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琴藝術與儒、道兩家的不同要求

龔一古琴演奏《那爛陀曲》

古琴與文化

古琴與中國傳統文化關係密切。就幾千年琴文化史看,中國傳統文化正是孕育古琴成長和發展的環境。受儒家和道家觀念的影響,古琴的審美便逐漸呈現以自然為最高的傾向。儒家和道家的琴論對古琴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古琴與中國傳統文化關係密切。就幾千年琴文化史看,中國傳統文化正是孕育古琴成長和發展的環境。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的思想滲透在古琴思想的各個方面。儒家重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古琴在文化功能上的「琴者,禁也」和「七善」觀本身就是儒道思想的直接體現。道家的修真、出世逍遙、返樸歸真思想對中國文化影響也極深。浸潤於這樣的文化,古琴逐漸演變成精緻的文人音樂,故有「文人琴」之稱,古琴中所蘊含的與中國文人所崇奉的中國文化精神是一脈相承的。

龔一古琴演奏《憶故人》

《老子》「淡兮其無味」的思想被阮籍、嵇康、白居易、周敦頤、徐上瀛等人吸收、發展,在音樂思想上形成對「淡和」之樂的崇尚,限制了古琴音樂風格的多樣性,對古琴的發展產生了較大的消極影響;《老子》「大音希聲」的思想則為陶淵明、白居易、薛易簡等人所繼承,使崇尚「希聲」之境成為眾多琴人追求的目標;老、庄對自然之美的推崇為嵇康、陶淵明、李贄等多人繼承,使古琴思想重視人和自然的聯繫,追求人和自然的統一;莊子以自由為美、音樂可自由表達感情的思想又被嵇康、李贄等人發展,提倡音樂要成為人們抒發心聲的藝術,而不是封建統治的工具;莊子「得意而忘言」的思想被陶淵明等眾琴人所繼承,使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成了古琴音樂文化中的重要特徵。另外,老、庄明哲保身、退隱出世的思想也對琴學思想有一定的影響。

古琴文化與儒家思想密切相關並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中華古琴文化源於早期禮樂文明,古琴之所以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有其原因,它對於「德」的追求與「君子以玉比德」高度一致,「琴德」幾乎就達到了一種以「琴教」置換「樂教」的驚人效果。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傳統的責任感思想,節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統治結合的結果。古琴為文人所重,在文人四件雅事「琴、棋、書、畫」中居其首,很大程度上成為文人的一種象徵物。

儒、道思想是文人的精神家園,因此古琴也深受其熏染,古琴不單純是一件樂器,由於在先秦時期古琴即與「士」偕行,因此不可避免地向「雅」的方向發展,具有了強烈的書齋氣質。古琴追求的理想境界是天人合一、物我兩忘,在風格上則是返璞歸真、崇尚易簡、平淡,以寡御眾,以虛無恬淡來表現深刻的哲學意涵。古中國最精端文化代表的東方哲學思想如懸日明照、似幽泉潤澤,在孕化萬般「物態神情」之品種的過程中它既育發了中國特有的古琴藝道,同時它也寄載於這一「琴道」之象搖蕩播發著它那心靈宇宙的精博之氣。

成公亮演奏《文王操》

古中國哲學的兩大思想支柱——儒、道二家以其卓然相異的思想傾向誘導著人們的基本思想行為。

  • 前者倡導著積極入世,以成就著人們的道德生命和社會理想;

  • 後者指導著人們遁然出世,以造化人們的自然生命的個體理念。

  • 正是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思想潛移默化地牽引著世世代代的人們的靈魂,它誘發和逼使每個人做出自己的人生選擇。無疑這一切必然會在古琴藝道的發展過程中或濃或淡地撩撥出儒、道精神的印痕。這些無論是在古琴的構制、藝道踐行還是人們對古琴道的心理期待、品評言論等方面都已給我們留下自由體悟其中審美哲理的廣闊空間。

    對此我們特從古琴藝道與儒家哲學思想的關係著眼予以闡發。無論是在其琴體的構制、琴樂演奏的形式和內容以及相關的人文景象等方面無不烙上和洋溢著儒家文化所倡導的中正和平、溫柔敦厚的審美情趣與哲學思想。因而,這便導致了在儒家人的眼裡藝術的根本是善,美只是佔據其次,亦即內容大於形式,故而古有「德成而上,藝成而下」「樂雲,樂雲,鐘鼓云乎哉」的說法也就不足為奇了。其把審美當成道德的附屬物,一切藝術之美都必須經過儒家仁愛的尺標和道德的度量方能過關。於是乎,儒家的至善、中正、溫厚、庄齊等就成了所有藝術必備的樂道內涵,此為典型的儒家道德型的藝術觀。所以《論語》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中道:「琴者,禁也,禁止於邪,以正人心」;《琴操》有言「昔伏羲作琴,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這一切都強調的是以道德正人心,以防淫褻人倫,所以,孔子說「放鄭聲,鄭聲淫。」於是儒家從中庸之道出發,倡導非過度、求中正,超俗追雅,中和不過為美。

    正是在此思想背景下,古琴世道不能不擔負起儒家推行雅樂的社會重任,進而轉做成宣傳儒家教義的藝術「道具」,因此,促使著古琴世道脫盡浮化以求得中正平和、溫柔敦厚的藝術風格。儒家作為中國古代的一種社會哲學思想其思想基準則是人與社會現實的關係問題,其思想核心則是尚仁愛、美人倫、重教化、善道德,其強調人須積極入世參政、改造社會、完善自我。儒家推崇的理想人格是溫柔敦厚,而其核心是儒家的仁愛、禮智。而獲得這一人格品質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充分領略那具有和諧優雅的音樂「文本」,方能得其堂奧。這正如孔子在《論語》中所言:「樂其可知也。始作,翁如也。從之,純如也,激如也,繹如也。以成。」只有在這種和諧、清晰而豐富的樂音的享用中達至儒家人格的「和順積中,而瑛華髮外」的精神圓融之美。難怪當年的孔子讚歎曾點由鼓瑟以展現出的「大樂與天地同和」的人格理想和藝術境界。作為古典音樂的精粹代表——古琴世道對此有著不可替代的「豐功偉績」。如古人徐青山在《溪山琴況》中道:「詣古至聖心通造化,德協神人,理一身之性情,於是製為琴。其所首重者,和也。」;在《太古遺音·琴制尚象論》中曰:「琴者,禁也。禁諸邪而存正。故琴為聖賢之樂,動天地而感鬼神。琴之妙理,莫大乎是」。這裡所說的和諧柔美不僅是一個琴之形式美的問題,而且更是一個內容確定的要題。古儒賢哲張揚著「樂者天地之和,禮者天地之序」的樂禮和合一家的仁政思想,因此,逼使古琴瑟之樂必然要在其內在機理上與儒家完全實現吻合,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演奏出古琴之樂的美好旋律。


    推薦閱讀:

    古琴知識百問連載(二)----琴軫擰不動或打滑怎麼辦?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古琴《鷗鷺忘機》王鵬 演奏 附查阜西譜
    什麼是認養古琴(租古琴)?到底靠不靠譜?
    古琴曲欣賞《行》彈奏:張艷 ——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為什麼古琴彈了半年只彈了《秋風詞》《陽關三疊》《酒狂》一直有在練習,但是進步很小。?

    TAG:藝術 | 古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