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風古韻 風情海口
#TRS_AUTOADD_1323337823678 {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體;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TRS_AUTOADD_1323337823678 P {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體;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TRS_AUTOADD_1323337823678 TD {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體;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TRS_AUTOADD_1323337823678 DIV {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體;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TRS_AUTOADD_1323337823678 LI {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體;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JSON--{"":{"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 中國環境報記者 陳祖洪 通訊員 許海玲 如果說,北京城透露的是一種皇家氣韻,杭州城流溢的是一種溫婉氣質,西安城蘊含的是一種渾厚古樸氣息,那麼,「椰城」海口奏的卻是一曲舒緩又略帶慵懶的熱帶濱海風情小調。 如果說,每座城市都擁有屬於自己的獨特故事,那麼,海口的故事則融在椰樹古樓深巷中,化入江海里。 如果說,每個城市都可以用某種顏色去定義,那麼,海口無疑是綠色的。 史跡構築城之魂 對海口的讚美言詞從來不缺,「陽光、綠意、熱帶風情」是人們的常用詞。在這層華麗外衣下是海口厚重的文化內蘊。 2002年,瓊山市併入海口。海口的史卷由老海口和瓊山共同編織。 水,孕育文明。世界上的許多城市都是依託江河湖海發展起來的。老海口的發展,最初也源於它是南渡江的入海口,在於它沿江臨海的優勢。曾經的老海口湖塘星羅棋布,河叉縱橫交錯,水系發達。加上「北枕海安、南近交趾、東連七洲、西通合浦」的獨特地理位置,老海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南疆邊陲海陸交通要道。海道四通八達,港口商埠林立。 清波之上,舟楫聚泊。早在宋代,老海口商貿開始興旺。宋朝王象之的《輿地紀勝》中載:「瓊州白沙津蕃船所聚之地,其港自海岸屈直不通大舟,大舟多泊海邊」,可見,宋代老海口就已有外國商船聚集,成為停泊借宿之所,商貿往來頻繁。明代,「海口是為港門,帆檣之聚,森如立竹」,內外商貿盛況空前,老海口成為島內外的水運中心以及「海上絲綢之路」中途避風港和補給站。單島內,老海口就是各條水運的起點,明·正德《瓊台志》記載,「郡東水路,半日至文昌鋪前港,半日至清瀾港,日至會同調懶港,半日至樂會博鰲港,半日至萬州蓮塘港,日至南山李村港,日半至崖州之臨川港,俱無隱泊處;西水路,半日至澄邁東水港,半日至臨高博浦港,日至儋州洋浦港,日至昌化烏泥港,日至感恩抱羅港,日至崖之保平港,俱有灣汊可泊舟」,可見當時水運的發達。 水長流,然城常變。水,托起港口的繁榮,又悄然改變著陸上城中的面貌。 近代,老海口成為對外通商口岸,而後漸成主要面向南洋(即東南亞)的一個繁華商貿中心。看到此景,部分早年「下南洋」的海南華僑,紛紛回鄉築屋建樓或者做生意。融合了中西文化的南洋事物之一的騎樓便是在這一過程中產生的。這些將西方建築元素、南洋的建築風格、中式建築特色融為一體的騎樓,凝聚和記錄了老海口沉甸甸的近代歷史和故事,存留了一段珍貴的城市記憶。 一位歸僑老人曾這樣描繪過騎樓風情:「整條街的騎樓,商鋪很多,樓上有很好看的花牆頭,樓下門廊暢通。騎廊下深深的樓影里,路人和小販悠閑地享受著夏日的海風。偶爾,樓中木製百葉窗或花玻璃窗戶上,還會探出一兩個年輕姑娘的身影,感覺又像是回到了南洋。」 尋一空日,行走在散發著古老氣息的百年騎樓老街,遙想當年這裡商賈雲集、商鋪林立、行人如織、「老爸」茶館裡的喧囂,便徒生出「多少往事隱樓閣」之嘆。2009年,海口騎樓老街榮獲首批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稱號,理由是:海口騎樓老街是現今國內騎樓建築保留規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極富中西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 如果說老海口以水為根而興,那瓊山卻因人文之韻而旺達。幽幽古意藏深巷。踏尋瓊山(主指府城)發展的歷史蹤跡,就不能不走走那些已逾千年的小巷,特別是北勝街、繡衣坊、馬鞍街等基本保持原有的格局和走向的小巷。如建於明代的北勝街,是古時府城北面通往老海口的必經之路,上世紀80年代前路面還留有古時獨輪手推車的復轍痕迹,約深3厘米。 不到五公祠,枉來海南境。五公祠,海南現存最大的古建築群,遺迹頗多,是為紀念唐宋時期貶謫到海南的5位名相名臣李德裕、李綱、李光、趙鼎、胡銓而建,故名。祠內建築古色古香,庭院古木參天、花朵吐香、環境雅靜,素有「瓊台勝景」美譽。而真正讓人千百年來都惦念五公祠的原因,實際上是五公的高尚氣節,「唐嗟末造,宋恨偏安,天地幾人才置諸海外;道契前賢,教興後學,乾坤有正氣在此樓中。」「只知有國,不知有身,任憑千般折磨,益堅其志;先其所優,後其所樂,但願群才奮起,莫負斯樓。」讀罷,嘆哉! 城之事、城之物,構築著海口城之記憶、城之神魂。 發展途中遇波折 然而,歷史的車輪總是在向前行走,任憑兩旁舞台上爭奇鬥豔也絕不停留,滑行而過,駛向下一頁篇章。 水具生命,它靈動,它滋養萬物而無怨。自古人們就親水、贊水,將水視若母親。然而,隨著城市的發展,曾給海口帶來繁榮的河湖之水處境變得艱難起來。水污染成了這座城最直接的傷痛。1993年~2004年間,海口主要河流的多數河段氨氮呈現上升趨勢,表明了全市主要河流的有機污染範圍不斷擴大和污染程度日趨嚴重的態勢。有例為證,上世紀90代初開始,海甸島進行大面積開發,溪流兩旁的高樓如雨後春筍般冒起,人口激增加上人的環境意識薄弱,建築垃圾、生活垃圾和污水,全部裝入碧水緩流的江河中,污泥積滯,河道變窄,水流不暢,一條條美麗河流變成了藏污納垢的場所。「作為海甸重要河流的海甸溪,那時可謂臭氣熏天。每到夏天,烈日炙烤之下的污水、垃圾便會迅速發酵,就是隔很遠,也能聞到空氣中飄散的惡臭,讓附近居民苦不堪言。那段時期,即便是在大海里捕的魚蝦,但只要一聽說上岸點是在海甸溪邊,有的人就會堅決地搖頭不買,這讓賣魚的漁民們苦惱不已。」一位家住海甸的市民在接受採訪時如此說道。除了河流,一些湖泊也污染嚴重,東西湖也留給人們「垃圾成堆、湖水發臭」的印象。由於海口有多條河流與海相連,河流的污染也給海洋環境帶來隱患。 此外,蘊含濃厚歷史文化韻味的一些景區環境也讓人擔憂。騎樓老街地下管道等市政基礎設施落後,一些騎樓年久失修並破損嚴重,騎樓表面看上去斑駁不已;五公祠園區衛生髒亂差、部分建築有待修繕,園區周邊的算卦、亂擺地攤和其他一些違法行為打擾著五公的清凈;明代著名理學家、海南四大才子之一丘浚的陵墓被包圍在由幾個廢品回收站和汽車修理站構成的髒亂之中;曾為海南抵禦外侵立下汗馬功勞的秀英炮台,景區內雜草叢生、難覓人跡。此情此景,讓人不免心痛。 歷史古迹是一個城市獨有的印記,「銘記歷史、傳承文明」並非一句空話,而是一種責任。 椰子樹是海口的市樹。椰風海韻是海口城的對外「名片」。但這融入了市民情感的樹木,自建省後,卻因城市道路改造或換種其他樹種而屢遭伐移,許多有幾十年樹齡的椰樹就這樣頹然倒下。椰樹的每一次倒下,都會觸痛人們的神經,讓市民們有著手足被傷害的感覺,一次次的「椰樹保衛戰」,一次次看著漸少的椰樹,「痛心」是使用頻率最高的詞。 痛楚之後再揚帆 痛之極而思良策。於是,海口開始以各種方式進行以環境為主題的整治,這個過程雖有起落、有進退,但終歸在朝前邁進。 2010年1月4日,國務院發布《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將國際旅遊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後,海口再次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就在兩天後的1月6日,海南向世界作了這樣的「綠色表達」:「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是以保護生態環境為重要或者說主要內容。良好的生態環境正是海南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的一個基礎和前提。我們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保住了綠水青山,後面就有金山銀山。」隨後,《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方案》出台,確定2010年為「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環境綜合整治年」,海口的環境整治開啟了新的一頁。 海口在歷史文化遺迹保護上也有所突破。2010年8月31日,海口騎樓建築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綜合整治工程啟動,拉開了騎樓老街保護和整治的序幕。目前,正在實施中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行動的其中一項內容,便是歷史文化環境保護,保護的是市域內與歷史文化名城密切相關的自然環境風貌。對五公祠、秀英炮台周邊環境的整治也在規劃的範圍內。 水治理方面,今年4月,耗時一年多的海口市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基本完工,市中心區水網動力工程實現通水,這將進一步改善市內的水環境。 「綠」在海口是一種實實在在可直觀的東西。海口綠色的主旋律從未丟失。綠木相依,碧濤蕩漾,綠色海口,並不虛傳。 2010年7月28日,《海口綠色慢行休閑系統規劃》(簡稱《規劃》)通過專家評審,此《規劃》意在建立覆蓋全市的慢行休閑綠道網路,以江、河、海及無縫公交體系為藍脈,以綠道為骨架,打造一個完整的休閑、生活、娛樂的城市綠色慢行休閑系統。目前,這套綠色慢行休閑系統已初具雛形,為市民的低碳出行提供了新的空間。 良好的綠化,自然帶來潔凈的空氣。根據《海口市2010年環境狀況公報》中關於2006~2010年環境空氣質量變化趨勢顯示,二氧化硫年均值有明顯下降趨勢。今年,喜報傳來,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首份全球城市空氣污染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空氣最清潔城市是海口。 今年6月28日,海口「環保法庭」在海口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成立。這使海口有了專門的環境案件審判力量,推動了海口生態文明建設。 見證了海口幾十年來發展歷程的許女士,說起海口顯得有些激動,「變化真的太大了。東西湖以前可是一片破敗之相,湖水渾濁、奇臭無比,行人路過,掩鼻而走。可如今,岸綠水清,已無臭味,晨練、下棋、遛彎、唱瓊劇、坐船游湖的市民隨處可見。」從她的臉上,能感受到她生活在海口的幸福。 矗立高點,推窗鳥瞰,濱海大道旁的椰樹長龍宛若一條綠飄帶沿著蜿蜒的海岸線在海風中歡快地舞動。飄帶中間,是星星點點移動的汽車;飄帶兩側,一邊高樓林立,一邊碧海藍天、沙灘綿延,再遠,海天連一線。如此美景,使人有走近的衝動。 徒步在椰樹掩映下的綠色慢行休閑道上,看著令人心喜的椰果,感受著椰衣綠篷帶來的涼爽,享受著這種慢調生活,突然間就產生了與丘浚同處一時空的錯覺,「千樹榔椰食素封,穹林遙望碧重重。騰空直上龍腰細,映日輕搖鳳尾松。山雨來時青靄合,火雲張處翠陰濃。醉來笑吸瓊漿味,不數仙家五粒松。」偶有單車騎行的大人和踩著滑輪的孩童從身邊經過,沉迷在椰風中的醉意便更濃了。 這座城,有著屬於自己心底的那份獨特,有過發展中的欣喜和痛楚。而今,它正披著新綠衣裳,堅石般佇立在大海邊,向朝它注目的人們展露著自信的微笑。 椰城海口,正在隨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步伐,向國際性、生態型濱海旅遊度假品位名城目標前行。 問道 穿越千年尋凈土 李松 以前,人們地理知識有限,以為天有涯,海有角。中國的天涯海角就在海南。對於中原人來說,處於天涯海角的海南,遠隔千山萬水,遙不可及。當時在海南只有少數民族生活,再有就是從中原流放到那裡的犯人。在唐宋時期,蘇東坡、李綱、李光、趙鼎等忠臣被流放到海口,據說先後有近50名官員被貶流放於此,在海口度過餘生。 當年,海南是荒蠻之地,也被稱為絕地。遠離中原,遠離文明。千年一瞬,濤聲依舊。1988年時我到過海口,當時海南正在建省。海口幾乎沒有工業,市區沒有公共汽車,時常停電。海灘上椰林搖曳,仙人掌生著紅色的果子。當時內地環境污染已經十分嚴重,海口依然保留著純美的原生態狀態,人們稱它為中國最後一片「凈土」。 近年來,海口也被捲入了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的怪圈,城市擴建和經濟發展帶來了生活和工業污染,海風不再清新,海水不再純凈,環境污染正在侵蝕著千年凈土。 發展如同蓋樓,基礎越牢,樓蓋得越高,越長久。基礎就是當地的資源優勢,根據當地的資源優勢選擇發展道路,才會越走越順,越走越快。海口的資源優勢是獨特的南國自然風光,優美的環境,走旅遊休閑度假城市的路子。如今海口走上了正路,大搞環境治理和環境建設,努力改善環境質量,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海口成為了當今中國環境質量最優良、自然環境最優美的城市。 如今的海口不再是荒蠻死絕之地,而是中國最純美的凈土。穿越千年,今更勝昔。 |
推薦閱讀:
※海口騎樓老街講解詞
※海口這些「蒼蠅館子」,做得可都是地道美食,22家夠你吃嗎?
※舌尖上的旅行,不容錯過的海口美食
※海口機場因濃霧一度癱瘓 旅客衝進停機坪/圖
※昂江扎西仁波切2012海口弘法之行
TAG:海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