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的手印(三) 觀音部的手印
聖觀音(梵名Avalokitesvara),梵名音譯為阿縛盧枳多濕伐羅,又稱作正觀音、大聖觀自在、大悲聖者、大精進觀世自在等名。即是一般所說的觀自在菩薩。在與救度六道配合時,就是救度餓鬼道眾生的主尊。《法華經》〈普門品〉說:「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可見其法門的廣大,與悲願的弘深。觀世音菩薩以大悲救度為主要的德行,但是蘊藏於大悲之後的,乃是無邊的大智,所以在中國佛教界廣為流行的《般若心經》,即是由觀世音菩薩所宣說,所謂:「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即可略窺其深般若妙行。總之,觀世音菩薩是無限的慈悲心與般若正智,圓融無二的具體表現,他無剎不應的示現,也使其成為與我們娑婆世界眾生最為相契的菩薩。俗語說:「家家阿彌陀佛,戶戶觀世音」正是這種現象的最佳寫照。在胎藏、金剛界二界中,聖觀音分屬在不同地方:在胎藏界曼荼羅里分別位在中台八葉院、蓮華部院(觀音院)、釋迦院、文殊院等四院,都名為觀自在菩薩。金剛界中則稱為金剛法菩薩。他們具有各自的形象、印相及三昧耶形。⊙聖觀音手印(一)——蓮花部心印
雙手內縛,右手拇指伸直,稱之為蓮花部心印。[真言]南么(1) 三曼多(2) 勃馱喃(3) 薩婆怛櫱多(4) 阿縛路吉多(5) 羯嚕儜(6) 末耶(7) 囉囉囉(8) 吽(9) 闍(10)namah(1) samanta(2) buddhanam(3) sarva-tathagata(4) avalo-kita(5) karuna(6) maya(7) ra-ra-ra(8) hum(9) jah(10)⊙聖觀音手印(二)
雙手外縛,兩拇指並豎,兩食指豎起稍微彎曲如蓮葉狀,此乃金剛寶菩薩之三昧耶會印。[真言]南么(1) 三曼多(2) 勃馱喃(3) 薩婆怛櫱多(4) 阿縛路吉多(5) 羯嚕儜(6) 末耶(7) 囉囉囉(8) 吽(9) 闍(10)namah(1) samanta(2) buddhanam(3) sarva-tathagata(4) avalo-kita(5) karuna(6) maya(7) ra-ra-ra(8) hum(9) jah(10)⊙觀自在菩薩手印
出自理趣經四段,即雙手各作金剛拳,左拳仰按於左乳附近,右拳覆,伸出小指,以指端把左手五指,從小指開始逐一打開,繼之在左掌中用右小指抓三次,先是中指,而後無名指,最後是小指。左手表示眾生界,手指逐一開啟,即有打開眾生心蓮之意。⊙金剛法菩薩手印(成身會)
觀世音菩薩在金剛界中,即為金剛法菩薩。此為金剛界曼荼羅成身會中金剛法菩薩手印,即左手持蓮華,右手持一瓣作開敷勢。唵(1) 縛日囉達摩(2) 紇哩(3)om(1) vajradharma(2) hrlh(3)⊙金剛法菩薩手印(三昧耶會)
此為金剛法菩薩在金剛界曼荼羅三昧耶會中之手印,結法為外縛,二拇指並立,二食指屈如蓮華。[真言]薩嚩(1) 迦哩(2)⊙金剛法菩薩手印(四印會)
此為金剛界曼荼羅四印會中金剛法菩薩之手印。結法為雙手外縛,中指伸如蓮華形。[真言]彌瑟缽囉半左縛吉悉地(1) 婆嚩覩(2) 薩嚩怛他櫱多三滿達喻(3) 銘阿惹野擔(4)nisprapanca-vaksiddhir(1) bhavatu(2) sarva-tathagata-samadhayo(3) meajayantam(4)准提觀音
准提觀音即准提菩薩(梵名Cundi),准提意譯作清凈,是護持佛法,並能為眾生廷壽護命的菩薩。又作準提觀音、准提佛母、佛母准提、尊那佛母、七俱胝佛母等。以其為蓮華部之母,司蓮華部諸尊功德之德,故稱佛母尊。日本台密以准提為佛部之尊,東密則以准提為六觀音之一,以救度人間眾生為主,在天台宗又被稱為天人丈夫觀音。但不管是屬於何部,在中日兩國佛教徒的心目中,准提菩薩是一位感應極大,對崇拜者無限關懷的偉大菩薩。以此尊為本尊之修法,稱為準提法、准提獨部法,能為除災、祈求聰明、治病等所修的法門。依據《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羅尼經》等所記載,誦持准提陀羅尼,能得諸佛菩薩庇護,生生世世離諸惡趣,速證無上菩提。⊙准提菩薩根本印(一)
兩手小指、無名指向內交叉,二中指申豎,指端相抵,將兩食指端依附在兩中指之上節側面,而把兩拇指各依附於兩食指指側,此印又名為三股印,三股即面上的三目,以表示佛、蓮、金等三部,或者是將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配做法界體性,與大圓鏡、平等性、妙觀察、成所作智的五智配之。[真言]南無(1) 颯哆喃三藐三勃陀俱胝南(2) 怛姪他(3) 唵(4) 折隸(5) 主隸(6) 准提(7) 莎訶(8)namah(1) saptanam-samyaksambuddha-kotlnam(2) tadyata(3) om(4) cale(5) cule(6) sundhe(7) svaha(8)⊙准提菩薩根本印(二)——甲胄印
雙手內縛,兩拇指及兩食指並立,此印又名為甲胄印。[真言]唵(1) 迦么黎(2) 尾么黎(3) 准泥(4) 娑嚩賀(5)om(1) kamale(2) vlmale(3) sundhe(4) svaha(5)千手觀音
千手觀音(梵名Avalokitesvara-sahasrabhuja-lo-cana),是指具有千手、千眼,每一手掌各有一眼的觀音菩薩,又稱千手千眼觀自在、千手聖觀自在、千光觀自在,或稱千眼千首千足千舌千臂觀自在。在六觀音中,是主救度地獄道一切眾生的怙主。在《千光眼觀處在菩薩秘密法經》中說:「大悲觀自在,具足百千手,其眼亦復然,作世音父母,能施眾生願。」這裡的「千」,是代表無量、圓滿之義。也就是「千手」象徵此觀音大悲利他的方便無量廣大,「千眼」象徵他應物化導時,觀察機根的智慧圓滿無礙。此尊是蓮華部(或稱觀音部,為密教金剛界五部之一,或胎藏界三部之一)果德之尊,故稱蓮華王。蓮華部皆以大悲為本誓,但以此尊為蓮華王,故特以大悲金剛為密號。位列於胎藏界曼荼羅虛空藏院內,表蓮華部之德。⊙千手觀音千印——八葉印
虛心合掌,兩手拇指、中指、無名指各自打開,讓指間留有空隙,彼此不相依附,意表綻開的蓮華。⊙千手觀音根本印——蓮花五股印
二手金剛合掌,手背稍微彎曲而相離,兩中指指端相對,伸展兩拇指、小指,此印又稱為蓮花五股印、九山八海印、補陀落九峰印。[真言]唵(1) 縛日羅(2) 達磨(3) 紇哩(4)(胎藏界)om(1) vajra(2) dharma(3) hrlh(4)如意輪觀音
如意輪觀音(梵名Cintamani-cakra),梵名音譯為振多摩尼。其尊名中的Cinta是思惟、所望、願望的意思,mani為寶珠之義,cakra可譯作圓或輪。因此意譯為所願寶珠輪或如意珠輪,而自古以來多譯作如意輪、如意輪王。以此菩薩安住「如意寶珠三昧」,可如意出生無數珍寶,常轉法輪,攝化有情,如願授與富貴、財產、智慧、勢力、威德等而名之。全稱為如意輪觀世音菩薩,又稱作如意輪菩薩、如意輪王菩薩。密號持寶金剛或與願金剛。如意輪觀音一手持如意寶珠,象徵能生世間與出世間的二種財寶,以布施眾生;一手持金輪,象徵能轉動無上妙法以度眾生。⊙如意輪根本印
雙手虛心合掌,兩拇指彎曲如寶形,兩中指亦彎曲如蓮葉狀,其餘各指指端相合如幢。至此,幢上有蓮,蓮上有寶珠,又因中指為火,火大為赤色,故以此表示紅蓮花,而兩拇指成寶形,是因如意輪為蓮花部之寶菩薩,故以此形表示本尊如意輪;此外,如意輪置於幢上,則表示自證化他之德。[真言]唵(1) 跛娜么(2) 振多麼抳(3) 入嚩攞(4) 吽(5)om(1) padma(2) cinta-mani(3) jvala(4) hum(5)⊙如意輪心中心印
同前述根本印,中指外相叉,小指橫豎。此印有蓮花寶珠輪,為最深秘之印。[真言]唵(1) 縛羅娜(2) 跛納銘(3) 吽(4)om(1) varana(2) padme(3) hum(4)⊙如意輪隨心印
同前述之根本印之結法,兩中指外縛,兩小指橫相交;或是雙手外縛,兩食指豎起,指端相合如寶形,兩拇指、無名指各自豎起成為幢狀,兩小指相交叉。此即從自證(心印)而生化他之心(心中心印)之義,亦是順應眾生之心益之義(隨心印)。[真言]唵(1) 縛羅娜(2) 跛納銘(3) 吽(4)om(1) varana(2) padme(3) hum(4)⊙如意輪塔印
雙手虛心合掌,兩拇指並豎,而後縮至兩中指之根部,兩食指彎曲輕捻兩拇指端。此印有未敷蓮花合掌、金剛合掌為印母的說法,又兩拇指之開閉,有開塔印及閉塔印之別。十一面觀音
十一面觀音(梵名Ekadasa-mukba),六觀音之一,在六道中主救度阿修羅道的一切眾生,全稱為十一面觀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其梵名的意譯為十一最勝,或十一首,有時又稱為大光普照觀音。由於形像具有十一頭面,所以通稱為十一面觀音。十一面觀音菩薩的名號,是由其神咒而來。該神咒為「十一面觀世音神咒」,為十一億佛陀所說,威力甚大。根據《佛說十一面觀世音神咒經》記載:「時觀世音菩薩白佛言,世尊,我有心咒,名十一面。此心咒十一億諸佛所說,我今說之,為一切眾生故,欲令一切眾生念善法故,欲令一切眾生無憂惱故,欲除一切眾生病故,為一切障難災怪惡夢欲除滅故,欲除一切橫病故,欲除一切諸噁心者令調柔故,欲除一切諸魔鬼障難不起故。」由此可知此神咒之廣大功德勢力。⊙十一面觀音根本印
金剛合掌,十指相交,舉至頂上,觀想十提為十面合自己的一面,共為十一面,乃行者成為十一面觀音之義。[真言]唵(1) 嚕雞(2) 入嚩囉(3) 紇哩(4)om(1) loke(2) jvala(3) hrlh(4)馬頭觀音
馬頭觀音(梵名Hayagrlva),梵名音譯作賀野紇哩縛、阿耶揭唎婆、何耶揭唎婆,意譯為大力持明王。此尊為八大明王之一,是密教胎藏界三部明王中,蓮華部的忿怒持明王。位於胎藏現圖曼荼羅觀音院內,又稱為馬頭大士、馬頭明王、馬頭金剛明王、俗稱馬頭尊。密號為(左口右敢)食金剛、迅速金剛,與《摩訶止觀》中所說六觀音的師子無畏觀音相配,在六道中畜生道的救護王。馬頭明王如觀音菩薩為自性身,示現大忿怒形,置馬頭於頂,為觀世音菩薩的變化身之一。因為慈悲心重,所以摧滅一切魔障,以大威日輪照破眾生的暗冥,(左口右敢)食眾生的無明煩惱。以此菩薩為本尊,為祈禱調伏惡人、眾病息除、怨敵退散、議論得勝而修之法,稱馬頭法。其三昧耶形為白馬頭,印相為馬頭印。⊙馬頭觀音最勝根本印——馬頭印
雙手虛心合掌(或為蓮花合掌),兩食提彎曲合甲,置於兩拇指之下,兩拇指伸豎並立稍仰其甲。[真言]南么(1) 三曼多勃馱喃(2) 佉娜也(3) 畔若(4) 娑破吒也(5) 莎訶(6)namah(1) samanta-buddhanam(2) khadaya(3) bhanja(4) sphataya(5) svaha(6)⊙馬頭觀音手印(二)
雙手虛心合掌(蓮花合掌),兩食指、無名指彎曲指甲相合,曲入掌中,兩拇指稍微彎曲,同前述馬頭印僅無名指稍有差異。此印表示三昧耶形,兩小指是耳,兩無名指是眼,兩中指為鼻,此外兩食指、拇指之間表示馬口。又蓮花合掌是觀音之大悲三昧,無名指為大悲甘露水,食指即是大願之風灑以甘露法水,有洗滌眾生藏識中雜染種子之義,拇指為大空三昧,有(左口右敢)盡雜染種之義。[真言](1)唵(1) 阿蜜哩都納婆嚩(2) (左合右牛)發吒(3) 娑嚩訶(4)om(1) amrtodbhava(2) hum-phat(3) svaha(4)(2)南么(1) 三曼多勃馱喃(2) 佉娜也(3) 畔若(4) 娑破吒也(5) 莎訶(6)(胎藏觀音院)namah(1) samanta-buddhanam(2) khadaya(3) bhanja(4) sphataya(5) svaha(6)⊙馬頭觀音手印(三)——攝毒印一
兩手內縛,兩拇指並豎,傾壓兩食指之中節。又雙手內縛,將兩拇指豎起,上節稍微彎A曲,又名為攝一切諸毒印。真言同前(1)。⊙馬頭觀音手印(四)——攝毒印二
金剛合掌,兩中指豎立,指端相合,兩食指各鉤無名指,再以食指傾壓中指上節,兩小指並豎置於掌中,而將兩拇指並豎起來與小指聚攏,以觀想(左口右敢)食惡業煩惱不祥之厄難,用拇指來(左口右敢)食三次,此印又名為惡難(左口右敢)食印。真言同前。不空羂索觀音
不空羂索觀音(梵名Amogha-pasa),全稱為不空羂索觀世音菩薩;又稱不空王觀世音菩薩、不空廣大明王觀世音菩薩、不空悉地王觀世音菩薩、不空羂索菩薩。密號為等引金剛。以「不空羂索」為名,是象徵觀世音菩薩以慈悲的羂索,救度化導眾生,其心愿不會落空的意思。依《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所傳,在過去第九十一劫最後劫,觀世音菩薩曾經接受世間自在王如來的傳授,而學得不空羂索心王母陀羅尼。並於初得此陀羅尼時,即證得十百千不空無惑智莊嚴首三摩地門,由此真言之力,現見十方無量無數種種剎土諸佛如來所有會眾,而皆供養聽聞深法,輾轉教化無量有情,皆得發趣無上菩提。此後,觀世音菩薩即常以該真言教法,化導無量百千眾生。因此,當觀世音菩薩示現化身,以此法救度眾生時,便稱為不空羂索觀音。⊙不空羂索觀音手印
雙手蓮花合掌,兩食指、拇指外縛,右拇指伸至左拇指、食指之間(虎口),又名為蓮花羂索印。蓮花合掌表示蓮花部之本,為本有自性的蓮花。而拇指、食指四指外縛,則作索端蓮花觀之,索即表示本誓與四種索,如世間漁夫鉤魚一般,濟度極惡的眾生。[真言]唵(1) 阿慕伽(2) 毗闍耶(3) (左合右牛)泮吒(4)om(1) amogha(2) vijaya(3) phat(4)青頸觀音
青頸觀音(梵名Nilakantha),梵名音譯為抳羅健詑、你攞建制。又稱為青頸觀自在菩薩。是觀音菩薩化身之一,屬三十三觀音之一。有說法認為青頸(Nila-kantha)一詞,應與濕婆神的傳說有關,相傳有諸天神攪動乳海欲求甘露,在海中發現了毒壺,這時濕婆神惟恐此毒壺會毒害眾生,所以發起大悲心,自己吞下了毒壺,因為毒害發作的緣故,所以頸項變為青色。經中說如果有眾生憶念此觀音,則能遠離怖畏厄難,得以解脫眾苦。以此尊為本尊,作祈願除病、滅罪、廷命等,而修持的秘法,稱為青頸觀音法。據《青頸大悲念誦儀軌》記載,其身色為紅白,頸為青色,代表煩惱即菩提之義。⊙青頸觀音手印(一)
虛心合掌,兩拇指並立置於掌內,彎曲兩食指而各握拇指之指上節,兩中指、無名指、小指指端立合如圓。其兩中指表蓮葉,兩食指各紋拇指是為螺,而兩無名指豎立即為杖,兩小指相交則是輪,如是一印具足四種。[真言]唵(1) 缽頭米(2) 你攞建制(3) 濕縛囉(4) 步嚕步嚕(5) 吽(6)om(1) padme(2) n1la-kanthe(3) svara(4) bhru-bhru(5) hum(6)⊙青頸觀音手印(二)——大悲心印
虛心合掌,兩食指彎曲各紋兩拇指之第二節,兩中指豎起,指端相合,兩無名指豎立,而雙手小指直立相合。如此兩中指為蓮葉,而以兩食指紋拇指是為螺,兩無名指作圓即表為輪,此外兩小指直立即為杖,如是一印足具四種。葉衣觀音
葉衣觀音(梵名Parnasavari),梵名為披葉衣的意思。又稱為葉衣觀自在菩薩、被葉衣觀音、葉衣菩薩。是觀音的變化身之一,三十三觀音之一。因全身裹於蓮葉中,所以稱葉衣觀音。在胎藏曼荼羅中位列觀音院,密號異行金剛。依據《葉衣觀自在菩薩經》中所述,葉衣觀自在菩薩摩訶薩陀羅尼乃觀自在菩薩在極樂世界的法會中,應金剛手菩薩的請求而宣說的。經中並說此陀羅尼不但能除諸有情之疫疾飢儉、劫賊刀兵、水旱不調、宿曜失序等一切災禍,並有增長福德、國界豐盛、人民安樂等殊勝功德。⊙葉衣八葉印
虛心合掌,雙手拇指、中指、無名指各自打開,讓指間留有空隙,彼此不相依附,表示綻開的蓮。[真言]唵(1) 跛哩娜舍嚩哩(2) 吽發吒(3)om(1) Parnasvari(2) hum phat(3)白衣觀音
白衣觀音(梵名Pandaravasini),為三十三觀音之一。梵名音譯作半拏囉嚩悉寧。意譯為白處、白住處,以此尊常住白蓮華中而名之。又稱為白處尊菩薩、大白衣觀音、服白衣觀音、白衣觀自在母。在《大日經疏》卷十則說:「白者即是菩提之心,住此菩提之心,即是白住處也。此菩提心從佛境界生,常住此能生諸佛也。此是觀音母,即蓮花部主也。」以白衣觀音為本尊,而祈請息災延命的修法,稱為白衣觀音法或白處尊法。⊙白衣觀音手印
雙手內縛,兩食指申豎,指端相對成圓,兩拇指並豎。兩食指即是蓮花葉,兩拇指顯菩薩身而處於蓮花中。⊙白處尊印
兩手虛心合掌,二無名指屈入掌中,二拇指並豎觸二無名指。表此尊為蓮華部部母,能生蓮華部諸尊。[真言]南么(1) 三曼多勃馱喃(2) 怛他櫱多微灑也(3) 三婆吠(4) 缽曇摩摩履你(5) 莎訶(6)namah(1) samanta-buddhanam(2) tathagata-visaya(3) sambhave(4) padma-malini(5) svaha(6)第四章 明王部的手印不動明王
不動明王(梵名Acalanatha),五大明五之一或八大明王之一,又稱不動金剛明王、無動尊,密號為常住金剛。依《大日經疏》卷五所敘,不動尊雖久已成佛,但以三昧耶本誓願故,示現奴僕三昧,為如來僮僕,執作眾務,所以又名不動使者、無動使者,受行者的殘食供養,晝夜擁護行者,令其成就圓滿菩提。其通常被視為是大日中來的應化身,受如來的教命,示現忿怒相,常住火生三昧,焚燒內外障難及諸穢垢,摧滅一切魔軍冤敵。在《勝軍不動軌》中記載,本尊的誓願為「見我身者,得菩提心;聞我名者,斷惑修善;聞我說者,得大智慧;知我心者,即身成佛。」由此可見不動明王的廣大悲願一斑。⊙不動根本印——獨鈷印
雙手內縛,兩食指豎合,以兩拇指壓無名指之甲,亦稱為針印。兩食指為劍,兩拇指、兩無名指為索之義,或是把兩無名指、中指為四魔,而以兩拇指傾壓為降伏四魔之義。[真言]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十四根本印之一——獨鈷
不動明王的手印,在《不動立印軌》、《不動使者法》、《底哩三昧耶經》等另舉出根本秘密乃至三鈷金剛印等十四根本印。第一根本印為獨鈷印。[真言]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十四根本印之二——寶山印
雙手內縛,兩拇指置於掌內。為磐石座,表不動轉之義;於《底哩經》則作內縛,不言將兩拇指置於掌中。[真言]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十四根本印之三——頭印
雙手作金剛拳,右拳仰,左拳覆其上;此外,儀軌有言,以右或者是左手四指握拇指,而置於頭上,此乃結髮之形。[真言]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十四根本印之四——眼印
雙手內縛,兩拇指置於掌中,兩食指豎合,印於眼及眉間;表示三部智,或是兩部及不二之智眼。《底哩經》、《底哩法》是言髮髻印,翻轉此印旁於額即為眼印。諸儀軌各有所異同。[真言]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十四根本印之五——口印
兩小指內挾,兩無名指壓於小指之上,兩中指並伸,兩拇指加於各異名指之甲,亦把兩食指加於各中指之甲,將此印置於口。兩拇指是表下唇,兩中指、食指即為上唇,二者之間是為口形。此乃大空三昧之口,伸出之兩小指端則是二牙之形。[真言]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十四根本印之六——心印
雙手虛心合掌,兩食指、拇指各為彈指狀。與大慧刀印之說同,心印是不動尊之乾栗馱心,表示心中之萬德。又有說,中指為佛部不動,兩食指是蓮金花部、金剛部二部的二使者。[真言]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十四根本印之七——甲印
雙手虛心合掌,兩中指豎立如幢狀。兩食指支拄中指之初節,兩無名指成寶形,兩小指、拇指各自散立。印於心、兩肩、喉四處,至於頂上而散印。以此印加持於身四處,成為不動身,亦稱為四處加持印。[真言]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十四根本印之八——師子奮迅印
結法同前印,但把左食指豎立相離而搖動,右食指開立是為獅子奮迅之形。獅子乃表勇猛之菩提心。[真言]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十四根本印之九——火焰印
右手拇指壓於中指、無名指之甲上,食指豎起抵於左掌上,以右食指壓在中指根,即表示以佛大悲之風,發眾生之智。《底哩經》是以右拇指捻三指背,食指伸展指於左掌,右手五指伸展相離如火焰狀。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報(2) 悍(3)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十四根本印之十——火焰輪止印
又名制火印、遮火印。握拳名拇指置於食指、中指之間,二拳背相合。拇指置於中指、食指之間,火則自滅,象徵以大空之智,滅除眾業煩惱之火。[真言]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十四根本印之十一——商佉印
商佉即法螺,將左右各拇指壓於無名指、小指之上,兩中指豎合,右食指附於中指上節,而左食指豎立與中指相離。法螺表說法之義。[真言]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十四根本印之十二——渴誐印(劍印)
左手食指、中指各自伸展,而以拇指傾壓小指、無名指之指甲為刀鞘,右手同樣作刀狀,繼之將右手之刀置於左手鞘中。[真言]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十四根本印之十三——羂索印
以右拇指加於無名指、中指及小指三指之甲上,右食指豎指置於左掌,以左掌之中指、無名指、上指握住,左手姆指相捻如環狀,此乃表明王所持之索。[真言]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十四根本印之十四——三鈷金剛印
右姆指加於食指之甲上,共餘三指各自伸展如三鈷,《使者法》中稱為「無畏清凈印」。[真言]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愛染明王
愛染明王(梵名Raga-raja),密教本尊之一。漢譯有羅誐羅闍、愛染王等名。raga一詞,原義是彩色、情慾的意思。所以在密教里,此尊為「愛欲貪染即凈菩提心」的象徵,故名愛染明王。而raja又含有赤色的意義,因此,此尊多以全身赤色來象徵其懷愛的特德。愛染明王象徵眾生的染愛情慾無非是清凈體性,染凈不二,而依此修習凈菩提心,此即煩惱即菩提之義。修習愛染明王之法,主要是以調伏、敬愛與祈福為主,尤以敬愛法為甚。此法本是台密的秘法,後來東密、台密都共同修習。⊙愛染王根本印
雙手為金剛拳內縛,兩中指豎起相交成染,印於心額喉頂,雙手拳是金剛界,內縛即胎藏界也。雙手相交定慧合符之義,為自身即本尊,此印為染印。[真言]唵(1) 摩賀羅誐(2) 縛日路瑟抳灑(3) 縛日羅薩埵縛(4) 弱(5) 吽(6) 鑁(7) 谷(8)om(1) maharaga(2) vajrosn1sa(3) vajrasattva(4) jah(5) hum(6) ban(7) hoh(8)大威德明王
大威德明王(梵名Yamantaka),音譯為閻曼德迦,意為摧殺閻魔者,故別號降閻摩尊;密號為威德金剛。又稱作大威德尊、六足尊。為五大明王或八大明王之一。若擬配五佛,則為無量壽佛的教令輪身,亦可視為文殊菩薩的化現。在現圖曼荼中,此尊位於胎藏界持明院,般若菩薩的左側。在西藏密教中,大威德金剛則是無上密最高的本尊之一。與此尊相關的修法很多,其主要的作用大都是降伏、除魔與對治閻羅死魔等,是無上瑜伽部中,即身成就的主尊。在日本密教中以大威德明王為本尊的修法,為數亦不少。通常都用於戰爭時祈求勝利,及調伏惡人等。⊙大威德根本印——棒印
雙手內相挾作拳,兩中指豎立,指端相合,槊形即表示為根本印,亦將此印命為棒印。⊙大威德一心印
如前述之根本印,伸展兩食指,彎曲如三戟叉。[真言]唵(1) 紇哩(2) 瑟置哩(3) 尾訖哩多娜曩(4) 吽(5) 薩縛(6) 設咄論(7) 曩舍野(8) 塞擔婆野塞婆野(9) 娑頗吒娑頗吒(10) 娑嚩賀(11)om(1) hrih(2) sthri(3) vikrtanana(4) hum(5) sarva(6) satrum(7) nasaya(8) stambhaya-stambhaya(9) sphat-sphat(10) svaha(11)⊙大威德心中心印
如前述之心印,兩食指直豎。[真言]唵(1) 瑟置哩(2) 迦攞(3) 嚕跛(4) 吽(5) 欠(6) 娑縛賀(7)om(1) stri(2) hala(3) rupa(4) hum(5) kham(6) svaha(7)降三世明王
降三世明王(梵名Trailokya-vijaya),漢譯有勝三世、聖三世、月黶尊、金剛摧破者,忿怒持明王尊等名。是密教五大明王之一,擬配五方佛,則為東方阿閦佛的教令輪身(忿怒身)。由於他能降伏眾生三世的貪瞋痴,及三界之主——大自在天,所以名為降三世。在金剛界曼荼羅中,呈金剛薩埵之忿怒形,為大日如來所化現,居降三世會及降三世三昧耶會之東方月輪中。又,於胎藏界曼荼羅則居持明院中。依密教所傳,修習降三世明王法的主要功能是調伏,尤其是降伏天魔,如果持誦此一明王的真言,則無量無邊魔界立刻會苦惱熱惱。凡有意干擾修行者的諸魔眷屬,聽到此一明王的真言時,不但無法繼續作障,甚至成為修行的僕從。修習此一明王法,亦能以此獲得打勝仗、除病、得人敬愛等功德。⊙降三世(大印)
雙手作忿怒拳,左手為下,右手為上,手背相向,此時兩小指背向勾結,兩食指亦是背向豎立,左轉為辟除,右旋即為結界。[真言]唵(1) 蘇婆(2) 你蘇婆(3) 吽(4) 櫱哩訶拏(5) 櫱哩訶拏(6) 吽(7) 櫱哩訶拏(8) 播野(9) 吽(10) 阿曩野(11) 斛(12) 婆誐鑁(13) 縛日羅(14) 吽發吒(15)om(1) sumbha(2) nisumbha(3) hum(4) grihna(5) grihna(6) hum(7) grihna(8) paya(9) hum(10) anaya(11) ho(12) bhagavam(13) vajra(14) hum-phat(15)鳥樞沙摩明王(穢跡金剛)
鳥樞沙摩明王(梵名Ucchusma),又作鳥芻沙摩明王、鳥樞瑟摩明王、鳥素沙摩明王;亦稱穢跡金剛、火頭金剛、不凈金剛、受觸金剛、穢積金剛、不壞金剛、除穢忿怒尊等。是密教及禪宗所奉祀的忿怒尊之一,為北方羯磨部的教令輸身。據《慧琳音義》卷三十六所載,此明王的本願是(左口右敢)盡一切的不凈,具深凈大悲,不避穢觸,為救護眾生,以如猛火般的大威光,燒除煩惱妄見、分別垢凈生滅之心。由於具有轉不凈為清凈之特德,故常置於不凈處供奉。以此明王為本尊的修法稱為烏芻沙摩法,多用於祈求生產平安或袪除生產時的不凈,或是想要驅逐毒蛇、惡鬼等,亦可修此法。凡持誦此明王之神咒者,可得大功德,不但可得到除病、敬愛、避難、受福、敵伏等大利益,更可防禦枯木精、惡鬼、毒蛇等諸障礙。此外,有所謂鳥萱沙摩明王變成男子法,可使女胎變為男胎。⊙烏樞沙摩身印
右手之無名指、小指從左手無名指背後插入至中指、無名指中間,以大拇指傾壓右手無名手、小指指甲,而握住左手無名指、小指。其次,左無名指、小指彎曲,左拇指傾壓左無名指、小指指甲作環狀兩相勾結,且把雙手食指、中指豎起指端相拄,食指彎曲來去,又稱為普焰印。[真言]唵(1) 吽(2) 發吒發吒發吒(3) 鄔仡羅(4) 戌攞播寧(5) 吽吽吽發吒發吒發吒(6) 唵(7) 擾羝(8) 寧囉曩娜(9) 吽吽吽發吒發吒發吒唵唵唵(10) 摩訶么攞(11) 娑縛訶(12)om(1) hum(2) phat pha phat(3) ugra(4) sulapani(5) hum hum hum phat phaphat(6) om(7) duti(8) nimada(9) hum hum hum phat pha phat om om om(10) mahahabala(11) svaha(12)⊙烏樞沙摩手印(一)——薄伽梵根本印
雙手內縛,兩小指、拇指豎合,此印名為薄伽梵根本印。兩拇指、小指為獨鈷之二頭;召請時,將兩拇指立攏,召二次;奉送時,向外彈。唵(1) 縛日羅(2) 俱嚕馱(3) 摩訶么攞(4) 訶曩娜訶跛者(5) 尾馱望(6) 烏樞瑟么(7) 俱嚕馱吽嗶吒(8)om(1) vajra(2) krodha(3) maha bala(4) hanadahapaca(5) vidvan(6) Ucchusmah(7) krodha hum phat(8)⊙烏樞沙摩手印(二)
虛心合掌,兩小指彎曲置於掌中,以兩拇指傾壓兩小指之甲,兩無名指、中指、食指各自豎起,指端相合,各指微微的相去。⊙烏樞沙摩手印(三)
雙手內縛,兩中指豎合,兩食指彎曲如鉤形,各附著於中指背,如三鈷杵之形。⊙烏樞沙摩手印(四)
右手握拳,拇指豎起壓食指側,加持五處。軍荼利明王
軍荼利明王(梵名Kundah),音譯為軍荼利,意譯為瓶。在密教里,瓶是甘露的象徵,所以以譯作甘露軍荼利。位列胎藏曼荼羅蘇悉地院。是密教五大明王之一,為南方寶生佛的教令輪身(忿怒身)。軍荼利明王是以慈悲方便,成證大威日輪以照耀修行者。併流注甘露水,以洗滌眾生的心地,因此又稱為甘露軍荼利明王(Amriti-Kundli,阿密利帝明王)。此外,因為示現忿怒像,形貌又似夜叉身,所以也稱為軍荼利夜叉明王(Kundali-yaksas)。另外,也有說其為「大笑明王」的異稱。軍荼利明王法多用在調伏,或息災、增益方面。如果修行者每天在食時、未食前,供出少分食物,然後念誦軍荼利明王心咒七遍,則不論在任何地方,都會得到明王的加護。此外,軍荼利真言也往往用來作為修持其他密法的輔助,或作加持供物之用。⊙軍荼利手印
此印為以兩手各拇指壓小指指甲,其餘三指為三鈷形,以右壓左後交臂。[真言]唵(1) 婀密哩帝(2) 吽(3) 頗吒(4)om(1) amrte(2) hum(3) phat(4)⊙軍荼利三昧耶印
兩小指內挾,兩無名指並曲壓其間,兩中指並伸,而兩食指彎曲,拄於中指初節之後,如三鈷杵;兩拇指並伸,於中指間壓無名指背。[真言]曩謨(1) 羅怛曩怛羅夜也(2) 曩么(3) 室戰拏(4) 摩訶縛日囉俱路馱也(5) 唵(6) 戶嚕(7) 戶嚕(8) 底瑟吒(9) 底瑟吒(10) 滿馱(11) 滿馱(12) 賀曩(13) 賀曩(14) 阿蜜哩帝(15) 吽(16) 發吒(17) 娑縛訶(18)namo(1) ratna-trayaya(2) nama(3) ascanda(4) maha-vajra-krodhaya(5) om(6) huru(7) huru(8) tistha(9) tistha(10) bandha(11) bandha(12) hana(13) hana(14) amrte(15) hum(16) phat(17) svaha(18)孔雀明王
孔雀明王(梵名Maha-mayura-vidy-rajni)漢譯有摩訶摩瑜利羅閻、佛母大孔雀明王等名。此尊相傳為毗盧遮那佛或釋迦牟尼佛的等流化身。密號為佛母金剛、護世金剛。在密教修法中,以孔雀明王為本尊而修者,稱為孔雀明王經法,又稱孔雀經法。為密教四大法之一。孔雀明王出現的初始因緣,據《孔雀明王經》所載,是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位比丘遭到毒蛇所螫,痛苦難當。阿難尊者向釋尊稟告之後,佛陀就宣說了一種可供袪除鬼魅、毒害、惡疾的陀羅尼真言。此陀羅尼就是孔雀明王咒,這也是孔雀明王及陀羅尼為世人所知的開始。由孔雀尊形像中所顯露的意義,可知此尊具有敬愛、調伏、增益及息災四種妙德,能滿足一切的願望。而其以能(左口右敢)食諸毒蠢的孔雀為座騎,更象徵了此尊能(左口右敢)盡眾生一切五毒煩惱。在現圖胎藏界曼荼羅中,將此尊安置於蘇悉地院,形像呈肉色,二臂,右手持孔雀尾,左手持蓮華,坐赤蓮華。三昧耶形是孔雀羽。西藏流傳的形像則呈三面八臂,坐蓮華座,不乘孔雀。孔雀明王的法門,對於護國、息災、祈雨、除病延壽 安產等世間利益,都極有效驗。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以此尊作為出世間修行的依怙,袪除我們心中貪、瞋、痴、慢、疑等各種煩惱毒害,使我們能圓滿智慧、慈悲的菩提,速成無上佛果。⊙孔雀明王印
兩手內縛,左右拇指、小指直豎各相拄。[真言]唵(1) 摩庚攞迦蘭帝(2) 娑嚩賀(3)om(1) mayura-krame(2) svaha(3)第五章 其他護世聖眾的手印大梵天
大梵天(梵名Brahma),梵名音譯為婆羅賀摩,意譯作清凈、離欲。為婆羅門教、印度教之創造神。佛教將其列為色界之初禪天。大梵天以處太獨存,認為自己是宇宙的創造者,後世一切眾生皆其化生,已經盡知一切經典義理,統領大千世界,以最富貴尊豪自居。梵天又分為三天,即梵眾天(梵名Brahma-parisadya)、梵輔天(Brahma-purohita)與大梵天(梵名Maha-brahman),總稱為梵天。其中,大梵天王統御梵眾之人民、梵輔之輔弼臣。密教將其列為十二天之一,守護上方。為觀音二十八部眾之一。通常所謂「梵天」,大都指大梵天王,又稱梵王、屍棄(梵名Sikhin)或世主。印度古傳說中,為劫初時從光音天下生,造作萬物。在佛教中則視之與帝釋天同為佛教的護法神。⊙梵天印
左手五指伸展稍微彎曲,半蓮花之印。[真言]南么(1) 三曼多勃馱喃(2) 缽羅闍(3) 缽多曳(4) 娑縛訶(5)namah(1) samanta-buddhanam(2) praja(3) pataye(4) svaha(5)大自在天(伊舍那天)
大自在天,(梵名isana),意譯為伊舍那天,又作伊遮那天或伊沙天,意譯為自在、眾生主,乃司配者之義。為護世八方之一、十二天之一、或十方護法神之一,守護東北方。有說其即舊稱之摩醯首羅天。在胎藏曼荼羅中位列外金剛部院。大自在天身呈青黑色,現忿怒相,訶叱貪、瞋、痴之三毒。面上有三目,表降伏粗、細、極細這三妄執。身上以髑髏為瓔珞,髑髏表根本無明,以其為瓔珞,表示煩惱好菩提之義。左手之器,盛馱馬血,代表煩惱,而歃之。右手執三鈷戟,代表以三平等之鉾,殺害煩惱、所知二障,空人執、法執之義。⊙大自在天印
右手作拳按於腰部,左手將無名指、小指彎曲,其餘三指稍離豎立,此乃三鈷形。[真言]南么(1) 三曼多勃馱喃(2) 囉捺囉也(3) 莎訶(4)namah(1) samanta-buddhanam(2) rudraya(3) svaha(4)帝釋天
帝釋天(梵名Sakra,Devanam-indra),又稱為釋迦提恆因陀羅,略稱作釋提恆因、釋迦提娑。又有天帝釋、天主、因陀羅、憍屍迦、婆娑婆、千眼等種種異稱。依據經論記載,帝釋天原為摩伽陀國之婆羅門,由於修布施等福德,遂生忉利天,且成為三十三天之天主。是佛教的重要護法神之一,也是四大天王及地居的天、龍夜叉們的統攝者,密教則列為十二天之一。鎮護東方,居於須彌山頂的忉利天的善域。帝釋天一向非常護持佛教,他不只常向佛陀請示佛法,而且也經常用種種勝妙物品供養釋尊與僧眾。在經典中也常常可見到帝釋天請佛說法、聞佛說法或護持正法行人的種種故事。⊙帝釋天手印(一)
左無名指、小指曲向掌中。食指彎曲附於中指背側,拇指稍微彎曲,此乃十二天軌所言之印相。[真言]南么(1) 三曼多勃馱喃(2) 鑠吃囉也(3) 莎訶(4)namah(1) samanta-buddhanam(2) sakraya(3) svaha(4)⊙帝釋天手印(二)
雙手內縛,兩食指豎立如針狀,兩拇指並立,此乃出自胎藏四部軌之說。[真言]唵(1) 嚩日羅庾馱(2) 娑嚩賀(3)om(1) vajrayudha(2) svaha(3)摩利支天
摩利支(梵名Marici),也譯作末利天或摩里支天,意譯為威光天、陽焰天;或稱作末利支提婆、摩利支天菩薩。具有大神通自在力,擅於隱身,修學此尊能消除障難,增進利益。修習摩利支天法成就,不但能消災去厄,最特別的是還能隱身。依《佛說大摩里支菩薩經》所載,此尊「能令有情在道路中隱身、眾人中隱身。水、火、盜賊一切諸難皆能隱身。」如能虔誠依法修持,則一切天魔惡鬼外道,都無法覓得修法者的行蹤,而「諸持誦阿闍梨,若依摩里支成就法行,精進修習,勇猛不退。無缺犯,如是眾生,令得菩薩清凈大智。」依佛典所載,此菩薩有種種消災解厄之法,如經典記載:凡依法誦摩里支菩薩根本及心真言,不限遍數,但虔誠至心,必獲菩薩威神加護,一切怨家、惡人悉不能見,一切災難皆得解脫。此外,摩利支天尚有消除病苦、旱災時祈雨、水災時止雨等等息災祈福之法,若能如法虔敬修習,均有不可思議的效驗。⊙摩利支天根本印——大金剛輪印
如大金剛輪印。兩手小指、無名指向內相合,兩食指、拇指並立,指端相抵,以兩中指纏繞兩食指,印於身之五處,此為八輻輪,具有能破之德,可減除一切障難。[真言]唵(1) 阿你底也(2) 摩利支(3) 娑嚩訶(4)om(1) aditya(2) marici(3) svaha(4)⊙摩利支天隱形印(安怛祖那印)
又名為寶瓶印、摩效印、甲胄印、金剛城之印。左手虛掌,以右掌橫於左手之上成覆蓋狀,此印是摩利支天菩薩身,右手掌即是摩利支身,真言同前。吉禪天女
吉祥天(梵名Sri-maha-devi),為佛教的護法神,主施福德。此天的異名甚多,在《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列出有吉慶、吉祥蓮花、嚴飾、具財、白色、大名稱、蓮華眼、大光曜、施食者、施飲者、寶光、大吉祥等十二種名稱;在《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無垢大乘經》則列舉了一O八種名稱。此外還有寶藏天女或第一威德成就眾事大功德天等名。另外,或有稱之為功德天,但也有認為功德天與吉祥天實為不同尊的說法,如《大佛頂經》卷七中,即並有功德天女與吉祥天女二尊,可見二者並非同一尊。相傳此天為毗沙門之妻,其父為德叉迦、母為鬼子母神。在婆羅門教則視之為毗紐天之妃。而在密教中,則視此天女為胎藏界大日如來所變,亦為金剛界大日如來所變之毗沙門天王的妃子;於阿闍梨所傳的曼荼羅中,位列於北方毗沙門天之側。依《金光明經》〈功德天品〉所載,吉祥天在過去世的寶華功德海琉璃金山寶照明如來時,已種下諸種善根。所以,她現在能夠隨所念、所視、所至之處,而使無量百千眾生受諸快樂,乃至所須資生之具及種種珍寶等悉令充足。並說,如果行者能夠持誦《金光明經》,供養諸佛,用香花、好香、美味來供養吉祥天,並且持念她的名號,如法供養這後,則此信徒當能獲得資財寶物等福報。經中又說,得天女護佑之後,必須以此福德行於布施、供養、周濟、貧乏等事。若人至心修持此尊,如法祈求天女護佑,所獲福德不可思議。⊙吉祥天女手印(一)——大三股印
此印出於《陀羅尼集經》卷十。左右手無名指、小指反叉在掌,豎立二中指,指頭相拄,以二食指頭各捻中指上節背,關豎二大拇指。[真言]怛你也他(1) 室哩抳 室哩抳(2) 薩嚩(3) 婆馱(左寧右頁)(4) 悉(左寧右頁) 悉(左寧右頁)(5) (左寧右頁)(左寧右頁)(左寧右頁)(左寧右頁)(6) 阿落乞史茗(7) 曩舍野(8) 娑嚩賀(9)tadyatha(1) crini crini(2) karya(3) sadne(4) sine sine(5) ne ne ne ne(6) alaksme(7) nacaya(8) svaha(9)⊙吉祥天女手印(二)——八葉印
此印出於《毗沙門經》。[真言]唵(1) 摩訶室利曳(2) 婆嚩賀(3)om(1) mahacriye(2) svaha(3)辯才天
辯才天(梵名Sarasvati Sarasvati-devi),梵名音譯作薩囉薩伐底、薩囉娑嚩底、□羅莎縛底、蘇羅娑縛帶。音譯為妙音天、妙音樂天、美音天、大辯才天、大辯才天女、大辯才天神、大辯才天王、大聖辯才天神。略稱辯天,俗稱辯財天。此天主掌學問辯才、音樂與福德。相傳梵語及天城體字母即為其所創。原本為印度人所信仰的河神,後來輾轉成為佛教的護法神之一。有關辯才天護持佛法的事迹,由《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七〈大辯才天女品〉中,可略窺一二。依該經所載,凡是宣講《金光明經》者,都能得到她的護持而智慧增長、具足言說辯才。凡忘失經文句義者,也能得到她的幫助而憶持開悟。一般眾生如果聽聞此經,則可受到辯才天的加持,而獲得不可思議的捷利辯才,與無盡的大智慧,甚至能善解眾論及諸技術;能出生死,速趣無上正等菩提。而於現世中,增益壽命,資身之具悉皆圓滿充足。修習此一天女法,除了增益、息災等作用之外,還可以使人成為大聲樂家,或大雄辯家。日本密教對此尊頗為崇拜,也有不少異於印度佛典的說法,譬如「辯才天十五童子」,與「日本本邦五辯才天」之說,皆是日本所特有的傳說。⊙辯才天手印——妙音天印
左手仰掌,右手覆掌,食指、大拇指相捻。[真言]南么(1) 三曼多勃馱喃(2) 薩囉薩伐底曳(3) 莎賀(4)namah(1) samanta-buddhanam(2) sarasvatiye(3) svaha(4)焰摩天
焰摩天(梵名Yama),為護世八方天之一、十方護法神之一及十二天之一。於密教中,特別將閻魔王稱為焰摩天,列於天部,但焰摩天之形象與閻魔王不同。在現圖胎藏界曼荼羅中,居於外金剛部院之南方。又因焰魔為鬼界之王,故於此西方列諸餓鬼眾。以此天為本尊之修法稱焰魔天法,修此法門可廷壽除災,若為祈冥福時則稱為冥道供。⊙焰魔天手印——壇荼印
雙手虛心合掌,兩食指、小指彎曲置於掌中。[真言]唵(1) 閻魔囉闍(2) 烏揭囉毗梨耶(3) 阿揭軍(4) 莎訶(5)(《陀羅尼集經》十一)om(1) yamaraja(2) ugra-virya(3) agaccha(4) svaha(5)毗沙門天
毗沙門天(梵名Vaisravana),又稱作多聞天。為四大天王、八方天或十二天之一,率領夜叉、羅剎等二神眾,是閻浮提北方的守護神,護持佛法,守護世間。居於須彌山第四層北面。由於此天王時常守護道場、聽聞佛法,故稱多聞,有時亦被視為戰勝之神而受到尊崇。在藏密中更被視為財神本尊,能賜予無盡資財。在印度、西域、中國與日本等地,毗沙門天王都普遍受到供奉,為著名的財神、福神。毗沙門天王不只特別是諸天神中,最為熱心護持佛法,與佛教徒的關係最為密切,而且對於佛法的修證,更是深入。因此,有人認為毗沙門天王是大菩薩化現天王身,來擁護教化眾生的。毗沙門天王除了以財神性格著稱之外,同時也守護眾生利益安樂、遠離諸厄難、能滿諸勝願、獲得大智慧、乃至天眼通、壽命俱胝歲(長壽)……等。行者如果想要得到毗沙門天王的護持,最重要的原則,是要行善行、合於正法。⊙毗沙門手印(一)——伽馱棒印
虛心合掌,兩小指交叉置於掌中,兩拇指並豎,而兩中指、無名指豎起,指端相合。再來,將兩食指側向彎曲離中指背的一寸許,並不相依附。此為胎藏界毗沙門天之印,名為伽馱棒印。[真言]曩莫(1) 三滿多沒馱喃(2) 吠室囉縛拏野(3) 莎賀(4)namah(1) samanta-buddhanam(2) Vaisravanaya(3) svaha(4)⊙毗沙門手印(二)
內縛,兩無名指立合,兩食指彎曲如鉤狀,不相附著。[真言]曩莫(1) 三滿多沒馱喃(2) 吠室囉縛拏野(3) 莎賀(4)namah(1) samanta-buddhanam(2) Vaisravanaya(3) svaha(4)⊙毗沙門印(三)——塔寶棒印
⊙毗沙門印(三)——塔寶棒印內縛,兩中指豎合,名為塔寶棒印,中指如寶形。增長天
增長天(梵名Virudhaka),梵名音譯作毗嚕陀迦,又稱作毗留多天、毗樓勒天、毗相勒叉天。為四大天王及十二天之一,同時也是十六善神之一,又稱為南方天。增長天王率領鳩槃荼、薜荔多等鬼神為眷屬,能折伏邪惡,增長善根,在南方承擔護持正法的使命,為護法之善神,由於守護於南方,所以又稱為南方天。由於他能令眾生善根增長,所以名叫增長天。又在東、西、南、北方中,南方象徵增益的特性,能增長萬寶,所以也稱為增長天。其居處在須彌山的琉璃埵的善見城中,其地縱廣六千由旬,有七種欄楯、羅網、行樹及七寶等裝飾,而且眾鳥和鳴,景色殊麗。增長天王不但守護人民遠離災障、煩惱,更能護佑眾生財寶充盈,受用無盡,增長智慧、壽命。⊙增長天手印石
左腕側向,右腕附著於左腕上,手背相合,兩中指相勾結如鎖狀,兩小指、食指、拇指彎曲,兩無名指豎起。[真言]唵(1) 毗嚕陀迦(2) 葯叉(3) 地波跢曳(4) 莎賀(5)om(1) virudhaka(2) yaksa(3) dhipataye(4) svaha(5)廣目天
廣目天(梵名Virupaksa),梵名音譯作鼻溜波阿叉、毗樓婆叉、毗嚕博叉。又稱作丑目天、雜語主天,或非好報天。為四大天王及十六善神之一。此天住於須彌山西面半腹,乃守護西方之護法善神,及諸龍之王,又稱西方天。其常以凈天眼觀察閻浮提之眾生,司掌處罰惡人,令起道心。廣目天王常以清凈天眼觀察護持閻浮提眾生,守護一切眾生遠離種種惡事,財寶充盈,壽命增長,一切自在,所作成就。此一天王率領無量天龍及富單那諸神等眷屬,守護佛法。⊙廣目天印
左腕側向,右腕附著於左腕上,手背相合,兩中指、無名指、小指向掌中彎曲,以兩拇指指端傾壓兩中指之指甲,此時兩食指相勾結如鎖狀。[真言]唵(1) 毗嚕博叉(2) 那伽(3) 地波跢曳(4) 莎訶(5)om(1) virupaksa(2) naga(3) dhipataye(4) svaha(5)持國天
持國天(梵名Dhrta-Rastra,藏名Yul-hkhor-bsrun)音譯為提頭賴吒、提多羅吒、持梨哆阿羅哆、多羅吒。又稱為治國天、安民天、順怨天。由於此天王護持國土、保護安撫眾生,所以稱為持國天,又稱為東方天。為四大天王之一,及十六善神之一。持國天住於須彌山東面半腹的由乾陀山,其所住地為賢上城,有七重欄楯、鈴網、行樹及七寶等瑰麗裝飾,景色殊勝。東方持國天王能護持人民無諸病苦,無諸魔障、煩惱,增長智慧,延年益壽,財寶豐盈,受用無盡,一切自在,所作成就。⊙持國天印
兩手握拳交叉,食指直豎。[真言]唵(1) 地梨致囉瑟吒羅(2) 羅羅(3) 缽羅末馱那(4) 莎訶(5)om(1) drtirastra(2) rara(3) pramadana(4) svaha(5)地天(堅牢地神)
地天(梵名Prthivi),又稱用地神、堅牢地神、堅牢地天、持地神,即主掌大地之神,為十二天之一。地的體性是堅固不動,能止住萬物,有能持萬物的作用。此神原為古代印度所崇仰的神祇,在《梨俱吠陀》、《阿闥婆吠陀》均讚歎其為具備偉大、堅固、不滅性、養育群生、繁生土地等美德的女神。在佛教中,此尊被視之為菩薩或護法神,在經典中常可見到其尊名及功德勢力。此外,新譯《華嚴經》卷一舉有普德凈華主地神、堅福德莊嚴主地神、妙華嚴樹主地神、普散眾寶主地神、凈目觀樹主地神、妙色勝眼主地神等名。並說彼等皆於往昔發深重願:願常親近諸佛如來,同修福業。另於《方廣大莊嚴經》卷九〈降魔品〉中記載,佛陀初成道,此地神為作證明,從地湧出,曲躬恭敬,捧著盛滿香花之七寶瓶供養世尊。在《堅牢地天儀軌》中述及,此尊與大功德天曾一起稟白佛陀,如果有眾生禮拜恭敬供養及念誦其真言,他會恆常出地味資潤彼入,令其身中增益壽命,是地精氣充溢,行者身中得色力、得念、得喜、得精進、得大智慧、得辯財、得三明六通,人天愛敬,得無比無盡大福德云云。此外,為求福、國土豐饒或鎮護土地而修的供養法,稱地天供或土公供。⊙地天手印——缽印
拇指除外之八指,指端相合作圓形,兩拇指如蓋狀。[真言]南么(1) 三曼多勃馱喃(2) 缽(左口右栗)體毗曳(3) 莎賀(4)namah(1) samanta-buddhanam(2) prthiviye(3) svaha(4)水天
水天(梵名Varuna),梵名音譯作縛嚕拏、縛樓那、婆樓那、伐樓拿。為密教十二天之一,護世八方天之一。守護西方,為龍族之王,屬五類天中地居天之一。本為古代印度婆羅門教的天空之神,河川之主,主管祭祀,維持道德。⊙水天手印(一)
左手作拳,拇指不附著於掌內,食指豎立稍微彎曲,此為《十二天軌》所說。[真言](1)南么(1) 三曼多勃馱喃(2) 阿半缽多也(3) 娑縛賀(4)namah(1) samanta-buddhanam(2) apanpataya(3) svaha(4)(2)縛嚕拏(1) 耶(2) 莎賀(3)varuna(1) ya(2) svaha(3)⊙水天手印(二)
雙手內縛,兩食指豎合如圓狀,此為龍索之印,為水天於胎藏界外金剛界之印。[真言]唵(1) 沒陀(2) 室利(3) 娑嚩賀(4)om(1) budha(2) sri(3) svaha(4)火天
火天(梵名Agni),梵名音譯為阿耆尼或阿哦那。又稱作火仙、火神、火光尊。表諸佛行菩薩道時,以智火焚燒一切心垢,燃起正法光明。此天原為古印度神祇之一,為火的神格化。火的體性是暖性,有成熟萬物的作用,其性質有成熟義,同時有燒盡萬物而使其清凈的作用。自《吠陀》時代即廣受崇拜,在《吠陀》的偈頌中,火神獲贊詠的次數僅次於帝釋天,並且被視為地上諸神之首。在《梨俱吠陀》中更以此天為諸神中之最年輕者。與帝釋天(或風天Vayu)、日天(Suya)合稱吠陀三尊。此尊以多種形態顯現於不同的場所,象徵破除黑暗的光明、燒毀不凈的凈化力。有時他是神、人之間的使者、仲介者;有時是家庭神,帶來繁榮與富足;有時是守護神,保障居家平安。依據火焰騰空可達天界的信仰,古代印度認為火天為神人之間的使者,因此在行供養儀時,也常招請火神;爾後演變為將物品投入火中以供養諸神,這就是護摩(火供)的來由。在密教中,此天為護世八天之一、十方護法神王之一,及十二天之一。在胎藏界曼荼羅中,位列外金剛部東南隅。⊙火天印
左手按於腰,右掌展開,將拇指彎曲附著於掌內,食指中節微彎。[真言]南么(1) 三曼多勃馱喃(2) 惡揭娜曳(3) 莎訶(4)namah(1) samanta-buddhanam(2) agnaye(3) svaha(4)風天
風天(梵名Vayu),音譯作縛臾、婆庾、婆牖、伐由。又稱作風神、風大神。風神的起源甚為古老,早在《梨俱吠陀》中就已見到其名;與日天(Surya)、火天(Agni)合稱為吠陀三神,是給予人們名譽、福滿、子孫或長生的神祇。密教奉為十二天一八方天之一,位列胎、金兩部曼荼羅中。在胎藏界曼荼羅,位於外金剛部院的西北隅。在金剛界曼荼羅,則屬外金剛部二十天之一,位於西方。⊙風天手印(一)
左手直豎,將小指、無名指彎曲附著於掌內,此為《大日經疏》之說。[真言]南么(1) 三曼多勃馱喃(2) 皤也吠(3) 莎賀(4)namah(1) samanta-buddhanam(2) vayave(3) svaha(4)⊙風天手印(二)——風幢印
右手作拳,將小指、無名指豎立,此印稱為風幢印,即表示有風天三昧耶形之風幢印,此為《四部儀軌》之說。[真言]唵(1) 縛日羅(2) 你羅(3) 莎賀(4)om(1) vajra(2) nila(3) svaha(4)日天
日天(梵名Aditya),音譯作阿泥底耶,又稱作日天子、日神。在印度,將太陽神格化,稱為日天。後為太陽神(梵Surya,音譯蘇利耶)之別稱。傳入密教後,成為十二天之一,由於大日如來為利益眾生住於佛日三昧,隨緣出現於世,破除諸暗時,自然開顯菩提心,猶如太陽光遍照眾生,故稱為日天。⊙日天手印——福智顯現印
作缽印,兩拇指並置於掌中,傾壓兩無名指之根部,名為福智顯現印,此乃菩提心開發之義。[真言](1)南么(1) 三曼多勃馱喃(2) 阿你怛夜耶(3) 莎訶(4)(胎藏界)namah(1) samanta-buddhanam(2) adityaya(3) svaha(4)(2)唵(1) 縛日羅(2) 矩吒利(3)(金剛界《賢劫十六尊軌》)om(1) vajra(2) kundari(3)月天
月天(梵名Candra),又稱作月天子、寶吉祥天子。音譯作旃陀羅、戰達羅或戰捺羅。印度婆羅門教將月神格化,稱為月天。在密教中為十二天之一,屬金剛界曼荼羅外部二十天之一,胎藏界曼荼羅外金剛部院之一尊。為擁護佛法之天部之一。⊙月天印
如梵天印,左手五指伸展稍微彎曲,取掌中日月觀之。[真言]南么(1) 三曼多勃馱喃(2) 戰捺羅也(3) 莎賀(4)namah(1) samanta-buddhanam(2) candraya(3) svaha(4)大黑天
大黑天(梵名Mahakala),梵名音譯作摩訶迦羅或嘛哈噶拉。又稱作大黑神、大黑天神或摩訶迦羅天。印度教以此神為濕婆神(Siva)的別名,或為濕婆之後究迦的化身(或侍者),主破壞、戰鬥;佛教則視之為大自在天的化身,或是毗盧遮那佛的化身等,諸說不一,其中有以大黑天為福神來供奉者,各家說法不一。日本更以大黑天為七福神之一,認為大黑天乃授與世間富貴官位之福神,廣受民間崇信。東密相傳,此尊系大日如來為降伏惡魔所示現的忿怒葯叉形天神,藏密則傳為觀世音菩薩所顯化的大護法。東密與藏密均相當重視在黑天的本尊修法。由於此尊統領無量鬼神眷屬,且長於隱形飛行之葯術,因此能在戰爭時,加護向其祈求的眾生。更能使食物經常豐足,因此印度寺院與我國江南民間,常有人在廚房祀奉。同時此神也是佛教徒在墳場中祀奉的神祇之一。又相傳此神及其眷屬七母女天,能予貧困者以大福德。因此大黑天兼具有戰鬥神、廚房神、冢間神與福德神四種性格,相當受到崇仰。⊙大黑天手印
雙手內縛,與兩小指、無名指開立,三度來去,此為召請鬼神,有降伏之義。[真言]唵(1) 摩訶迦羅耶(2) 娑縛賀(3)om(1) maha-kalaya(2) svaha(3)歡喜天
歡喜天(梵名Nandikesvara),乃歡喜自在之義,全名為大聖歡喜自在天(梵名Maharya-nandikesvara)。又作歡喜自在天、難提自在天;略稱作聖天、天尊。歡喜天為印度教濕婆神與婆羅和底(或稱作烏摩)之子,尊形為象頭人身。與其兄弟塞犍陀共統轄其父大自在天之眷屬,所以在佛教又稱之為俄那缽底(梵名Gana-pati),意譯為軍隊,也就是大自在天眷屬之將的意思。俄那缽底,其意又有障礙他之事業或排除諸種障礙之力用,所以又名毗那夜迦(梵名Vighnayaka),乃障礙或排礙之義。⊙歡喜天手印
兩小指、無名指作鉤,向內與豎立之兩中指相交叉,兩風各附著於中指,兩拇指靠近食指側,加持五處。[真言]唵(1) 似哩(2) 虐(3) 娑縛賀(4)om(1) hrih(2) gah(3) svaha(4)訶利帝母(鬼子母)
訶利帝母(梵名Hariti),夜叉女之一。訶利帝母為梵名的音譯,意譯則作歡喜母、鬼子母、愛子母。依據《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三十一所記載,鬼子母神有五百子,常(左口右敢)食王舍城中幼兒,後為佛所度化,皈佛後受佛「擁護諸伽藍及僧尼住處令得安樂」的咐囑。於《法華經》〈陀羅尼品〉中,此女神與十羅剎女共誓守護法華行者。其乃四天王之眷屬,有大勢力,若有疾病、無兒息者,虔敬供養,皆可滿願。佛陀為免此鬼子母及其諸子,不食人子後無食可食,也慈悲地允諾鬼子母,「於贍部洲所有我聲聞弟子,每於食次出眾生食,並於行末設食一盤,呼汝名字,並諸兒子,皆令飽食永無飢苦。」以鬼子母神為本尊,所修的法為訶利帝母法,主祈求生產平安之修法,此外於其經軌中尚有許多消災除病法。⊙訶利帝母請召印
以右手指挾左手背,抓住左手掌,向左手身召三次。[真言]唵(1) 弩弩摩哩迦呬諦(2) 娑嚩賀(3)om(1) dundumalikahite(2) svaha(3)⊙訶利帝母愛子印
雙手合掌,兩拇指共曲置於掌中。真言同前。龍
龍(梵名Naga),梵名音譯為那伽、曩誐。龍族居住在水中,能呼雲興雨,為蛇形鬼類,亦為守護佛法的八部眾之一。愚痴瞋恚特重的眾生,因業報的緣故,而投生於龍族,出生於戲樂城。依據《翻譯名義集》卷二中所記載:「龍有四種,一守天宮殿,持令不滿,不間屋上作龍像之爾;二興雲致雨,益人間者;三地龍,決江開瀆;四伏藏,守轉輪王大福人藏也。」龍族的領袖稱為龍王(nagaraja),他們具足強大的威力,常為佛的守護者。如善住龍王、難陀、婆難陀龍王、阿耨達龍王等,都是行大乘佛法、精進修行的龍王。他們的眷屬也都瞋心淡薄,而且憶念福德,能隨順法行,屬於法行龍王,不受熱沙之苦,而且以善心依照時序降雨,使世間五穀成熟。相對於法行龍王,另外有一類「非法行龍王」,如波羅摩梯、毗諶林婆、迦羅、睺樓睺樓等龍王,他們不順法行,行不善法,不敬沙門及婆羅門,所以常受到熱沙燒身的苦果,這些惡龍常在閻浮提現起大惡身,興起殘惡雲雨,使世間一切五穀損害。⊙龍印
以右手指挾左手背,抓住左手掌,向左手身召三次。[真言]南么(1) 三曼多勃馱喃(2) 迷伽(3) 設濘曳(4) 娑嚩訶(5)namah(1) samanta-buddhanam(2) megha(3) asaniye(4) svaha(5)難陀、跋難陀龍王
難陀龍王(梵名Nanda),又稱難途龍王、難頭龍王。意譯為喜龍王、歡喜龍王。以其善能順應人心,調御風雨,深得世人歡喜,故有喜龍王等名稱。是八大龍王之一,為護法龍神之上首。依據《增一阿含經》卷二十八及《大寶積經》卷十四所載,此一龍有七龍頭,性頗兇惡,後為佛陀弟子目犍連所降伏。烏波難陀龍王(梵名Upananda),為難陀龍王之弟,與難陀龍王同為佛教大護法龍王。⊙難陀、跋難陀二龍王印
雙手十指各自伸展,兩拇指相交。右拇指壓於左拇指上即為難陀龍王印,左拇指置於大拇指上即為拔難陀龍王印,此印又名為九頭龍印、一切龍印等。[真言]南么(1) 三曼多勃馱喃(2) 難徒缽難捺瑜(3) 娑訶(4)namah(1) samanta-buddhanam(2) nandopanandaya(3) svaha(4)羅剎
羅剎(梵名raksasa)指食人肉之惡鬼。又作羅剎娑、羅叉娑、羅乞察娑、阿落剎娑。意譯作可畏、護者、速疾鬼。女性之羅剎稱為羅剎斯(raksasi),又作羅叉私。《慧琳意義》卷二十五中記載:「羅剎,此雲惡鬼也。食人血肉,或飛空、或地行,捷疾可畏。」同書卷七又說:「羅剎娑,梵語也,古雲羅剎,訛也(中略)乃暴惡鬼名也。男即極丑,女即甚姝美,並皆食啖於人。」此外,另有一說指羅剎乃地獄中的獄卒,職司懲罰罪人。然而於佛典中,羅剎誓願守護佛法及正法行人,往往成為佛教的守護神,而常常參與法會,隨佛聞法歡喜喜行。⊙羅剎天手印
左手作劍印、亦即刀印。[真言]南莫(1) 三曼多沒馱喃(2) 乃哩底曳(3) 娑嚩訶(4)namah(1) samanta-buddhanam(2) nirrtye(3) svaha(4)迦樓羅
迦樓羅(梵名Garuda),漢譯有迦留羅、伽樓羅、迦婁羅、金翅鳥、妙翅鳥、食吐悲苦聲等名。迦樓羅是印度神話中一種性格猛烈的大鳥,傳為毗濕奴天的乘騎。或說其出生時,身光赫奕,諸天誤認為火天而禮拜之。在佛教里,則是天龍八部眾之一。依佛典所載,迦樓羅的翅膀是由眾寶交織而成,所以又稱為金翅鳥或妙翅鳥。這種鳥的軀體極大,兩翅一張開,有數千餘里,甚至於數百萬里之大。《經律異相》卷四十八中說,此鳥所扇之風,若入人眼,其人則失明。《菩薩從兜術天降神母胎說廣普經》卷七有載,金翅鳥王身長八千由旬、左右翅各長四千由旬。以龍為食。⊙金翅鳥(迦樓羅)印
又名金翅鳥王印。兩拇指交繞,雙手開展中翅之勢。結金翅鳥之形,動三次,如飛狀。[真言]唵(1) 枳悉波(2) 娑縛賀(3)om(1) ksipa(2) svaha(3)
推薦閱讀:
※觀音菩薩聖誕日。「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
※喝鐵觀音能減肥嗎?怎樣喝才能有效減肥?
※觀音和他的六字真言那點事:原初的道場
※觀音十法 || 藏地安樂支利生十法
※觀音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