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人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並沒有。
兩天前的《華爾街日報》,有篇文章光看標題好嚇人:為什麼中國男人正走向死亡……
身為一個家庭成員2/3為男性的孩子媽,這麼利益相關的重大事項,漠不關心可還行?趕快點進去一看,說的是從2003年到2013年,中國41歲到60歲這個年齡段的男性——占所有上班族總數3/4的勞動主力軍,創業供房養娃贍養爸媽的頂樑柱牌三明治——死亡率增加了12%。
有點兒弔詭的,是這麼一枚嚇死人不賠命的高射炮之後,下茬兒卻文風一變,聊了兩句過去15年里中國的經濟騰飛和全球化效應,預測了一下保險業和健康醫藥產業的高歌猛進,結尾居然繞到了五糧液和茅台酒廠的股價上升上。再仔細一看,前面引用的那數據,原來不是來自國家統計局,也不是哪所研究機構,卻是中國保監會。
《鹿鼎記》里神龍教主誇陸高軒,「智謀深沉,武功高強,筆下更十分來得,一篇文章做的四平八穩」,看來要想變百年媒體老字號,也少不得這樣兒的高人。不過,要是看了個標題就雷厲風行地翻手機、趕快從黑名單里往外拽保險推銷員、直接加好友兼置頂呢,倒也大可不必。
莫著急,別害怕。
至少從一個學院派科學記者的角度看,問題遠沒那麼嚴重。
首先,我說了不算,有必要搬出一個更權威點兒的大數據: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人口司公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15年修訂版》。要是看那裡面的統計結果,如今正值15到60歲之間的中國成年男性,絕對是趕上了前所未有的益壽延年的黃金時代。
在人口統計學中,用45q15表示成人死亡率,可以簡單地將其理解為一個15歲的少年因為各種原因,活不到慶祝六十大壽。在1950年到1955年間,中國男性的45q15為千分之516,但在1975年之後,這個數字就落到了200以下,而且逐年大幅度降低,並有望在2015年到2020年間跌破100大關至93。
沒有比較,就沒有說服力。同一個指標,根據世界銀行人均國民總收入標準劃定的高收入國家,65年里,男性的45q15隻是從254降低到了127,而美國的對應數字,則是247和124。
看看,是不是覺得有必要放掛鞭炮慶祝一下?
當然,愛較真兒的,可以說中國有人口紅利,年齡結構現在還是漂亮的金字塔形,未來未必真的一片光明。但就事論事,人口紅利對死亡率來說,也是一把雙刃劍。高速發展過程中,更多的人就業,也就會有更多的職業意外死亡,舉世皆然,尤以發展中國家明顯。畢竟,職場中人的生活方式,哪能都出自個體的自由選擇?在身邊全是大煙槍的開放辦公室,吸二手煙可能是崗位責任的一部分;和信奉感情深一口悶的甲方在酒桌上談生意,想要不醉沒那麼容易;高峰期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人更容易受到空氣污染的危害;跑工地的、送快遞的和長途貨車司機出意外的風險更高;經常靠富含地溝油和淋巴肉的外賣盒飯撐過飢腸轆轆加班夜的人,就算明知這樣更容易患上心腦血管疾病,那又能如何?但問題在於,最常被販賣焦慮也最愛為此買單的那些所謂高凈值對象,往往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這些主要由中下層承擔的發展而導致的健康和死亡風險,所以這份兒擔憂,大概只能說是先天下之憂而憂。
事實上,在PubMed和ProQuest幾個專業文獻資料庫里用「中年」、「男性」、「死亡率」的關鍵詞搜一下,感覺簡直滿眼都是美國中年男人的哀歌,往後翻了十幾頁都沒中國男人什麼事。其中影響最大、被引用次數最多的,《華爾街日報》的文章里也提到了,是普林斯頓大學的兩位研究者2015年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論文。裡面指出,從1998年後,雖然英國、法國、加拿大等富裕國家中年男性(45歲到54歲之間)的死亡率平均呈年遞減2%趨勢,但生活在美國的白人中年男性死亡率卻逐年增加0.5%。有意思的是,研究者把這筆賬算在了中國崛起的頭上:因為啥啥都Made in China了,美國的製造業失業者絕望之下或嗑藥或自殺,結果死亡率就增加了。可略帶諷刺意味的是,在解讀中國男人莫須有的中年健康危機時,原因卻又變成了經濟成功可能促成壞的健康習慣,喝酒抽煙胡吃海塞不運動,於是加速上天堂。
這可就矛盾了:到底是發展好呢,還是不發展好?
這話往深里說,能寫幾百萬字專著,僅負責吐槽的公號君,還是最好藏拙。但得指出一點,立場決定眼光,站著說話不腰疼。
另外,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重要細節是,上面提到的兩處研究的死亡率,一個計算的是每10萬人中的死亡事件,另一個計量單位是千分之十。打個比方,你投10萬塊錢到股市裡,前年賺了一塊,去年賺了兩塊,往好聽了說,那叫盈利年增長100%。要是前年賺了一塊,去年賺了五毛呢,也可以說是獲利腰斬。有這麼把小算盤在胸,反正我覺得吧,與其怕怕,還不如呵呵。
《美國科學院院刊》的論文中關於美國中年白人男性死亡率逆勢上升的圖表
《華爾街日報》引用保監會數據繪製的中國男性死亡率圖表
當然,人到中年,眼見的生老病死越來越多,就算是死理性派鐵杆兒科學黨,也難免感時傷懷,睹人思己。然而,與其在恐懼和忽悠的驅使下,以一種我身後哪怕洪水滔天的態度去買一份可能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值得依靠的高端醫療健康險——嗯,就是以41歲到60歲之間的男性上班族為主要營銷對象的那種新興保險項目——其實,明明還有更符合科學與國情、更省錢省力、也更能促進家庭和諧的辦法啊。
2013年11月,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的一個研究小組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上發表論文指出,針對4000名65歲以上的香港老人進行的追蹤調查顯示,從事較為繁重的家務勞動,可以大幅度降低男性的死亡率和癌症死亡風險。
看明白了沒?
要啥自行車、買啥保險呀?趕快回家搶著做飯洗衣倒垃圾吧!
推薦閱讀:
※喝酒不了解這些有點危險
※高血壓沒癥狀反而更危險
※身上青筋看的見 身體健康有危險
※維多利亞時代盜墓有多危險?
※狂犬病的危險被誇大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