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是一份充滿情懷的生活
請點擊上面
免費訂閱!
毫無疑問,手作是帶有體溫的藝術。人類的祖先非常迷戀用雙手造物的感覺,對他們而言,用雙手去改善生存條件,以便於更好地生活和繁衍,一切都是源於生存的本能需要。現代人雖不要親自製作每件生活用具,但通過親手創造的物件,在彰顯才藝的同時,更能表達出一種對生活認真坦誠的態度。
手作的前世和今生
在如今工業製品充斥著你我生活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懷念並痴迷這種感覺。一雙布鞋、一把木椅、一條銀鏈、一張古琴、一個裝飾……念「舊情」的現代人,始終都覺得純手工製作出來的東西更有味道,只是機器批量的生產對手作產生了不可逆的衝擊,「有味道」的純手工製品越來越難見到。
在如今大規模流水線生產的時代,傳統手作簡直可以用「舉步維艱」來形容。銀飾工藝傳承人、漆藝傳承者、雲南斑銅傳人、宣紙傳人……他們或許成了這個世界上最後一批手藝人,機器批量的生產對傳統手作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和影響。傳統手作工藝複雜、式樣傳統、成本較高,手工業已淪為「頻臨滅絕」的產業。毫不誇張地說,越來越多的傳統手藝正面臨失傳,如果不加以拯救,那些傳承了數百年甚至千年的手藝,就得落個「絕跡」的下場。
慶幸的是,當下中國有一批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的手作工藝得到國家的重視,拿我們南通來說,藍印花布、緙絲、梅庵古琴、柞楨傢具等全都榜上有名,除了將這些經典手工藝品和技術進行傳承外,還講究與時俱進的創新和融合。經典手作瞬間煥發出別樣的風采,你會看到祖母時代的餐桌、老傢具,在懷舊的味道中展現出現代的新意;你會察覺到宮廷地毯,在傳統的紋飾圖案上設計創新,越發呈現出典雅的感覺;你會體會到梅庵派古琴的源遠流長,尤其當老師傅秉承工序繁多的古法製作完古琴後,琴者款動絲弦奏出悠揚的韻律,連通古今,感動你我。
手作在改變和融合中發展
一千五百年多前的大唐盛世,長安城裡聚集了當時全球最好的工匠,手工藝品的交流達到鼎盛。如今一大批國際匠人卻對中國的傳統手作情有獨鍾,中國的年輕人不喜歡傳統的物件兒,覺得老土或不夠洋氣,可在國際友人的眼裡簡直就是無價的財富!
外國匠人在中國學習傳統手作技藝,樂此不疲。他們在學習中國傳統手作的時候,也帶來了不少自己國家寶貴的手作物件兒,來自西班牙的生活方式顧問帶來游遍全球發現的設計精品,來自法國的設計師帶來祖傳的手工銀飾,來自海島國家的匠人帶來海鹽和手工皂,來自摩洛哥的藝人帶來各種裝飾品……濃濃的異域風情融入了他們傾心的手作事業之中。在手藝人的心裡,這些手作的物件兒早已蘊含生命、賦予靈魂,當然也刻上了他們專屬的標籤。
中國大約有四萬多個大大小小的村鎮,在這些村鎮里有無數的獨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手工藝品,也有世代傳承、講究技法的匠人,他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做著心愛的手作,有時外面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而這些匠人卻始終秉承著傳統的風俗和習慣,以事必躬親的魄力恪守著世代相傳的不變信念。
放眼全中國,孕育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長江、黃河流域誕生了諸多文化區域,齊魯文化、燕趙文化、三秦文化、三晉文化、巴蜀文化、吳越文化、楚文化、嶺南文化等為中國的傳統手作提供了堅實發展的土壤。如果說中華民族浩瀚的文化是一棵蒼天大樹,那一根根枝椏就是根植於中華大地的文化區域,而無數的樹葉就是散落在民間的手作匠人和手作臻品。
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國的手作匠人不僅保留著老一輩拼搏奮鬥的精神,還懂得創新與融合的重要性。他們不斷地以傳統文化為根本,追隨大師的腳步,解構經典的作品,挖掘全新的機制,展現非凡的魅力。
手藝人的堅持與執著
手藝人是有情懷的,經由他們的巧手傳承下來的古時技藝,禁得住時間的洗禮,並且可以歷久彌新。深山中的農婦一針一線縫製出來的刺繡,色彩斑斕、紋樣生動;小鎮上的鐵匠一錘一錘地敲打出來的鐵藝,精美絕倫、餘溫仍在;山麓腳下的林場,老師傅正在挑選製作古琴的良材,秉承古法,從不偏廢……傳統手作已和他們的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你看到的是堅持,而他們則是用畢生的精力去傳承,這就是匠心所在。
陶藝師、鐵匠、紙藝人、木匠、古琴製作師、雕刻師等手藝人,或其他一些文化藝術匠人,用一種堅持默默奉獻著,他們讓傳統手作走向生活,並煥發著勃勃的生機。看到這些帶著體溫的手作工藝品,我突然意識到我們現在的生活其實是存在缺憾的,缺少的是一種真正使我們覺得完整、自信、厚重、淡然的東西,那是歷經幾千年歲月沉澱卻被我們所忽視的「珍寶」。
從歐洲工業革命開始,機械輪完全打破了原始手工的節奏,大量產品開始批量生產,從此開始了「產品複製」的時代。雖然工業化發展給手工作坊帶來很大的衝擊,但慶幸的是有不少手藝人仍堅持著傳統手作,始終不離不棄,傳統手作是他們的精神圖騰,是他們的根。
經過數百年歲月的洗禮,如今手藝人的地位逐步提高,尤其是歐洲手藝人更贏得了世人的矚目和前所未有的尊重。無論是皮具、成衣,還是雨傘、瓷器或玻璃器皿等,現在全都一躍成為大眾夢寐以求的奢侈品。工業革命帶來了產品量產,卻絲毫抹殺不了傳統手作的靈氣。
鹽野米松曾在《留住手藝》一書中說到,「當沒有了手工業以後,我們才發現,原來那些經過人與人之間的磨合與溝通之後製作出來的物品,使用起來是那麼合適彼此之間的身體,它們是經過手工一下下做出來的,它們自身都帶有體溫,這體溫讓使用它的人倍感溫暖。」
手藝人的工作其實就是他們的人生本身,那裡有很多自古以來的智慧和道理,甚至還包涵了雋永的歷史文化。他們日常中很少有機會對別人講述他們的工作內容,更不可能以文章的形式公示於眾,而他們的語言卻是活生生的,這些語言通過精製而成的手作工藝品展現出非凡的說服力。
就全球而言,歐洲手藝人的社會地位普遍較高,一個高級餐館裡的高級麵包師相對要比銀行職員更受尊重。其它地區的手藝人雖身懷絕技,但其社會地位往往要比歐洲手藝人低,國內修鞋匠的地位遠不及法國修傘匠的社會地位。在法國這個浪漫的國家裡,還有很多其它行業的手藝人,如手工皂製作人、高級定製手工裁縫及手工香水製造者等,他們的社會地位遠高於其它地區的手藝人。不僅如此,他們的產品往往都被貼上高價標籤。在義大利,手藝人的社會地位比法國還要高,尤其是一些傳統手藝人,他們歷經數代創造了家喻戶曉的奢侈品品牌。
在快速發展的現代工業社會,手工藝代表著一個正在消逝的慢生活方式。它是一種原始、純粹的技藝,沒有更多的利益,沒有煩雜的紛爭,卻又是一種充滿智慧的生活方式。古老的街巷是手藝人的聚集地,那些青磚黛瓦的樓宇里,那些碎石街道的旮旯里,那些松濤陣陣的古宅里,都是手藝人施展才華的場所。那些被人追捧的世界頂級名牌,其實最初都是從這些小作坊里誕生的,只是我們一味地追求品牌,而忽略了身邊太多的美好。
版權說明
綜合自網路;文化中國行,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告知!
推薦閱讀:
※風月無今古,情懷各相異
※每日輕鬆一刻3月19日:男人的情懷
※販壞情懷
※感恩是一種情懷,更是一種情操(讀書做人)
※秋日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