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強國由什麼定義的? 為什麼中國只能排第三, 日本則不入流?
在很多新聞或者來自國際社會的報道,我們都能看到一個「軍事強國」的辭彙。當然,與之一同出現的,還有一個「軍事大國」的辭彙。在很多時候,這兩個辭彙經常被讀者混淆,認為這兩個辭彙意思是一致的。其實,在這層定義上,二者差的不是一丁半點。
首先解釋一下軍事強國。目前對於軍事強國的定義,就是其國內工業的完善程度和市場資源的充沛等。以殲20戰鬥機為例,一個頂級的軍事強國,在設計一款戰鬥機時,即使關鍵的系統(例如發動機)在被國外所壟斷並禁售時,它仍能有條不紊的生產,使用國內的先進型號彌補缺口。如果能做到的話,那就說明這就是一個「軍事強國」。注意,前提是類似殲20這種級別的先進第四代戰鬥機。
別小看這小小的一架戰鬥機,殲20背後凝聚了3000多個工廠和科研院所,直接帶動了不下1000種技術。它先進的技術不但能用在航空,航天和航海等多個領域都能共用。世界上能做到這種地步的,只有中美俄。打個最簡單的例子,F35作為一款「國際項目」,74%的技術來自美國,佔比如此懸殊的背景下,仍有不少國家選擇繼續合作。合作的好處,是短時間內,能對周邊國家,形成戰術上的絕對優勢。缺陷是,自身的航空工業份額,被進一步的分割。
而理解一個軍事大國,則更簡易。軍事大國的入門門檻,就是低量的核武庫再加上一定程度的工業基礎。以法國為例,它不但擁有數量可觀的核武庫,還具備研究高性能第三代戰鬥機的能力基礎。在世界軍貿市場,法國的陣風戰機,勒克萊爾坦克都是知名的武器系統。與之成為反比的,則是印度。印度在工業基礎上雖然薄弱,但是在以色列和俄羅斯等國的技術輸出下,它也具備了一定的研究實踐能力。以俄羅斯的衛星系統為例,就有不少印度軟體的影子,這是非常難得的。
軍事大國的核武庫和軍事強國的核武庫相比,根本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哪怕是英法這兩個國家,它們的核武庫總量,甚至不如中國一場閱兵式來的多。而核武庫的不足,就很難在總體上形成優勢。就如朱日和軍演,藍軍的戰術核突擊對紅軍進行了慘不忍睹的虐待。而排于軍事強國和軍事大國之後的這些國家,總體技術上,很難持平上述兩者。以日本為例子,它能建造出先進的兩棲攻擊艦(比如出雲級),但是在艦載機上卻做不到。實際上,自二戰後,日本就從未擁有過任何一個型號的固定翼戰鬥機,即使是被譽為「平成零戰」的F-2,動力也是來自美國。這就導致了,日本在世界上,很難被排上大國的地位。(利刃/WK)
推薦閱讀:
※兵推預測:美陸軍在未來會失去高科技優勢
※擴張頂點與國家興衰
※核武器原子彈你了解多少?
※中國海軍的055型萬噸級驅逐艦相比俄制005號戰艦如何?
※連摔4架戰機導致飛行員都不敢升空,印度空軍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