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結合的八步課堂教學模式
一、八步課堂教學模式提出的背景
新課程改革以來,各種教學模式層出不窮,但同時也漸漸暴露出一些問題,如教學目標的模糊,過分強調學生自主,忽視教師應有的主導地位,過分肯定個性化解讀而導致文本理解的扭曲等等,紛繁的教學模式也讓很多老師無所適從,甚至誤入歧途。還有是一些老教師,教了一輩子學,卻突然發現不會教學了,同特別是一些年輕老師,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了解甚少,新的教學範式還沒有形成,課堂教學很難達到高效,正所謂「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因此,構建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模式」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經過一段時間的教研,在對布魯姆的「目標教學」、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學模式、濰坊教科院推行的「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最新推行的「三四五」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我們是教科研中心的「雙二十條」,構建了新舊結合的八步課堂教學模式,作為課堂教學的最基本要求,以便進一步規範課堂教學環節步驟,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目的。我們總結實施了新舊結合的八步課堂教學模式:
二、八步課堂教學模式概述
八步課堂教學模式即一般新授課課堂教學的八個基本環節:1、課前預習,充分準備;2、複習檢測,溫故知新;3、激情導入,目標確認;4、學案導學,自主互助;5、精講點撥、跟蹤訓練;6、形成檢測、反饋糾正;7、歸納梳理,總結點評;8、布置作業,課外延伸。
三、八步課堂教學環節的具體操作及要求
1、課前預習,充分準備
預習的過程是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先人為主的學習過程。通過預習,學生對教學內容初步進行了探索,什麼地方已學懂,什麼地方還不會,學生心中有數,聽課時學生就能有效地把注意力集中在難以理解的知識點上,從而加強了聽課的目的性。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預習為學生上課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礎;用教育學的角度來講,帶著問題上課,學生的求知慾望會更強烈,有利於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師要培養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預習時,要求學生邊閱讀教材邊記出碰到的不明白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
課前預習的環節,在不同的科目、課型,根據教師的要求也完全可以是複習上一節所學的內容。將複習(預習)作為課堂教學開始的第一步驟,是因為複習所起的作用決定的。複習能讓學生回憶,聯想所學過的東西。而複習不一定就是複習上一節課所學的知識,最重要的就是複習那些與即將上的這節課內容有聯繫的知識,這樣複習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承上啟下,為本節課做好知識準備。但許多教師上課時直接說出或是寫出所複習的知識,這樣做只能說明真正得到複習的並不是學生而是教師。所以複習不能由教師包辦,教師只能引導、暗示或提示學生想起所要複習的知識,並讓他們大聲說出來,使知識在頭腦里得到再現
要求教師可提前1分鐘站在教室的門口。讓課前預習和複習成為一種習慣,老師走進課堂,學生已進入學習狀態,因為接下來的環節是檢測,因此學生在課前的預習和複習積極性是相當高的,
2、複習檢測,溫故知新;
(1)提前準備,一針見血。
教師需將上課檢查、提問的內容寫在小黑板、投影在大屏幕或者寫在備課紙上,免得無目的提問,針對性強。同時也提高效率,節約時間。每位有經驗的老師都應有針對性的提問或檢查,而不是面面俱到,浪費時間。因此,提前備好課是關鍵。
(2)複習檢測的時間要適宜
漫無目的的提問,再加上對時間掌握的不適宜,導致有的老師佔用了太多的課堂時間,若學生回答不夠完美,老師又情緒失控,影響上課效果。因此,上課必須控制提問時間,若時間過長,影響了新課的時間,真是事半功倍,形成惡性循環,大大降低教學質量。提問、檢查在時間上應控制在5—10分鐘內,且一針見血,提問要點。
(3)檢測提問方法要靈活多變
a口頭提問---簡捷明了,速度快,學生必須在熟練的基礎上才能回答。b、黑板上默寫,找幾個同學上黑板前默寫,幾分鐘就能查完,且掌握學生的熟練程度。c、用一小白紙全班默寫--抽查一部分等等
(4)檢測面積要適中
不可只提問檢查前幾名,這樣就會被假象所迷惑,不可只提問希望生,這樣會耽誤其他同學的時間。提問要有針對性,哪些同學需要重點提問,哪些同學平時不好好準備,這需要老師平時心中有數。本人平時的提問很有針對性,人名都在一小本上,對希望生如何抽查,那些這段時間思想或成績有波動,哪些雖是優秀生,但有輕忽現象,只有對學生了如指掌,才能使提問大大發揮功效。
總之,複習檢測雖是教學中的一個不起眼的環節,但如果不合理設計安排,就起不到承前啟後的作用,又大大影響上新課的質量,還起不到診斷之功用。應讓這一環節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讓我們繼續來探討。
3、激情導入,目標確認
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研究的東西有著內在的興趣,學生一旦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就會產生愉快的情緒,從而集中注意力,積極思維。
長期以來的教學實踐中,老師們為激發學生對新一課內容的興趣,總要精心設計生動巧妙的導語,使「導入新課」成為課堂教學中首當其衝的一個重要環節。這一環節在課堂教學中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導入環節的運用好壞,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
教學中多媒體的利用,為課堂教學的「導入」、確認學習目標環節拓開了廣闊的天地。在精心設計導語的同時,恰當的運用幻燈圖片、錄像、音樂、聲音等直觀教具,呈現出活靈活現、形象生動、情景相融的畫面,藉以渲染課堂氣氛,確立課堂的情感基調,讓學生全心身地融入這種課堂氣圍之中。教師在導入後,提出學習的具體目標和要求,增強學生對課堂活動的興趣、對新的知識內容產生迫切地期盼,為學生拓展知識與想像、參與觀察和實踐奠定了感基礎。
4、學案導學,自主互助
這一環節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在目前的教學中,大多數教師都設計或者運用現成的導學按,課內探究學案所設計的問題主要針對一些重點、難點、疑點、考點、探究點知識以及學生學習過程中易忘、易漏、易混點的知識等,它是通過學生預習和教師預測而提出的問題。要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掌握知識,初步構建起知識體系。對於學生確實解決不了的問題,應引導學生找出解決不了的原因並做好相應的記錄。教師應及時了解學習進程,掌握學生自學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和不足之處。
(1)教師要明確自己的主導作用,做個引導者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規則的合作學習嘈雜無序,成了自由市場。教師應該深入到學生中去,觀察各小組的行為,洞悉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解決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如果小組活動開展得好,應予以表揚;小組提前完成任務時,應檢查他們完成的質量;發現小組分工不清、討論混亂時要耐心講解;發現討論偏離主題時要及時點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2)關注個體的獨立學習,教給學生合作技能
小組合作學習確實增加了學生參與的機會,但是好學生參與的機會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種幫助的角色,困難學生成了聽眾,往往得不到獨立思考的機會而直接從好學生中獲得信息,致使困難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仍然學不到什麼知識,這就要教給學生合作的技能。低年級學生剛接觸小組學習這種新的學習方式,一開始實施時,在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時要麼七嘴八舌亂講一通,要麼乾脆不說坐享其成,要麼人云亦云盲目隨從,對小組內的意見根本無法提出真正意義上的贊成或反對。作為教師,應該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
(3)要保證合作的時間和空間、
在教學中,我們應給予大部分學生足夠的學習、思考,合作的時間,重視生生互動。在此基礎上,再引導交流。課堂把一定的時間留給學生,能使他們有機會進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這樣一來,學生由於主體性得到彰顯,自然會產生求知慾望,會將學習當作樂趣,最終進入學會,會學和樂學地境界。只有保證了合作的時間和空間,才能保證合作的質量。這一點,教師無論在教學設計還是在課堂教學中都應加以重視。
5、精講點撥、跟蹤訓練
對於學生自主互助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有疑義、爭議的困難問題,教師不要去直接出示現成的答案,而是通過教師科學的提示、恰當的點撥,讓學生通過分析、對比、綜合、思考來自己解決問題。每解決一個或一類問題後,教師要根據學生預習和科學的預見設計部分有代表性的題目讓學生訓練,通過訓練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鞏固所學知識,掌握應用學習方法。
(1)講解語言簡練化:即用最少的語言把問題解釋清楚。這裡的關鍵是吃透教材和充分的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思維特點。
(2)講解時間分散化:冗長的講解最沒有效果,建議不要把一節課需要講的東西一次性講完,每次講一部分,分散講解的時間。
(3)講解的方式多樣化
列舉式講解:用舉例子的方法說明道理、規律。
描述性精講:用簡練的語言描述事理、介紹知識。
提問式講解:即邊提問(啟發)、邊講解、邊總結
點撥式講解:找准學生理解的難點和誤區,用提問的形式提示學生思考,教師只提問題,讓學生深入思考講述自己的思路。
此外,教師的講解要有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做到語調抑揚頓挫,充滿激情。教師的講解在某種意義上說就像是作報告,要講究講話的技巧,要考慮聽眾的感受。
6、形成檢測、反饋糾正
「形成性檢測」就是在課堂上對學生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檢查測試,以此來評定教學內容是否完成的一個過程,這一界定與洋思中學的「堂堂清」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課堂檢測應檢測什麼、放在何時、多長時間、以何種方式進行,才能讓課堂檢測真正促進我們的教學,是我們教師必須認真研究的課題。
(1)形成性檢測的內容:
課堂檢測的目的是為了檢查學生本節課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並進一步發現並解決學生在自學課文後存在的問題。因此,教師設計的檢測題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以教學重難點為主,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2)檢測的時間:
課堂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必須靈活掌握檢測時間。可以根據課堂余留時間靈活掌握。可以在距離下課10分鐘左右進行。
(3)檢測方式:
檢測形式可以靈活多樣,有提問、書面回答、背誦、複述等,最好讓學生按照題目的不同進行各種形式的回答或板演,但其核心是要讓其他學生時刻準備回答問題。總之,只要教師動動腦筋,每一課都能設計出別出心裁的檢測題來。
7、歸納梳理,總結點評
此環節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根據課堂剩餘時間靈活掌握,最好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學習目標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分析本部分知識所涵蓋的主要內容,找出知識的聯繫點;引導學生分析在學習本部分知識時應如何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最後通過點評,進一步重複目標重點,肯定學生,增強學生的成功感。
8、布置作業,課外延伸。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它能使學生更好地吸收、消化所學的知識,是鞏固、掌握和深化課堂所學知識必不可少的手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布置作業十分重要。
(1)作業的布置要有層次性。
分層次布置作業是現在新課改的要求,也體現了全面關注學生髮展,因材施教的宗旨。由於學生水平的參差不齊,作業也要因人而異。因此,教師要很好的把握這一點。比如,在做練習的時候,程度好的同學必須完成,程度差的可以選做,最差的可以做最基礎的,這樣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完成,並且能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
(2)作業的布置要有實效性。
也就是說,這些作業的目的是練習鞏固本節課學習的重點內容要具有一定的針對性。
(3)作業的布置要靈活多樣。
我們可以給學生不同形式的作業。有寫的作業,有讀的作業,還可以是說的作業,讓學生背誦課文,做課前報告,複述課文這些都可以做。總之,不同的形式可以讓學生有新鮮感。
四、八步課堂教學模式實施的效果
本課堂教學模式實施以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課堂教學效率得到了顯著提高,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理念,徹底克服了「滿堂灌」的現象,教師對課堂的基本教學步驟進一步明確,特別是一些年輕教師脫穎而出,迅速走向成熟,成為課堂教學的骨幹。
五、八步課堂教學模式實施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八步課堂教學模式是一般新授課課堂教學的八個基本環節,它具有基本性,只是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學普遍適用、可以為范的規格,而不是所有具體的課堂教學措施,死板的教學模式,各個學科在教學中應具有各自適用的範式。
2、在課堂教學不可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考慮如何教的問題,更要研究學生如何學的問題,也就是如何讓學生學得更多、更好,更會學、更樂學,要在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3、應注意學生合作學習形式和效果的統一,不能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的具體表現形式上,以為課堂熱鬧了,學生合作、討論了,就是體現了新理念,合作學習應建立在學生個體需要的基礎上,只有學生經過了自己的獨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開展合作學習才會受到實效。
推薦閱讀:
※拼布小課堂
※烘焙課堂 | 奶香十足の 「軟妹」——牛奶麵包卷
※家長課堂:我們應該怎樣批評孩子
※飲食與兒童健康(一) | 健康營微課堂
※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