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因素決定藝術品的價格
什麼因素決定藝術品的價格
以前畫的好與壞或者是買這樣的畫花很多錢值和不值,是出於對藝術上的一些認知,比如說這個畫畫得好,人家向我們介紹,師從於誰,就是老師是誰。聽說某某畫畫得好,他老師是齊白石,一聽他老師那麼有名,他一定畫得也不錯。這是一種說法。 也有已經很知名的畫家向您推薦這個人畫的非常好。我們看到民國時候很多的畫家賣畫的單子,寫某某的畫某某一平尺。這種都是由藝術家寫的,藝術家之間互相介紹,我們認可他的畫應該值這個錢。實際上是一種藝術價值的認定。 過去更看重的是從藝術本體價值認定的方法,說這個人是某某畫派的,這個畫派很有名。或者說是某某學院的,比如中央美院畢業的等等,或者說是國家畫院的畫家,當收到這些信息的時候,是做了繪畫水準的認可。
討論藝術品價格該參考社會背景
建國前30年,是政治挂帥的社會。所以當我們在評價藝術品的時候主要看社會功用如何,對無產階級專政,對社會主義建設有沒有好處。無論畫家也好,畫也好,評價一個畫的好與壞,看他對政治服務的好與壞。 文藝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如果不屬於能夠服務的,就屬於要拋棄的了。就是屬於封資修或者是四舊,反正就是一些渣子,歷史垃圾。這個時候是政治決定論,評價語境是社會功用目的。 改革開放以後,中央講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個時候開始,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革,也就是說由原來政治決定論變成市場決定論。這是討論藝術品或者書畫好與壞,值與不值的時候,成為非常重要的語境了。因為現在是市場決定論,既不是學術決定,也不是政治決定,而是市場決定。因此,我們今天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實際上是站在市場的角度,站在市場這個特別的緯度裡面來討論書畫的價值與價格關係,這就是我們討論的出發點。 如果你要從藝術本體角度來講,其實無所謂有價無價。通常都說藝術是無價的,甚至還可以把一些珍貴藝術品稱之為無價寶。說藝術無價,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我們恥於談價,比如說一個畫展,大家都在欣賞畫,突然跑進來一個人問這畫值不值錢,值多少錢,大家就會覺得那個人非常討厭。我們都在談藝術,怎麼跑來一個人問值不值錢。在討論藝術的時候,說這個東西值不值錢,有一點俗氣。所以從畫家來講,從評論家來講,他們都恥於談價,這是一種態度。
書畫價格定斷的理由
我們沒有統一的定價模型。雖然目前好像有一個很通行的說法,多少錢一平尺,但是畢竟賣藝術品不是賣布,不是賣工藝品,多少錢一平尺,只是便於論價,按平方尺給畫訂價是最神奇的,至今還有人迷信這種方式。但是確實不能確切地給書畫藝術品定價,這種說法只是在商業管理上的一種便利,但是實際上是無法對藝術價值真正說得清的東西。一方面恥於論價,一方面確實說不清。藝術品的價錢是我們遇到的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市場角度如何給出價格
除了書畫本身原有的藝術價值以外,我們還看到了藝術品本身其實是要被使用的。藝術品的價值不僅僅是虛擬的(說不清的),它的價值核心就是必須得有使用價值。無論武功好還是文採好,學了一身的本領(「本領」在未拿來使用前,它的價值是虛擬的),最終要給予社會,形成實有價值。古語說:「學成文武藝,售與帝王家。」外國很多畫家都是在皇帝以及權貴們的資助下從事藝術生產或者是藝術創作活動的。比如說提香,米開朗基羅,達芬奇這樣的大師都是教皇或者是貴族向他定畫,其實就是他的贊助人。中國早期的繪畫,宋代的院畫,那也是宋代皇帝的倡導下把畫家組織起來。 很多藝術家取得很高的藝術成就,但是必須拿來為某一些人服務,過去我們每年都開這麼一個會,紀念毛主席的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有一句話我記住了,文藝的首要問題是為什麼人的問題,就是說你要能將虛擬價值轉化為實際價值。毛主席一陣見血地說:你有很高的藝術水準,但是你找不著為誰服務,就徹底完了。因為你沒有服務對象,就等於沒有人買你的單。
畫家如何解決生存問題
有一個畫家叫做梵高,他不賣畫。梵高一輩子就賣掉一張畫,他不主張賣面,他是真正埋頭畫畫的人。但是他生活非常困難,以至於他的生活來源都沒有了。他到酒館裡面去喝酒都付不起酒錢,最後只有給老闆畫畫。 《紅色葡萄園》,是他唯一賣出的一張畫。有不同的版本說法,但是我們比較相信他賣給他弟弟了,因為他弟弟是商人,很有錢,但是很有錢也不願意買他的畫,只是不能看著哥哥餓死,好歹買一張,解決良心問題。後來又倒手賣給比利時的畫家,現在這畫已經存在莫斯科了。他生活非常貧困,以至於貧困而死。後來他精神也不正常了,經常跟自己的畫家朋友爭論和打架。 這張畫當時賣了多少錢呢?賣了400法郎。肯定是不能夠讓他永續生存的,這400法郎在當時購買力怎麼樣呢?我們了解了一下,看了一下反映當時的文學作品,在《悲慘世界》里芳汀為了給她孩子治病,賣掉自己一顆牙,那顆牙賣了40法郎。莫泊桑的的《項鏈》,從朋友那裡借了一個假項鏈,這個假項鏈值500法郎。一個城市的平民為了出席應酬,戴一個假項鏈,都比梵高這張畫值錢。梵高這張畫才賣了400法郎。如果假項鏈存到今天,再與這張畫比價錢,情況不一樣了。今天這張畫如果從莫斯科拿出來恐怕都要賣1億美金了,假項鏈還是假項鏈的錢。這是藝術品與工藝品的巨大區別所在。當然,《紅色葡萄園》的巨大升值中一方面有較大的藝術虛擬價值,另一方面是後人拿來說事的實際功用價值。這說事的價值是後人追加進去的。 在當時肯定梵高的生活是非常非常艱辛的。我相信今天我們的所有的畫家都不願意當梵高,他願意取得梵高這麼高的藝術成就,但是不願意當梵高這麼貧困而死的畫家。 因此我們發現,即使為了藝術而藝術,在那樣一個尊重藝術的國度里,比如法國,作為藝術家,僅僅死抱著藝術,也是很難生存的。
畫家如何才能夠獲得生存空間
一般情況下,除了畫畫,畫家是要出去任職的,有一定社會職務。比如說我們現在怎麼認知畫家呢?這個畫家到底畫得有多好呢?老百姓是看不懂的,你說讓老百姓看,到底這張畫比那張畫好哪兒去呢?他也弄不明白。當然他知道一個事情,體制價值他明白,就是說這個人是美術家協會主席,那老百姓想,他應該畫的很好,否則他怎麼當了主席呢?此外,有些人是副主席,有些人是秘書長,有些人是理事。書法家協會也一樣,在國家畫院也是,我們有國家畫院,國家畫院的院長,人家一聽這個人肯定特別能畫畫,否則怎麼能夠當國家畫院的院長,他是以畫家身份當的。當然還有副院長,顧問,委員等等……
畫家職務的社會認知問題
對於老百姓來講,國家畫院的人,他應該畫得不錯,這是老百姓認知書畫虛擬價值的一種途徑,中央美院也有美院院長、副院長,系主任,你是中國畫系主任,應當這個人畫得很好啊,否則怎麼當了系主任呢?
你當了教授,你是國畫系教授,他應該畫的好。否則他有什麼資格(虛擬價值)當教授啊?當然還有副教授,還有講師,還有助教,肯定助教沒有講師畫的好,講師沒有教授畫得好。百姓在認識藝術的時候,是用一種社會價值方法認知的,不可能讓普通百姓或者一般社會人群有很高的鑒賞水平,這種方法很容易辨識,尤其是城鎮化以後,很多事情要作符號化管理,剛才我們看到這些職務都是不同的符號,這種符號就是一種身份識別體系。
歷史上的藝術家「外賦標籤」問題
明代很多畫家都是有社會職務的,林良是錦衣衛指揮,相當於警長。錦衣衛工資很高的,而且不受編製限制,明代官場每個機構都有編製的,特務不受限制,可多可少。任務多,治安不好,要維穩了,特務就多一點。這個時候皇帝也給畫家都安排這個職務。當然他們不需要做特務實際工作的,我們需要聲明的是畫家只管畫畫。明代皇帝偏愛特務,特務都是高工資,尤其是指揮。謝環和王鄂是錦衣衛千戶。還有吳偉是錦衣衛百戶。還有周鼎和鄭時敏,是錦衣衛的政務。官比較大的都是指揮,林良和呂紀,都是指揮級別的。相當於特務的首長。 這是一個非常極端的例子,畫家跟特務有什麼關係。畫家只是領這一份工資,皇帝給畫家訂立一個身價。並且以此顯示對畫家的寵愛程度。 在唐代的時候很多詩人,包括杜甫,杜牧、崔護等人也要做官。杜甫是唐代寫詩最好的,他是工部的,就是工程設計院或者是建設部。而且他還不是正編製,還是屬於巡視員那樣,屬於臨時編製,可有可無的工部員外郎,相當於司局級還是副職局級巡視員。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文豪杜甫,只能當一個建設部的巡視員,他必須得有相應的社會身份,來使得他能夠在社會上生存。
即使是最著名的藝術家,也必須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從古至今,社會給予藝術家生存的環境就是這樣的,一個虛設的官職,就是讓他到一個地方能夠領到工資,不要被餓死,至於給多大的官職,這是由社會評判價值體系決定的。
從藝術角度看價值體系
當然如果從藝術價值角度來看,這個社會價值體系有時候比較荒唐。唐代寫詩最好的應該是杜甫,他應該當宰相,但是沒有,他當的官有點屈。 用社會的價值,官職的體系(或稱體制價值)去衡量一個藝術家,肯定這裡面有很多問題,包括現在,剛才我們前面提到的,難道書法家協會主席真的就是寫字最好的人嗎?難道美術家協會主席就是中國畫畫最好的人嗎?也不一定。換作從商業角度來講也一樣,通過「超女」,通過「中國好聲音」,推出來的這些歌手,難道就是中國最好的歌手嗎?也不一定。但是,你總得有一種簡便認知的方法,否則又歸於「說不清」。 無論我們通過藝術評論還是通過一個社會職務的給予,還是進行商業的包裝,實際上都是為了讓我們有機會或者有一種辦法來認識藝術家的價值。當然,這些方法應該綜合應用,但是在實踐當中往往都是偏頗的,都是強調一個片面的。因此看上去很彆扭、很糾結,怎麼看都是扭曲的。這在古代社會是這樣的,在今天其實也是這樣的。
為什麼書畫定價這麼難
前幾十年我們更強調社會價值認知體系,現在到了商品價值時代,站在市場角度認知藝術的價值,很多人會藉助經濟的工具,經濟研究的方法來研究書畫的價格和價值關係,來給我們的藝術品定價,這裡面有公開市場價值法,零售替代價值法,特徵價值法等。還有兩個指數,一個是國外很流行的梅?摩指數,還有雅昌指數。但所有這些工作並沒有讓大家感到信服,未能取得大家真正認可,成為給書畫作品定價的簡便方法。 藝術品有一個最大特點,不同於普通的實用生活、生產用品,這是跟標準化產品有很大的不同。藝術品本身價值主要是精神層面的,而不是在物質層面的,因為在物質層面都好辦,比如每平方尺應該多少錢,過去國家委託榮寶齋和文物商店訂一個內部掌握的畫價目錄就行了。賣樓也是,以每平方米論價,菜市口地區如果是買新建的樓房中信城,開價每平方米4萬或者5萬,這都是容易說得清的。但是今天住在菜市口附近的畫家,他的作品每平方尺能不能賣4、5萬?沒有辦法說。這跟你住在菜市口沒有關係。
畫家作品該怎麼定價
畫家的畫不在物質層面,一張小畫一定比一張大畫賣得便宜嗎?不一定。畫家畫的作品主要體現在精神層面,審美價值,文化價值都是一種很虛的。你用我們這種市場上流行的經濟學工具,很難套用。這樣對於我們評價藝術品的價值就變得很難。 定價其實辦法還是在摸索當中,雖然沒有一個非常好的辦法,但是並沒有影響書畫藝術品在市場的流動。我們發現了一個情況,雖然說不清這張畫應該值多少錢,但每次一交易,馬上就有價錢。這在拍賣會上特別明顯,那個價錢很值得研究,怎麼突然有價錢了呢?不是說價錢定不了嘛,是無價的嘛,怎麼一賣就賣出價錢了呢?這個價錢肯定有道理,它在這個特定的時刻,真實地反映了藝術品的市場價格。因為有一句很重要的話:「市場永遠是正確的。」
在市場中反映出來的這個價格,這一天在這場拍賣會中產生的價格就是有道理的價格,以利於在後來我們重複交易這件作品的時候,這個價格就是我們重要的參考係數,甚至在同一個畫家的、同類作品繼續交易的過程中,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從這裡面我們就更多的發現了很多可以找到定價方式的蛛絲馬跡,即使這樣,也不能夠定出一個永遠正確的價格。每一次還要靠市場重新定價。
哪些因素制約藝術品的價格
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是勞動價值論,一個產品有價值或者有價格,原因就是說是勞動產品,產品中投入的時間,投入的材料,投入的能量,投入的技能,包括技術工人的水平。過去3級工,5級工,還是8級工,價錢不一樣,是成本加上利潤,你就可以給這個產品定出一個價格。產品的定價不可太過暴利,國家物價局會根據社會平均投入比及社會平均利潤率對價格進行管理。 但是對藝術品國家物價局是沒辦法管理的,沒有人知道這個畫家到底畫了3天還是畫了5天,還是畫5天畫的畫一定比半個小時畫的畫值錢。從物質的層面看畫畫投入的不是很值錢,就是用工用時錢,原料也沒有值多少錢。經常有畫家一平尺賣10萬,如果用勞動價值論,怎麼也算不出這個價錢。
畫家如何定位自己作品價格
一天有一人拿畫來找我,說是他畫的,他要求我幫他賣,我問他要賣多少錢啊?他說我每平尺5萬,嚇我一跳,我從不認識這個畫家,第一次見到他的作品。後來我說你是怎麼定價的呢?我也想學習定價這事。他斬釘截鐵地說,我每平尺5萬!我想他這麼堅決一定會定價,我就向他請教,我問這5萬怎麼定的?是根據什麼計價公式得出來的?還是從什麼指數推導出來的?他告訴我兩點,他說一,某某某都賣6萬、8萬,我這個畫一點不比他次,我還比他謙虛一點,我就賣5萬。我說這個理由不行,你是單一類似比較定價法,市場不採納。你再告訴我一個理由。他說我要賣不過5萬就沒有面子。「面子」是個性化虛擬價值,屬於「說不清」一類也不行。 後來我說,我沒有辦法幫你賣,他覺得好像我想拒絕他了。他說你幫我賣試試呢?我說試也不行,我說社會財富不是這麼分配的,你不妨了解了解,咱們河北的農民,一畝地能掙多少錢?我從一個河北農民處得知,如果種麥子,一畝地1200塊錢,如果種老玉米,一畝地1500塊錢。原來種老玉米比種麥子貴,因為種老玉米有人收,做植物酒精或者是玉米油,麥子只能當農業產品,老玉米直接進入工業產品了。 一個農戶一年收入也就幾千塊錢不足萬元,工人呢?很多產業工人每天高度緊張的8個小時下來,一個月千把塊錢或者幾千元。城市白領呢?城市白領就是3000左右,到了5000可能就是一個小主管了。我說我們員工一個月也就拿幾千元,他們辛苦一年拿5萬元,還要挨上司罵,我說你畫這一尺畫估計半天就愉快地畫完了,你憑什麼要5萬?太不合理了。但我也不是物價局的,沒有權威性。
如何看待畫家市場價格
市場上藝術家的作品價格有高有低,讓人感覺價格不對,到底為什麼感覺價格不對,我也沒想明白。後來我回家想了半天,正好看到一個節目在介紹冰山,我終於明白以後怎麼跟他討論了。 一般畫家看到別人的畫賣得很貴,是看到水面上那一點,比如今天看到了某某畫家一平尺10萬,你是看到了水面上的。早先他進入市場的時候,隱藏在水面以下那些便宜籌碼你沒有看見啊。我記得很多畫家,前幾年,或者十來年前,都往山東跑,以前叫走穴,那時候我們還笑話畫家,看誰誰走穴去了,走穴回來掙的十幾萬,多的還掙二十幾萬。他的畫當時賣了多少錢?幾百塊錢一平尺賣掉了。但是就是因為他當年賣了這麼多很便宜的籌碼,才有今天露在水面上那一點點高價位。 可是,別的畫家他們沒有走過穴,沒有把便宜籌碼撒向社會,他上來就要高價,他要跟人比,我的畫不比某某畫得差啊,他都賣5萬一尺或者10萬一尺,我為什麼賣三萬一尺、兩萬一尺不行啊。看了冰山的節目,我現在終於可以回答他了。你曾經賣過便宜籌碼嗎?你兩百塊錢一尺賣過嗎?兩千一尺賣過嗎?市場價格要有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如果沒有憑什麼今天你5萬一尺呢?你是橫空出世呀。更何況我還看到一個數據,當時介紹冰川的時候我才了解,冰山沉在水下部分是水上部分的50倍到70倍,市場已經成功的畫家支撐他今天有高價位,是他必須得有幾十倍的低價位的畫沉在市場裡面,才能支撐今天你能看到的高價位。
市場為何接受「雷同畫」
藝術並不怕重複,過去我們從純藝術理想主義的角度來講,這是很不好的一件事。說你每天畫一樣的東西,沒有創造力,每天在重複過去,屬於沒有出息,他創造一個樣式就不再變了。特別是受過西方藝術思想熏陶的人更不接受了。 以往很多藝術大師都是這樣畫畫的,齊白石,他的蝦大體都是這樣,有一點變化,變化不大。要從西方人眼睛裡看,這就是差不多的畫了,反反覆復畫,我估計這種蝦齊白石畫一百張以上了。還有吳作人的小金魚,我估計幾百張也有了。憑什麼批評范曾呢?有人說他是流水線畫家,他跟吳作人有什麼區別啊?吳作人沒有流水線,說明他生產方式不同,他還不肯太過於一模一樣,只能一張張去畫。 一個畫家能夠用他一生在歷史為人類審美提供經典樣式,那已經很偉大了。比如說齊白石把蝦畫得這麼好,已經夠偉大了,你想想他一生活了90多歲,也不小,但是在歷史長河裡面不算什麼。他給我們提供經典的樣式,一個審美的圖案,也許他真畫了一千張的蝦呢,千錘百鍊。真的到了多一筆不行,少一筆不行,肥一點不行,瘦一點不行。老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真的到爐火純青那一天,是需要千錘百鍊的。因此,對於重複的指責是沒有必要的,這是從藝術欣賞角度。但是,我們要從社會發展角度來講,就更沒有必要去指責重複了。人有攀比心,別人買到一張好畫,我也想擁有,這就形成了市場的需求。
優秀畫家:價值在於藝術創造
今天買畫跟以前也不一樣,今天買畫多多益善,以前我們說買畫,基本上是想買一張齊白石的畫,要把一個月的工資給他。那會兒大概,一隻蝦要賣相當於人民幣十塊錢了。我記得我一個朋友他爸爸是人民畫報的攝影記者,一個月工資35塊,他去找齊白石,他經常給齊白石照相,有了一些交情。他說我這個月的工資放在這兒了,你給畫十隻蝦,結果齊白石給他畫三隻半。記者說你乾脆畫四隻得了?齊白石說三隻半吧。這已經非常客氣了,齊白石在當時已經是業界知名的大畫家了。今天要拿一個月工資買張畫,多數畫家就給你轟出來了,我現在5萬一平尺啊。大老闆一訂就是一百平尺。現在的市場概念不同了,市場規模大了,往往不是一張一張地買畫,是論批次買畫。 工業社會以後,大量的產品是重複的,是不斷的同質化的。因此,今天很難說哪一個畫家一定就比哪一個畫家畫得棒得不得了,特別今天是一個信息高速發達的社會,美術教育也非常發達,你要說某某人有獨門絕技,我這個蝦畫出來了,別人想畫沒有門,只有我會畫,別人不會畫,或者我這個小金魚一畫,那別人可畫不了。這種事情很難說的。現在美術教育很發達的,你看造假畫的,畫得比真畫一點不差。你說還有什麼能獨享的絕技呢?以前好辦,因為信息不發達,教育也不給力,那時候沒有美術學院,都是言傳身教,要想拜師傅還得磕頭,一般人磕不著,想學也沒門。師傅還得留一手,怕你欺師滅祖。不能什麼都教給你,今天你留一手,教授不能幹了,有教學質量要求管著呢,留一手也沒有用啊。我們今天說在當今社會裡面,哪一個畫家一定能畫出這種東西來,讓別人無法模仿,是屬於獨門秘技,這是還帶著農業社會的思維,是不可能的。在信息高速發展,在教育高度普及的情況下,很容易產生水平相當的,甚至於風格相當的畫家,那都是一批一批的。
市場是如何關注畫家的
我們在研究的市場時發現,市場也就關注一些一線畫家,二線畫家,三線畫家。一線畫家能夠關注多少人呢?我估計20人左右。二線畫家30人左右。三線畫家就是50人左右。也就是說整個市場關注一百個畫家都差不多。這個話並不是憑空想像,我讓員工做一個統計,全中國搞拍賣的拍賣公司,把在世畫家的上拍的情況重合在一起,看看重疊率比較高的達到5家都拍相同畫家作品的情況到底有多少,90幾位,全國也就90幾位,不到100位。
我們可以做一個測試,找一個跟你小學、中學、大學都是同學的一個人,你們一起回憶,但是要分別進行,我們把小學同學的名字,每個人說出來,能夠重合的有十個人嗎?很難。如果兩個人說我們再把中學同學名字回憶回憶,兩個人再往一起重合,能夠重合20個人嗎?也挺難的。如果再把大學同學回憶回憶,能重合在一起的50個人也很難。通過這個就看出來了,其實人的關注是有選擇性的,是選擇放棄了很多,當然也選擇關注了一些,這是人的特點。 這是兩個人,如果一群人呢?如果一個社會呢?你讓他們的關注重合在一起,形成焦點,那就更難了。因此,其實在市場裡面,不是說你畫得好就被關注,你畫得好也許被放棄,因為現在大家畫得好的水平都差不多。你說唱歌好的超過李宇春的有沒有,可能很多。但是被市場放棄了,市場只選出一個叫李宇春的,然後再選一個二線的張靚穎,還有三線的周筆暢,行了。開始我就弄不明白,到底我不懂歌還是大家都不懂歌呢?聽了半天就沒有聽出誰比誰唱得更好,到底周筆暢唱的好還是李宇春唱的好,還有張靚穎,為什麼排出一線、二線、三線呢?我弄不明白,這是市場強加給的。為什麼市場如此霸道呢?是因為方便認知。有些符號打在這個人身上有偶然性,如果這些人身上不帶這個符號,你就沒有這個遊戲可玩了。如果今天我們不選出一個超女來,這件事就結束不了。沒有辦法玩了。於是乎我們必須得選出一個人來,於是乎我們把這個符號硬打在這個人身上。這是市場焦點打造的過程,它營造一種有選擇性的認知。這是今天社會的特點,也就是今天每個人身上都帶著符號,原來我的符號就是一個員工,後來又把我的符號打了一個副總經理,今天又打了一個總經理,每個人身上都帶著一個符號。否則別人怎麼認知你呢?今天是一個高度符號化的社會,別人不知道你是好人還是壞人,就看你身上的符號。說這個人是董事長,他的符號就不同了。說這個人是中央常委,那就更不同了。
時代特徵:營銷價值大於生產價值
你被打上什麼符號,其實很多時候是有偶然性的。總不能當時跟胡錦濤一起上清華大學水利系的這些同學都當總書記的吧,不可能,只能從中選出一個人。所以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這個社會是一個大量的浪費的社會,這麼多人只能選一個人,別人也許差不多,上學的時候比他學習好也可能,那他們怎麼沒有出來當國家領導人啊?這是社會的選擇。畫院的院長也一樣,是被社會選中的,你也畫得好,甚至超過他也沒有用。 經常發現這種問題,就是說你看到很多很好的畫,包括前面提到有一個人來了,他說我的畫5萬塊錢一平尺。真的畫得不錯,但是社會已經選擇了別的畫家,你被浪費掉了,並不是你畫得好,就一定認可你的價值,你可能失去了被選中的機會。你已經成為落選的「超女」,你看到與你同樣命運的人還有成千上萬。過去還可以講酒香不怕巷子深,今天必須講酒香也怕巷子深。今天這個社會是交易價值或者是營銷價值遠遠大於生產價值的時代。
市場如何分配
我們這兒有一個微笑曲線。這個藍色的最低的那個是生產,反而銷售、品牌服務和知識產權,這些看起來很虛的倒非常值錢,真正埋頭苦幹的人拿不到錢。誰聽說生產線上的工人發大財了?農民也辛苦,卻總是成為被扶貧的對象。前兩年溫州鞋廠大規模倒閉,我就問溫州人,說怎麼鞋廠倒閉這麼多啊?一千多家。難道溫州的鞋做得不好嗎?不是啊,全世界最好的鞋都是我們這兒做的,只不過貼上別人的商標就當別人的賣了,我說為什麼倒閉呢?不是賣的很便宜很有競爭力嗎?他說不倒閉也不行,我們溫州鞋做得太多了,每年全部產量都釋放出來,全世界人都要買15雙溫州鞋。今天是一個生產大量過剩的時代,產能過剩,生產可以有價值,也可以沒有價值,生產也可以是負價值,你說你生產這麼多鞋,如果都堆我們家裡,我連上廁所的地方都沒有了,我連睡覺的地方都沒有了,我肯定就非常痛恨這個鞋了。鞋廠一定要倒閉,你不倒閉,我到哪兒去呢?那肯定不行。
畫家應學會適應
原來有些畫家是埋頭畫畫,只要把畫畫好了,什麼都可以不管,這怎麼可能呢?你太不懂市場了。為什麼市場要拿走這麼多錢呢?什麼道理呢?為什麼做鞋的人不能拿這麼多錢。銷售的人現在要拿大頭,銷售人員反而說,我把你鞋賣掉了,你生產你只能拿10%,你還按照勞動價值論那就麻煩了,現在算不出賬來了,擁有產品的人委屈大了。許多畫家不是也對市場有意見嗎?他們想賣掉手中的畫還要拿大頭,結果四處碰壁。 今天一個很好的商業理念會非常值錢,而同時物質生產就要服從商業安排。你可能分不到什麼錢,這是今天社會分配的一個趨勢和原則。合理不合理?現在暫時搞不清楚,因為這是實際發生的事情,畢竟我們不能夠逃脫我們的時代,今天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裡面,我們不說這個時代不好,有誰還要回到民國去,回到清朝去。你去不了啊。你只有生活在這個時代裡面,這個時代裡面有蘋果,這個時代裡面有耐克,沒有辦法。你說今天這個時代不公平,你的生產價值不被認可。也許你畫得畫沒有人買,但你不在這兒待著能行嗎?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你不能改變這個時代,你就得適應這個時代。
推薦閱讀:
※她把不起眼的材料變成藝術品,初衷其實只是想當個好媽媽
※令人屏息的美:這些緊身胸衣,都是藝術品級別
※詩書畫印同修——駱恆光藝術品鑒
※探討一下收藏古董文物藝術品別的盈利模式。
※《文物藝術品拍賣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