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不遭眾難
複次,阿難!彼琰魔王主領世間名籍之記,若諸有情,不孝五逆,破辱三寶,壞君臣法,毀於信戒,琰魔法王,隨罪輕重,考而罰之。是故我今勸諸有情,燃燈造旛,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眾難。
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是屬於南閻浮提,在四大洲中的人,而這個管區的生命都屬於閻羅王所管。『不孝五逆』,誰說佛教不重孝道?我們曉得佛說法,最注重孝道,不要認為釋迦牟尼佛因為出家,就認定佛教是不重孝道。
我常常告訴青年朋友,特別注意,我們有本小說『紅樓夢』,這本小說在過去非常流行,這個世紀把它變成一門學問,叫作紅學。過去我們看紅樓夢,年輕的時候迷得都會背。紅樓夢你真懂的話,那是一部禪學,一部佛法。第一回合開始講賈寶玉有兩句話:『負父母養育之恩,違師友規訓之德』。我們在座的人反省反省,我們做了一輩子人,學佛的人都說上報四重恩,四重恩有一重是父母恩。我們報了什麼?都是負父母養育之恩,違背了師友的教化、教育的德性。一生無所成,造了一生的業,所以賈寶玉最後出家了。
但是你注意,『紅樓夢』描寫賈寶玉出家,他的父親說,你是賈家的子弟,你要出家可以,必須給我考取功名,因為賈寶玉最反對讀書考功名。好,我給你考取。考取了功名,這一下我可以出家了。那不行,你必須要討個媳婦,給我生個後代,有孫子才能出家。好!就結婚給你生個兒子。然後,走了。你看,這是賈寶玉的作法。
你再回過來看我們的老師、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他要出家,父親不答應,因此結婚生子都做好,最後出家,把兒子羅侯羅也度了出家,這是另外一件事。等到釋迦牟尼佛父親死的時候,他自己、阿難兩兄弟——釋迦牟尼佛的親堂兄弟、羅侯羅——釋迦牟尼佛的兒子等四個人,絕對不準任何人碰父親的棺材。四個人親自?了棺材到靈山,到他說法的講堂旁邊,親自埋葬,非常講究孝道。
所以一個人對生身的父母、長輩沒有盡孝,人道未盡而能成佛者,絕無此理。青年同學們特別注意。
所以,很多佛經上提到,不孝不能得好結果。現在也告訴你,『若諸有情,不孝五逆』,不孝是一種。講到五逆,特別要注意,忤逆是刑法上的一種罪名。你們青年同學研究中國文化、法律的,特別注意,我們漢朝的法律沒有『忤逆』這個名辭。到宋朝以後,明朝、清朝的刑法出現了忤逆的名辭。這是文化交流受佛教的影響。像我們小時候假使一個小孩學太保,便會聽到老一輩的講:『唉呀!某某小孩犯忤逆。』忤逆是個統稱,對父母不孝,一加了罪名就是忤逆。忤逆也代表了不孝順,這是中國文化。
所謂五逆,在佛教里的解釋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五逆在佛學名稱上包括了這五種內涵。『破辱三寶』,破辱這兩個字要注意,破壞佛法的和污辱佛法的。破和辱的情形有輕重,等於我們研究法律,蓄意傷人可以判五年到八年;假使過失傷人,則判三個月到一年,甚至可以判緩刑,因為一個是有意,一個是無意。破壞三寶罪重,污辱三寶罪輕,但都是犯罪。
我們注意啊!不孝是一種,五逆是一種,破壞三寶是一種,污辱三寶是一種。
那麼,佛經上講的不孝、五逆、破壞污辱三寶以外,統統是人道來的。『壞君臣法』,這是古代的文化,君臣,我們看似非常落伍,認為是帝王思想。錯了!君臣二字,在中國固有文化,不是帝王思想。君是年高有德,足以教誨人,足以領導人都稱君。因此我們文化里稱君子,子就是先生的意思。臣是聽年高有德的人所領導的,所以上古文化君臣兩個字的意思,以現代話來講就是社會秩序。
秦漢以後的帝王制度,跟周朝以前的君主制度,在中國政治史上是兩個階段。由三代到周朝,那可以說是民主的君主制度;秦漢以後則是絕對獨裁的帝王制度。所以秦漢以後的君臣,已經變成統治思想的一種觀念;秦漢以前的君臣,是社會禮俗的一種觀念。所以,現在我們看到君臣兩個字,拿新的觀念來理解它,就是社會的秩序,換句話說,是倫理道德。所以說,破壞了倫理道德,破壞了社會秩序。
『毀於信戒』(或稱性戒),破壞了根本信念,破壞了根本戒律。戒律是什麼東西?簡單地下一個定義,就是道德行為的規範。如果破壞了道德行為規範,就是破壞了戒律,這一切人世間現行的罪行,都歸琰魔王隨罪輕重加以考核。簡單明了地講,閻羅王主管人的生死,中國人傳統的習慣都是那麼看的。
那麼,要修藥師法,如何脫離主管生死的範圍呢?『放生修福』。注意啊!不是光念藥師佛,一個本錢不花,嘴裡念一念,然後燒一炷香,拿一塊豆腐拜一拜,回來豆腐還可以用油煎一煎吃,然後心裡想:佛一定會保佑我,因為我拜過了。你看!以這種功利思想、功利主義來學佛,行嗎?這樣你念了一輩子的消災延壽藥師佛,效果也很微末。必須要配合行為功德,『放生修福』。注意!『令度苦厄,不遭眾難』,幫助別人,度脫別人的痛苦,犧牲自我,救度別人,乃至救度一切眾生,使別人不遭眾難,使一切眾生不受災受難,然後加上你自己修藥師如來的法門,才能得到正果報。
所以,我們大家念經拜佛,經念完了,應該做的事統統沒有做,好像我已念過經了。等於社會上的幫會拜了大哥,拜了老師,你一切就要給我負責,我犯罪都沒有關係。這種學佛心理完全錯誤。
本經就要圓滿結束,再告訴大家一個修持的手印,由諸位自己去修了。——《藥師經的濟世觀》
推薦閱讀:
※塑自我人生——讀《南懷瑾談性格與人生》有感
※南懷瑾:《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醫
※南懷瑾:超越文化局限的人
※南懷瑾老師開示:對「定」的錯誤認識
※南懷瑾先生-——有關學佛問答
TAG:南懷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