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漫讀】凌宗偉:好老師應該扮演幾種角色?

小編說

為什麼今天的一些教育者,願意吃「快餐」,崇尚拿來主義,只喜歡聽操作性強的講座、看「兵法」類的書籍?

這種「山寨」思維背後,是不是缺失了對教育本質的思考?缺失了對教師職業的深刻思考?

那麼,教師最應該參透的教育本質究竟是什麼?教師的職業定位又是什麼? 

文/凌宗偉 江蘇省特級教師

今天的教育人普遍存在這樣的共性:讀書只選擇操作性的,聽講座一樣只歡迎操作性的。作為教育者,我們的操作,或者說技術的出發點,或者說立足點究竟應該在哪裡,如果不搞清楚的話,恐怕就只有被忽悠的份兒。

為什麼我們耐不下性子來讀一點教育理論,尤其是教育哲學,這恐怕與我們的山寨思維有關:見到人家有什麼好的東西,拿過來克隆一下,立竿見影,多爽!這恐怕也是大談操作與技術的教育書籍比如《跟某某學做老師》《跟某某學做班主任》《什麼什麼兵法》得以暢銷的一個原因。

當教師首先要明白教育的常識

教育是一種生命相互影響的狀態

不讀教育理論也許沒有那麼可怕,懂一點教育常識也行,比如教育與其他行業的差異在哪裡,教育關係的特質是什麼。

因為教育,我們跟學生臨時組合起來形成了一種特定的關係。這關係不是與生俱來的,最多也就是幾年,這種特定的臨時關係,需要我們這些教育者以一種精神狀態去影響我們的學生,或者說要用我們的生命影響他們的生命,同時,我們學生的生命狀態也在影響著我們的生命狀態。

這就意味著,師生在人格上是處在同一個地位的,沒有這樣的認識,我們就不可能冷靜地看待在我們看來不可思議的學生的行為舉止。

教育最重要的是過程

在這一狀態下的教育,重要的是過程。

在藏傳佛教中有一種最獨特也最精緻的宗教藝術——壇城沙畫,在藏語中叫做的dul-tson-kyil-khor,意思是「彩粉之曼陀羅」。每逢大型法事活動,寺院中的喇嘛們用數百萬計的沙粒描繪出奇異的佛國世界,這個過程可能持續數日乃至數月。但是,喇嘛們嘔心瀝血、極盡辛苦之能事創作出的美麗立體畫卷,並沒有用來向世人炫耀它的華美。用沙子描繪的世界,會被毫不猶豫地掃掉,在頃刻間化為烏有……細沙將被裝入瓶中,傾倒入河流中。

壇城沙畫給教育的啟示就在於,教育,重要的是過程,在這過程當中師生一起享受其中的樂趣,而不是追求這個結果,所謂結果往往是暫時的,留不住的。

教師的角色是多樣性的

要談教育技能,首先恐怕要弄明白教師的角色,用民國教育家劉百川先生的觀點來說,一個教師的角色大致有以下幾種不同的角色。

教師應當是「心理醫生」與「家庭醫生」合體

老師是醫治學生心靈的心理醫生,同時又是學生的心靈的導師,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及時地幫扶,在他遇到傷害的時候去撫慰他的心靈,去呵護他的生長。同時又是一個家庭教師,家庭教師跟教師的區別在哪裡?家庭教師主要的不是教知識,教的是行為習慣,主要的任務是開發孩子的心智、理想、興趣愛好,培養他們的某個方面的特長,同時,還要料理孩子的生活等等。同時還應該是一個護理工。護理工跟醫生的區別就在於,當孩子「生病」了,「住院」了,他們無法料理自己的生活的時候,我們就是孩子的拐杖,這拐杖不僅僅是學習方面的,同時也是生存方面的,有的時候還要直接料理他們的生活起居。從這個視角來思考,做教師的不僅應該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同時還應該具備豐富的人生體驗和良好的個體素養。

教師應當是出色的領導者

我們的教育、教學面對的是幾十,或者上百個學生,這些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需要在我們的指導下順利的進行,如果是寄宿制學校,我們還得考慮他住校生活可能會遇到的方方面面的困難,予以及時地幫助或指導。

教師應當是學生最忠實的聽眾

我們的課堂教學當中最大的問題把學生當做一個聽眾,而我們很少有意識的主動的傾聽孩子的心聲。一個班上40、50個學生,如果我們狹義的理解傾聽的話,那隻可能是幾個有機會站起來發言的孩子,其實,傾聽還包學生的眼神、表情、相貌和細微的動作反應。我們的教學究竟有沒有引起學生的興趣和關注,眼睛一掃就知道了,我始終認為互動最高的境界是心靈的互動。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在某種意義上講的就是我們的「教」有沒有觸動學生的「學」。學生課堂上的一舉一動,其實就是在給我們反饋信息:老師你講的我懂了,老師你講的我不明白。

教師應當是問題「解決者」

我們之所以成為老師,因為我們具備我們應該具備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具備教師任職資格的一個原因。國家對教師不僅有學歷的要求,還有於教師身份相應資格要求。有入門考試,有上崗培訓,進來以後還有一年的試用期,這些是告訴我們,教師是一個專業工作者。因為學生學習生活中遇到的許許多多實際問題,是要我們去具體解決的,許多時候別人是幫不了我們的。為什麼有些教師教學效果不理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些老師課堂秩序維護能力太差。尤其是在「小組合作」「研究性學習」當中,我們根本沒有思考如何組織,如何引導,實施的時候往往是撒手不管,放任自由,所謂合作,所謂研究,其實就是一形式而已。

教師的職業生命,需要經歷三個過程第一階段:甘當學徒工

過去,學個木匠,學過瓦匠,學個理髮匠什麼的,是要耐下性子學三年的,這三年的徒工,不僅耐得住寂寞,頂得住壓力,要眼明手快,即便如此,師傅的絕活,也不一定能學到,絕技往往是偷來的,故而有「偷藝」一說。今天,我們有多少人能耐下心來當徒工的?另一個方面,我們的教育體制也不會給時間他們當徒工。一個蘿蔔一個坑,進來了,恨不得立馬拿他們當一個熟練工來使喚的。

換一個角度來講,新教師,年輕教師,不要指望別人把什麼都教給你,許多東西需要靠自己去「偷」,去鑽研的,要觀察、思考、分析,在觀察、思考、分析的過程中熟悉和掌握基本的方法與技能。就課堂教學來而言,沒有「循規蹈矩」的規範化訓練,就出師了,難免誤人子弟。所以,做教師了,對自己從事的工作,就要有一點敬畏之心,沒有敬畏之心,是不可能成為技藝精湛的教書匠的。

第二階段:做好教書匠

我對「教書匠」這個稱謂在若干年前是持批判態度的,但幾十年的教師生涯告訴我,要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教書匠,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些年,我走了那麼多學校,聽了那麼多課,忽然明白要找幾個教書匠還真不容易。匠人,或者說手藝人,那是要有自己的絕活的,至少干同樣的活兒,會比別人幹得好。一個教書匠,至少在自己所教的學科課程上是有話語權的,是要有自己區別於同行的絕活的。一個具備教書匠精神的教師,是會對自己所教的學科精益求精的,他會致力於將自己所教的學科課程在科學與藝術之間找到一個切合點的,是會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教育追求的,並且會在自己獨特的風格和追求的道路上不斷突破的,是會用一種孜孜以求的毅力向更高層次努力的。

最高境界:成為經師或人師

要成為經師,不僅對自己所教學科課程了如指掌,同時還有豐富的與之相關的其他學科的豐富知識,不僅是所教學科的領軍人物,同時還會朝要「雜家」「通才」的方向努力。所謂人師,要求我們不僅能教學,還能教給學生如何學,這過程中還能影響學生的人格、張揚學生的生命。

杜威說教育既生長,孔子也說教學相長,教的過程不僅是學生的生長也是教師的生長。從學徒到到匠人,到經師與人師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教師專業生長的歷程,更是其生命成長的歷程。我們就是在這樣的生命體驗中,慢慢地理解教育教學,慢慢地明白其中的常識與規律的。

原題為《對教師職業的幾點認識》


推薦閱讀:

如何在故事開局就做到一次角色思想上的升華?
林更新演過的古裝角色,第四個有點搞笑,第五個最帥氣!
【作戰研究】美軍特種作戰部隊的角色與定位
如何看待《哆啦A夢》劇場版人物和普通版的設定不同?
太祖秘史角色介紹?

TAG:角色 | 暑期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