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懂王陽明5句話,讀懂自家這顆心

.0M

王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任,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心學的集大成者。他的心學,是指喚醒任的自我意識,提倡個性解放,核心就是「致良知」「心外無理」「知行合一」。讀懂他的這5句話,從此無懼於心。

1、汝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而為恥。

王陽明曾二次參加殿試,無奈落榜。當旁人都以落榜為恥時,他卻十分淡然。他認為,別人都以考不上為恥辱,他卻覺得考不上就沮喪反而是更大的恥辱。一個人的品性體現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有人從此一蹶不振,有人無所適從,而讀懂這句話的人,卻能泰然自若,寵辱不驚。

2、智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知是行的開始,行是知的完成,要想成為聖人,需知與行合一。知行合一,說來簡單,卻是一件常常被我們忽略的事情。很多事情,我們心裡明白道理,卻放任自己的惰性,沒有足夠的自制力讓自己去實踐。這就是我們與聖人的差距。

3、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

宋代的哲學家陸九淵提出過「心即理也」,王陽明在這一基礎上,提出了「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的觀點。他認為,外部具體事物並不會產生「理」,「理」是我們主觀對客觀的認知,沒有心,則沒有「理」。

可以用一個故事來解釋他的觀點:老和尚和小和尚去化緣,河邊偶遇一女子。女子央求和尚背她過河,於是老和尚就背了,小和尚卻忐忑不安。渡河之後,女子遠去。小和尚忍不住問道:「師父,我們不是應該遠離女色嗎?為什麼你同意背她過河?」老和尚坦然說道:「渡河後,放下她的那一刻,我的心裡就沒有她了。反倒是你的心裡一直放不下這為女施主。」

這正與王陽明「心外無物」的觀點不謀而合。當我們遇到煩惱時,可以藉由這句話來讓自己淡然,心裡無煩事,則世間無煩事。

4、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聖賢。

王陽明認為,每個人都有良知,通過良知,人可以自發懂得善惡是非。之所以有些人行惡,那是因為他心中的良知被私慾、嫉妒等蒙蔽了。即便是普普通通的凡夫俗子,只要心存良知,心存善念,也是可以成為聖賢人的。

5、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王陽明給學生薛侃的一封信中提到的這句話,其中,「山中賊」是指心外的敵人,「心中賊」是指心內的敵人。心外的賊,不足為懼,因為它看得見、摸得著,有跡可循,總會有破綻。而心內的賊,則是來無影去無蹤的敵人。人之惡來自於內心的慾望、嫉妒、報復心等,人常會被這些惡念控制。很多時候,一個人並非被外界打敗,而是因為無法克服心中的慾念、懶惰而失敗。

本文系儒風大家原創,轉載須註明:

[ 作者:儒風大家 來源:儒風大家 ]

推薦閱讀:

「立功立德立言」的完人----王陽明
王陽明:我一生就講了這三個字
王陽明:世間的事,不動私心,才能做到不煩惱
王陽明:人須事上磨,方能立得住
百家講壇《傳奇王陽明》

TAG:王陽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