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用人的根本問題

1.用人的根本問題

【原文】凡將立事,正彼天植1,風雨無違,遠近高下,各得其嗣2。三經3既飭4,君乃有國。喜無以賞,怒無以殺。喜以賞,怒以殺,怨乃起,令乃廢。驟5令不行,民心乃外。外之有徒,禍乃始牙6。眾之所忿,寡不能圖,舉所美必觀其所終,廢所惡必計其所窮。慶勉敦敬以顯7之,祿富有功以勸之,爵貴有名以休8之,兼愛無遺,是謂君心。必先順教,萬民鄉風,旦暮利之,眾乃勝任。取人以己,成事以質。審用財,慎施報,察稱量。故用財不可以嗇,用力不可以苦。用財嗇則費,用力苦則勞。民不足,令乃辱;民苦殃,令不行;施報不得,禍乃始昌;禍昌不寤,民乃自圖。正法直度,罪殺不赦,殺僇必信,民畏而懼。武威既明,令不再行。頓卒910倦以辱之,罰罪有過以懲之,殺僇犯禁以振之。植固不動,倚邪乃恐。倚革邪化,令往民移。

11天合德12,象13地無親14,參15於日月,伍16於四時。悅眾在愛施,有眾在廢私,召遠在修近,閉禍在除怨。備長在乎任賢,安高在乎同利。

【譯文】凡是要建立事業,首先要端正心態,不要違背自然的風風雨雨,遠近高下的自然環境,也各有所主。三項根本原則得到整治,君主才能擁有國家。不因有喜而獎賞,不因有怒而誅殺。有喜即賞,有怒即殺,怨恨就會生起,政令就會廢弛。屢次下令不能推行,民心就會向外。存有外心結為黨徒,禍患就開始萌發。眾人發出的忿怒,少數人難以控制,興辦喜愛的事情必然要考慮它的結局,廢除厭惡的事情必然要估計它的後果。用慶賀鼓勵豐厚尊敬以宣揚,用俸祿富裕加功來勉勵,用爵位名譽來慶賀,廣施仁愛無遺漏,才是君主的胸懷。必然要先順應教化,萬民同一風俗,早晚都有利益,民眾才會承擔責任。用人要先審察自己,成事要先樹立標準。斟酌財力的使用,謹慎對待施恩和回報,明察公平衡量。所以使用財力不可以吝嗇,使用民力不可以勞苦。使用財力吝嗇那麼就會造成浪費,使用民力勞苦那麼就會造成疲勞。民眾日用不足,政令就會遭受恥辱;民眾受苦受災殃,政令就會得不到推行;施恩回報都沒有,災禍就將開始發展;禍患開始發展還不覺悟,民眾就會自己圖強奮發。端正法律平等制度,殺戮有罪不赦免,執行刑戳必講信用,民眾就會畏罪而恐懼。武力威勢既已宣明,法令就不再重申。對停頓終止怠慢倦乏之人加以羞辱,對有罪有過錯之人加以懲罰,殺戮犯罪之人加以震懾。君主執法的意志牢固不動搖,乖異邪僻之人就會恐懼。乖異邪僻之人得到改造教化,政令下達民眾就會順從。

效法上天合乎規律,效法大地沒有更新,與日月相配合,與四時相交錯。取悅民眾在於仁愛施惠,擁有民眾在於廢除私慾,招來遠民在於修治內部,避免禍患在於消除怨恨。具備長久之道在於任用賢能,安固高層在於與民同利。

【說明】版法,是指書寫在木版上的常法。本篇只此一節,管子首先提出要端正心態,才能完成《立政》篇中提出的三本:「君之所審者三:一曰德不當其位,二曰功不當其祿,三曰能不當其官。」君主用人要審查的有三個方面:一是他的品德能不能擔當其位,二是他的功績能不能擔當其俸祿,三是他的才能能不能擔當其職。這三個根本問題,是治理混亂的根源。如此,用人用對了,才能擁有國家。用人不對,什麼也都做不到,甚至還會喪身亡國。所謂用人,不因有喜而獎賞,不因有怒而誅殺。有喜即賞,有怒即殺,怨恨就會生起,政令就會廢弛。等等,這些問題都關切到每一個領導人,所以,本篇是每一個領導人都應該學習的。

——————————————————

【注釋】1.植:(zhí直)通「置」。《書·金縢》:「植璧秉珪。」《管子·宙合》:「天植之正而不謬,不可賢也。」《論語·微子》:「植其杖而芸。」漢賈誼《威不信》:「天下之勢倒植矣。」這裡用為安放、放置之意。天植:意謂上天所安放、放置的東西是不能隨意挪動的。這裡指心態。

2.嗣:(sì四)通「司」。《書·康王之誥》:「王義嗣,德答拜。」《詩·周頌·酌》:「載用有嗣,實維爾公允師。」《國語·晉語四》:「陽人有夏商之嗣典,有周室之師旅。」《荀子·哀公》:「若天之嗣,其事不可識,百姓淺然不識其鄰。」這裡用為主持、掌管之意。

3.三經:指《立政》篇中三本:「君之所審者三:一曰德不當其位,二曰功不當其祿,三曰能不當其官。

4.飭:(chi翅)《詩·小雅·六月》:「戎車既飭。」《國語·吳語》:「周軍飭壘。」《荀子·君道》:「修飭端正,遵法敬分。」《韓非子·飭令》:「飭令,則法不遷。」《淮南子·本紀》:「飭曲岸之際。」《說文》:「飭,致堅也。」這裡用為修整、整治之意。

5.驟:(zhòu宙)《左傳·宣公二年》:「宣子驟諫。」這裡用為屢次之意。

6.牙:同「牙」。《淮南子·俶真》:「繁憤未發,萌兆牙櫱。」《漢書·金日磾傳》:「霍氏有事萌牙。」這裡用為萌芽之意。

7.顯:(xiǎn險)《書·酒誥》:「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顯小民,經德秉哲。」《詩·周頌·清廟》:「於穆清廟,肅雍顯相。」《詩·周頌·敬之》:「佛時仔肩,示我顯德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孫臏以此名顯天下。」這裡用為傳揚、顯揚之意。

8.休:(xiū羞)《書·召誥》:「今休:王不敢後。」《詩·豳風·破斧》:「哀我人斯,亦孔之休。」《管子·心術上》:「是以君子不休乎好,不迫乎惡。」《國語·楚語》:「無不受休。」《易·大有·象》:「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戰國策·魏策》:「休祲降於天。」《爾雅·釋言》:「休,慶也。」這裡用為慶賀之意。

9.卒:(zú足)《書·舜典》:「如五器,卒乃復。」《書·大誥》:「予不敢不極卒寧王圖事。」《詩·邶風·日月》:「父兮母兮,畜我不卒。」朱熹註:「畜,養。」《詩·豳風·七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詩·小雅·節南山》:「國既卒斬,何用不監?」《詩·小雅·楚茨》:「禮儀卒度,笑語卒獲。」《詩·魯頌·泮水》:「式固爾猶,淮夷卒獲。」《論語·子張》:「有始有卒者,其惟聖人乎!」《韓非子·解老》:「人始於生而卒於死。」這裡用為終止、完畢之意。

10.怠:(dài代)《書·大禹謨》:「無怠無荒,四夷來王。」《書·太甲中》:「視乃烈祖,無時豫怠。」《爾雅》:「懈,怠也。」《國語·周語》:「可先而不備,謂之怠。」《國語·晉語》:「怠偷甚矣。」《禮記·檀弓》:「吉事雖止不怠。」《禮記·曲禮》:「毋怠荒。」《說文》:「怠,慢也。」《廣雅》:「怠,賴也。」這裡用為懶惰之意。

11.法:(fǎ髪)《孟子·公孫丑上》:「則文王不足法與?」《韓非子·揚榷》:「法刑狗信,虎化為人,復反其真。」《韓非子·五蠹》:「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呂氏春秋·察今》:「法其所以為法。」這裡用為效法之意。

12.德:(dé得)《易·訟·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無成。」《書·大禹謨》:「政乃乂,黎民敏德。」《詩·邶風·日月》:「乃如之人兮,德音無良。」《詩·小雅·谷風》:「忘我大德,思我小怨。」《詩·大雅·思齊》:「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老子·十章》:「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易·坤·象》:「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論語·為政》:「子曰:『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莊子·天地》:「故曰,玄古之君天下,無為也,天德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德何如可以王矣?」《荀子·勸學》:「榮辱之來,必象其德。」《韓非子·揚榷》:「德者,核理而普至。」這裡用為客觀規律之意。

13.象:(xiàng向)《書·堯典》:「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管子·君臣上》:「是故能象其道於國家,加之於百姓。」《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有儀而可象,謂之儀。」《墨子·辭過》:「人君為飲食為此,故左右象之。」《荀子·臣道》:「曲成制象,是聖臣者也。」《廣雅·釋詁三》:「象,效也。」這裡用為效法之意。

14.親:(qīn侵)《管子·白心》:「君親六合,以考內身。」《孟子·公孫丑下》:「且比化者無使土親膚。」《韓非子·亡徵》:「親臣進而故人退。」王先慎集解:「親讀為新。」這裡用為更新之意。

15.參:(cān餐)《管子·形勢》:「有無棄之言者,必參之於天地也。」《國語·越語下》:「夫人事必將與天地相參,然後乃可以成功。」《禮記·中庸》:「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荀子·王制》:「君子者,天地之參也。」《荀子·天論》:「天有其時,地有其財,人有其治,夫是之謂能參。」《韓非子·揚榷》:「形名參同,用其所生。」這裡用為配合之意。

16.伍:(wǔ五)參與伍連用,即交錯參雜配合之意。《管子·君臣下》:「參伍德而周舉之,尊勢而明信之。」


推薦閱讀:

鬼谷子絕學之識人用人領導智慧
紫微斗數人生系列講座【用人之道】(2)
如何成為一個厲害的團隊管理者——領導、授權、激勵、用人
(6)那玉帝不會用人
樹牢事業為上的用人導向

TAG:用人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