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二屆國醫大師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

第二屆國醫大師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

(2014-10-31 13:01:40)

轉載

標籤: 第二屆國醫大師表彰健康 分類: 國醫大師

第二屆國醫大師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2014-10-31

前排左起:段富津、李今庸、陳可冀、金世元、王國強、顏正華、李斌、李輔仁、劉延東、路志正、江小涓、石仰山、楊志明、阮士怡、郭誠傑、劉柏齡、劉志明、程莘農

後排左起:張大寧、王琦、孫光榮、石學敏、劉祖貽、劉敏如、晁恩祥、尚德俊、夏桂成、徐經世、呂景山、李士懋、禤國維、吉格木德、劉尚義、唐祖宣、占堆 本報記者 巨 鋒攝

第二屆國醫大師隆重表彰

劉延東會前與國醫大師座談,馬飈、李斌、楊志明、王國強出席表彰大會

10月30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同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第二屆國醫大師表彰大會,表彰為中醫藥事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德藝雙馨的老中醫藥專家,授予干祖望等29人「國醫大師」榮譽稱號,享受省部級先進工作者和勞動模範待遇,追授巴黑·玉素甫(已逝)「國醫大師」榮譽稱號。

會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看望國醫大師併合影(見上圖),召開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國家衛生計生委黨組書記、主任李斌,國務院副秘書長江小涓,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吳剛、馬建中出席座談會,路志正、金世元、劉敏如、唐祖宣、張大寧等作為國醫大師代表發言。

表彰大會上,全國政協副主席馬飈,李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楊志明,王國強,吳剛,馬建中出席並頒獎。楊志明宣讀了三部門關於表彰第二屆國醫大師的決定,國醫大師代表石學敏和中青年中醫藥工作者代表王耀獻發言。

獲得第二屆國醫大師的30位中醫藥專家分別是:干祖望、王琦、巴黑·玉素甫(維)(已逝)、石仰山、石學敏、占堆(藏)、阮士怡、孫光榮、劉志明、劉尚義、劉祖貽、劉柏齡、吉格木德(蒙)、劉敏如(女)、呂景山、張大寧、李士懋、李今庸、陳可冀、金世元、鄭新、尚德俊、洪廣祥、段富津、徐經世、郭誠傑、唐祖宣、夏桂成、晁恩祥、禤國維。

李斌指出,評選表彰國醫大師,有利於營造優秀中醫藥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氛圍,有利於探索建立符合中醫藥行業特點的人才激勵機制,有利於推動中醫藥文化的傳播。評選表彰活動全方位展示了國醫大師的醫德、醫風、學術思想、臨證經驗、養生之道,普及了中醫藥醫療保健知識,使群眾切身感受到中醫藥文化的魅力,在全社會和海內外興起了了解、學習、使用中醫藥的熱潮。

李斌要求,要把系統整理挖掘國醫大師學術思想和臨證經驗作為重要任務,建設好國醫大師傳承工作室,探尋中醫藥防治各種疾病的機理,形成便於推廣應用的診療方法,提高中醫藥整體診療能力和學術水平。各地各相關部門和單位要以第二屆國醫大師的評選表彰活動為契機,組織開展向國醫大師學習的活動,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中醫藥事業改革發展的良好氛圍。廣大衛生計生和中醫藥工作者要以國醫大師為楷模,繼承祖國傳統醫學大醫精誠的優良傳統,努力在各自崗位上創造新的業績。

王國強介紹,本屆評選於2013年10月啟動,經自下而上逐級推薦、專家評審和社會公示,至今年8月,30名國醫大師順利產生。此次評選出的30名國醫大師涉及22個省(區、市),比上屆增加了8個省份。平均年齡也有所下降,本屆平均年齡80歲,其中年齡最大的102歲,最年輕的68歲,比上屆整體年輕5歲。專業分布也更廣泛,不僅有中醫內科、外科、婦科、骨傷科和針灸等,還有中藥學及藏、蒙、維民族醫藥專家。另外,此次評選產生了第一位女國醫大師。

在京部分首屆國醫大師代表,中醫藥工作部際聯席會議部分成員單位聯絡員,各省(區、市)中醫藥管理部門負責人,第二屆「國醫大師」單位負責同志,局直屬單位,部分中醫醫療、科研和教育單位代表等參加會議。(記者 魏敏)

劉延東與國醫大師代表座談時強調 加快發展中醫藥事業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中醫藥是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重要的生態資源,挖掘利用好中醫藥資源,具有重大現實和長遠意義。

發揮中醫藥資源優勢,全面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為維護人民群眾健康、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健康中國目標作貢獻。

新華社北京10月30日電 第二屆國醫大師表彰大會30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會前接見國醫大師代表並座談。她強調,要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精神,發揮中醫藥資源優勢,全面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為維護人民群眾健康、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健康中國目標作貢獻。

劉延東指出,國醫大師是醫療衛生行業的傑出代表,是中華醫學文化的重要傳承者,是國之瑰寶。她強調,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和各方共同努力下,中醫藥事業取得了顯著成績。中醫藥是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重要的生態資源,挖掘利用好中醫藥資源,具有重大現實和長遠意義。

劉延東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把握機遇,科學謀劃,改革創新,不斷提高中醫藥工作水平。要加強頂層設計,科學規劃中醫藥事業發展;弘揚國醫大師精神,發揮中醫藥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的特色優勢;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加強法制建設,築牢各級特別是基層中醫藥服務網;強化人才培養和傳承創新,打牢中醫藥發展的人才和科技基礎。要大力培育弘揚優秀中醫藥文化,推動中醫藥走出去,不斷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 大師垂範醫道薪傳 ——寫在第二屆國醫大師表彰之際 總有一些名字,如璀璨星辰,驚艷過寂寂時光,閃耀在歷史的天空;總有一群人物,如巍巍山嶽,守護過江河歲月,銘刻在人們的心中。今日的國醫大師,承續著昨日的中醫藥血脈,彰顯出幾千年的醫道與精神。

這個秋天,當離人淚染紅霜林,首屆國醫大師又遠去了一位,而杏林郁然,第二屆國醫大師的評出和表彰,以更強大的力度,更多元的陣容,面向明日讓中醫藥血脈生生不息。

5年前,政府首次評出30位國醫大師,他們不負眾望,醫德高尚令人敬仰;他們身體力行,耄耋高齡活躍在臨床一線;他們言傳身教,提攜後學不遺餘力;他們率先垂範,帶領大家推動中醫藥事業穩步向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們以一言一行,樹起了引領行業奮進的旗幟,挺起了激勵行業精神的脊樑,向世人詮釋了「國醫大師」的真正含義。

推出第二屆國醫大師,是對傳承力量的補充和延續,是對名醫成長機制的完善和健全,是黨和國家重視支持中醫藥發展的決心之舉,是行業內外群眾期盼呼喚中醫大師的回應。兩屆大師將共同構築起醫德醫風與醫術學術的高地,以身示範後學並接力傳承。

何為大師?繼承傳統、開拓新知,創一代風氣之先且影響深遠者;學識淵博,傳道授業解惑,行業中傑出代表及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英者;德高望重,虛懷若谷,為事業甘於奉獻且踐行大醫精誠者。

入選國醫大師,以上標準概莫能外。此番評選表彰第二屆,不僅為這支優秀隊伍注入新鮮血液和活力,更在於以名醫名師效應,再次吹響凝聚行業能量的號角,營造全行業尊重人才、傳承醫道的氛圍。

國醫大師已經成為中醫藥事業的人格化標杆,他們醫術精湛、學有專攻,是中醫藥學術經驗的集大成者,也是承續過去、發揚創新的典範。效法大師,要繼承其學術經驗,更要研習其創新思想,探索其成才規律。

國醫大師代表著中醫藥的文化符號,他們是中醫藥從業人員中之佼佼者,中醫藥植根於中華傳統文化,兼具醫療與文化屬性,每位大師也是中華文化傳播者。在傳統文化的復興浪潮中,他們以中醫文化先行,春風化雨,潤養華夏兒女的心靈。走近大師,如入芝蘭之室,感受熏染其傳統文化的馥鬱氣息。

國醫大師還是中醫藥行業的形象大使,他們救厄解困,修德敬業,無不深受群眾愛戴,是仁心仁術之醫者。問道大師,不僅要詳求其醫道,更要渴慕其為師之道、為人之道。

大師群像已然矗立,其鮮明的學術特點及經驗,是中醫藥行業的智慧結晶和寶貴財富,亟須挖掘整理。其嘉德懿行,更應成為行業楷模,垂範其他中醫藥工作者。

十月金秋,是一個收穫的季節。第二屆國醫大師,也是中醫藥行業收穫的一份沉甸甸的碩果,這份深沉,在於中醫藥薪火傳承的重任,也在於中醫藥復興壯大的希望。兩屆國醫大師將與歷代名醫一起書寫中醫藥發展歷史,開創中醫藥發展的豐收明天。 北京人民大會堂內,劉延東與大師們親切座談—— 「國醫大師是國之瑰寶」 本報記者 周蔓儀 魏敏 楊柳 「國醫大師是醫療衛生行業的傑出代表,是中華醫學文化的重要傳承者,是國之瑰寶。」

10月30日,高懸的國徽下紅旗鮮艷、人民大會堂內燈光璀璨……新疆廳迎來全國各地的國醫大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與他們親切座談。

從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彙報中醫藥整體工作,到6位國醫大師代表發言,劉延東副總理認真聽,不時記,還時時點頭示意。

表彰大會上,「中醫歷久彌新,不斷得到發揚光大。原因何在?就在於我們中醫始終是人脈未斷。」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這句話贏得現場雷鳴般的掌聲。她說,從中醫藥發展史來看,千百年來我們薪火相傳,不絕如縷,離不開國醫大師們的自覺傳承意識。

努力踐行中醫夢

表彰前夜,唐祖宣的房間燈火通明,他還在反覆修改座談會上的發言稿,「只要能為中醫藥發展奔走呼號,我就感到光榮與興奮!」

為按時參加國醫大師表彰大會,李士懋從南昌輾轉到北京,剛從埃博拉防治的座談會趕來的他,見到記者滿懷激情地說,「對於埃博拉,我們中醫老先生充滿積極性,要求參與治療!只要祖國需要,我就去一線!」

「醫者必具仁道、仁義、仁人之心。」一身亮紅色唐裝的禤國維說,做醫生要「勤學醫源,廣采新知」,要有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心中永遠裝著病人。

首屆國醫大師路志正建議把國醫大師評選繼續下去,變成常態化,讓更多人看到中醫藥的發展和成績。

同樣對中醫藥發展飽含熱情的還有來自天津的張大寧,他對劉延東副總理年初在給全國中醫藥工作會議的批示信中的「五種資源」早已爛熟於心。聽完劉延東副總理的重要講話,王琦解讀了他心目中的「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中國夢,必然包含著中醫夢。

綻放民族醫藥之花

燈光、攝像、話筒、題字板……國醫大師駐地,由中國中醫藥報社設置的「國醫大師口述史」演播室里,一切就緒。坐在鏡頭前的蒙族國醫大師吉格木德談起蒙醫藥來滔滔不絕,「蒙醫藥是傳統醫學,在游牧經濟文化基礎上產生髮展而來。國家的民族醫藥政策給了蒙醫藥極大支持。」

「弘揚藏醫藥是我的心愿」,身著藏袍的占堆格外引人注目,「發展民族醫藥,服務廣大民眾。」他寫下這幾個字,每個精美的藏文字背後都是他誠摯的心愿,「我雖然年齡大了,但還是一心關注藏醫藥發展,我願把藏醫藥傳承好、發展好,願意把一生的經驗傳授給年輕人。」

大師寄語中醫後輩

談起對中醫後輩的寄語,孫光榮語重心長:「獲得國醫大師稱號深感責任重大,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好好繼承和發揚中醫藥。今後,我們要繼續倡導大醫精誠的醫德醫風,將自己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毫無保留地傳下去,培養好接班人。」

山西國醫大師呂景山激勵年輕的中醫學子,千萬不要好高騖遠,注意在臨床過程中做好口袋筆記,他還建議青年中醫要多讀讀《赤水懸珠》和《張氏醫通》,提升中醫素養。

座談會上,中醫人才培養也是重要話題。金世元就格外重視中醫後輩培養,他建議在院校教育中重視傳統文化學習,中醫和中藥的融合,重視實踐技能的培養。 國醫大師代表石學敏在第二屆國醫大師表彰大會上發言 國之精粹發揚光大醫之精華傳達於世 今天我站在這裡,代表各位國醫同道,接受黨、國家和人民對我們的表彰,我感到萬分榮幸。日月輪迴,歲月滄桑,中醫在浮沉之中終於輝映於當今之世,在國內生根結果,在國外開枝散葉,這離不開民族之擁護,更離不開黨和國家的鼎力扶植。

我與在座的各位老中醫一樣,杏林耕耘幾十年,回想從醫之路感慨萬千。小時候,出於改變家鄉醫療條件差的夢想,我發誓要在醫學方面有所成就;青年時期,帶著維繫生命和繼承發揚祖國醫學遺產的激情,我成為新中國第一批中醫院校優秀畢業生;60年代末期,肩負為國爭光和促進中醫藥學走向世界的使命,我赴阿爾及利亞等國開展援外醫療工作,用神奇的針灸療法促進了「醫療外交」,受到國家表彰;70年代初,滿懷服務祖國和振興中醫的期望,我拒絕了德、法等國醫療機構的高薪聘請,毅然回國艱苦創業。幾十年來,從重建針灸學科、開設全國第一個針灸病房,到建設全國首家針灸科「電生理室」乃至「CCU」病房,有效推動了針灸學科和天津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快速穩步發展。從此,針灸學科的發展如虎添翼,迅速壯大起來。

回望歷史,我們之所以能夠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一是離不開黨和國家對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支持與關懷,二是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對中醫藥療效優勢的認可與信賴,三是離不開各位同仁對中醫藥學術內涵的執著與自信。今天,黨和國家授予我們至高榮譽,使我們這些老知識分子倍感親切。深刻感受到國家開展國醫大師評選工作意義重大,是對「有志者、事竟成」的最好詮釋;是對「天道酬勤、業道酬精」的最好獎賞;是對為人類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中醫事業的最好肯定。同時也為辛勤耕耘於中醫藥行業的後來者展現了美好前景。

近年來,國家進一步出台了許多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好政策、好措施,為促進中醫藥更好地服務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國夢描繪了更加光明美好的藍圖,中醫藥事業必將迎來更加豐富多彩的明天。為此,我們更要清醒地認識到,黨和國家賦予我們中醫藥人的使命很光榮、責任很重大。我們,特別是中醫藥工作的後來者、年輕人,仍需繼續努力,要進一步夯實中醫藥思想文化基礎,增強中醫意識和學術自信,勤求古訓,博採眾長,勇於實踐,開拓創新,不斷提高療效優勢,擴大中醫藥的覆蓋面和影響力,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好的中醫醫療、保健、康復和養生服務,全面提高中醫藥診療服務水平和核心競爭力,促進中醫藥事業又好又快和全面協調發展。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我將以老驥伏櫪之志,將國之精粹發揚光大;將醫之精華傳達於世界;將傳道授業作為畢生之追求。我願意繼續為傳承發展祖國醫學、培養優秀人才發揮自己的餘熱,力雖綿薄,志卻甚堅。願後學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願祖國醫學事業人才輩出,一代更比一代強! 中青年中醫藥工作者代表王耀獻在第二屆國醫大師表彰大會上發言 傳承國醫大師精神推動中醫藥改革發展 在這個收穫喜悅與成功的季節,我有幸目睹了諸位前輩得授國家中醫界至高榮譽——國醫大師的稱號,心潮激蕩,由衷敬仰。

國醫大師都是中醫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輩、老專家。他們幾十年如一日,始終堅持對中醫藥事業的無限熱愛,恪盡職守,愛崗敬業,德藝雙馨,積仁潔行,為後學晚輩們樹立了標杆、做出了榜樣。

所謂「早春乍暖新芽短,老乾臨寒護嫩枝」,中醫藥人才的成長離不開老一輩高賢大德的諄諄教導、愛護與提攜。在此,我真誠地表達自己的心愿和決心,並大力倡導後學晚輩們一定要向國醫大師們學習,努力為推動中醫藥事業改革發展做出更大貢獻。第一,要學習大師們獻身中醫、矢志不渝的執著精神。要努力像諸位大師、前輩們一樣,做到厚積薄發,大器終成。第二,要學習大師們關愛患者、大醫精誠的高尚醫德。努力像諸位大師、前輩們一樣,真正實現大醫精誠的內在精髓。第三,要學習大師們嚴謹篤學、精勤不倦的治學態度。作為後學晚輩,要認真向大師、前輩們討教,不斷豐富、發展和創新中醫藥理論和學說,為中醫藥事業的進步做出貢獻。第四,要學習大師們兢兢業業、鞠躬盡瘁的高尚情操。努力像諸位大師、前輩們一樣,堅持積極開展中醫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確保中醫藥事業氣象彌新,蒸蒸日上。第五,要學習大師們甘為人梯、關心後學的精神境界。努力像諸位大師、前輩們一樣,為中醫藥事業人才輩出、興旺發達做到無私奉獻。

各位同道,「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讓我們繼續高舉中醫藥發展的大旗,傳承大師們寶貴的學術思想、臨床經驗和高尚醫德,並不斷發展創新,發揚光大,為實現中醫夢、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國家衛生計生委 國家中醫藥局關於表彰第二屆國醫大師的決定 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高度重視下,全國中醫藥系統廣大幹部職工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改革創新,積極進取,中醫藥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湧現出一大批德高望重、醫術精湛的名醫名家。為表彰他們的突出貢獻,營造名醫輩出的良好氛圍,調動廣大中醫藥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局決定,授予干祖望等29位同志「國醫大師」榮譽稱號,享受省部級先進工作者和勞動模範待遇;追授巴黑·玉素甫同志「國醫大師」榮譽稱號。希望受表彰的同志珍惜榮譽,再接再厲,不斷為中醫藥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全國衛生和中醫藥系統幹部職工要以受表彰的同志為榜樣,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樹立和弘揚大醫精誠的醫德醫風,保持和發揚中醫藥特色優勢,積極推進中醫藥繼承與創新,為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為推動中醫藥事業全面協調健康發展,為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第二屆國醫大師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 干祖望 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王 琦 北京中醫藥大學

巴黑·玉素甫(維)(已逝)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維吾爾醫醫院

石仰山 上海市黃浦區中心醫院

石學敏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占 堆(藏) 西藏自治區藏醫院

阮士怡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孫光榮 北京中醫藥大學

劉志明 中國中醫科學院

劉尚義 貴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劉祖貽 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

劉柏齡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劉敏如(女) 成都中醫藥大學

吉格木德(蒙) 內蒙古醫科大學

呂景山 山西中醫學院第三中醫院

張大寧 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

李士懋 河北中醫學院

李今庸 湖北中醫藥大學

陳可冀 中國中醫科學院

金世元 北京衛生職業學院

鄭 新 重慶市中醫院

尚德俊 山東中醫藥大學

洪廣祥 江西中醫藥大學

段富津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徐經世 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郭誠傑 陝西中醫學院

唐祖宣 河南省鄧州市中醫院

夏桂成 江蘇省中醫院

晁恩祥 中日友好醫院

禤國維 廣州中醫藥大學 數據解讀國醫大師群體 實習記者 張曉東

編者按:國醫大師可謂中國中醫藥界的至尊榮譽。50年以上從業背景、精湛醫術和仁者醫德,是獲獎者的最基本要求。國醫大師榮譽已經成為中醫藥界的精神豐碑,他們是中醫藥界學習的榜樣,也是中醫人才成長的標杆。基於此,本報聯合江西中醫藥大學中醫研究所教授余俊英、江西省岐黃國醫書院副院長劉英鋒,以數據統計的形式,對古代名醫和新中國成立以來評選的第一屆、第二屆國醫大師進行對比,從中梳理出中醫大家成才的相對普遍規律,或可為當前中醫藥人才培養和教育發展提供借鑒。

調查對象

本次數據統計,涵蓋古代確有其人、史實相對完整、生平可考據的名醫大家22人,以及第一屆、第二屆國醫大師各30人。分別對其年齡、學習動機、學習形式等方面進行歸類和數據統計。

(說明:古代名醫原始資料,可參見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當代名老中醫成才之路續集》。第一屆國醫大師原始資料,可參見本報2009年系列報道。第二屆國醫大師原始資料,可參見本報2014年5月29日第二屆國醫大師候選人主要成就簡介特刊。)

本版圖表支持:長春中醫藥大學宣傳部

開始學醫年齡 根據資料所得:古代名醫的學醫成才與年齡關係不大,或少而學醫,或老而為之。自幼學醫的多為秉承家傳,如陳自明、張從正、張介賓、葉天士等。也有成年始習醫的,如孫思邈、李杲、李時珍等。更有中年之後轉而攻醫的,如皇甫謐42歲因患風痹及苦聾而觸發了他學醫的決心,朱丹溪45歲從師於羅知悌,喻昌近50歲才專攻岐黃,潛心醫道。

由上表可見,國醫大師開始學醫年齡偏小。第一屆國醫大師平均值是14.8歲,第二屆國醫大師則是17.8歲。其原因在於第一屆國醫大師大部分是出自於醫學世家,通過師承方式學習,因此學醫年齡比較小,第二屆國醫大師科班院校教育出身的居多,因此學醫年齡稍大。

記者點評:學醫年齡在很多人眼裡很重要,比如目前個別人士對於非醫攻博的「非議」之聲,首先就以年齡說事。年齡固然重要,但事物是普遍聯繫、主要次要矛盾與共的,悟性、興趣、機緣等等一樣很重要。我們認為,國家應該為熱愛或有志從事中醫藥事業的各界人士,針對不同的年齡層次,積極探索多元的培養路徑,給他們一個公平發展、機會均等的學醫環境。 學醫動機 古代名醫學醫動機多樣。根據統計,佔比由高到低依次是,行醫濟世、功名難成、謀生學醫、對醫學有興趣、救治親友、秉承家傳。根據此前公開的信息,第一屆國醫大師數據比較全,而第二屆大師只有10人具有此類信息。

記者點評:看來,自小在家學環境中熏陶對於成才很重要,同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於有學醫興趣的人,往往能更為堅持、鑽研。中醫教育,首先是人才教育,人才教育關鍵是篩選可塑之才,而對中醫有著強烈學習意願者,應該是考察的重要因素之一。否則如果一個高材生縱然能力再高,卻對中醫沒有一點興趣和愛好,畢業後改行,對他個人而言是損失,對國家來說更是浪費。 學醫形式 不論古代與現代,都不是單一形式學醫,或自學兼從師,或從師後又通過正規的學院進修,或科班出生又經過名醫指點,大都有多種學習經歷。自學成醫也並不是完全的無師自通,而是以書為介,拜名醫為師。許多自學者,都曾或多或少通過尋訪名師得到指點。

第一屆國醫大師大都是通過師承方式學習中醫的,但是後來的工作生涯中基本都有過在醫學院系進修的經歷;反之,第二屆大師中大部分是通過學院教育科班出身,但是在從醫的過程中也有不少跟過名師。

記者點評:根據統計可以看出,成才方式雖然有多種,但不可忽視的是老師的重要性。遺憾的是,目前我國中醫教育過度依賴學院派,學院的老師不一定會治病,民間的高人又不能很「順利」地成為老師。即便是在民間拜高人為師,考執業醫又需要本科醫學教育及醫院工作等硬性條件約束。總之,這方面中醫教育工作體制機制還有很多需要改善、探索的空間。

成才關鍵根據資料,第一屆、第二屆國醫大師資料不全。僅有古代名醫數據。排名第一的是學識淵博,第二是醫德仁心,第三是以儒通醫,臨床經驗名列第四。

記者點評:中醫的博大之處是什麼?我們常說中醫藥文化,但我們幾乎沒說過西醫藥文化。根源就在於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中華民族依靠自己特有的農耕生存方式,構建起天地人和生活觀念。中華民族對於道德、仁愛、處事、生死的觀念,都體現在中醫藥文化中。中醫人才培養,中華文化的教育和熏陶至為關鍵。

其他數據統計

兩屆國醫大師開始臨床年齡對比

(本文其它圖表請參考該報3版)


推薦閱讀:

慈法法師《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講記(29)
李敖,大炮還是大師
風水大師雲龍子編輯
圍棋大師陳祖德落下最後一子
[轉載]百歲形意拳大師健身秘功

TAG:北京 | 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