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國,學項目管理——再議蜀國項目團隊的建設(2)

  項目管理者聯盟是國內最大的項目管理人員會員機構與互動平台。項目管理者聯盟「項目文庫」欄目囊括了項目管理五個階段、十個知識領域的相關文章,是廣大項目管理愛好者學習的知識寶庫,歡迎大家投稿。

  如各位項目管理專家及項目管理精英有原創經典文章與大家分享,可直接發郵件至項目管理者聯盟編輯部,或電話與我們聯繫!聯繫方式:劉女士 liuzhe@mypm.net,13520734125

《三國演義》可謂家喻戶曉,最近再讀此書,從項目管理角度看「夷陵之戰」中蜀國團隊建設,感覺包含許多項目管理的基本知識,本文再度分析項目團隊的建設問題,純屬文字遊戲,歡迎批評指正。一、 夷陵之戰的背景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三國「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的最後一場,也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

  公元219年,孫權偷襲荊州,擒殺關羽,吳、蜀兩國結仇。公元220年,曹丕代漢稱帝。公元221年,劉備於益州稱帝,年號為章武。同年,劉備為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親率大軍攻打東吳。張飛為先鋒,但在出發前,被部下張達、范疆殺害後投吳。孫權聞劉備來伐,遣使求和,備不許。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兩線作戰,一面派陸遜率軍應戰。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法,阻擋了蜀軍的攻勢,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在夷陵一帶「火燒連營七百里」,打敗蜀軍。

二、 夷陵之戰的結果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最大原因是為關羽報仇,不負「桃園結義」之情,但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後又一次實力大損。小說中損失115萬(失荊州40萬 夷陵之戰75萬)。東吳守住了荊州,而蜀漢受到重創,元氣大傷。此戰兩國實力都受到影響,為雙方日後消除矛盾、共同抗魏奠定基礎。

  劉備兵敗退守白帝城後次年四月去世,蜀漢軍政大權全部託付於丞相諸葛亮。夷陵之敗讓新建的蜀漢政權受到沉重的打擊。這場戰役之後近四十年的時間內,三國互相之間的疆域基本保持不變,真正進入「三國鼎立」時代,彝陵之戰也因此被認為是前後三國的分界點之一。

三、 問題的提出

  夷陵之戰前劉備集團的組織建設用項目管理理論看,在《看三國,學項目管理13 -----再議蜀國項目團隊的建設1》中已經說明,重新梳理如下:

  1、諸葛亮出山前:劉備基本是董事長兼項目管理,既是決策層又是執行層,親自帶隊伍。

  2、諸葛亮出山後到奪取荊州:劉備基本屬於董事長,進行決策,諸葛亮是決策層兼執行層,仔細體會,諸葛亮的職務相當副董事長兼項目經理。注意諸葛亮的授權從博望坡軍師初用兵開始。

  3、奪取荊州到劉備稱帝:延續前期的組織關係,配合更加融洽,董事長和項目經理各司其職,項目經理的能力充分發揮,董事長對項目經理基本是言聽計從。

  細讀《三國演義》,夷陵之戰結束後,許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夷陵之戰是三國時代的「三大戰役」之一,且此次戰役由蜀國發起,諸葛亮作為蜀國團隊的項目經理,為何不參戰?這是否是導致蜀國失敗的主要原因?

四、 諸葛亮不參戰的原因

  蜀國「失荊州」後,在「伐吳」還是「伐魏」的爭論中,分為兩派,即理性派(理想主義)和個感性派(感情主義),諸葛亮屬於理性派,不參戰的原因如下:

  1、目標之爭:關於「失荊州」後,蜀國高層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意見,即「伐吳」還是「伐魏」的問題,諸葛亮絕對是堅挺「伐魏」目標,因為「隆中對」的最初目標就是聯吳抗曹,但劉備由於關羽被東吳殺害,尤其過不了「桃園結義」的感情關,堅決「伐吳」,而在目標之爭的過程中,劉備的支持者寥寥無幾,前期的張飛、廖化,後期的關興、張苞等,更多的是從個人感情角度出發。此時,諸葛亮相信自己是正確的,但劉備已經到「仇令智昏」的程度,完全聽不進不同的意見,最終諸葛亮保持「沉默」。

  2、收回授權:諸葛亮的授權從博望坡軍師初用兵開始,基本一直是以「軍師」的身份擔任項目經理,並執行項目團隊的指揮權,到「失荊州」後,劉備多次提到自己親自提兵「伐吳」,變相的說明自己御駕親征,為關羽報仇。劉備此時已稱帝,實際已經收回諸葛亮指揮團隊所擁有的項目經理的指揮許可權,至少在「伐吳」事件上是這樣。

  3、君臣離心:項目團隊最怕離心離德。從諸葛亮出山後,劉備對諸葛亮基本是言聽計從,但到「失荊州」後,在「伐吳」還是「伐魏」的問題上,劉備有點一意孤行的意思,諸葛亮做為項目經理,多次苦勸,看劉備的表現和前期的從諫如流簡直判若兩人。到最後秦宓勸阻劉備,劉備欲斬,諸葛亮上表求救,結果劉備看後:擲表於地曰:「朕意已決,無得再諫!」遂命丞相諸葛亮保太子守兩川。此時,諸葛亮對「擲表於地」做何感想?估計心中只有無語淚千行啦。

  4、猜忌之心:劉備對諸葛亮的態度從前後判斷,本人分析已經有了猜忌之心,原因如下:①劉備稱帝後,在「伐吳」和「伐魏」的問題上,諸葛亮和群臣意見一致,全部支持「伐魏」,且對劉備的「伐吳」全部苦諫、甚至死諫,劉備絕對有權威受到挑戰的猜忌;回味《水滸傳》中晁蓋攻打曾頭市的畫面,感覺同出一轍;②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在東吳。前期雖然有周瑜讓諸葛瑾勸說的試探、後期有諸葛瑾索要荊州的處理,但劉備是否會懷疑這是諸葛亮不用心「伐吳」的另一原因,不得而知。張國良的《三國》中有諸葛瑾勸說劉備,劉備欲斬,被黃忠解救的故事,而黃忠的勸說是諸葛亮事前安排的。③諸葛亮知道關羽被害的消息不直接告知劉備;且說「提兵解救」有虛以應付的嫌疑,至少讀者能夠感覺到,相信劉備也感覺到。

  綜上所述,諸葛亮不參戰的原因是多種的,還有,也是關鍵的一點:諸葛亮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君臣關係從前期 「言聽計從」到「擲表於地」,最終劉備命「諸葛亮保太子守兩川」,諸葛亮只有被動執行啦——典型現代觀點:性格決定命運!細細一想:諸葛亮有諸葛亮的無奈,小說中有一句感嘆:「法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東行也」,這是諸葛亮無力回天的直接表白。

五、項目經理的啟示

  當項目經理和董事長意見有分歧時,諸葛亮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主要如下:

  1、表明自己的觀點:多次對劉備進行勸阻,仔細研讀小說,許多諫阻劉備「伐吳」的戲份,後面的導演可能就是諸葛亮;

  2、被動執行董事長的決定:項目經理是在董事長授權下進行工作,高層的錯誤決策雖據理力爭而無力改變,只有被動執行,這恐怕是項目經理最最痛苦的事啦!

  3、等待時間驗真:是對是錯,最終等待時間去驗真,但付出的代價太大!!!這也是管理模式的無奈!

  按項目管理理論,「團隊是高效組織應付環境變化的最好方法之一」,項目團隊有三個含義:明確的目標、合理分工與合作、有不同層次的權力和責任,夷陵之戰基本全部顛覆。劉備集團改變了總目標,導致蜀國集團的團隊建設的危機,而諸葛亮不參戰是蜀國的最大失誤,但處在特定環境下的諸葛亮,能做的——保持沉默,堅守崗位(保太子守兩川),等待董事長的清醒。到白帝城託孤時,劉備才算真正明白這一道理啦(代價巨大),接著演繹了歷史上流傳千古的大戲——白帝城託孤!試想如果沒有夷陵之戰的前期爭論,白帝城託孤的大戲怎麼發展,還很難說。正是如此,「白帝城託孤」可謂蜀國集團發展中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新篇章,也為蜀國未來開啟了「諸葛亮時代」!


推薦閱讀:

能幹大事的團隊,一定具備這7個特質!
《笑傲江湖》里最不團結的門派竟然是……
打造高凝聚力的管理團隊——何邊
打造優勢團隊的「八項原則」
中國古代「六畜」 - 團隊專題 - 搜搜問問

TAG:三國 | 管理 | 項目管理 | 團隊 | 項目 | 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