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解萬象 | 教育就是解放心靈
高效課堂認為教育即人學,而人學的本質是心學。人學就是解放人,即從人出發,接納人、發現人、喚醒人、發展人。心學就是解放心靈,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沉睡的巨人。
教育即解放。在現代教育,比較早認識到這點的是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陶行知先生主張教育要給兒童六大解放:一、解放他的頭腦,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雙手,使他能幹;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談;五、解放他的空間,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會去取得更豐富的學問;六、解放他的時間,不把他的功課表填滿,不逼迫他趕考,不和家長聯合起來在功課上夾攻,要給他一些空閑時間消化所學,並且學一點他自己渴望要學的學問,干一點他自己高興乾的事情。
但在我看來,陶行知先生依然沒有談到最關鍵的那個解放,即解放學生的心。其實,解放心也不是我發現和提出來的,早在1979年,有個叫克里希那穆提的,就給學校寫過一封信,叫《教育就是解放心》。
這封信是這樣寫的——
我們應該非常認真地考慮共同工作的能力,不僅是在這些學校里,而是作為人類,和自然,和地球上的生物,以及和其他的人共同工作。作為社會性的生物,我們卻在為自身而存在。我們的法律,我們的政府,我們的宗教都在增強人類的分別性,多少世紀以來這已經發展成人和人的對抗。如果我們要繼續生存的話,就需要有一種和天地萬物,和海洋、陸地上所有的事物合作的精神,這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
你可以看到,分裂的破壞性後果正發生在所有的社會結構中:國家對國家,一個團體對另一個團體,一個家庭對另一個家庭,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在宗教上、社交上和經濟上都是一樣。每一個人都在為自己,為他的階級或他在團體中擁有特殊利益而奮鬥。這種信仰、理想、結論和偏見的分歧正在阻礙合作精神的綻放。
我們是人類,不是排外而隔絕的部落成員。我們是困在結論、理論和信仰中的人類。我們是活著的生命體,不是標籤。是我們的生活現實讓我們通過損害他人去獲得食物、衣服和庇護。我們的思考本身就是分裂的,而所有來自這個有限的思想的行動都必然會阻礙合作。當今世界的經濟和社會結構,包括組織化的宗教,都在加劇排外和分裂。這種合作的缺乏最終會導致戰爭和人類的毀滅。只有在危險和災難當中我們才會聚在一起,而當它們結束的時候,我們又恢復了原來的樣子。
我們似乎不能一起和諧地生活和工作。這個隔絕的、侵略性的過程,它的發生是因為我們的頭腦嗎?它是我們的思想和感覺中樞,自古以來就是如此的受到制約,從而在尋求自身的生存。是因為這個隔絕的過程被等同於家庭、部落而變成了光榮的愛國主義嗎?所有的隔絕不都跟認同與滿足的需要相關嗎?自我重要感難道不是通過發展「我」和「你」,「我們」和「他們」的對立而培養的嗎?所有的宗教不都在強調個人的拯救、個人的啟迪、個人的成就嗎?無論在宗教上還是在世俗上。讓合作成為不可能的原因是不是我們給了才能、專業化、成就、成功如此的重要性,而它們都在強調分隔?還是因為人類的合作是集中在某種政府或宗教的權威上面,圍繞著某些意識形態或結論,而那不可避免地會帶來它自身具有破壞性的反面?
合作是什麼意思,不是說這個詞,而是那種精神?除非你內心是和諧的、完整的、不矛盾的,你就不可能和別人,和地球以及海洋合作。如果你自身處於緊張、壓力、衝突之下,你就不能夠合作。如果你關注自己、你的問題、你的野心,你怎麼能夠和萬物合作呢?如果你所有的活動都是自我中心的,被自私自利以及自己隱秘的慾望和快感所佔據,就不會有合作。只要智力及思想支配著你所有的行動,顯然就不會有合作,因為思想是局部的、狹隘的、永遠是分裂性的。合作需要巨大的誠實。
誠實沒有目的。誠實不是某種理想,某種信念。誠實是清晰,對事實本身的清晰如實的感知。感知就是注意。正是那份注意將光明和它所有的能量投注到被觀察的事物上面。這種感知之光帶來了被觀察事物的轉變。
你無法通過什麼體系來學習合作,它不能被結構化,不能被歸類。它本質上需要愛,而那個愛是不可度量的。因為當你比較時——比較是度量的實質,思想就進入了。哪裡有思想,哪裡就沒有愛。
那麼你能否將這些傳達給學生呢?合作能不能存在於這些學校的教師中?這些學校是新一代人類的中心,他們應當擁有全新的視野,一種作為世界公民的新的感覺,他們應該關心這個世界上的所有生命。帶來這種合作的精神是你的巨大責任。
「愛、合作、誠實」,這是這位克里希那穆提的先生寫這封信的基本主題。20世紀還有一位教育家叫弗萊雷,寫過一本書《被壓迫者的教育學》,提出了「沒有人能解放他人,任何人也不會自己解放自己,人們是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共同獲得解放的」這一重要思想。弗萊雷認為,要獲得解放,就要通過教育。然而,傳統教育是要馴化人,為統治階級服務。弗萊雷尖銳地揭露了傳統教育是作為統治階級的壓迫工具,把教育與政治聯繫了起來,提出了「教育即政治」觀點,從而構建了他的解放教育理論基礎。
弗萊雷把傳統的教育比作是一種「銀行儲蓄」(bancaria)式的教育。弗萊雷指出,「這種教育是一種「儲蓄」行為,學生就像是銀行里開的「戶頭」,教師則是「儲戶」。教師進行講授,進行存款,而學生則被動地聽講、接受、記憶和重述,進行儲存。師生之間以這種「你儲我存」取代了相互的「交流」──學生「戶頭」里的「存款」越多,他們發展批判意識就越少,而這種批判意識可以使他們作為世界的改革者介入於這個世界。」
在這種「儲蓄教育觀」中,教師是至高無上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弗萊雷強烈地抨擊了這種「儲蓄教育觀」,他指出,「這種教育觀剝奪了或壓制了學生的創造權。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髮展的是一種依附權威的思想,他們所受的教育就是聽老師告訴他們應該怎樣想和怎樣做。結果,未來的他們只能成為被動的、沒有創造力的勞動者。」
高效課堂堅持教育即「人學」,從根本上就是主張,教育要推動一場針對師生的「心靈的解放」,你姑且可以稱之為是革命。
推薦閱讀:
※心靈的邂逅 一生的不棄
※溪水長流,願能清靜…… 美化你的心靈!
※【花飄心靈】:飄零心語
※風水不是心靈雞湯
※五千年來 最觸動心靈的十句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