡的惡業,墮到阿鼻地獄這種最黑暗的地方,阿彌陀佛的光明也能夠穿透過去,也能夠救脫眾生,那麼這個光明怎麼過去的就是靠他要度盡一切眾生的悲願。《無量壽經》中說:「神力演大光,普照無際土,消除三垢冥,明濟眾厄難,開彼智慧眼,滅此昏盲暗,閉塞諸惡道,通達善趣門」。阿彌陀佛願一切的眾生,都能舍離這個三惡道的痛苦,所以他的光明裡面就一種攝受力,再加上這個阿鼻地獄裡的眾生,他累劫有念佛的這種善根,這種善根,有修凈土的這種因緣,這樣接觸到光明以後,使他的善根萌發生起求往生的願,一剎那間,就能順著這個光明離開地獄,脫離苦海往生極樂世界。

  無論是《無量壽經》還是《阿彌陀經》都非常重視介紹阿彌陀佛這個光明的,這個光明。這是因為度眾生的力量要靠光明來兌現,這個光明有十二種光,

  我們在《無量壽經》當中看到,光明有十二種光:無量光、無邊光、無礙光、無等光、智慧光、常照光、清凈光(等),那這裡面每一種光又包含十二種光,所有的一切功德妙用,那比如說無礙光,無礙光裡面又包含無邊光、無量光、智慧光等的這種功德妙用,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

  阿彌陀佛的光明,不僅能夠照破我們這個世間的黑暗,而且可以破除眾生的無明煩惱。我們都是因為一念妄動生出了無明,於是分別執著,墮落成了這個樣子,我們現在六道輪迴,皆是因為一念無明妄動,分別執著了,阿彌陀佛對所有法界的眾生,佛光普照平等加持,只是我們無明的這個殼太厚了,不能明顯的感覺到,可是佛光時時刻刻在慈悲攝受眾生,這個是決定不虛的,如果我們的心清凈下來,大家就都會感受到的。釋迦牟尼佛為了去除大眾心裡的懷疑,他就問阿難尊者了,說你想不想見到阿彌陀佛呢?阿難尊者說了,那當然想見了,世尊這個時候就讓阿難尊者面向西方,對著太陽落山的這個方向,恭敬頂禮,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阿難一面頂禮,一面口稱彌陀聖號,還沒等他抬起頭來的時候,阿彌陀佛就在虛空中出現了,如黃金山高出一切諸世界上,高大,阿難見到阿彌陀佛,便說我願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從手掌上放出無量的光,普照一切諸佛世界,這個時候九法界的境界全都打開了,都可以看到,他成一個就是在我們眼前全部示現開了,我們平時只能看到這個人道和畜生道,像餓鬼道和地獄道我們看不到,這是因為我們的業力把這個時空局限住了,然而阿彌陀佛的光明一放,把所有的法界全都展現在大家的面前,餓鬼道地獄道里的眾生,被阿彌陀佛這個光明一照,所有的痛苦也都停止了,立刻停止了。天堂的宮殿和天人也有光,但是和阿彌陀佛放這個光,一比起來,就像螢火蟲和太陽的光(相比),顯不出來了,我們現在科學家也證實,我們人身上也有光,但是我們的那個光,要用我們現在眼睛的能量的一千倍,你才能看得到,所以我們的光和天人的光一比又微不足道了。我們本來的光明,都被這個妄想分別執著給障礙了,但是,不是沒有,有,都被障礙了,說這個天人的光也顯不出來了。在這個光裡面極樂世界也現前了,非常清晰,歷歷在目,當時與會的大眾也都見到了極樂世界,都對極樂世界生起了嚮往之心。

  那麼見到這個光明的眾生,能夠得什麼利益呢?這個利益是非常殊勝的,在阿彌陀佛的光明照射下,一切盲人也見到了光明,聾子也能聽到聲音了,一切的疾病災難都沒有了,種種的煩惱也都消滅了,剛強難化的眾生遇到光明,身心都變得柔軟,感受到清凈,真實的殊勝安樂。所以說,我們念佛,我們念佛的時候大家都有這種感覺的,念得時間長了,身心柔軟了,慈悲了,是不是,這是和阿彌陀佛感應相通了。我們念佛時間長了以後,面相就都在改變,叫人看了非常的柔軟,非常的慈悲,非常的亮。

  講到這個地方師父再講講,我們講完上一節課的時候,上一節課講完的時候,有個居士過去找我去溝通,說師父我這咳嗽好幾天了,本來一直咳嗽都非常厲害,在聽你講這個經的時候,我一點咳嗽就都沒有了,他問我怎麼回事,師父就給他講了,因為你在聽經的時候,心非常的靜,然後你和阿彌陀佛的這種感應相通,差不多就是這個道理,是不是,因為清凈得還不夠,是不是,感應相通有這麼一點的意思,所以這就能夠去除你身上的業力,毛病自然自然它就消退了,得佛力的加持,就是這麼一個道理。所以師父給講的那個,我們念佛也是這個道理,所以不是說,師父講那個不是說師父多有能力,大家千萬不要誤會,師父就是一個很普通的和尚,只會念佛,只會講經,念佛還要好好學習,講經也更要好好發心,沒有能力的,是不是,我們決不搞個人崇拜,師父只希望你們依佛法僧,回歸到我們清凈的本性的覺正凈上面來,不搞個人崇拜的,是不是,我們那就好好的以我們的這個,依靠佛法僧三寶,皈依我們自性的清凈平等覺裡面來,你就會得到你各種法喜的利益,得到真實的利益,我們念佛聽經是為了獲得真實之利的。就像師父剛才給你們開示的時候說的,學佛不要外求,絕對不要外求,求了以後你就容易入邪道,反而把自己搞得啥都不是的了,是不是,我們跟前好多的例子的。

  我們學佛就把心安住在這個清凈上面來,無求無欲,有求皆苦,無欲則剛,然後恢復我們的清凈本性,這個才是我們學佛真正的目的。我們現在學佛都把學佛學偏了,學佛都是帶著所求的心,違反佛義了,違反佛法的宗旨了,所以那怎麼會得到加持呢,其實你要好好用心的學,也可以得到一定的利益的福報的,但是不大,真的不大的,所以唯有展開心量,昨天我給孫老師講如果你護法是為了自己,功德非常小的,你把心量展開,你護法,你放生是為了利益眾生,是不是,用無求的心,應無所住而行布施,你用這種心,那你獲得的功德是非常大的,你的清凈莊嚴的性德自然顯現,和佛等無差別的性德你自然顯現。你一有求了,心量小了,心量小了,把自己就縮小了,是不是,所以我們一定要用這種智慧的心,用無住的心,無所著的心,我們來學佛。

  我們接著講阿彌陀佛這個光的功德,最重要的就是能幫助,這個光照到眾生,能幫助這些眾生,發起往生極樂凈土的宏願,從而生到極樂凈土去。那這個是非常大的利益的,惠以眾生真實之利的,我們一到了凈土,是不是,我們講了,就會什麼,永得三不退,直至成佛,這個利益是非常大的。說我們做人不是為了這一世的吃喝享受,我們又能吃到什麼?又能享受到什麼?是不是,其實都是苦,我們真正的目的是什麼?恢復我們性德,借著人身難得,我們今天已經得了,是不是,借著人身來恢復我們的性德。人身是最好恢復性德的時候,沒有天人的這種福報,在有福報,福報大了的時候再往上精進了,就不知道再去求佛法了;在三惡道,沒有條件去學佛,是不是,所以佛法,成佛多在人道的,都是多在人道的。所以我們借著這個人身有苦有樂,能聞到佛法這麼一個福報,我們趕緊念佛求生凈土,直至成佛,這是我們最大的利益。《觀經》中說,光明遍照十方世界,一切念佛眾生攝取不舍,念佛法門是仗他力,佛光遍照十方世界一切念佛眾生,永恆的攝取,而且一個也不會捨棄,凡是遇光的人都能夠往生極樂世界。

  那麼我們今天怎麼才能和這個光明相對接呢?就是信願持名。信願持名的時候,阿彌陀佛的光就會照在我們的身上,顯發出來,就像師父剛才講的那個例子,有這麼一點的感應相通,你就得這麼大的功德利益,如果你心再有大的,這種信願都發出來以後,那你這種感應相通會更大的,所以我們一定要信願持名,和阿彌陀佛的光明感應相通,這樣讓我們的身心健康,使我們得到法喜,讓我們獲得生凈土的資糧,所以說佛光的利益、佛願的宏大、佛恩的深厚都是不可思議的。

  好,今天時間到,謝謝大家。

  地藏寺講經堂微信平台:隨緣關注!


推薦閱讀:

彌陀【別意】弘願之力是什麼?|慧本法師
星雲法師《如何增長福報》
四十八願 第十九講:阿闍世王被救後信心歡喜讚頌佛(純祥法師)
凈空老法師開示:磨鏡
信願法師:我們念佛能往生的道理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