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里的母親花
萱草生堂階
遊子行天涯
慈母倚堂門
不見萱草花
《唐?孟郊》
平常的花花草草總是讓人容易產生親切與現實的感覺,就像生活本有的形態模樣。
有一種花,花葶細長,花瓣艷紅,此花開於春天的邊緣,正是芳菲漸寂的時候。綠葉萋萋,紅英灼灼,獨殿眾芳,不與春花爭嬌媚,不與夏枝競蒼翠。開時竭心儘力,落時化作護泥。花名萱草。
萱草在中國是最常見的花草,從長城以南到江南江北普羅遍植。不過,稍有一點常識基礎的國人,都會知道它另外的名字又叫「忘憂草」。《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歡樂,忘憂思,故日忘憂草。
萱草早在《詩經》里就已經是古人吟詠的題材了,「焉得諼草,言樹之背」,"北堂幽暗,可以種萱",詩中「背」指北堂,古時婦女的居室,後世遂以「北堂」借指母親。
萱草正是中國傳統文化里一直被歌賦的母親花。
古詩中北堂、母親思念遊子之情也多與萱草同時出現:「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親倚堂門,不見萱草花。」;「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隋朝末年,李世民與父李淵征戰南北,其母思兒成疾,大夫以具有明目安神之效的萱草煎煮給李母服用,並在北堂種植萱草,以解憂思。後世遊子在遠行前,會植萱草於北堂,母親看見萱草就像看見自己的兒子,希望減輕母親對孩子的思念,忘卻煩憂。「北堂植萱」引申為母子之情。
"王冕《偶書》"今朝風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為母壽,所喜無喧嘩。"歷代文人也常以之為詠吟的題材,曹植為之作頌,蘇東坡為之作詩,夏侯湛為之作賦,一一的點出萱草在生活中的地位。
通過歷代文人的詩賦吟歌,萱草從一株平常花草變成了被賦予人世無限深情的寄予,成了中國文化里可愛卻又輕靈的元素之一。
萱草 宋 蘇轍
萱草朝始開,呀然黃鵠嘴。
仰吸日出光,口中爛如綺。
纖纖吐須鬣,內冉隨風哆。
朝陽未上軒,粲粲幽閑女。
美女生山谷,不解歌與舞。
君看野草花,可以解憂悴。
萱草 唐 李咸用
芳草比君子,詩人情有由。
只應憐雅態,未必解忘憂。
積雪莎庭小,微風蘚砌幽。
莫言開太晚,猶勝菊花秋。
編輯丨卯田
推薦閱讀:
※第十二章:障
※周末影單 | 7部中國傳統文化紀錄片,越了解越震撼
※第五十章 生生
※袁偉時:中國傳統文化的冷思考
※你所不知道世界之中國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