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結合經方治療腰背肌筋膜炎經驗舉隅

腰背肌筋膜炎為臨床常見病,常以推拿手法、針灸等療法而取效,但仍有部分患者經治療後效果不甚理想,常常在辨證施藥之後起效,今就臨床經驗分享如下:

患者,男,38歲,2014年2月24日來診。

主訴:腰部疼痛1個月余。

患者自述半月前腰部無明顯誘因下出現廣泛鈍痛,無雙下肢麻木,彎腰或勞累時疼痛加重,用力按壓腰部或熱敷時疼痛減輕。曾在外院被診斷為 「腰背肌筋膜炎」 並行手法治療半月余,效果不明顯,遂來就診。

患者平時易勞累,體型偏瘦,語怯聲低,舌淡苔白,脈沉細弱。

常見背部激痛點分布


骨科查體:兩側腰肌及髂嵴上方壓痛明顯;腰椎活動度:前屈90°,後伸30°,左右側屈各30°;直腿抬高試驗、 背伸試驗、「4」字征均為陰性。

X線片顯示:腰4、 腰5椎體輕度骨質增生。

腰椎正側位片

治療:先用中醫傳統手法分筋理筋松解腰部肌肉10min,後行腰椎座位旋轉複位法手法治療。 治療後患者腰部疼痛稍緩解,但仍覺隱痛。

予八味腎氣湯口服:生地黃15g,山藥12g,山茱萸12g,澤瀉10g,茯苓10g,牡丹皮10g,桂枝15g,熟附子6g。7劑,每日1劑,水煎服。 患者治療後腰痛明顯好轉,再按上述方法治療一周後腰痛癥狀消失。


按:本病雖已經被診斷為 「腰背肌筋膜炎」並行相關手法治療,但是效果不明顯的原因在於這是由於患者身體虛弱而引起的疾病,治療上不僅需要手法治療,也需要補益,才能使氣血沖和,驅邪外出。故在調整肌肉筋膜、 糾正腰椎錯縫的同時需要中藥補益方可奏效。

《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 曰: 「虛勞腰痛,八味腎氣湯主之。」

生地黃、 山茱萸、 山藥滋陰補腎為主

配少量熟附子和桂枝補火助陽

一則陰陽並補,「陰中求陽」

二則微微生火,使溫而不熱,取「少火生氣」之意

澤瀉宣洩腎濁,茯苓淡滲脾濕,牡丹皮清瀉肝火,是補中寓瀉,以瀉助補之義。

八味相配陰陽並補,滋而不膩,溫而不燥,達到 「陰中求陽,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的效果,所以療效較前單獨用手法治療好。經方和骨傷手法配合,在達到 「骨正筋柔」 效果時,同時補益腎氣,強壯筋骨,使虛勞腰痛得以治癒。



推薦閱讀:

【周三講座】2016.11.16 軟組織感染的影像學表現:從蜂窩織炎到壞死性筋膜炎
頸部肌群肌筋膜疼痛
如何預防足底筋膜炎
我的世界屹立不倒 +=《深入淺出筋膜學》=> 前/後表線實踐篇(II)

TAG:經驗 | 治療 | 筋膜 | 背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