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倪瓚《苔痕樹影圖》(無錫博物院藏)
元 倪瓚 苔痕樹影圖 紙本水墨 規格不詳無錫博物院藏作品鑒賞《苔痕樹影圖》是畫家倪瓚去世前2年的作品,畫面極為簡單,僅有高大的枯樹兩株、大石一塊及青竹數叢。枯樹高大堅挺,表現君子般堅貞高潔的品質;大石用側鋒,以干而帶毛的渴筆作折帶皴,這是倪雲林獨創的皴法,表現出山石堅硬的質感;倪氏畫竹極負盛名,畫上竹枝極細,似斷還連,竹葉不多,清氣逼人。整個畫面用筆簡逸,充滿了畫家的自我性靈。這是一幅散於民間的作品。圖為立軸,紙本、墨筆。畫之下方布以坡石,一株枯樹挺立於畫面正中,與細勁飄逸的叢篁修竹遙相呼應。筆墨淡雅,構圖十分簡潔。整幅畫透泄了畫家天真幽淡、狷介橫逸的性情。畫之左上有倪瓚自題六言詩一首:「石潤苔痕雨過,竹陰樹影雲深。聞道安素齋中,能容狂客孤吟。」末識「十一月五日余遇牧軒於吳門客邸,求贈安素齋高士並賦、壬子倪瓚」。按壬子為明洪武五年,即公元1372年倪瓚時年七十二歲。倪瓚卒於1374年,看來此圖是倪瓚極晚年的作品了。畫之右上另有二題,其一為氿應七絕詩一首:「曾記林間扣綠陰,故人留我共高吟,到來幾欲尋陳跡,口葉蒼苔口雨深。」另為雲泉子題五絕詩一首:「挺挺口悚林,英英君子節,抱此負堅心,歲寒傲霜雪。」從以上兩題來看,除以畫來讚美倪瓚的人格外,也表達了對倪瓚生平的回憶,所以這二題應該是倪瓚去世後所為。圖中鈐有清初耿昭忠、耿嘉祚等鑒藏印,明汪砢玉《珊瑚綱》等書著錄,著錄中名此圖為「安素齋圖」。此圖發現於20世紀70年代,時正值「文革」,揚州文物商店以幾元錢購得置於倉庫之內,由於「文革」的原因也沒有對這些被稱之為「四舊」的古字畫進行研究。當被鑒定確認為真跡後,消息傳到了無錫博物館,倪瓚是無錫人,遺憾的是,作為倪瓚故鄉的無錫博物館卻沒有倪瓚的片紙隻字,無錫博物館自然想擁有這件珍品。而對揚州文物商店而言,其不舍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後經多方協商,無錫終以10萬元之價,把此圖請回故地,定居在無錫博物館了。《苔痕樹影圖》回歸故里,集名家、名作、名收藏、名鑒定於一身,與倪瓚對山水畫的影響一樣,都是中國繪畫史上的傳奇,也為無錫留下了一段風雅的故事。倪瓚的作品主要有兩大格式,一是一河兩岸三段式,一是枯木竹石圖,《苔痕樹影圖》屬於後者,畫面簡淡超逸。對中國山水畫來說,無論在境界上還是在技巧上,這種簡單的美均超過繁複的美。通過作品確立了新的創作理念和審美標準,這應該是倪瓚對中國畫最大的貢獻。1374年冬,74歲的倪瓚在江陰染病,在好友名醫夏顴家去世,先葬江陰,後移葬於無錫芙蓉山麓的祖墳。600多年來,他的作品離散四方,離他最近的,就是18公里外收藏在無錫博物院的《苔痕樹影圖》。(無錫博物院院長 黃浩然)陰山工作室:此作的百度百科編輯了10次,居然沒有一次標出此作的規格。
畫家簡介倪瓚(1301~1374)元代畫家、詩人。初名珽。字泰宇,後字元鎮,號雲林居士、雲林子,或雲林散人,別號荊蠻民、凈名居士、朱陽館主、莆閑仙卿、幻霞子、東海農、無住庵主、絕聽子、曲全叟、滄海漫士、懶瓚、東海瓚、奚元朗。江蘇無錫人。倪瓚博學好古,家雄於財,四方名士日至其門。元順帝至正初忽散家財給親故,未幾兵興,逃漁舟以免。入明,黃冠野服,混跡編氓。工詩畫,畫山水意境幽深。有《清閟閣集》,與黃公望、王蒙、吳鎮為元季四家。原圖下載備用下載━━━━━━━━━━━━━━━━━━━━━━━━━━━━━陰山箴言閱畫千卷,不如讀透一幀
推薦閱讀:
※實拍:一座禁止俄羅斯人參觀的博物館 (轉)
※【陶瓷鑒賞】廣東博物館展出極品瓷器欣賞01
※我們需要怎樣的博物館文化
※莫斯科——庫賓卡坦克博物館