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故鄉什麼樣
出版《最後的尊嚴》一書,需要一張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和地域歷史、文化相關聯的照片。所以,我建議:浙江寧波的關愛抗戰老兵的志願者去奉化溪口的蔣介石故居拍攝了一張照片。這張照片,我準備放在圖書的封底。
一,蔣介石家鄉是群山環繞、青山碧水的地方
我今年60歲,1961年上小學。那時,我就記得當時宣傳是:「人民公敵蔣介石,雙手沾滿人民的鮮血!」還有:「偽軍就是國軍,國軍就是偽軍。」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觀念也在發生變化。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是執政黨,國軍(侵華日軍叫:中國政府軍)的指揮就是蔣介石。在抗日戰爭中,蔣介石指揮的國軍在正面戰場抗擊日寇,他們打了22次大戰役,國軍犧牲321萬人,中國的海軍、空軍全部打光。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死傷3500萬人!
我已經出版了採訪浙江地域抗戰老兵的三本書:《浙江天台·最後的抗戰老兵》、《最後的軍統老兵》、《浙江永康·最後的抗戰老兵》。這次,到浙江寧波採訪,準備出版《最後的尊嚴》一書。寫浙江寧波的抗戰老兵,當然,繞不開位於奉化溪口的蔣介石老家。
奉化溪口是中國近代歷史人物蔣介石、蔣經國父子的故鄉。此地具有特殊的歷史地位,為海內外人士所矚目。溪口,位於寧波市區的西南方向,奉化市西北方向,距寧波市區22公里,沿寧奉路南行至江口右轉彎再行8公里即可到達。
民國時期,溪口出了個蔣介石,慕名而來者不絕於道。蔣介石回鄉期間,黨政要員紛至沓來,溪口道上車水馬龍,一時成為人們矚目之地。1949年4月,蔣介石離鄉去台。
新中國成立64年了,蔣介石故居也隨著時代政治格局的變化而變化著。
蔣介石故居周邊有各種各樣的紀念館、博物館。規模不大,陣列也不專業,儘管魚龍混雜,但是,還有蔣介石的銅像。我想,將來,兩岸統一了,蔣介石、蔣經國的骨灰遷回家鄉的話,相關博物館、紀念館還會更加規範、更加專業。因為,蔣介石這個人物是在中國近代歷史中是繞不開、躲不掉、黑不垮、歪不成、美不了、畫不俊、如影相隨的人物。
蔣介石故鄉有武嶺門。武嶺門是進溪口鎮的必經之路,相傳在1929年前還是一個小庵堂,旁設茶亭供人歇息。1929年蔣介石把這裡改造成三間一房城樓式城門建築。門額兩面都有「武嶺」兩字,外面是國民黨元老於右任先生所寫,而裡面則是蔣介石自題,之所以將此取名「武嶺」,是蔣介石為了體現尊重前輩之意。因為,其一,蔣介石崇尚武德;其二,「武嶺」為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武陵」的諧音,進武嶺門後的三里老街便是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倆從小生活的故鄉。沿街有小洋房。進入武嶺門左邊是文昌閣,右邊是武嶺中學。
蔣介石紀念館裡的樣子
蔣介石故鄉是風景優美的魚米之鄉、旅遊之鄉。位於溪口的文昌閣為古代「溪口十景」之一,因位於武嶺南端高處,別名「奎閣」,故將此景稱為「奎閣凌霄」。原建造於清代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規模很小,是文昌會、文武會、錦溪書齊諸會文人學士聚會、拜祭文昌帝君之處。至民國時期已破敗不堪。
1927年蔣宋聯姻後,蔣介石常攜宋美齡來此小住。
1936年西安事變後,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被軍委會「嚴加管束」,次年1月13日,被送到溪口幽禁。張學良到達溪口,最先的落腳點就是文昌閣,幾天以後才押送上雪竇山,1939年12月12日,6架侵華日機轟炸溪口,把文昌閣夷為平地,以後直至蔣介石離開大陸,始終是一片廢墟。1987年,政府撥款,按原樣重建,畫梁雕棟,風姿綽約。緊鄰文昌閣的是小洋房。這所三間二層小洋房就是蔣經國住過的樓房,建於1930年,由於當時所用材料石灰和水泥均稱為「洋灰」,故此房叫「小洋房」,原是為美國軍事顧問端納所建。這房子背靠武嶺,面臨剡溪,風景優美,環境清幽。
在溪口鎮相關蔣介石紀念館裡的蔣介石父子相片
1937年蔣經國從蘇聯留學回來居住於此,直至1939年到江西贛州任國民黨行署專員才離開。蔣介石曾為其子請了兩位老師,嚴教不懈,以解除其馬列主義武裝,同時為其妻蔣方良教國文。蔣經國住讀時,樓上東南一間為卧室,西面一間為書房,中間為客廳,樓下由伴讀徐道鄰、高理文等住宿。
1941年日軍敵機空襲浙江奉化溪口,炸彈不偏不倚擊中蔣經國老家,毛福梅罹難。蔣經國用顫抖的手寫下四個字「以血洗血」;道出他無助、仿徨、悲痛的心情。
奉化溪口的蔣介石故居博物館、紀念館裡有這樣的文字介紹。以此證明,蔣介石和民國時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如果想杜撰、歪曲、編造、美化、偽造歷史都難。
奉化溪口蔣介石故鄉有群山環抱、碧水青山的江南自然風光。
1949年5月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七兵團21軍61師進駐溪口,溪口解放。毛澤東主席指示「在佔領奉化時,要告誡部隊,不要破壞蔣介石的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築物。」 1959年著名愛國民主人士章士釗在他致台灣友人的信中說,「奉化之廬墓依然,溪口之花草無恙。」周恩來總理還在信尾加了四名話:「台澎金馬,唇齒相依,遙望南天,諸希珍重。」說明溪口歷史文物受到保護,在對台工作中發揮了良好的作用。
二,筆者認為:浙江奉化溪口鎮的步子可以邁得更大
根據新華網2013年06月13日報道:
習近平會見吳伯雄時,以題為《鞏固和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發表觀點。其中,第二點內容內人尋味。
習近平主席說:
第二,堅持在認清歷史發展趨勢中把握兩岸關係前途。經過中華兒女不懈奮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們應該登高望遠,看到時代發展、民族振興大趨勢,看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擺脫不合時宜的舊觀念束縛,明確振興中華的共同奮鬥目標。兩岸關係發展是大勢所趨,我們應該據此確定自己的路線圖,繼續往前走。我們兩黨應該以實現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己任,促進兩岸同胞團結合作,積極宣導「兩岸一家人」的理念,彙集兩岸中國人智慧和力量,在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撫平歷史創傷,譜寫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的嶄新篇章。
筆者認為:抗日戰爭勝利68年了,新中國建立64年了。中國人仇恨中國人的歷史一頁,應該翻過去了。筆者一直認為:我們的民族只進行過兩種戰爭;「抵禦外辱」和「保衛皇權」。
無疑,偉大的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團結一致抵禦外辱的民族戰爭。
抗日戰爭之後的國內戰爭,有「保衛蔣家王朝」、「保衛皇權」的影子和印跡。
因此,一部分人對另一部分人殘酷專政,是歷史的必然。反之,專制亦然。
時過境遷,筆者以為,習近平會見吳伯雄時,發表題為《鞏固和維護一個中國框架》觀點極為重要。中國人殺中國人、冤冤相報、世代為仇的血腥時代,應該翻過去了。
所以,浙江奉化溪口鎮的步子可以邁得更大。
應該由國家級的博物館、展覽館、紀念館的專家學者共同執導,重新組建、籌建蔣介石故居的展板、展品。從而,使之更加規範、更加符合歷史的真相。
現在,溪口鎮蔣介石故居紀念館、展覽館給我的印象是:非專業的,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神鬼共奉、魚龍混雜的、縮手縮腳的、唯唯諾諾的、雜貨鋪形式的、被浙江老闆像裝修一樣整成的「大雜燴」式的展覽。
其實,蔣介石紀念館應該交織著兩條線,一條,是民國執政。一條是抗日戰爭。圍繞著這兩條線梳理、表現,就會完美。
「蔣介石紀念館」是我給起的名字,她的實名叫「民俗博物館」。為何如此?筆者思量再三。這個展覽館裡展出的展品內容從蔣介石到800羅漢,從三寸金蓮,到明清傢具,無所不有。後來,筆者悟出其中的哲理來。
一言以蔽之:「微博可以有,財產不能公開。」
用另外的話來形容:「紀念蔣介石可以有,只能放在雜貨鋪中。」
誰比誰傻呀,亂象叢生的時代,物慾橫流、信仰混亂、仇恨依舊,也許,蔣介石的紀念館展出這些「華子良傻跑」式展出內容就是時代的必然產物了。
浙江寧波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2013年5月22日在蔣介石故居照相留念
蔣母墓道
蔣母陵園
武嶺
浙江寧波奉化,當然有蔣介石的故居。是我要求志願者們集結去照這張照片的。
抗戰勝利68年,全國解放64年,歷史的戰火硝煙似烏雲已經飄然而去。留下的只有思考。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告別了戰火紛飛,這畢竟是值得全國的老百姓彈冠相慶的事情。
筆者不想贅言,只是下載兩篇文章,轉載與此,以饗各位尊敬的讀者:
蔣經國臨終密會中共特使:共產黨的情我領了
此處說明:本文網上下載。作者不詳,請作者聯繫筆者,出版時刊登作者大名
1987年初,外界風傳時任台灣「總統」的蔣經國已病入膏肓,將不久於人世。消息傳到日內瓦,汪德官與汪長詩無論如何坐不住了,畢竟曾為一家人,更何況蔣友松與蔣友蘭深得曾祖父和祖父的疼愛。兩人商量決定,馬上飛赴台灣看望蔣經國,與他做最後的訣別。
(中間文字省略)
……,……。
途經香港,汪長南夫婦早已在機場迎候父親和妹妹的到來。汪德官的老朋友、時任新華社香港分社台灣事務部部長的黃文放也到賓館探望汪德官父女倆。久別重逢,相談甚歡。交談中,黃文放得知汪德官父女此行目的,隨即託付父女二人可否幫忙攜一盤錄像帶當面交與蔣經國。汪德官父女二人沒多問一句,欣然表示同意。
他倆心裡十分清楚,這一承諾,意味著父女倆此行將肩負特殊的「信使」使命,力拔千斤兮
其實,此時的蔣經國,雖患有晚期糖尿病,但尚沒有像外界所傳的那麼嚴重,只是兩條腿浮腫,行走不便。汪德官父女不遠萬里專程來台灣探望他,令蔣經國非常感動,乃以「親家公」和「兒媳」待之,親情交融。汪德官瞅准一個最佳時機,將老友黃文放所託的錄像帶親手交與蔣經國,說:「這是那邊一位朋友托我帶給您的。」
蔣經國知道這位老親家與國共兩邊都有交情,見是一盤錄像帶,馬上屏退左右,獨自與汪德官父女一起播放觀看。
卧室中央擺放的電視屏幕上出現了一個又一個既熟悉而又模糊的場景:浙江奉化溪口鎮,青山逶迤,碧水蕩漾。溪口鎮東口,是武嶺門。門上「武嶺」二字,仍為當年為國民黨元老於右任所留筆墨,只是重新刷過漆,愈加清晰醒目。蔣家老宅子豐鎬房,其中,蔣介石出生的地方玉泰鹽鋪,成長時居住的地方風鎬房,以及武嶺學校,蔣氏宗祠等,還有蔣經國住過的小洋房,均原封不動保持得非常完好,並且修葺一新。尤其是離蔣家三里外白岩山上的蔣介石母親墓地,墓碑上孫中山親筆題寫的「蔣母之墓」,沒有絲毫變化。溪口鎮北摩訶殿附近的蔣介石原配夫人、蔣經國生母毛福梅的墳墓,亦經過修葺,當年戴季陶提筆寫下的「蔣母毛太夫人之墓」八個大字,更是歷歷在目,肅穆蒼勁……
看到這一切,汪德官父女內心受到極大震撼。蔣家王朝被共產黨推翻並被趕至台灣已近50年了,還將其祖墳、舊居如此善待,如此尊重,其心如日月,昭然於世。汪德官用餘光悄悄地掃了蔣經國一眼。只見他雙目緊盯著屏幕,一動不動。當屏幕上出現當地官員和民眾紛紛向其祖母、母親墓祭拜的鏡頭時,他的眼淚止不住流淌出來。
看完錄像帶,蔣經國對汪德官父女動情地說:「共產黨的情我領了!」
此文,2013-6-7,在搜狐網上下載此文。請尊敬的讀者筆者幫助,署上作者的大名。
晚年的蔣介石曾經密約毛澤東訪台
(筆者註明:此文,系2013-6-10在搜狐下載文章。作者不詳。)
「文化大革命」的爆發,打斷了國共兩黨之間的聯繫。蔣介石聽到大陸方面發生一些極端的事情,對中共的疑慮更深了。1968年,他聽說一些紅衛兵去了他的老家溪口,炸毀了慈庵,十分氣憤。他曾囑咐兒孫:「永記此一仇恨不忘,為家為國建立大業,光先裕後,以雪此家仇國恥也。」但是他不久又聽說,周恩來親自出面,保護了他家在溪口的一切房產和祖墳,心裡對中共高層又產生了十分感激之情。
晚年,蔣介石經常想起他在大陸的日子,想到與大陸溝通的問題。就在他出任第五屆「總統」之前的一個月,即1972年2月21日,毛澤東在會見美國總統尼克松時,竟把他稱為「老朋友」。這個消息在美國和香港傳了很久。蔣介石注意到,毛澤東對尼克松說:「實際上,我們同他的交情比你們長得多。」對毛澤東說的這句話,蔣介石思考了很久
此時的蔣介石十分孤立。在國際上,中共的活動空間越來越大,而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則越來越小,連美國總統、日本首相也都訪問了大陸。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對與中共聯繫有些猶豫。他認為這時主動向中共提出溝通,有點近似於投降。正在蔣介石這麼猶豫之時,中共方面卻採取了一系列主動行動。在大陸,中共恢復了「二·二八」紀念活動。廖承志也出面發表講話,重新強調「愛國一家,愛國不分先後。」「歡迎台灣各方面人員來大陸參觀、探親、訪友,保障他們安全和來去自由。」1975年,中共方面又特赦了國民黨數百名戰犯和特務,還給他們的一些人安排了工作,願意去台灣或者香港的,也可任其選擇。
蔣介石得到這些消息後,心中佩服毛澤東胸懷之博大,但還是沒有採取主動行動。其原因,主要是他沒有找到合適的溝通人選。此時重要的人選,曹聚仁已於1972年去世。
筆者註明:此文,系2013-6-10在搜狐下載文章。作者不詳。
2013-6-15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