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進階分析:為什麼你的觸地時間會那麼長

『跑你』,RunYouRunMe,給跑步親們帶來各種實用Tips,新人血淚教訓&老鳥親身體驗。諸多從入門到進階各種原創實用大全,讓親們更健康不受傷。

文 | 老Q

昨兒已經介紹了倆高大上指標詞兒,騰空時間和觸地時間,不少親們當時就表示一臉懵逼:這還讓人跑步不?整這麼複雜。

好吧,這是倆進階的指標辭彙, 一般健個身,隨便跑跑步的親們,確實不需要理會。

這倆指標的意義在於,腳觸地時間越長,跑步時轉換支撐的速度就越慢,前進的效率也就越低。親們想想,你的腳要停在地面上,那還前進個啥子?

有親們問,那樣怎麼縮短觸地時間呢?咱們來分析一下下:觸地時間太長有以下幾種原因:腳跟先著地、跨步或跟腱靈敏度下降。咱們今兒細說一下下。

腳跟先著地

已經有多篇文章分析過,相對前腳掌著地,腳跟著地的滯地時間明顯會更長。如下圖:

上圖所謂的支撐時間其實就是咱們說的觸地時間了。腳跟著地的支撐時間0.25秒(250ms)比前腳掌著地(0.12秒,120ms)要大了一倍。

跨步

其實就是體前著地。親們腦補一下,應該很好理解:相對腳落在身體重心下方著地,如果落腳點在體前,身體重心從後面移動到落腳點得有段小距離,雖然不長,多少也有個過程吧,顯然會多出一小段時間來。

所以在姿勢跑法裡邊,非常強調要很快地進入關鍵跑姿,從落地瞬間到關鍵跑姿這個時間越短越好。如果看視頻慢動作,這個時間,業餘跑步的好手一般是2~3幀(30fps),也即是66ms~100ms。注意了,這個時間不是完整的觸地時間,大約是觸地時間的一半。職業選手可能一幀多點就到了。來看看下圖Bolt的落地瞬間,後腳已經差不多拉到位了,然後不到一幀(1/30s)身體就能進入到了關鍵跑姿。

阿基里斯腱(跟腱)

阿基里斯腱(小腿跟腱)是一根長而具有高彈性的結締組織,連接著小腿肌肉、根骨和足底筋膜,是我們全身上下最強壯的肌腱。它的主要功能是用來吸收著地時的衝擊力,同時將存儲的能量釋放到你每一個前進的步伐中。

跑步時阿基里斯腱(跟腱)的運作方式是:落地時伸長,吸收地面反作用力,腳跟會像輕吻地面般輕輕觸地(此時大部分的體重還在壓在前腳掌上);緊接著跟腱再次收縮,釋放支撐腳,回彈離地進入騰空階段。當跑者在落地時,這段「回彈」的階段愈快,觸地時間也會愈短。

很多跑步親們在跑的過程中,沒有充分利用好跟腱的作用,在腳跟著地後拖沓滯粘,毫無彈性,這也使得觸地時間明顯偏長。多長?老Q見過的案例有差不多要6幀才進入關鍵跑姿的,相當於200ms,這意味著整個觸地時間在400ms左右。

再次和親們強調一下,步頻和觸地時間是兩個獨立概念。

就算同樣的步頻,不同的人跑起來,各自的觸地時間不盡相同。例如步頻180spm,那麼就意味著平均每一步花了333ms。

技術好的人觸地時間190ms,他的騰空時間:觸地時間=(333-190):199=0.75:1

技術不好的人觸地時間240ms,他的騰空時間:觸地時間=(333-240):240≈0.39:1

再提一下徐國峰老師談到過的一個實例:

前陣子在幫花蓮的一位朋友分析跑步動作時,發現他在以馬拉配速(M配速)跑時,步頻高達200spm(每分鐘200步,每步費時300毫秒),但觸地時間就佔了230毫秒。雖然步頻很高,看起來很有效率,但著地時間太長,效率都被吃掉了。 他的騰空時間:觸地時間=0.3:1。因此,高步頻並不等於有較短的觸地時間。

那有什麼好的訓練方式能夠縮短觸地時間呢?

首先當然還是要改進跑姿了,主要是落地方式,還得調整步幅。

另外就是鍛煉跟腱了。咋整?跳繩。

姿勢跑法的創始者羅曼諾夫博士不管是在Pose Method of Running(中文譯名:《跑步,該怎麼跑》)或他的新作品The Running Revolution中,都多次把跳繩加入跑步技術訓練動作中。

建議每次跑步訓練前可以練跳繩1分鐘三組到五組(膝蓋微彎,彈起時不要伸直膝蓋)。

跳繩應該都會吧?實在不行,手中無繩心中有繩,咱一樣跳。


推薦閱讀:

流年,時間都去哪裡了?
十二時辰圖,原來時間還可以這麼美!
學習時間管理那麼久,原來這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閃電時間管理
小語時間

TAG:時間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