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透美國?
社評:我們應該如何看透美國? | |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215 |
中評社香港2月15日電(特約評論員 蕭琴箏)客觀地看,美國在國內的民主政體和民主制度固然有其缺陷,但迄今在制度運轉、權力制衡與民眾基本福利保障方面做得還是不錯的。在包括所有發達國家在內的世界國家中,美國這些方面不是最好的,但當然也不是最差的,應當說處於上游。美國的經濟制度存在弊端,金融體系的弊端尤其嚴重,美國的利益集團也很強大,這些都是引發金融危機的重大誘因。 儘管如此,人們還是不要輕易就給以美國為代表的主要模式自由資本主義模式下結論,認為它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和盡頭,必須尋找一種更先進的模式或道路取而代之。除了歐洲大陸以德國和北歐國家為代表的萊茵模式,相對自由主義模式有其重視製造業的優點而遭受的金融危機較輕外,目前在世界範圍內還找不到一種更適合、更完善的模式可以取代歐美經濟運轉模式和體制。 回顧資本主義誕生以來有其是機械化大生產運用以來的150多年裡,資本主義經歷了很多次大小經濟危機,大規模的具有高強度和烈度破壞性的經濟危機也有數次,其中以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發端於美國的大危機烈度最強、持續最久、破壞最大。但在羅斯福連任三屆美國總統並堅決推行新政的帶動下,資本主義經濟與金融、社會體系起死回生,煥發了新的生機。美國最終沒有被經濟危機所摧毀。 期間,儘管德國和日本法西斯想趁勢崛起、渾水摸魚,打破既有的具有當時先進性的資本主義制度,而採取重新瓜分世界的法西斯主義制度。美國、英國、法國、中國、蘇聯等堅持和主持正義的大國聯合一些中小國家,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和努力,最終打敗了邪惡的法西斯主義及其統治世界的企圖。聯合國尤其是其中的安理會就是為改造這些當初的法西斯國家而設立和成立的。 在上述歷史與現實背景下看美國,或許能看得更透徹、更全面更生動一些。美國就是一個複雜的綜合體,它自身充滿矛盾,世界不同政府、派別、力量與民眾,在看待美國優缺點的取捨方面也表現出千差萬別,愛恨交織。從政府、從政黨、從民眾的角度,從價值觀、從美國歷史、從經濟金融、從社會宗教、從安全與戰爭等不同的側面和著眼點看去,美國是多彩的不同的,是矛盾的統一的。 美國經常給一些國家冠之以「邪惡軸心」之名,而在這些國家和一些宗教力量的眼裡、話語與文字里,美國同樣是「魔鬼」國家。他們說美國越來越侵略成性、逞強鬥狠、反覆無常,也經常兩面三刀。儘管美國曾經在二戰期間作為捍衛基本正義的中流砥柱,但冷戰期間以及冷戰後,美國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特徵凸顯,動輒訴諸武力或武力威脅。對看著順眼的國家,即便是按照美國標準也屬於非民主的專制獨裁乃至王權國家,美國仍會有許多理由去交好他們,將他們視作自己的盟國和戰略支柱。美國在一些地區不斷推進民主自由理念,同時也始終在這些與不自由不民主的政體保持同盟關係,至今不變。這其實是美國的外交實用主義之所在。 也要看到,隨著形勢和時間的發展變化,以及美國國內大選帶來的領導人更迭,往往其對外政策和戰略會發生逆轉。美國部分先前的盟友可能會因與美國領導人或政要不睦而隨之變成對手和敵人,美國必欲除之而後快,或者坐視其政權倒台。可以說,伊拉克的薩達姆、利比亞的卡扎菲、埃及的穆巴拉克莫不如此。葉門的薩利赫與此也沾邊,但美國還是最終給薩利赫留了一絲縫隙,看在往日合作反恐並且不反美的份上。在對外關係領域,可以說美國帶有一絲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味道。 當然,一些力量抵制和反對美國一方面是因為美國在巴以等問題上立場太不公正,同時也是出於宗教信仰不同,歷史上就有宗教衝突和戰爭的先例。帶有政治不平與宗教對立情緒的這種縫隙是難以彌合的。在中東,這些都是美國與地區國家之間的鮮明特徵。 但如果說美國是個徹底的「無賴」大國,是個徹頭徹尾的「魔頭大國」,在國際社會這種說法同樣不符合事實。這樣的說法不能解釋為什麼迄今美國依然能吸引全世界的優秀人才趨之若鶩,不能解釋美國影視文化和通俗音樂為什麼能風靡世界幾十年乃至上百年而長生不衰。即便在那些一貫反美的伊斯蘭國家,最普通的民眾、最落後的地區民眾也往往沉迷於美國式電影的蕩氣迴腸和愛情浪漫。 在亞非拉地區的過去與現在,仍有少數反美人士能夠在深山老林和深山峽谷,一邊手持美式武器一邊聽著具有衝擊力和感染力的美國音樂。這些現象讓人有些困惑但也不難解釋。這說明美國在國際社會尤其世界民眾中間有廣泛的吸引力,有一種帶有生命力的東西。西亞北非地區的民生革命、街頭運動和民主訴求,不能不說與美國對外理念的長期包裝和傳播不無關係。 不管如何,世界其他國家從主觀和客觀上都要與美國打交道。這些國家或者應當從中學到優點,因為美國在權力制衡、經濟與科技發展、社會綜合保障、文化傳播等諸多方面依然具有明顯的先進性。這些國家同時也應當從中剔除一些糟粕,並與美國做必要的鬥爭,因為美國在軍工、能源、金融、媒體等各種經濟政治利益集團的唆使下,美國政治的確充滿了操縱、實用和霸道,在國際社會尤其如此。美國對這些也應當做出反思和調整,儘管自我矯正對美國來說難度太大。 |
推薦閱讀:
※美國舊金山游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海倫·凱勒(美國)
※美國貧富分化不斷加劇(國際視點)
※從一個小鎮姑娘到美國第一夫人,她與特朗普的愛情保鮮才不只靠臉蛋和身材!
※駱家輝的「美國夢」
TAG: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