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多元雙向五環高效課堂模式簡介
主體多元雙向五環高效課堂模式簡介 |
來源:小學語文 | 作者:安陽市殷都實驗小學 | 字體: 大 中 小 |
主體多元雙向五環高效課堂模式簡介
安陽市殷都實驗小學
「雙向五環」教學模式具有殷都教育特色、彰顯主體多元教育思想。它是激發學生主體性和開發學生的多元智慧潛能相融合的高效課堂教學基本模式。該模式以學生全面和諧主動活潑發展為中心,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既要誠心誠意地讓學生做主人,又要嚴肅嚴格進行基本訓練;圍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堅持學生主動、教師主導、問題主線、活動主軸,把學生預習與教師導學,學生合作與教師參與,學生展示與教師激勵,學生探究與教師引領,學生達標與教師測評融為一體,在教學過程中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師生關係,構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師生成為學習共同體的一種素質教育、教學新模式。
一、「雙向五環」基本模式結構說明
(一)「雙向」: 指參與教學活動的兩個主體——學生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雙邊活動相互作用,相互合作,達到教學相長,雙贏共好的最優化教學效果。
(二)「五環」:指課堂環節五個基本環節。
第一環:學生預習·教師導學;
第二環:學生合作·教師參與;
第三環:學生展示·教師激勵;
第四環:學生探究·教師引領;
第五環:學生達標·教師測評。
二、「雙向五環」基本模式詳解
課堂教學的本質是交往,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學習過程不再是教師的單方傳遞,而是在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的基礎上,師生相互參與、雙向提升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堅持學生主動、教師主導、問題主線、活動主軸的指導思想,以激活教學過程為突破口,進一步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師生形成同伴互助學習共同體。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深刻領會「雙向五環」的內涵。
第一環:學生預習·教師導學
(一)學生預習
1、預習的內涵
高效課堂下的學生預習,是以導學案為抓手,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主線,根據導學案中的學習目標、導學問題、學習方法,嘗試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充分利用家庭、夥伴、互聯網、圖書館等學習資源自主展開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學習過程。這實際就是學生的一種自學行為,主動建構知識的一種主體性表現。
2、預習的作用
預習是高效課堂學習的核心基礎,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它能夠引導學生「先學」,提高學習效率。因為學生只有自己先學,在課堂上才有話可說、有疑可問,有據可辯。學生只有充分預習,才能有高質量的學習效果,生成豐富多彩的課堂展示。學生預習的環節可以根據學習內容的多少、難易設計在課前、課中的某一環節之前均可。在課改初期,由於學習能力的差異,建議老師在課內做好預習並進行指導。預習時,要求學生要集中精力,全神貫注,以自主預習為主,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自主預習能力。同時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需要溫故知新,建議教師在導學案的預習環節要加入複習,這樣引導學生在複習中鞏固,在鞏固中引出新知,在預習新知中運用雙色筆依據導學案中存在的問題做標註,梳理知識樹,以達到掌握部分新知,明確重、難點問題的目的,為進一步的學習奠定基礎。特別指出預習不等於自學,對預習中遇到的疑難不解之處不一定花大氣力去解決,而貴在發現問題正是預習的關鍵所在。
(二)教師導學
1、導學的內涵
導學是指教師根據學情和教學內容設計導學案,並以此為載體引導學生自學,同時通過講解、點撥、示範、提醒、激勵等形式引導學生解決疑難,即「授之以漁」,主要在於培養並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2、導學的作用
明確學習目標及任務,激發學習興趣,提示學習方法,提高自學能力。
第二環:學生合作·教師參與
(一) 學生合作
1、 合作的內涵
學生合作是指學生在自主預習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以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為目的、以學生之間交流為主要學習手段、以小組總體表現為獎勵依據的學習方式。在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中,合作學習是基本學習形式之一,小組是合作學習最基本的學習單元,也是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得以落實的有效載體。它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實現智慧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思維方法的優化互補,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它能使學生人人參與學習過程,人人得到鍛煉機會。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展。
2、合作的任務
①在學生個人自學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同質對學和異質幫扶,解決導學案中預設的學生自學、互學後沒有解決的問題和學生自學、互學過程中新生成的問題;②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團隊精神;③發現收集整理問題,為小組展示做準備。
學生合作學習環節仍然是以解決問題為主線,首先通過同質對學力求解決獨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後以異質對學再解決前兩次存在的問題,最後組內群學,統一解決問題的方法、思路、步驟與結果。要提倡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鼓勵組內質疑。不能夠統一思想的題目用紅色筆標註「?」號,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留白,請教老師或等待大展示環節聽取別組意見。教師要注重巡視、調查各學科組長組織成員對照導學案開展有效的交流、合作、探究、對子幫扶,真正實現兵教兵、兵強兵、兵練兵。
(二)教師參與
1、參與的內涵
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單位,以學生為主體,但並不意味著「放任自流」。教師更應該全方位地參與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去。傳統的嚴格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髮展促進者。
2、參與的作用
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也就是說教師在參與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應該起到體現以下作用:組織、引導、合作、激勵、解疑等。
合作前教師應作為引導者,精心設計合作內容,提出合作學習的目標;合作過程中教師應針對學生合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有效的引導、解惑、激勵,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合作後教師應對合作的效果進行評價。
第三環:學生展示·教師激勵
教師要創設和諧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躍躍欲試,處於亢奮狀態進行展示,並在展示過程中不斷激勵、喚醒、鼓勵學生。
(一)學生展示
1、展示的內涵
所謂「展示」就是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對導學案里的內容進行了深入地探究,並將自己或本組的探究結果用簡潔生動的方式展示出來,要求展示自己組提出的有價值的、未解決的問題以達到成果資源共享,集思廣益,共同提高的目的。
2、展示的內容
展示必須是學生深入探究的問題,無論是組內小展示還是班內大展示都要明確展示是提升,絕不是各小組對導學案上問題答案的重複性講解,統一答案。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則,即問題性、互動性、創生性。也就是說展示內容應是組內或全班帶有共性的問題、易錯的問題,即問題性。引導學生重點展示自己獨特的思考、發現的一些規律等,即創生性。課堂要展示的既有學生對學習目標中重點內容的解讀,也有學生學習中新的發現和感悟,還應該有本組學生不能解決的疑惑,更提倡有就某一問題的獨到的見解和認識。
3、展示的作用
展示可以讓不敢開口說話的同學變成滔滔不絕的演說能手,可以讓快樂的思緒得到自由的釋放,可以讓學生變成像模像樣的小老師,可以讓合作精神之花燦爛開放,可以讓我們的課堂變得有聲有色,可以讓的學生的創新思維、求異思維得到培養。
4、途徑與方法
(1)展示形式:主要分兩種。一種是組內展示(小展示);一種是組間(班內)展示(大展示)。組內展示是由小組長各自組織的在組內進行的展示,目的是展示個體尚未解決的問題或一些生成性的問題,組內進行第一次思維碰撞,組內展示應關注學困生的接受情況,解決最為基礎的問題。組內交流還未解決的問題由學習組長彙報給老師,便於教師把握學情,進行組間展示。
組間展示是全班範圍內由教師組織的展示,各小組按一定的方式彙報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以及本小組的獨到見解。
(2)展示指導:改革初期,學生對展示的各個環節及要求肯定比較生疏,所以初期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①站姿的要求:發言的學生假如需用板書協助說明觀點時,一定要側身而立,不要擋住旁邊同學的視線。②語言的要求:發言時聲音要洪亮;語言盡量簡潔;注意用語文明禮貌,如對提出建議的同學說謝謝等。③發言順序:組內發言時,可由小組長指定,也可由教師根據情況來指定。組間展示時,一般按照目標問題的順序進行。可以由小組派代表發言,也可幾個同學發言,其他做補充或質疑(同組、同問題者優先)。
(3)展示誤區:①一方面要限制優秀學生的課堂參與次數,班中的優秀學生一節課最多參與兩次。將更多的機會讓出來,讓潛能生有參與的機會。另一方面,我們對於能夠比較成功參加課堂展示的潛能生要給予更大的表揚和賞識,比如教師語言的直接肯定或小組加分時有所區分。② 對於人數較多的班級,不要認為組間展示時每一個小組都必須有機會展示,這種認識是不對的。一方面時間不允許,另一方面對同一問題的反覆展示,浪費時間,反而造成低效。因此人數多的班級可以採用競爭的方式,哪一組先做好展示的準備,那一組就先展示,其他補充、質疑,教師對聽得好、補充得好的小組同樣提出表揚及肯定。
(二)教師激勵
這裡的激勵,不僅僅指表揚學生,應該包括追問、引導、糾錯、引發互動等,尤其是調控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在教師角色發生改變後,教師的作用就顯得更為重要,因此需要做到:備課充分、預設到位、認真傾聽展示內容、及時進行評價,做到干預而不干擾。在課堂教學中,特別是在學生展示階段,教師要善於運用語言、體態、分數等多種形式對學生的課堂活動進行評價、反饋,已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營造課堂氣氛的作用,有利於三維目標的完成。
第四環:學生探究·教師引領
(一)學生探究
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多種方式探究知識、發現規律的過程。這種形式符合學生學習的身心特徵,能夠真正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好奇心與求知慾,使學生的注意、記憶、思維集中在一起,進入到一種智力活動的最佳狀態。如果說學生在第一環節中已掌握了50%知識,第二、三環節掌握了30%知識,那麼,第四環節就是著力解決全班大多數學生剩下20%的知識問題,以及隨機產生的知識生成點。
(二)教師引領
教師恰當的引導和點撥才能和學生有效探究相得益彰。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是引領者而不是指使者,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除了要創設探究氛圍,還要在學生探究的基礎上,隨機拋出充滿智慧挑戰的問題,要發揮組織者、協調者、點撥者的作用,提供解決問題的策略建議,保障自主解決問題的課堂秩序,使他們始終保持高漲的探究熱情,促使探究活動的有效進行。但這裡要特別指出我們絕不能以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就放任學生自己去學習,整個教學過程的「導」應貫穿始終,這就對教師的導學案、教師素養、教師的功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五環:學生達標·教師測評
(一)學生達標
課堂的最後教學環節要引導學生學會整理學案,並在教師的組織下完成當堂的達標測評。學案整理一方面是為了梳理課堂上生成的有價值的問題;另一方面是方便學生以後的複習。當堂檢測是為了使學生了解自己對本節內容的掌握情況,也可以使教師根據反饋情況調整下一節的教學內容。
1.學生整理導學案主要包括對疑難問題的整理、個性化重難點、生成性知識整理、知識系統梳理。前三項內容一般是隨時整理,將這些內容整理在糾錯本或者導學案的設定位置,並就重點內容用好雙色筆標記。知識系統梳理很重要,要求能自主列出知識網路、知識綱目或繪出知識樹,這個內容的整理可以放到課後反思時進行。
2.每天上完課後要及時整理導學案,將出錯的問題整理到糾錯本上或導學案糾錯欄上。認真更改錯題,必要時找對子幫扶解決,鼓勵較弱的學生向優秀學生拜師學藝,可以是本組的,也可以是他組的。必要時,老師也要重點輔導這些學困生,或者直接承包幾個學困生。
3.做好學習反思,並在導學案上列出心得、問題或困惑。為方便操作,建議老師統一符號,簡潔、明快、便於及時、快速完成整理。
4.導學案中達標檢測部分,要力求課內獨立按時完成,不準學生討論及抄襲,教師也不做指導。分層檢測,即基礎知識題全部過關;闖關提升題,分級完成。
5.達標測試檢查的形式靈活多樣,教師可以組織小組長之間互查、小組長檢查或是抽查部分學生,但最終要達到把握學情,了解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情況。
(二)教師測評
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最後五分鐘,通過「小紙條」、「口頭」等形式檢查學生本節課的學習效果。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試卷測試或者作業。
一堂好的課,需要「動與靜」的結合、「活與實」的結合。實就需落在當堂檢測上,做到堂堂清,測評節奏要快、反饋要及時、準確。
同時當堂檢測意義不僅僅只是對學生本節課知識的理解、掌握情況的測試,而且應當讓學生通過檢測,真正感受到「學有價值」、「學可致用」,體驗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喜悅,(情)讓學生的知識學習能進一步得以內化,並有意識的轉化為知識運用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能力)從而潛移默化地讓知識走出課堂、 回歸生活。(知識本位)。
這裡特別指出「關注學生中的弱勢群體」是高效課堂的基本點之一,因此教師要時刻牢記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人人成功方可謂真正的成功,人人高效方稱得上高效課堂。
測評的途徑與方法
1、題目的設計上要體現分層次的原則,編排題目時一定要針對性強,避免形式化,按照基礎題、提高題、拓展題分層次設計,題量要簡而精。
2、檢測形式可以靈活多樣。檢測形式可採用書面測試題、背誦、默寫、語言表達、小組對子互測等多種方式,一般以書面的紙筆測試居多。
3、檢測題目呈現方式不拘一格。可以由教師將精選試題直接印在導學案上,也可以指定教材、教輔的頁碼和題號。還可以由小組長設計,在學案整理後根據組內的情況隨機設計。
4、教師要通過巡視、個別指導等方式密切關注弱勢群體,對最後一名學生可適當給予提醒、幫助,並結合當堂檢測中的基礎題進行有意提示,從而幫助學生順利檢測。
殷都實驗小學自主學習發現課堂模式解讀
我們課堂的名稱,可以叫「自主學習發現課堂」課堂的靈魂是「自主」二字,取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是「自主學習」,而非「他主學習」之意。
我們課堂的意義,是促進自主性學習和競爭性學習。
我們課堂的外觀特徵,是殷都區創立的「雙向五環」模式。
我們課堂的本質特徵,是自主、合作、展示、評價、快樂、高效。這六個特徵也可以稱為自主學習發現課堂「六要素」。
我們的課堂教學基本手段,有管理、評價、隊展組評、組任務隊合作、任務包、導學案等。
我們課堂的基本模式分類,分為小流程、大流程、特流程。
我們的課堂教學設計,分幾步:確立學習目標,學習目標轉化為學習任務,學習任務打包,導學案呈現,課堂五環推進。
以語文為例的自主學習發現課堂解釋
在低年級語文課堂上,適合採用小流程教學模式。即一個任務包的學習,用一個五環流程完成。一節40分鐘的自然課,可以是一個流程,也可以由2--3個流程組成。課堂上,教師在解讀學習目標之後,可以將學習任務包交給學生,首先由學生獨立完成任務包中的各項任務,這種方式,班上6個小組的任務是完全相同的。這個階段也就是「雙向五環」所說的「預習」環節。在這個環節也可以適當靈活,比如字詞數量較多,可以分成若干「任務小包」,分別分配給不同的小組,各小組所完成的任務小包不同。合作交流時,要求以小隊為單位進行。
展示時,以一個組的一個隊為單位進行展示。這樣6個組的任務相同,如果都給展示機會,由於展示同樣學習內容,勢必會因為重複而造成傾聽疲勞。可以採取一個組展示,其他組通過競爭獲得評價的機會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當然,也可以採取分任務包分課堂階段,由不同組進行展示、評價來進行。
在中高年級的語文課堂上,建議採用大流程的教學模式。即多個任務包放在一個流程完成。一節40分鐘的自然課,一般使用一個完整的流程。這是目前進行高效課堂教學的教師使用較為普遍的模式。課堂上,在解讀本節課學習目標之後,教師將學習任務包根據情況,分別分配給不同的小組,由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這個階段是雙向五環課堂上的「預習環節」。在合作交流環節也要求以小隊為單位進行。課堂展示時,視情況,可以部分小組展示,另外小組評價,也可以每個小組都展示,其他小組評價。由於小組的任務不同,展示時一般不會產生學習疲勞現象。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可能任務包只有2個,造成完成同一個任務包的是3個小組,可能產生展示時的學習疲勞。遇到此種情況,教師隨機處理,要麼分割任務,要麼使用競爭獲取評價機會的手段予以調節。
在高年級的課堂,也鼓勵探索特流程的模式。語文教材在編排體例上,採取主題單元的編排體例。即一個單元為一個主題,一個單元的4篇或者5篇課文,包括語文園地都圍繞一個主題安排。教師在教學時,可以一個單元為單位進行教學安排。一個流程可以使用若干個40分鐘的自然課來完成。確定單元教學目標,目標轉化成任務包。課堂上解讀學習目標後,任務包分配。用一個40分鐘甚至兩三個40分鐘進行獨立完成,用若干40分鐘予以合作交流,用若干40分鐘予以展示評價。這樣的模式,如果使用得當,可以大大節省教學時間。省下的時間,則可以補充大量的課外閱讀內容。
低年級小五環課堂流程:
例一、學文識字課:
目標:1、我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我要認識「倆、摘、伯、而、且、踢、引」7個生字。
3、我會規範書寫「球、跳、玩、」3個字。
4、我要了解地心引力
任務包一:讀課文
步驟:
1、自讀課文。(我起立)
2、對子齊讀(面對面)
3、小組輪讀(我最快)
* 小組交流:易錯字詞,難讀字詞、長句、需要積累的4字詞語和疊詞等。
4、全班齊讀(我最棒)
5、全班抽讀(爭第一)
任務包二:識字
步驟:1、讀准字音
2、口頭組詞
3、交流識字方法
環節:自學——對子交流——小組交流預展——全班展示
任務包三:寫字
步驟:1、讀准字音
2、說字結構
3、組詞
4、說筆順
5、找關鍵筆畫
6、書寫
環節:自學——對子交流——小組交流預展——全班展示
例二、單元複習課流程
1、學生自主整理單元複習提綱。
2、小組合作交流完善提綱、小組合作編製試卷。
3、小組展示單元複習提綱及試卷編製意圖。
4、小組互相檢測試卷,出題組批改試卷並與對子組分析試卷 。
5、將單元複習提綱裝訂成冊,整理保管學案。
推薦閱讀:
※禪詩 作者簡介及賞析(下)
※金兀朮(完顏宗弼)簡介
※聖經人物故事簡介(希伯來聖經部分)【tiago原創】
※2012美國大選初選各位參選人簡介
※孫中山生平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