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醜聞:政府官員,你別忽悠
記者: 李肅 華盛頓 2008年9月26日 |
三鹿毒奶醜聞已經發展成一場中國奶業的危機。在喝毒奶而患病的嬰幼兒已經高達5萬4000人的時候,一些中國主管高級官員的話令人匪夷所思。我們現在對比一下中外媒體的有關報道。* 不查三聚氰胺有理? *據新華社9月22日報道:「李長江辭去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局長職務。」 這位李局長最近幾年可以說在國際上也小有名氣。美國《華爾街日報》9月23號的報道說:「李長江在職期間常常為中國產品的國際聲譽進行辯護。」 這一次,李長江擔任「國家處理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領導小組」副組長。在9月17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李長江為質檢機構沒有檢查奶粉中是否含有三聚氰胺進行辯護,根據新華網9月17號的報道,李長江的解釋是:「在我們國家這方面的標準中,和國際食品法典相關的標準當中,都沒有對有毒有害的化學物質進行規定。」 在9月13號第一次有關毒奶事件的新聞發布會上,李長江的副手、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蒲長城也說:「我們平時對產品質量進行監管的時候,是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進行檢查的。......除非常特殊的情況,無論是企業還是監管部門,一般不會在常規的檢驗當中專門安排檢測不可預測的化學物質。」 * 幾回摻假事發後 仍不查? *然而中國《經濟參考報》9月22號發表一篇評論說:「這話乍一聽是有道理的,像砒霜、蒙汗藥等,的確沒有必要在所有食品法律中一一指出。但其漏洞還是存在的,......執行這些標準的質檢部門,沒有與時俱進、跟蹤苗頭。」 這種「苗頭」在哪兒呢?新華社下屬的《瞭望》周刊9月22號的一篇報道指出,《南方周末》和中央電視台曾經分別在2007年1月和4月報道過牛奶業摻假的情況。「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員陳君石說:80年代摻牛尿,90年代摻尿酸、富含氮的物質,最後發展到三聚氰胺。不是一家兩家......」 面對奶業內部普遍存在的摻假現象,黑龍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早在2006年公布的《奶粉及嬰幼兒配方乳粉專項抽查方案》中就規定要檢查三聚氰胺含量,並且明確規定「不得檢出」三聚氰胺。 這些都表明,三聚氰胺既非「不可預測的化學物質」,檢查三聚氰胺也絕非「非常特殊的情況」。 * 出事企業佔兩成 市場份額超六成?*據新華網報道,在9月17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李長江還說:「檢查的結果已經表明,含有三聚氰胺的企業是少數,占企業的生產批次是少數......。我們對109家企業進行了專項檢查,有問題的是22家,佔20%左右。那就是說,80%的企業所抽查的產品是合格的。......因此,我們可以說,抽檢的80%的企業產品沒有檢測出三聚氰胺,產品是安全的。對有的企業,沒有檢測出來的批次,也是安全的。」 然而據中國西部網9月24號報道,一位知名乳業專家估計,「此次上榜的22家乳品企業,在我國奶粉市場所佔的份額超過60%。」根據資料,在奶粉市場上,三鹿佔了18.26%,伊利佔12.58%。 中央電視台9月19號報道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對液態奶抽查的結果時說:「此次專項檢查重點抽查檢驗了產品市場佔有率達70%以上的蒙牛、伊利、光明、三元、雀巢等知名品牌企業生產的液態奶是否含有三聚氰胺。」檢驗結果是:蒙牛、伊利、光明三大名牌全部中箭。 在中國國產嬰兒配方奶粉主要品牌都發現三聚氰胺以後,在成千上萬嬰幼兒已經患病之後,李長江還聲稱:有問題的牛奶是少數,並且暗示人們中毒的機率只有20%。 * 「安全」和非法 *不過,發表這種似是而非言論的中國高級官員何止李長江和蒲長城。新華社9月17號報道,中國衛生部長陳竺在9月17號的新聞發布會上提出了一個三聚氰胺在奶粉里的「安全閾值」。報道說:「陳竺表示,經專家風險評估,三聚氰胺在嬰兒體內最大耐受量為每公斤奶粉15毫克。」 然而在《瞭望》周刊9月22號的報道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員陳君石針對這種「安全閾值」表示:「絕不能把每公斤奶粉的15毫克三聚氰胺作為一個合格不合格的判斷。假如有些企業來作這樣的解釋,那是非常錯誤的。」 《人民日報》下屬的人民網也採訪了陳君石,並且於9月17號發出報道說:「陳君石說,三聚氰胺不是一種食品添加劑,...是非法添加的一種有害物質。......奶粉裡面查出任何含量的三聚氰胺都是非法的。」 * 國企和股份 *還有一件事也令人不解。中新網9月13日報道說:「河北省副省長楊崇勇今天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河北省政府和地方政府在三鹿集團里沒有股份。」 楊崇勇是想說三鹿公司跟政府沒有關係嗎?可是路透社9月16號的報道說:「這家國有企業的負責人已經被免職。」 人民網-中國央企新聞網9月16號發表的一篇特評,題目就是《「國字型大小」三鹿丟了誰的臉?》。特評說:「查其背景才發現,原來三鹿是國產奶粉業的『龍頭老大』。」評論說:「小孩是祖國的未來,但身為國企的三鹿集團,硬是要把這些『未來』扼殺在孩提時,三鹿,你真是丟盡了國人的臉,你拿什麼讓我們相信你?」 中國財經網9月24日的一篇報道說:「據了解,河北省國資委已派駐工作人員至三鹿集團,其中部分人員接受的使命是理清三鹿集團資產,尋求資產新的接管方,以儘快使工廠運轉。」 如果三鹿公司與政府沒有關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去幹什麼?楊崇勇副省長特彆強調政府在該企業中沒有股份,是何目的? * 辭職顯示問責 下台之後復出 *李長江等人辭職或者被免職了,但是西方媒體對此頗為無動於衷。《華爾街日報》9月23號報道說:「部級官員李長江被允許辭職,而不是被解職,顯示中國政府不想把這些問題歸咎於他,而是希望顯示一種問責制。」 但是報道接著指出:「最近幾年,一些辭職或者在醜聞中被免職的高級官員又獲得了新的任命。在2005年一次重大江水污染事件中辭職的國家環保總局局長謝振華去年被任命為國家發改委副主任。2003年,為了追究薩斯疫情爆發的責任而被免職的北京市長孟學農後來成為山西省長,只是由於一次礦難而在這個月辭職了。」 *《時代》談中國總理道歉 *部長、省長有這番言論,中國總理溫家寶如何對待三鹿毒奶粉案呢? 英國廣播公司BBC在9月22號報道說:「中國總理溫家寶21日巡視北京醫院治療情況時說:『我們也很痛心。』『我們感到很內疚。』」 中新社9月24日報道說,溫家寶在紐約談到毒奶醜聞時說:「作為政府負責人,我感到十分痛心。」 然而美國《時代》周刊9月23號一篇報道在標題中問道:《中國毒奶醜聞:道歉就夠了嗎?》。報道說:「中國總理溫家寶毫無疑問是中國最高領導層中人氣最高的人物。」「儘管毫無疑問,溫家寶的話是由衷的,但是他的道歉肯定比幾年前的份量要輕了。過去有幾次他不得不請求人民的原諒,從煤礦工人的死亡,到被污染的飲用水,再到由於政府對一場大雪災反應不當,造成火車乘客被困。「面對毒奶粉危機不斷擴大,加上最近造成數以百計人死亡的幾場事故,這些事故統統是由於行政部門玩忽職守或者腐敗直接造成的,普通中國人可能有理由問一問自己,除了道歉,政府有沒有真正想過再多做點什麼。」 報道最後說:「到某個時刻,光道歉就不靈了。」
推薦閱讀:
※從晚清官員辦的這些荒唐事, 就能看出大清命不久矣
※美國官員:洛杉磯港可做美國對接「一帶一路」的「海上樞紐」
※紅旗車2011年只賣出2輛 中國朝鮮官員會坐...
※中聯辦官員首度開腔挺曾蔭權 拒評梁家傑
※「房價收入比」考核官員不妨一票否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